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 第218节

他要脱离大明。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大明要完了。

大秦太强,哪怕已经有两国愿意出兵支援,但大明内部的问题,只有大明自己人才知道。

大明内部,早已经出大问题了!

非人力可逆转。

“唉。”

看着马车队渐行渐远,官员无奈叹了口气。

这些人似乎是前往京城方向。

不知是去做什么。

但无论如何,大明都已无救了。

………

同一时间。

大明的首都,也称之为京城与京都。

京都已经乱了。

许多大商户都在撤离。

更有一些商户趁机涨价,趁国家危机,赚取国难财。

明明大秦的军队都还没有打过来,但大明自己却已经怕了。

这便是凶名威慑!

大秦的名声太响。

没有几个国家敢与大秦作对。

百姓乱了。

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虽然大明已经派出军队封锁城门,不让各处的百姓逃亡。

但仍旧有百姓冒险逃跑。

边关城市尤其多。

京城还稍微好一些。

而也正是因为封锁城门,不让百姓逃跑的命令,才导致大周与大魏的军队迟迟难以到达前线。

因为通关需要各种各样的文件,还需要皇帝亲自批下来才能开城门。

于是,原本想要平定国内动荡的律法,反而让大明陷入了更被动的地步。

……

京都。

皇宫内。

大明朝堂之上,正在发生着一件大事。

大秦的时辰来了。

他叫闻见苏,三十来岁。

是一位高官。

闻见苏最出名的便是他那张嘴。

多次靠着一张嘴,在谈判桌上为秦国赢得利益。

“明王,此次闻某前来,是代表我大秦帝国,招降大明,希望大明可以主动归降。”

闻见苏面色平静,朗声的说出令整个朝堂大发雷霆的话语。

他胆量真的很大。

敢在他国朝堂之上,大声说出这般大逆不道的话。

当然,对闻见苏来说,并不算大逆不道。

因为他是秦国人。

他代表的是秦国。

闻见俗目光扫过朝堂众人,平静开口:“我大秦女帝陛下许诺,只要大明归降,那便可以不动兵刃,不会杀在座一人!”

此话一出,原本纷乱的朝堂,突然安静了许多。

大臣们的声音都小了很多,不知在小声议论着什么。

或许是投降,或许是反抗。

大明的皇帝端坐于皇位之上,看着下方那群官员,不禁闭上了眼,痛心疾首!

偌大的朝廷,竟没有一人敢站出来怒骂这大秦使者?

他们大明,何时成了这般??

“父皇,您说的不错,孩儿的确不是一位好皇帝。”

明皇闭着眼,脑海中浮现出父皇曾说过的话。

或许这时候选择投降才是最好的。

对大臣好。

对自己好。

也对黎民百姓好。

明皇缓缓睁开眼,眼中已是死气沉沉。

他已无力回天。

虽然有两国支援,但他已经失去了信心。

看着朝堂上这些懦弱的大臣,他没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靠外援打赢的战争,算是胜利吗?

即便是打走了大秦,大周和那大魏王朝,也定会瓜分大明。

到时候吃亏的只有大明。

此战无论胜利与否,大明,休矣。

这时候,闻见苏看到了明皇的表情,再一次开口道。

“明皇陛下,您考虑的如何?”

“我大秦女帝陛下,也不希望因为战争,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若是大明愿意主动放下兵械投降,以后我大秦会给予大明一些经济方面的援助。”

“这是我大秦女帝陛下的许诺!”

闻见苏一番话慷慨激昂,也带着威胁。

有不少大臣已经动心了,小声议论着。

既然明知道打不过,那还打什么?

不如直接投!

不仅能保一命,而且还能得到一些经济方面帮助。

就在明皇也准备下定决心时。

一道佝偻的身影缓缓走进了大殿。

“我大明,绝不可跪着降!”

“陛下,请慎重啊!”

“………”

…………

194:明皇的决定

“陛下,请慎重啊!”

“我大明,绝不可跪着降!”

“若是放下兵械,必将国破家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啊!!”

老者虽身影佝偻,声音却无比响亮。

一时间,让整个大殿内所有文臣武将都听得清清楚楚。

所有大臣皆是看向来人。

“明宰相?”

“他怎么来了?”

“他不是被先皇罢官免职了吗?”

“区区一个被罢免官职的人,居然敢说这话,当真误我大明!!”

“侍卫呢?怎么没侍卫拦住他!”

“明宰相手里有先皇御赐的令牌,侍卫不敢拦。”

文臣武将们议论纷纷。

有谴责明宰相的,也有敬重的。

但大多数还是站在明宰相的对立面。

明宰相,大明的上一任宰相。

官居一品,整个大明朝权势最大的几人之一。

但也正因为权势滔天,先皇临死之前,逼迫明宰相交出了所有权利。

如今的明宰相,唯一有的只是曾经一朝宰相的名声。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那大秦使臣闻见苏,看到明宰相,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

明宰相的大名,他有所耳闻,

这是一位十分难缠的人物。

不过,看大明朝堂上这般情况,他心又平静了。

首节上一节218/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