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从韩成那里所听到的,市舶司的收入除外。
市舶司是市舶司,和朱元璋认知里的商税,有着根本上的不同。
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
这一思想,对于朱元璋而言,可谓是根深蒂固。
哪怕是从韩成那里,得知了不少商业的事,可在这事情上,他还是有些转不过来。
韩成道:“倒没什么意思,就是我觉得我要是在大明做生意的话,绝对能乐开花。
就没有见过比岳父你还大方的人!
三十税一啊!这是什么概念!”
朱元璋对于商业有多赚钱,当真是一无所知。
他太小看商人的赚钱速度了。
只怕他眼中的那些商人,都是小摊小贩。
没有将目光汇集到那大商人的身上。
“这真有那么夸张?三十税一还低吗?”
韩成用力点头:“真就那么夸张!
三十税一对于商人而言真不多。
大部分商人挣钱的速度,都是要远超种地的百姓的。
结果他们挣着远比百姓们种地更多的钱,却交着远比种地百姓低的税,面对这样的一个情况,难道不应该乐开花吗?”
朱元璋听到韩成所说的话,顿时觉得,自己貌似……又做了一件比较愚蠢的事儿。
“商业很赚钱,真的很赚钱,尤其是那些大商贾,赚钱的速度,远超陛下你的想象。
这些人赚着最快的钱,却缴纳些最低的税,简直是没天理了!”
“那你觉得,对这些商人应该如何收税?
税应该定到什么程度。”
韩成道:“十税一都是轻的,五税一,甚至于更高才算是正常范畴!”
朱元璋闻言一愣,带着一些迟疑的道:“这么多不行吧?
这样收下去,是容易出事儿的!
况且,这做生意的,也并非全是你说的大商贾,还有很多都是小商贩。
这样收下去,很多小摊贩都要活不了了。”
韩成道:“这些简单,可以分情况来。
针对不同的情况,收不同的税。
陛下你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因为陛下没有明白税收的本质是什么。
税收的本质?
税收还有本质?!
“税收的本质是什么?”
朱元璋询问韩成,并一下子来了精神。
之前韩成与他说,社会发展的本质,结果弄出来了屠龙术这一震撼人心的东西。
现在,又对自己说税收的本质。
那是不是也意味着,自己很有可能会从韩成这里,又得到一些不得了的知识。
从而可以运用这些,自己之前所不曾掌握的东西,来制定出符合大明情况的税收,从而令大明能够更加健康的运行下去?!
而朱标也在此时,不自觉的就坐直了身体,等着听韩成的高论。
作为大明的常务副皇帝,朱标接触并处理了很多政务。
也与很多税收的事打交道。
但你要真让他说税收的本质是什么,他还真的说不上来。
同时还会显得比较懵,这税收不就是税收吗?咋还有本质?
因此上,也想听听韩成能说出什么道道。
朱标还有一种直觉,那就是若是能够从韩成这里,得知税收的本质是什么,极大可能会对大明,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
第230章 真的可以天降祖宗!建文朝朱允,朱祁镇有福了!
“税收的本质,是官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官府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寿宁宫偏殿里,韩成缓缓说出这样一段话。
高中时学习思想政治,背这些东西的时候有多痛苦,这个时候在朱元璋,朱标面前说这些的时候,就有多舒爽。
知识,真的是无价之宝,韩成是真的体会到了!
只不过韩成说的舒爽了,朱元璋和朱标二人却有些迷糊。
只要是一旦涉及到了定义,就需要用准确的话,对其进行描述。
只追求准确,不追求趣味性和的故事性。
这样的话难记不说,初听时也会让人觉得不太好理解,容易云里雾里。
韩成见此,就和之前那样,拿起羽毛笔,将之给写下来,让朱元璋和朱标看。
这种观看,比听更能加深理解。
朱元璋朱标二人,在韩成写完之后,立刻就围在这里,认真观看韩成写下的这一段儿话。
看了一阵儿,先后理解的差不多。
这东西对于朱元璋和朱标而言,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更容易理解。
毕竟税收是他们所熟悉的东西,且这一段话里,也没有包含什么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
见到朱元璋朱标二人,都已经理解了这些话之后,韩成便再次开口道:
“了解税收的本质之后,还需要了解税收的原则。
税收的一大原则,就是税收公平。
就是说,官府征税时,要使不同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
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税收公平原则,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层含义。
横向公平,就是说相同经济条件的纳税人,承担等量税收。
纵向公平,即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承担不同的税收。
纳税能力强的多纳税,纳税能力弱的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不纳税。
除此之外,还有适度原则。
就是说,在税收制度设计中,社会整体税收负担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纳税人负担能力。
既能基本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又不能使税负太重,影响到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
韩成一边说,一边将这这些给写出来。
朱元璋朱标二人,认真的听着,眼中相继有明悟的神色闪现出来。
都有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
税收这些,他们二人都非常熟悉,但却从来没有这样准确和清晰的去看过税收。
这个时候通过韩成的话,他二人再去看税收,有种拨开迷雾,看到本质的体验。
这种体验非常的美好。
韩成静静的等待一会儿,给朱元璋朱标二人反应的时间。
随后接着开口道:“税收还有它的职能,一为经济运行,一为收入分配。
所谓的经济运行,是说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
这反映了经济是税收的来源,也体现了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
也就是说,官府可以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增税和减税等手段,引导百姓经济行为,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到调控经济运行的目的。
政府运用税收手段,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也可以调节经济结构。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收入高的多缴税,收入少的少缴税,甚至于不交税,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尽可能的缩小百姓之间的收入差距。
百姓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对官府好处很多。
除此之外,收税还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强制性是指……”
“吨吨吨……”
寿宁宫里,韩成扬脖喝下一大碗凉茶,顿时觉得浑身舒畅。
冒烟的嗓子也舒适了。
就这还是韩成,尽可能讲的简略的结果。
要是讲述的再详细的话,还不知道要多费多少口舌。
不过,看着朱元璋,朱标二人因为自己的讲述,而陷入沉思之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恍然之色的样子,韩成心里还是觉得挺爽的。
若不是亲身经历,谁能想到自己不过是将高中政治课上学的一些知识拿出来的,就能让朱元璋这个大明的开国皇帝变成这样!
这种感觉当真是奇妙。
“韩成,你的意思就是说,制定商税时不要一概而论。
要分情况对待。
那些小摊贩们,可以对他们收三十税一的税,甚至于还可以不收税。
至于那些大商贾们,就可以对他们加税。
可以根据他们的规模,以及挣钱的多少,给他们分成多个档次,挣的钱越多,需要缴纳的税也就越高,对不对?”
朱元璋仔细看了几遍韩成写出来的东西,忽然像是悟出来了大道理一般,抬头望着韩成,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韩成闻言,对着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
“岳父大人你说的对!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