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21节

“没钱啊爹。”

朱大胖手一摊,面露苦瓜色。

“我们这次要打到斡难河畔!”

“对!”

“没钱。”

三兄弟,一人一句。

“扫荡黎平!”

“对!”

“没钱。”

“封狼居胥!”

“哎,对!”

“没钱。”

‘砰’的一声,朱高煦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老大,你几个意思,还让不让人说话了?来来回回就这两字,没钱没钱没钱,趁早回家吃饭去吧!

“没钱。”

“吃饭也没钱?!”

朱高炽等的就是这句。

“你以为都像你啊老二,你给我的金豆子,一颗就够我东宫上下几百口吃好几天了。”

说着嘿嘿笑着就从兜里掏了个袋子出来,刚要拉开,朱高煦一把摁住朱高炽的手,低声笑着,后槽牙都快崩碎了。

“老大,不带这么阴人的。”

朱大胖只是笑着,一副我啥也不知道的模样。

以王霸之姿坐着的老朱四,扫了眼自个这三个儿子,火气蹭蹭蹭的冒。

“滚。”

一个字出口。

朱高煦和朱高燧反应最快,他两都认知自个这爹的性子,上火了不能惹,得苟着。

“儿臣告退。”

两人连忙行礼,折身就往外跑,生怕溜慢了挨揍。

可是朱高炽不同,他是太子,监国多年,朝中文臣大多出自他门下,不能坐看忠良入狱遭难。

朱大胖起身,恭恭敬敬在老朱四面前跪了下去。

“皇上,夏原吉主政户部以来,国家财政的收入一年比一年丰,修《永乐大典》的钱,征安南的钱,伐草原的银子,都是夏原吉呕心沥血、为国所累。”

“没有夏原吉,就没有今日这永乐朝的天下大治,这等国之脊柱,朝廷栋梁,您不能把他下狱,更不能抄了他的家,这会寒了百官的心呀。”

“更何况,夏原吉是劝谏您放弃北伐,这是民心所向,百官所愿啊!”

老朱四本就是在气头上,见大儿子这样怼自己,猛的站起身来,抬手指着朱大胖的大脑袋,点了半天,折身看向一边的朱瞻基。

“你来说,这场仗该不该打?”

“想清楚再说,国家的未来都在你身上。”

“我,寄大希望于你。”

“你得对得起爷爷在你身上的一片苦心,明白了?”

这暗示让朱瞻基出声支持自己北伐的意思,简直不要太明显了。

朱瞻基愣了愣,心想这他娘的关我屁事啊,我就凑个热闹。

一边是爹,一边是爷爷,咋答?

但既然问了,硬着头皮也得开口,朱瞻基走到老爹朱高炽身边,跪了下去。

“兵伐为国事,不可为个人喜恶而动,皇爷爷一世英名,万一落个疏忽,于国于己都不好。”

旁边跪着的大胖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

朱棣气的肺都快炸了,瞪了眼朱瞻基。

“带着你爹,滚。”

“好嘞!”

朱瞻基答的那叫一个欢快,起身就拽着自个爹就往外跑。

“爹,不能抄夏原吉的家,不能啊…”

父子两出了殿门,朱高炽的声音还持续传来。

老朱四气的一脚将桌子踹翻,然后才坐了回去。

而就在这时。

“兄长,这一朝的老四,怎么一副昏君样,咱真想抽他。”

一道熟悉的声音落入朱棣的耳中,殿中之地,他的眼中更是映入了两道身影,其中一人,他已经几十年没见了。

有那么一瞬间,这位造反起家,在皇位上坐了十九年皇帝的永乐大帝,以为自己白日大梦了。

‘爹?’

‘朕的大限到了么…’

心中怒火顷刻消散,一瞬间老朱四感慨万千。

他曾听过民间的一些传闻,人死之前会有至亲来接。

‘原来传闻无假…’

‘也罢,累了。’

这一刻,帝王将相,无上至尊,在老朱四的眼中都化作了浮云,他那埋于心底深处,尘封数十年的对父亲的爱,泛上心头,眼眶霎时红润。

“看什么看?”

“给咱滚下来。”

老朱一声断喝。

第29章 为何唤朕明成祖?

世界上有一种感动,叫做自我感动,比如这一刻的老朱棣。

然而,伴随着老朱一语惊雷在老朱棣耳边炸响,这份感动破碎了。

老朱棣定了定神,这才发现,自己并不是要驾崩了,而眼前的这个人,也的确是存在的。

朱棣下意识擦了擦眼睛,确定自己并没有眼花。

那熟悉的面容,断然不会认错。

“爹,爹?”

老朱棣下意识站了起来。

纵然是已经年过六旬,纵然是已经做了快二十年的皇帝,但当望见朱元璋那张脸的时候,心里深处埋藏着的惧意,骤然间涌上。

这位老皇帝,大明的两位大帝之永乐大帝,此一时竟然有些手足无措。

他现在甚至想飞回应天孝陵,把自个爹的棺材板挖出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永乐大帝这个称呼,不论是洪武时空的小朱四还是建文时空的朱老四,其实都没有资格获得,但是永乐时空永乐十九年的这位,那是货真价实。

“兄长,这一朝的老四多大了?”

朱元璋打量着已经年逾六十,垂垂老矣的老朱四,尤其是望见老朱四那两鬓斑白,心里不由产生一些感慨。

“永乐十九年,应该是六十一了。”

季伯鹰原本咬着烟卷,想了想,还是收了起来。

永乐时空的朱棣年岁大了,这辈子从没染过尼古丁,本来就没剩几年活头了,要是再吸几道二手烟,恐怕会嘎的更快。

尊老爱幼是美德。

为了老朱棣的身体着想,季伯鹰决定在永乐时空就不抽了。

“六十一。”

这年纪,算起来比现在的老朱都大了十多岁。

而且就后世来看,朱棣的身体明显是不如朱元璋的。

老朱咳了一声,大摇大摆的走了上去,老朱棣则是很听话的把属于皇帝的位置让了出来,殿里当值的小太监入殿把踹翻的桌子扶正之时,望见坐在帝位上的老朱,差点吓尿。

这等小太监自然是没有机会领略洪武大帝的天威,他只是惊愕竟然有人敢坐在陛下的位置,而且陛下就乖乖站在一旁。

不过宫里做事的人,都识趣。

这小太监心里明白,直接把眼睛一闭,装作什么也没看见,更是不敢出去瞎说,不然分分钟就被东厂割了喉。

顺带说一句,这会已经有东厂了。

永乐十八年,朱棣设立东厂,全名东缉事厂,其权柄在锦衣卫之上。

而设立东厂的原因也很简单,朱棣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用起来有点麻烦,再加上靖难时宦官全盘力挺朱棣,所以朱棣登基后一直对宦官很有好感,自然觉得宦官更靠谱。

而且宦官身处宫内,深更半夜也能召之即来,用起来更顺手。

至于自个老爹所定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训,早被永乐帝抛到了九霄云外。

祖训这东西,只挑对自己有用的用。

“所有人,出去。”

老朱棣瞥了眼这小太监。

小太监心头猛的一个咯噔,连忙是弓着身往后退,出殿门的时候还差点摔了一跤。

“兄长,请坐。”

老朱亲自起身,为季伯鹰挪椅子,而季伯鹰也没有客气,一屁股就坐了下去,这位置正是先前朱高炽所坐的位置。

‘兄长?’

‘能让父皇为之挪椅,此人莫不是仙人?’

‘对,必然是仙人,不然怎能将已然驾崩的父皇显灵于此?!’

老朱棣心里想着,接着走到了殿中,恭恭敬敬的朝着老朱跪了下去。

“不孝子朱棣,拜见父皇。”

首节上一节21/1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