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473节

  “还好韩成你来了,不然咱会被他们给一直的蒙蔽下去。

  以为这科举不好用,考科举就是在考进士!

  分科取士好啊!

  分科取士的话,就能通过科举,选拔出各种好用的人才。

  再配合相应的教学,以及韩成你所说的,让人先当胥吏,进行历练,用实际的工作,对他们进行选拔。

  选拔出那些不仅考试考得好的,在做实事方面,也有能力的人。

  这当真是治国良策!

  如此以来,那选拔上来的人,肯定好用。

  甚至于比咱培养出来的国子学的学生,都要更加的好用!”

  生完了宋濂的气,朱元璋又想起韩成所说的这个补充办法,不由得为之欣喜。

  有了这个补充,韩成所说的这些,才算是彻底完整。

  从教学,到科考,再到为官,这一系的东西相辅相成。

  如果真的能够推行下去,定然能够选拔出来,很多真正的人才。

  而不是那些只会空谈之人!

  韩成今日对自己所说的这些,当真是给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令自己豁然开朗!

  原来科举是这么用的!

  原来不是办法不好,只是自己之前没有掌握到位!

  韩成见到朱元璋这激动的神色,当下便开口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是重中之重。

  只有有了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大明才能高速的发展。

  陛下若是想要令大明,有一个不一样的发展,想要很多跨时代的好东西出现。

  只靠我一个人是不行的。

  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

  只有大家共同出力,才能够推动大明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

  所在教材上面的编撰上,是重中之重。”

  韩成图穷匕见!

  朱元璋闻言,望着韩成道:“你小子,之前咱说你要刨了读书人的祖坟,还是说的有些轻了。

  你这哪里是要刨他们祖坟?

  你这是刨了祖坟之后,还要挫骨扬灰!!!”

  (最后一天了,求下月票,还有月票的书友投一下吧,拜谢了。)

第245章 一鲸落,万物生!

  “你小子,这是不仅把人家的祖坟刨了,还要挫骨扬灰!”

  朱元璋吸了一口凉气,望着韩成说道。

  纵然是他这样的人,在意识到韩成都要做一些什么,且做出来的事,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后,都是忍不住的有些心惊。

  这事情太大了!

  产生的后果,也实在是太严重!

  韩成摇头:“岳父大人,你别说的这么阴森恐怖好不好。

  好好的哪里就刨祖坟了?

  还挫骨扬灰?

  看我人畜无害的,是那样的人吗?”

  朱元璋却并没有因为韩成的话,而有任何的松懈。

  “你都给咱出了这些主意了,你还是说不是刨人家祖坟,挫骨扬灰?”

  韩成继续摇头:“岳父大人,这话可就有些不对了。

  咱可不能凭空污人清白。

  我才不是那样的人!

  岳父大人莫非就没有发现,要是这些都能够顺利实施,大明的读书人只会变得更多。

  读书人的专业水平也会变得更高,怎么就叫刨了祖坟?

  哪有刨了祖坟之后,他们还更加兴旺的道理?”

  听到韩成如此说,朱元璋倒是愣了一下。

  顺着韩成的话这样一想,好像还真的就是这样。

  这些措施若都能顺利的实施下去,过不了几年,大明读书人的数量,将会大大的增加。

  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更加好用,更有能力。

  这确确实实,是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刨祖坟的话,的确没有这样的效果。

  可……这事情不对啊!

  韩成所做的这些,确确实实是在刨读书人的祖坟!

  每一个政策,下手都异常的稳准狠!

  可为啥这样做了之后,反而会让读书人变得更多?

  边上的马皇后没有说话,神情同样是有些疑惑。

  她也觉得这两件事情很矛盾。

  但一时之间,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儿。

  如此过了一阵儿,朱元璋开口道:

  “咱想起来哪里不对劲了!

  韩成,你说的读书人,和咱说的读书人不是一样的。

  之后培养出来的那些学习算数,以及其与学问的人,那也叫读书人吗?”

  韩成点头,理所当然道:“这肯定是读书人!

  他们读的是不是书?通过读书是不是获得了相应的学问?

  而且还是对社会有用的学问。

  那不就是读书人?

  谁说必须要学习孔孟之道,学四书五经的才叫读书人?”

  这……

  朱元璋闻言,多少有些发愣。

  因为韩成所说的这话,和他的常识,有着极大的不同。

  毕竟从他所接触的所有事情上来看,说起读书人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浮现知乎者也的读书人形象。

  一向都是只有孔孟门徒,才叫做读书人。

  此时突然听到韩成的这个论调,让他为之新鲜的同时,也觉得很不习惯。

  韩成笑道:“岳父大人,格局放开一点,咱再往前面多看一看。

  不要只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要往更之前看。

  看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那里来看,传世经典可不仅仅只有儒家经典。

  墨家以及法家这些,都是很精彩的。

  那个时代百家争鸣,所有学习学问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读书人。

  我觉得那才是正常的一种情况。

  各种学问蓬勃发展,只要对社会有用,都有存在的道理。

  不能说,只有学习儒家学说的人,才能称之为读书人。

  这太霸道了!

  其余的书也是书,其余的学问也是学问。

  既然都是读书做学问,那都可以称之为读书人。

  儒家一家独大太久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很容易就会不思进取,原地踏步,甚至于在不少地方还会陷入误区,陷入僵化。

  正如儒家自己所说的,这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一家独大,没有了对手。

  长时间下来之后,许许多多的儒家门人都懈怠了。

  只想稳固住他们诸多先贤所打下来的江山,从而依靠着这些,保住他们超然的地位。

  至于其余的,则要淡化的太多。

  他们生活的太安逸了,远没有春秋战国之时的飞速发展,和锐意进取。

  一代代的发展下来,思想是越来越禁锢。

  西汉时期,公羊之儒,还是非常积极进取的。

  那时候的儒家,是真的有着超强的战斗力。

  腰间挎着剑,嘴里说经义,辩论道理。

  只靠嘴分不出胜负,就拔剑而起,血溅五步!

  那叫一个武德充沛。

  不仅仅对内如此,对外更是刚猛无比!

  十世之仇犹可报!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所以这大汉有着大汉的雄风。

  但随着发展,勇猛刚进的公羊之儒,慢慢的被抛弃。

首节上一节473/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