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721节

  莫非我等便眼睁睁的看着,这等屈辱之事再次发生?

  看着神州陆沉?

  我等却因为一些蝇营狗苟,担心自己安危,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就在这里不去做最应该做的事?

  不去尽可能的来做一些准备,避免这等事情发生?

  不去想办法,避免太祖高皇帝等人,辛苦恢复的汉人河山,免遭涂炭?!

  衣冠南渡,汉室南迁!

  金人南下,宋室南迁……

  说不清的屈辱史,流不完的汉人儿女泪!

  这等事儿,我不愿意看到其发生!

  也忍受不了这种事发生!

  更不会因为担心马顺,毛贵这些宵小,就对我攻讦,就放弃最为正确的选择。

  我于谦若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介白丁,在这等家国大事上,自然不会多言。

  最多也只是在山河破碎,异族南下之时。

  想办法拉些人,尽自己的能力去保河山。

  杀狗贼!

  可我于谦并不是一介白丁!

  十年寒窗苦读,高中进士。

  多方历练,高居庙堂之上,现为兵部侍郎。

  居庙堂之高,就应该去考虑家国大事,考虑江山社稷!

  考虑大明众多百姓!

  该我出头的时候,就必须要出头!

  不求多少名利,只要能对得起这大明江山,不让山河破碎,不让胡马在这片大地上驰骋,耀武扬威就够了!”

  于谦的这一番话,把王文说的是免露羞愧之色。

  又着急,又难受,又有一些情绪激昂。

  心情十分复杂。

  “廷益,你知道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于谦点头道:“千之,我也知道你说的不是那个意思。

  你也不是那样的人!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是在为大局为重。

  可我于谦就是这个脾气,有些时候,有些事儿,遇到了必须做!

  千之你不必劝我,我先去做。

  若是不成,被小人攻讦,倒了下去,今后不少事还要千之你牵头。

  不少事还要你来做。”

  王文闻言,神色显得有些焦急。

  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来,望着于谦道:“你可知,我所说的那些人,并不仅仅只是马顺,毛贵,王长随这些人?

  还有更为要命,更为难缠的!”

  他说着,伸手朝着上面指了指。

  于谦深吸一口气道:“我自然也知道。

  当今圣上可是她的儿子。

  她又怎么可能会甘心,出现这样的结果?

  圣上不在,她又年轻。

  特殊时期,话语权极大。

  又有马顺,毛贵这些人在。

  我等一开口提及此事,那些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多方污蔑潘。

  好事也会被他们变成坏事。

  而她,因为圣上的缘故,必然会站在他们那一边。

  这件事儿做成,可能性不大。

  准确来说,是得不偿失。

  明明你是在为了大明,为了江山社稷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偏偏你还要受人攻讦,被人打压,遭受不公的待遇……

  可就算是这样,我还是要去做!

  总要去试试的,万一成了呢?

  遇到了事,危急存亡之秋,总该有人出头,挑起大梁,直面危难。

  既然如此,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这事儿,我于谦干了!”

  于谦身材瘦削,但说这话时,脸色却变得无比的刚毅。

  落在王文的眼中,只觉得这个时候的于谦,身材是无比的魁梧高大。

  超过了很多体型比于谦大上很多,位置也比于谦高上很多的人!

  “廷益!”

  王文望着于谦口喊了一声,想要再说些什么。

  可是一时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肚子的话都被憋在了心里。

  于谦望着王文点了点头道:“千之,不必再多言。

  我意已决,就这样做了。

  倘若我真的有所闪失,后面局面变得更坏之时。

  你可一定要顶上去!

  到了那时,情况会变得更坏,也肯定会有人说出南迁之话。

  千之,你那时候可一定要顶住。

  绝对不能南迁,任何言南迁者,皆应杀!

  情况坏到一定程度,他们最终会同意召集各路兵马入京之事。

  到了那时,我若不在,千之你可一定要挑起大梁,重担将压到你身上!”

  说罢之后,对着王文点了点头,于谦不再多言,迈步走出去。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那显得有些沙哑又低沉的声音,缓缓响起。

  伴随着这声音,于谦撩起官袍下摆,大踏步而行。

  带着决绝。

  王文看怔怔的站在那里,看着于谦消失的背影。

  听着他最后所念出的诗。

  一时之间,情绪无比复杂。

  于谦是个纯粹的人,也是个勇敢的人。

  和于谦相比,自己是真的比不上他!

  大明需要于谦这样的人。

  越是危机时刻,越是局势动荡,就越需要于谦这样的人出现!

  ……

  “太后,臣于谦,请太后做出决断,火速召集各路兵马来京!”

  华盖殿内,于谦手持笏板,上前行礼,出声说道。

  在他面前,是一张龙椅。

  这龙椅与他们之间隔了珠帘。

  此时,这龙椅是空着的。

  但是在龙椅的一侧,却加了一张椅子。

  有一个宫装妇人坐在那里。

  因为有着帘子阻隔,并不能很清楚的看到她的容貌。

  有种朦朦胧胧之感。

  反而更增加出了她的神秘与威严。

  这人不是别的,正是朱祁镇的娘。

  宣德皇帝朱瞻基的皇后。

  如今大明的太后,孙太后。

  朱祁镇带兵出征,太子朱见深年幼,只是一个两三岁什么都不懂的孩童。

  虽然朝堂之中,也留下了一些人处理政务。

  但在这等特殊时期,孙太后这个身份特殊之人,自然而然便也会自动掌握一些权力。

  有一些事情,必须要经过她,才能名正言顺实行。

  比如于谦现在所说的,令大明各地兵马,火速来京师这事儿。

  此言一出,华盖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这个时候,众人汇集在此,就是得知了关于皇帝朱祁镇,不走紫荆关,反而绕路要走居庸关这一惊掉人下巴的操作之后。

  在这里商议该如何应对。

  于谦这一句话说出,可当真是石破天惊!

首节上一节721/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