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43节

这一刻的老朱,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了,难道自己定下的祖制全都是错的?!

老朱棣则是听得眼神发亮,他的永乐朝郑和六下西洋,早已知晓世界之繁华,不过他的下西洋只是官方行为,虽然捞了钱,但也都被老朱棣自个用了。

“大明全盘接受了白银为主流货币,但是自产的白银量又太低,在这个时间点迎上了大航海时代,为了缓解财政,不得不大量引入海外白银,大明自此成为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银输入国。”

“可以说,是海外白银给大明续了命。”

“但,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优劣相伴,有利就有弊。”

“海外白银的大量输入虽然暂时缓解了大明财政压力,但直接后果是大明对国内货币控制权的彻底丧失,以及给了豪门贵族与海外巨商勾结,贪没国财的机会。”

“等到崇祯年间之时,世界上主要掌握白银输出的国家都意识到了白银对自身经济的重要性,开始遏制白银流出,能够输入大明的白银,在短短十年之间,锐减至不足原先的二成。”

“白银紧缺,民间惶恐,世家大族个个中饱私囊,一方面海外流入的白银少了,另一方面国内流通的白银也少了,双重压迫之下,造成了严重的银荒。”

“而此时的朝廷早已经失去了货币掌控权,连超发货币来饮鸩止渴这条路都走不通,唯一的路子,只有加税,连续七次加税,想要从民间百姓手中抽取白银续命,每加一次,起义军壮大一次,起义军越壮大,朝廷越需要白银平乱,如此恶性循环。”

“故而,明朝覆灭的死因之一:白银中毒。”

一口气说完之后,季伯鹰接过惜玉呈上来的凉茶,一饮而尽。

对一个理工科来讲,能把问题讲到这个程度,季伯鹰已经觉得很是不错了。

台下诸位皇帝储君们,个个都是听的神色惊诧,表情凝重,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就算自己好像听懂了,就算自己好像知道这些问题,但是根本想不到法子解决啊!

“兄长,白银中毒,岂不是说白银不好?”

“那…不用行不行?”

老朱问了一个他自己都有点觉得蠢的问题。

季伯鹰放下茶杯。

“不行。”

“在这几个世纪,白银是世界货币,这是世界趋势。”

“老朱,你难道还没有听懂吗?”

季伯鹰起身,踏前两步,略微逼近老朱。

“你难道还没有领悟我刚才所讲的问题核心重点在哪?”

又走近两步。

“这…”

老朱搓了搓大手,神色有点紧张了,混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当年干张士诚和陈友谅的时候眼皮子都没眨过。

“你们真的是我教过最差的一班!”

季伯鹰一甩袖,冷哼一声。

这会的老朱,额头冷汗都下来了,座位上的皇帝储君们也是一个个脸色不大好,他们这辈子还是第一次感觉这么丢脸。

“悟了!”

“我悟了!”

正当这时,三好学生朱标眼露精光,如若百年后的阳明龙场悟道,欣喜异常的站了起来。

霎时,所有大中小朱的目光都朝他望了来,这可是他们老朱家的唯一脸面啊!

“阿标,你来说。”

朱标深吸一口气,压下脸上的欣喜。

“白银没有错,错的是大明的白银太少了!”

闻言至此,季伯鹰笑了。

教学的真正奥义与成就感,就此体现。

“回答的非常好!”

季伯鹰露出慈师般的笑容,向阿标投去了肯定的目光,然后示意他坐下。

“我方才所说的搞钱,就是搞白银。”

“仙师,我大明银课每年就那么点,就算想要多一点白银,也是没有办法啊。”

洪熙大胖皱着眉说道,其他人也都是同样起了疑问,去哪里搞白银?

“谁说要在大明搞了?”

“那去哪里搞?”

老朱下意识开口。

季伯鹰卷了卷袖子,坐回了太师椅,二郎腿一翘。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小朱四闻言一愣,接着有点不好意思的挠着后脑勺笑了笑。

“仙师,那啥…我们这么多人搞你一个不太好吧?”

季伯鹰:???

这本书是奔着两百万字打底去的,山高水长,哥哥们慢慢看,不要急。

我代表我的校花亲妹妹,亲你们一个~!

月末了!好哥哥们,月票投起来啊!

第58章 朱棣:大哥,你是不是傻?(求追读!

“兔崽子,仙师岂是你能搞得?!”

尚未回到座位的小朱四,在出声的那一刻,老朱已然一脚踹在了他屁股上。

“啊对对对…”

“儿子不配,爹您搞,爹您搞…”

小朱四揉着屁股,连连点头。

“咱怎么搞?”

季伯鹰看了看小朱四,又看了看老朱,总觉得这父子两的这段对话有点问题,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具体哪里有问题。

“仙师所说的,莫非是日本?”

正当此时,来自于建文时空的朱高炽,这位赶了一夜路,满身仆仆风尘的年轻大胖,试探性的第一次发言,他是众人中唯一一个第一次见季伯鹰,多少有些生疏感。

闻言,季伯鹰再一次欣慰的笑了。

老师最怕的就是自己在上面讲,学生自己在下面梦游或者看小说。

连神色最为倦怠的建文大胖都在认真听,并且积极主动思考,可见自己这一堂课,上的还算成功。

“没错。”

“日本四岛银矿群,蕴含有这个时代最大的银矿储量。”

“区区弹丸之地,就算能产银,又能有多少?”

老朱棣下意识出声,这位永乐大帝显然是瞧不起岛国。

多少?

季伯鹰笑了。

民族大义在心,他虽然不喜欢岛国的那群小日子,但不得不说,岛国不仅在后世产白花花的家庭教师,在这个时代更产白花花的银子。

“年产最高可达五百万两。”

“如果牟足劲挖,千万两亦是能够达到。”

这个数字还真不是季伯鹰瞎报的,日本四岛银矿群的确有这个产量,其中最大的石见银矿,单是一个矿就占据了五分之一,一年过百万两的产值。

至于许多小说里面说的单单一个石见银矿就能产七八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白银年产量,显然是查资料查到野鸡史料了。

“才五百两…”

老朱棣又是一语。

“爹,万。”

旁边的永乐大胖,适时提醒了一下。

五百万!

这个数字,就像是一记雷霆,轰然在老朱棣心间炸响,亦是在其他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心中回荡。

区区的一个岛国,一年的银产量竟然是我大明的上百倍?!

此话若是从他人口中说出,自是不信,可是从季伯鹰嘴里传出,无不相信!

每个人的眼睛都亮了,也包括老朱。

这帮朱家皇帝们,这一刻一个个俨然像是下了山的土匪,眼睛里只有白花花。

银子!都是朕的银子!

‘下课之后,朕回去即刻撤销北征的旨意,发兵远征日本,非要把这四岛全境拿下不可。’

老朱棣一拍桌案,眼神中透着笃定,还有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因为在老朱棣看来,阻扰自己开疆拓土的最大因素,就是钱。

‘等朕拿下四岛全境,将白银运回来,届时再北征瓦剌鞑靼,看朝堂上谁还敢反对?!’

所有人都是被这年产五百万两白银的消息给整的头脑发热,老朱则是冷静许多,从小过惯了苦日子以及创业经历告诉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啃起来容易崩了门牙。

“兄长,元世祖忽必烈两征日本,都为神风所溃,可见这日本受上天眷顾,咱担心的是,如果耗费国力去远征日本,一旦遇上神风,海上不比陆地,这神风一刮,咱的将士可就全都葬海里了。”

老朱语气很是凝重。

其实自洪武开国以来,大明和日本的关系就极其不好,先是老朱派去小日本的使者被杀,接着又是被可劲忽悠了好些年,气的老朱想把小日本天皇吊起来打。

但老朱是清醒的、克制的,非但没有一怒之下发兵日本,反而将日本列入了永不征讨之国,并严令后世子孙,不可对日本动兵。

之所以老朱会做出这个决定,原因一是老朱觉得区区岛国弹丸之地,鸟飞过都懒得拉坨屎,二则是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前车之鉴。

毕竟以忽必烈这等横扫天下的大佬,都在远征小日子这件事上吃尽了瘪。

朱老四、老朱棣、洪熙大胖、宣德帝,四位在职皇帝也都是皱起了眉头,他们是各自朝代的一把手,要不要对日本动兵,他们拥有绝对的决策权。

“父皇言之有理,忽必烈两征日本,损兵过十万,粮草辎重无数,可谓是得不偿失。”

朱老四深吸了一口气。

“但。”

“四岛银矿,不可不取!这不仅是为了我们,更是为了后世子孙!”

洪熙大胖与宣德帝,这两位隔了一个时空的父子,相视一眼之后,也是眼中透着决断。

“你们称我为什么?”

首节上一节43/1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