大明:人在诏狱,满朝皆是我徒孙 第112节

他这一番干脆利落的动作可是吓坏众人。

“都尉大人,使不得,您可以在上面告诉下官该如何做就可以了。”

陈楚闻言,依旧没有停下动作,他甚至低头随手拾起一只小稻田蟹。

而他也真正地成功打破了所有人觉得驸马都尉都是养尊处优的认知。

“新养稻田蟹时,确实会遇到很多问题。”陈楚开口。

“刚进的幼蟹在新的环境中为适应稻田复合生态环境的需要,会在稻田或沟系中到处乱爬,对刚活稞的秧苗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

“因此,必须在田间的进水口处开挖深1.2米左右的暂养池。”

“暂养池?”

“嗯,你们回头挖一个,最好是精准到只占稻田面积的十分之一。”

“都尉大人,这么做就能防止螃蟹乱跑了?”

怎么可能,螃蟹又不是没长腿。

陈楚摇摇头说:“挖暂养池就是为了保证幼蟹对环境的适应,又便于强化培育,这样既能提高成活率,还能提高稻田蟹在市面上的规格,然后需要在秧苗活棵后将稻田蟹放入稻田,减少秧苗被幼蟹糟蹋浮出水面或倒状。”

几个人并不懂什么叫规格,他们理解的就是好价钱。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也就是说稻田的环沟、田间沟需要移栽一些水草。”

陈楚这么说道,然后有官员立即去河边打捞,然后带着草问他:“都尉大人,可是这种?”

陈楚定睛一看,确定这应该是苦草。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本来还想这东西要是中都没有,还要去别都城要。

“要想为稻田蟹创造生态环境中,要做到既有栖息地,又有遮光纳凉地。”

陈楚突然指了指不远处的稻田:“比如那边,那块地水质过肥,稻田水位本身就比较浅,等炎夏水温高,那块地的水质会更浓。”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帮官员竟然拿出疑似随身携带的黄册子开始记录。

陈楚看向李郭,后者无辜的摇摇头,陈楚也懒得管了,能听多少就听多少。

他继续说:“而栖息地,既能起隐蔽作用,还能减少敌害功击,包括同类攻击的攻击,还满足了虾蟹摄食水草嫩叶根须的需要。”

11.CoM

第184章 新方向,新问题

“切忌养殖所用的水草最好控制在三成,最多最多也不能超过五成。”

“都尉大人,若是这么做了会有什么危害?”李郭好奇问道。

“还能有什么危害,这是稻田蟹,不是水草蟹,水草疯长,就会导致水草腐烂,水质变坏,水中严重缺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稻田蟹的生长,还会造成病害的发生,总之万一真出现这种情况,损失巨大,这片稻田一时半会也就成了废地方了。”

陈楚不再讨论这个问题,转而回答下一个疑问:“至于施肥问题,稻田的基肥要足,在插稻前一次施入耕作层,基本上就能避免追肥过多水质难以控制,造成水体缺氧。”

“都尉大人,这耕作层具体在多深的位置?”

陈楚想了想以前看过的知识说道:“4到5寸深的地方就是了。”

他接着说:“追肥不要一次性太多,也不能长久不施肥,应该做到少量多次,像是养殖了稻田蟹,就要每月追肥一次。”

“而且稻田蟹有蜕壳期,”陈楚也不清楚这个时期是什么时候,“在这方面你们要观察好具体是什么时间,然后精准的记录下来,同时施肥的时候要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

只可惜古代人没有农业方面的药物,要不然稻田蟹肯定会养殖的更轻松。

“都尉大人,若是遇到像刚刚那样的螃蟹搁田,该如何处理?”一农民指了指一小片土地。

“这样就要晒晒稻田了,可以选择适当轻烤,但要做到不完全脱水。”

“都尉大人,需要做到何种程度?”

“时间要短,做到水位降低之田面露出就可以收手。发现蟹异常了,这就是标志,先立即注水,然后最好在蟹进入稻田前先烤一次田。”

至于水质的调节问题……

陈楚缓了缓嗓子,继续传授比公文上更详细的养殖技术:“若是发现稻田的水有问题,比如发现稻田水位较低,尤其是炎夏旺季的时候。”

“这个时候就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都尉大人,那该如何保持住下官想要的?”

“发现水位过浅或水质过肥要及时注换水。稻田加水一般在巳时和午时之间,这个时候外河水温与稻田水温接近时,到时候水库建成差不多了,就能做到边排边灌,做到进排不急,温差不大,这样就能够保持水位基本上相对稳定。”

“6月底每周换水1/5-1/4,7月-8月每周换水3次-4次,最好每天一次,换水量1/3;9月后每5天-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4-1/3。”

“高温季节透明度11寸,一般掌握在7到8寸中间。”

陈楚一股脑新添不少内容,完全是因为他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养殖的全部工作,反正比他想象的要难上太多。

“我应该没给你具体讲过遇到敌害该如何处理吧?”陈楚转头问李郭。

“回都尉大人,没有具体讲过,只是大概说了一下。”说完李郭又找几个官员确认,然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好,那我便详细说明一下,我说慢点,你们记快点。”

“喏。”一时间,官员们因为陈楚一句话,突然变得燃起了斗志。

“稻田蟹养殖敌害较多,如蛙、蟾蜍、水蛇、泥鳅、黄鳝、水鼠等等。平常清除田内敌害生物很重要。一般性敌害可用常规方法捕捉,像水耗资这样危害较大的动物,可采用鼠药、鼠茏、鼠夹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记下来了吗?”陈楚见着他们奋笔疾书的动作慢了下来,于是问了一嘴。

“都尉大人,记下来了,您是否要过目?”

陈楚摆了摆手,“不必了,方法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已经说完了,有不懂或者遇到其他难题就及时上报官府,李通判会告知我的。”

“下臣领命。”

陈楚上去穿戴好衣物,李郭这时问道:“都尉大人,还要去哪里视察?”

“不视察了,那几个王爷应该种差不多的地了,现在应该赶去都尉府的路上了,回去吧。”陈楚说道。

………

都尉府。

果然如陈楚所料,他都还没进院子就听到了几个皇子叽叽喳喳。

依旧是朱朱在呛朱棣的戏份。

“咳咳。”陈楚咳嗽一声走进来。

他们见到陈楚,以及陈楚身后的李郭时,终于停下来对朱棣单方面的围攻。

“妹夫,你这一上午是去哪了?”朱好奇地问道。新1

“哦,我跟李通判去淮河视察了一番。”陈楚给自己倒了杯茶,也给李郭倒了一杯。

“下官谢都尉大人。”

“咳。”陈楚清了清嗓子,面带微笑地告诉朱他们,“几位皇兄不是好奇前不久我让李通判去检查中都周边的山吗?”

“怎么,当时你可是明着卖了我们一个关子,如今妹夫这个神秘的动作可以公之于众了?”朱淡定反问。

“那是,我已经让官府包了一些山,大大小小一共十五座。”

朱棣皱了皱眉,“妹夫,包山地是要做什么?”

“几位皇兄,我如此大费周章,就是想将这些摆设一眼的山拿来灵活利用,”陈楚又抿了一口茶水,接着说,“我打算再上面养鸡鸭等家禽。”

“倒也不用开辟十几座大山吧?”

“呵呵,皇兄,养殖可不是一个小工程,这自然是要用的。”

陈楚为什么要开十五座山呢,还不是因为如果成千上万的动物聚集在几个山里,活动范围肯定会大大减少,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能赚钱就行。”朱才不计较那么多,“妹夫,这样的任务一定要带上我跟老三,有钱一起赚才是好兄弟。”

他话里对朱棣的排外嫌弃已经明显到没边了,但对于这番言论,在场没有人说什么。

陈楚也只是含糊道:“有钱赚的我怎么会忘了你们几个,到时候多给我投资支持一下。”

“用中都的皇家钱庄不就足够了吗。”朱不在意地说。

“那哪够啊,先不说钱庄如今在准备马匹和羊,就是不准备,一时半会也拿不出几千只几万只家禽呢。”

第185章 养马

“行行行,妹夫,这都不是问题!”朱表现的很大方,主要是因为养殖家禽这事八字刚有一撇。

………

洪武九年,四月初三!

中都官府在公文榜养殖稻田蟹的旁边贴上一张新公文。

“从今日未时起,所有人可排队来衙门口领取一只马,按照家里人口领取相应数量的羊。”小张念道。

“祖上若是有养马传统的,便可酌情多领取马匹进行放养,养好的马匹届时需送往官府,由官府评定是否留作备用马匹。”

“可是大伙又有多少是会养马的呢?都手生啊,万一养不好,那岂不是还要受罚?”

“我刚过上几天好日子,这马能不能不领啊?”

小张笑了,跟他们说道:“关于奖罚的规矩,各位大哥就放心吧,我已有耳闻,到领马的时候,官府自然就会说清楚的。”

这话毕竟是第一批“万元户”所说,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所以本来那些有点慌的人在听到这句话后,都有些放下心了。

总之,新式马制度一经放出,顿时议论纷纷,但等到正午之后,就有不少百姓提前占地排起长队来。

“老表,我还是不懂这是个啥意思,官府是要咱帮忙养马啊?”有人时不时踮起脚向前看看排起的长队,十分不解。

“这有啥不懂,所有人来官府排队领马跟羊,羊是按人口来算,家里人口多的就多拿羊。”

“可为啥官府要送羊啊?”

“我这么问你,要是你白给朝廷养马,朝廷什么也不给你,你愿意不?”

提出质疑的农民没有说话,他不是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是害怕人多耳杂,被人听去告上官府。

但他那表情已经很明显了,傻子才会愿意啊。

官府若是真什么也不给,白白命令百姓养马,那指定是怨声载道。

解释的那人接着说:“我祖上就是牧马的,这养马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如今养好的马又是给朝廷用的,那自然是难上加难。”

“所以啊,这羊就是官府补偿给咱的,为的就是让咱们减少一些负担,安安分分地养马生活。”那人突然变小声,“官府这意思就是给个安慰,千万别因为养马没养好久想着暴动。”

“嗨呀,那谁敢呐,再说了,都尉大人管的那么好,有人是吃饱了撑得才敢有这样掉脑袋的想法哟!”

解释的那个人也是点了点头,然后不再讨论,安安静静地排着队等待领马。

…………

淮河南岸。

自那次视察以后,陈楚每隔几天就会去一趟淮河周边进行,这一天也不例外。

这时候的水库已经初具模型,已经能够发挥调节河流径流,改善库区气候,灌溉稻田,改善水质的作用了。

水库里的水清澈见底,好似能看见小石头和沉在水里的沙子。

首节上一节112/1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