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651节

  从而好获得利益。

  这件事,绝对会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果然如同朱元璋所想的,在他说出了这话后,有很多人都是不由得面色大变。

  很显然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朱元璋见此,脸上神色不变,心里却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接下来,这事谁敢反对,他就杀谁!

  就如同他说的那样,杀上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将他们拉到前线去。

  让他们去作战。

  他此番前来,就是要替老四尽可能的扫平障碍,给老四铺路的。

  反正他是在这边干一票就走,很快就会把皇位传给老四。

  这些事儿,他这个开国皇帝来做,要显得顺畅的多。

  同时他也愿意,替大明,替他的儿子做这个恶人。

  把最棘手,最得罪人的事情给做了。

  剩下的再让老四去做,老四今后就更加容易打开局面。

  也更加容易收拢住人心。

  可以说朱元璋在这件事情上,是真的在不遗余力。

  也真的如同他之前所说的那样,要把朱棣扶上马,再送上一程。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令朱元璋有些意外和失望。

  因为等了一阵之后,虽然有很多人面色巨变,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可最终却没有一个人敢说话,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这和朱元璋所想的,跳出来几个人,让他再杀鸡儆猴来上一番,让这些人在这件事上,变得更加印象深刻。

  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多大的决心的想法落了空。

  不过朱元璋并不是那种,等着机会往头上掉的人。

  既然没有人跳出来当这个露头椽子,那他就自己制造出来一个。

  当下他便坐在龙椅之上,双目在奉天殿的群臣身上来回扫视。

  如此看了一会儿之后,目光落在了一个人身上。

  这人身子又瘦又高,脖子也显得有些长。

  在这众多官员当中,显得很是突。

  朱元璋望着他开了口道:“杨士奇是吧?

  来,你来说说,这个事儿怎么样?”

  在感知到太祖高皇帝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之时,杨士奇就尽可能的缩了缩脖子,把身子弄得更低一些。

  不让自己那么显眼。

  可是哪能想到,竟还是被太祖高皇帝给点了名。

  这个事儿怎么样?

  那按照杨士奇的看法,那自然是不怎么样。

  他一直所接受的教育,接受的观念,以及现在所看到的各种情况,都是这些匠人是低贱的。

  读书人就是高。

  那些人,是真的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也不能如同太祖高皇帝那样,将他们的读书人,和那些匠人们比作一个人的两条腿。

  真的是太拉低他们读书的人的身份,也太提高匠人们的身份了!

  杨士奇立刻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认真的行礼。

  而后面色严肃的道:“回禀陛下,这事儿,在微臣看来是应该的!

  您说的非常对!

  这些东西,真的是奇迹淫巧吗?

  在微臣看来并非如此!

  比如咱们现在所乘坐的马车,睡的床,坐的椅子,穿的衣服,将士们所用的弓弩,盔甲等等。

  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技术的。

  也正是因为一代代匠人们不懈的努力,把技艺传承下来。

  并不断的进行发展,才能够变得更好,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些东西,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这些东西,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都需要借助各种工具,经过一定的程序,才能最终做出来。

  这些真的是奇技淫巧吗?

  在微臣看来,绝对不是!

  谁若说这些都是奇技淫巧,那他今后就别吃饭了,也别穿衣了,直接自己光着身子去过活吧!”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杨士奇一脸正气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听到杨士奇的回答,朱元璋稍微有些意外。

  杨士奇他自然听说过,毕竟这是三杨之一。

  在韩成和他讲述的时候,还专门提及了他们。

  知道杨荣,杨士奇这些人,乃是自己洪武朝的太学生。

  后面一路来到了内阁里,地位很高。

  做出来的事情也不少。

  而文官的地位,在洪熙,以及宣德年间,能够有很大的提高,和他们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原以为他这样的人,在这些事情上,肯定会有不小的意见。

  哪能想到,询问之后,竟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不过稍微意外后,朱元璋又忍不住暗自笑笑。

  果然,这能够进入内阁之中,做出这么大事情的人,历经好几朝,都能保证自己身居高位。

  那还是有两把刷子在的。

  不说别的,单单这底线就很灵活。

  “说的很好”

  朱元璋冲着杨士奇点点头道:“咱希望你是如此说的,心里面也是如此想的。

  今后更要如此做!”

  杨士奇闻言,连忙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绝对不会忘记太祖高皇帝的教诲。

  也不会忘记他今日所说的话。

  接下来,朱元璋又连续点了好几个文臣的名,问出相同的问题。

  有了杨士奇做出来的表率,剩下的这些人,自然知道该怎么说。

  哪怕是很多人,都不认同朱元璋所说的那些话,觉得那些低贱的工匠,又怎么能和他们这些读书相提并论?

  可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个不字。都说朱元璋说的对,不能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不对的。

  在理想还有死亡之间,到底该选哪个,这些人也都用脚投了票。

  问了一番后,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既然如此,那这事今后就这么做。

  事情已经说好了,今后谁敢在这事情上打折扣,搞小动作,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咱的手段你们是知道的,咱在这件事情的决心有多大,你们也是知道的。

  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咱可不想到时候,看着你们尸首分离,全家团团圆圆的一起去阴曹地府。”

  朱元璋的这一番话,说的挺幽默。

  可是这些人却没有一个能笑得出来。

  因为他们都知道,太祖高皇帝给他们说这些话,可并非是说说而已。

  送人全家到阴曹地府去团圆这事,他真能干得出来。

  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压力。

  这事儿他没少干。

  接下来,朱元璋又和这些人又说了不少,关于他祖训的事情。

  这些人连最为难以接受的,提高工匠地位的事情,都能够接受。

  那么其余的接受起来,就更加的没有困难了。

  朱元璋所宣布的诸多事情,全部全票通过。

  没有一个人出言反对。

  而这些,朱元璋也都已经是写在了修改版的祖训之中。

  且已经正在让人,加班加点的去雕版印刷了。

  再有几天,就能印刷制作出来很多。

  他会将这些给发下去,让众多朝臣,还有下面的那些人,都好好的记住。

  “有一点,咱先与你们说清楚。

  咱知道你们很多人,脑子都活泛的很。

  惯会投机取巧,钻空子。

  咱所设立的祖训是死的,人是活的。

  长时间下去后,肯定会有人能从上面钻出空子来。

  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恶意歪曲咱的祖训。

  今天咱就把话说明了,这些祖训咱写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意思。

  若是有人胆敢去恶意解读,去歪曲咱的意思,那就是谋逆!

首节上一节651/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