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 第64节

武常安继续说道:“本将军最喜欢的便是吴公公那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只是可惜,这首诗没有题名。”

武常安开口便能说出这首诗,可见他是真心的拜读过这首诗。

武常安虽是武夫,却不是莽夫。

他能做到大魏国三公的位置,靠的不仅仅是武学强悍。

其智商,才学,都不低。

“名无所谓。”吴忠贤淡笑。

众位将士听着这首诗,一时都有几分喃喃愣神。

诗词最能动人心。

尤其是边境这些经常上战场,提着脑袋打仗的士兵。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第二天还能不能活着,吃到一口饭,喝到一口酒。

所以将士向来是过好每一天,喝酒喝到醉。

与其微醺,何不醉?

一时间,众位将士看向吴忠贤的眼神也略有变化。

没想到一位太监能够写出如此磅礴大气,充满豪气的诗词。

武常安听到吴忠贤的回答,哈哈一笑:“好!说得好!名无所谓!”

“不过,本将军倒是好奇吴公公你是否真有才华。才能说出名无所谓这般话。”

说着,武常安话锋一转。

“若是吴公公现在能以此情此景,做出一首让武某满意的诗,武谋便让开路!并且以后见吴公公,绝不动刀刃,不见血!”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连风竹也表情微动。

有几分意外。

“………”

58:女剑仙:就是有点恶心…:

任谁也没想到,武常安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以后见吴忠贤,绝不动刀刃,不见血!

位列列三公的大将军,一品陆地神仙的承诺!

也就是说,他以后绝对不会对吴忠贤出手!!

看似没什么,但别忘了,大周和大魏可是敌对国家。

日后万一打起来,相当于多了一个保命牌。

吴忠贤心中隐隐心动。

不过表面却是平静开口:“不,我还要再加一条。”

“嗯?”

吴忠贤这话,不仅让武常安意外。

更让季世年和王镇军一众将士震惊。

他居然敢和这位大将军提要求……

而且面不改色!

仿佛胸有成竹,仿佛胜券在握。

太自信了吧!!

“好,本将军可以答应你!”

武常安昂首,接着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意,道:“不过,答应你条件的代价就是,若你是沽名钓誉之徒,也别怪本将军刀下无情。”

武常安是欣赏诗词,但不代表随便一个读书人可以冒犯他,欺骗他。

如果吴忠贤无法让他满意,那么就别怪他的刀太快。

这番话一出,王镇军的手已经放在了宽刀之上。

即便知道武常安一品陆地神仙的实力。

他也没有后退意思。

若是真打起来,御林军全体,用命也要为吴公公博一线生机。

但武常安压根没有去看他们一眼,没有放在眼里。

在场能入大将军眼的,只有女剑仙。

“自然没问题。”

吴忠贤淡淡一笑,平步踏下马车,走向武常安身前。

“吴大人!”

王镇军下意识叫了一句。

太危险了!

离这么近,万一武常安要出刀,都来不及救。

风竹也表情严肃起来。

反观武常安,却是露出笑容,赞许道:“不愧是能写出那般磅礴诗词之人,倒是有几分胆识。”

在武常安的认知中,能够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般诗句之人,断然不会是什么苟且偷生之流。

所以他才会说出刀下无情这句话。

就是想试试吴忠贤是否真有这般胆识。

吴忠贤不仅有胆识,而且超出了武常安的想象。

敢于直面他的大刀!

放眼大魏国,放眼天下,也没几个人有这般胆识!!

武常安心中已然对吴忠贤有了些许欣赏。

吴忠贤看着武常安,笑道:“武将军,这首诗,是我早上入北城时突发灵感,并不算当场所做。”

“说来听听!”

武常安倒是不介意,只有几分奇意。

入北城想的诗?

应当是与城,或者与边塞有关的事。符合他的要求。

至于是否是当场所做,有什么关系吗?

早上做的诗,和临时做的诗没什么区别。

半天间隔罢了!

即便是一位有名的读书人,也不见得半天就能做出一首千古绝诗。

所以武常安倒是想看看,这太监为何如此自信?敢与他提条件。

武常安甚至没有问吴忠贤的条件是什么。

只要吴忠贤的诗能比过先前那首,无论他的要求是什么,武常安都能接受。

这就是他作为大将军的诺言和格局。

一诺千金!

吴忠贤看出武常安的性格,是真正的仁义之将,所以才会淡然走过来。

不是他不爱惜命。

有些时候,要有胆识,才能博得机会。

机会是与危险并存的。

如果不敢去试,那么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

吴忠贤望向北城方向,心思涌动。

他的确从进北城那一刻起,脑海中便有了一首诗。

屹立于荒野的北城。

高耸的城墙。

汹涌流动的护城河水。

镇守边关的将士。

城里盼望丈夫归家的妇孺。

只有亲眼看到这一切,才能体会磅礴诗词的意境。

吴忠贤也明白了,为何以前的自己做不出有意境的诗。

因为他的阅历远比不上诗仙李白,也比不上诗圣杜甫。

阅历,是一点一点提升的。

以前吴忠贤只是照着前人的诗抄。

如今,他能抄出意境了。

他能有感情的读出想读的诗。

诗不仅仅是讲给别人听,不仅仅是装逼,也是他的心声!

沉默许久,吴忠贤望着北城方向,朗朗开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好诗!”

王镇军刚听完,便情不自禁出声赞叹。

没有着急舔的意思。

而是真的被触动了。

首节上一节64/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