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681节

  那么多的先生教他,却一直到登基,都没能将四书五经这些给学完。

  可是,真实的朱厚照却是个过目不忘的人。

  极其聪慧,学东西也快得很。

  头一天先生教的东西,到第二天都能背的滚瓜烂熟。

  除了应该掌握的知识外,还精通五种语言。

  就这一点,便不是不学无术了。

  是许许多多人拍马都赶不上。

  这要是还不学无术的话,那很多人真的只能是找块儿墙撞死算了。”

  说了太医,以及太医院的时候,韩成思绪从这方面移开。

  又给朱元璋说起了新的,关于朱厚照的事。

  这些,他自然是要根据他所知道的,尽可能给朱元璋讲清楚。

  如果是在以往,只是给朱元璋剧透一下,让他了解一下他大明的子孙,还有后面朝代所发生的事。

  让他吸取一些教训,然后把一些事儿,试着看能不能从根源上给解决,把大明变得更好。

  那么现在,又多出了可以带着朱元璋前去后面朝代,转上一圈的能力以后。

  那就更应该将相关的事情,与他讲清楚。

  这样的话,才方便朱元璋今后来到后面这些朝代,动手处理一些事儿。

  该杀的杀,该埋的埋。

  “精通五种语言?过目不忘?”

  听了韩成所说的,朱厚照的这方面能力后,朱元璋都显得有些惊讶。

  这可当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能力。

  可偏偏这样优秀的人,却被哪些人给说成了不学无术,顽劣不堪

  不过想想也对,韩成说了这么多自己大明大明的皇帝。

  除了完全站在文官那边的朱樘得到了好评之外,另外一个得了一些好评的人,便是自己那个蠢蛋孙子朱允了。

  剩下的,包括自己还有自己家老四,就没有一个好话。

  属于是这些人的常规操作了。

  “朱厚照继位之后,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和这些人做斗争?

  竟一步步演变到如此激烈程度?”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想了一下道:“和他爷爷朱见深差不多,也是开始动用宦官,培养一些听他话的力量。

  比如以刘瑾为首的,被称为八虎的太监。

  不能说这些太监是好人,不能说他们就没有危害地方。

  得了权势后,他们也猖狂。

  但站在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抗争上面来看。

  朱厚照启用太监对抗文官,属于是常规操作。

  他的这个做法,无疑令的文官集团众人,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毕竟在朱厚照之前,他们所经历的,可是那个对他们文官言听计从朱樘。

  所以,很快便围绕着宦官,进行了及其激烈的抗争。

  正德元年便开始了。

  那些文官,搜罗了很多关于八虎的罪证。

  同时又把国内的所发生的洪灾,旱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都说成是天人感应。

  说正是皇帝朱厚照,不听他们的话,纵容八虎做出各种事情,才引发的结果。

  是上天的警示。

  极力要求朱厚照除掉这些宦官。

  这一次的斗争很是激烈。

  关于刘瑾等人的斗争,持续到正德五年。

  最终,以刘瑾等人身死而告终。

  这些事儿,自然不会如同记载的那般简单。

  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朱厚照成为皇帝之后,不愿意乖乖只听那些文官们的话,想要做一些事儿。

  他继位之后,想要在各方面都做出调整。

  比如考察官员,比如整顿军队,调整税收,清查田亩……

  很多方面只要能做成,那大明也必然会变得不一样。”

  听了韩成这话,朱元璋顿时便明白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文官持续坐大。

  想做这些事,那所牵扯到的利益群体,简直不要太多。

  每动一下,都跟动了许多人的老命是一样。

  朱厚照想要做这些事儿,这些人不奋起反抗,不各种作对,那才是怪事儿。

  “除了这一系列的事之外,把他们之间的矛盾,给推到白热化的。

  还是朱厚照改名朱寿,领兵亲征蒙古小王子,并打了一场大胜仗之后。

  导致朝臣文官集团,和皇帝之间越来越紧张。

  因为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出现了。

  一个掌握一部分军权的皇帝。

  而且还是一个极其能打的皇帝。

  皇帝好武,能打,那武将必然就会变得强势。

  纵观大明,文官过的最为艰难的朝代,不外乎两个。

  父皇的洪武朝,和四哥的永乐朝。

  不论是父皇,亦或者是四哥,你们二人都是极其能打,战功彪炳之人。

  现在又出了一个能打的朱厚照,他们怎么能睡得着觉?

  又怎么可能会放任不管?

  朱厚照聪明归聪明,有手段归有手段,却是个性子不够硬的人。

  不愿意痛下杀手。

  在这种凶险的抗争之中,他这种性子,吃亏是一定的。

  性格在很大程度上,真的会决定命运。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性格形成的那一刻开始,其实整个人生便已经被决定了。

  这一路走来,会遇到各种选择,看起来选择的机会特别的多。

  但是性格释然,只会让你把许许多多的选择,视而不见。

  只选择符合你性格的路。

  朱厚照便是如此。

  其实正德朝,不仅仅只发生了宁王造反。

  还发生了另外一个藩王造反。

  便是正德五年时的安化王造反。

  安化王造反的一个前提,便是刘瑾等人,开始清查田亩。

  不光查民田,同时还查军屯。

  自从弘治年间,文官掌管五军都督府,各卫所田产就被大肆侵占了。

  那时正德年间,军屯被大量吞并的现象十分严重。

  等于是这一刀,直接动了许许多多人的命根子。

  于是,在宁夏那边的安化王便造反了。

  事先没有太多的准备,只有三千兵马就造反了。

  而喊出的口号则是,刘瑾蛊惑朝廷,摒弃忠良。

  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太监刘瑾。

  这次的叛乱很快就被压了下去。

  但却也令的刘瑾等人,死的死伤的伤……”

  一听韩成这话,朱元璋就知道这次的藩王造反,也非是表面那样简单。

  通过了这一事,朱厚照所发展起来的力量,被极大的削弱了。

  遭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也是有了这事,朱厚照再想接着清查田亩,就更不好推行了。

  作为在洪武朝,建立了黄册,清丈了全国大部分地方田亩的朱元璋。

  他可太清楚清丈田亩这件事,能动多少人的利益,又会遭受了多少人的强烈抵抗了。

  即便他是开国皇帝,来做这件事,前前后后都准备了差不多十年之久。

  还是一步步来。

  一开始先是建立户册,清查人口。

  后面又经过了多年准备,才开始清丈田亩。

  就这,在这途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对抗。

  他这边杀了很多人,做了很多的事,才最终将这件事情给推行下去。

  完成了清丈田亩这件事。

  朱厚照那时候,皇帝的权力远没有自己手中的权力大。

  文官集团又异常的嚣张跋扈。

  他在那个时候进行清丈田亩,想要成功,可当真是千难万难。

  遭受的阻力,也远比这个时候大。

首节上一节681/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