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 第137节

【千寻小说中转1群554707555】

更准确的说,是抄好的诗。

不过这一次并非是李太白的诗。

而是另一位诗圣的诗。

以及另一位被称小太白的诗。

武常安连忙从吴忠贤手中接过草纸欣赏,可见他心里早就痒的难耐了。

主座上,周南凰心思涌动,望着武常安。

她也很好奇,吴忠贤作给武常安的是何诗。

以吴忠贤的才学,应当是非常有深度的。

其实现场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人。

那就是皇后娘娘。

是的,皇后娘娘也来了。

当听说吴忠贤为武大将军作诗词后,她便早早就到了。

只是并没有出现在宴席场合,而是在内房,听着外面的交谈。

至于为何没有出来与周仁帝同坐……

因为自从上一次御书房,皇后娘娘得知周仁帝是女儿身之后,整个人都呆滞了。

她才明白了,为什么洞房花烛夜,周仁帝没有来洞房。

原来她不行!

皇后娘娘得知真相后,气的差点要找周仁帝算账。

还是吴忠贤阻拦,她才没有去。

但皇后娘娘依旧愤恨!

既然周仁帝是女儿身,为何还要娶自己!?

难道就为了得到她们吕家的支持?

就可以牺牲她吕素卿一辈子的幸福??

这一刻,吕素卿对周仁帝的心态彻底转变了。

原本吕素卿是非常崇拜周仁帝的,而且除了崇拜之外,还有愧疚。

她认为是自己红杏出墙了,所以一直对周仁帝心怀愧疚。

但当得知周仁帝欺骗自己,利用自己后,皇后娘娘内心的崇拜和愧疚全部转化为了愤怒。

当时有多爱,现在就有多恨!!

这事暂且不提。

此时此刻,皇后娘娘心里痒痒的。

她很想知道吴忠贤究竟做了什么诗。

恰好此时。

外面传来武常安那爽朗的大笑。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诗啊!!”

“吴公公当真此世乃大才也!我武某佩服不已!!!”

“…………”

……:

123:位卑末敢忘忧国,在外面还是要给女帝陛下面子

“吴公公,您当真配得上诗圣之称!”

武常安毫不吝啬夸奖。

此时宫女也接过记录诗词的草纸,上递给周仁帝。

周仁帝怀疑好奇的心,看向草纸。

上面共有两首诗。

第一首。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寥寥数字,却让周仁帝心中微颤。

尤其是那一句,位卑末敢忘忧国!

这句就仿佛体现出了吴忠贤此时此刻的身份地位,以及他的忠心。

吴忠贤的身份,放在这场举国之战里,的确是地位渺小。

纵然他是二品大内总管,但终究是太监!没有实权,也没有资格去商议国事。

但即便是地位低下,他仍旧有一颗爱国之心!

这首诗,让女帝陛下心神恍惚。

或许女帝陛下愿意利用吴忠贤的原因,也是因为他是这般有骨气,才华横溢之人吧。

女帝陛下思绪间,看向第二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看完这首诗,女帝陛下都情不自禁的抬起了螓首,望向吴忠贤。

他究竟是如何做出这般有意境的诗句?

难怪父皇舍不得杀他。

难怪父皇会为自己留着他。

这首诗,写了国家战败后,是何等凄惨景象的景象。

用在此时此刻,在大周面临绝境的环境下,简直就是天绝!

尤其是让武常安大将军看完后,更是可以明白此次联合的重要性!

若是不联合,或许未来景象,便是这首诗中的场景。

城破家亡,民不聊生。

“好!好!不愧是吴爱臣!!”

女帝陛下一连两个好,出声大赞。

吴忠贤这两首诗写的是真好。

尤其是其含义,太过有意境。

“谢陛下。”

吴忠贤微微拱手回礼。

作为臣子,皇帝夸你,肯定要回应。

虽然女帝陛下在龙榻上被折腾的不行,但下了龙榻,依旧是皇帝!依旧是高高在上的!

不能不敬。

尤其是有外人在的时候。

“吴公公,武某敬您一杯!”

武常安端起酒杯,当下一饮而尽。

吴忠贤端着酒杯礼貌回礼。

武常安当即笑着感叹道:“大周有吴公公这般爱国的读书人,当真是一大幸事啊!”

“武将军谬赞了。”

吴忠贤谦虚道。

“不不不!武某不觉得这是谬赞,武某当真佩服吴公公!”

武常安毫不吝啬夸奖,他更是出自内心的羡慕。

若是他们大魏的读书人能有这般赤胆忠心,能有这般才学,又何至于内部会分为两个派系?

就是可惜了,吴忠贤是个太监。

若是一位丞相,亦或者高官,那么大周说不定会更有希望。

一位名扬神州的大将军,对着大周的一位太监如此评价。

若是传出去,真能让天下人惊了。

武常安却是丝毫没有掉份的感觉,反而接着说道:“吴公公这第一首诗的第一句,第二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写出了我们诸多国家面临的现实。现实就是,许多人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吴忠贤微微点头,这武大将军果然是有些才华之人,并非莽夫,能够将诗看的如此透彻。

武常安接着道:“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是武某最喜欢的两句!亦是武某认为的全篇的主旨所在。”

“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让武某看到了吴公公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

“大周有吴公公这般忠臣,实乃天大幸事啊!!”

武常安这话,亦是天大夸奖。

用上天大两字,也是古代人最高的评价了。

因为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天最高。

但女帝陛下听完后,却并不觉得过分。

能写出如此诗句,绝对是心怀家国!

吴忠贤,心怀家国才能作出这般爱国之诗!!

这操作忠臣,当配得上名誉,配得上夸赞。

皇后娘娘在内屋听的也是双眼一亮。

“位卑末敢忘忧国……”

“吴忠贤,你当真不愧是本宫喜欢的男人。”

首节上一节137/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