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415节

  “外患上面,也一样非常严重。

  西北方面,吐鲁番攻占了哈密卫。

  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地带,被蒙古给攻占。

  东北方面,建州女真崛起。”

  朱元璋拳头不自觉的握紧。

  他又想要锤爆朱祁镇了!

  “它娘的!!”

  朱元璋出声骂道:“这狗屁玩意,把好好的大明江山,都给折腾成啥样子了!

  咱咋猛的一看,都要赶上崇祯登基时,所遇到的局面了!”

  后面手中拿着鹅毛笔的朱标,闻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局面确实和崇祯登基时有些像。

  不过,真比起来的话,还是要比崇祯时期,好上太多。

  主要是大明的吏治,还没有坏到那个程度,文官集团没有彻底膨胀,腐朽。

  可虽然如此,朱见深遇到的局面,依然非常不好解决。

  十分棘手。

  以他的眼光去看,把自己带入到朱见深的角色中去,想要把这些烂摊子给解决,安稳的做上皇位,都没有那样容易。

  “成化帝继承皇位两三个月,上一任皇帝朱祁镇刚刚被下葬,他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

  门达此人在朱祁镇晚年深得宠信,为锦衣卫指挥使。

  此人也是夺门之变起家。

  李贤此人,也是很不错的,属于当初跟随朱祁镇亲征,少数在土木堡之变中,险死还生的人。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提拔李贤入内阁,用李贤力抗曹吉祥、石亨等人。

  朱祁镇临死之前,对李贤委以托孤重任,令其辅助太子朱见深登基。

  朱见深即位之后,李贤升任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当初朱祁镇在位时,李贤为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弄权,而锦衣卫的官校也恣行残暴,造成严重的祸患。

  李贤多次请求禁止。

  朱祁镇召来门达,予以告诫、劝谕。

  而门达恃宠更加骄横,李贤找机会又向朱祁镇陈述门达之罪,门达因此恨之入骨,设计构陷李贤。

  事情败露,朱祁镇也未处置门达。

  这也是为什么,门达为何会在朱见深登基之后,图谋李贤的原因之所在。”

  “这事情那锦衣卫指挥使弄成了没有?”

  朱元璋询问。

  韩成道:“没有,这些人还没有正式发难,就被揭发,宪宗大怒。

  于是王纶被斩,钱溥被贬,门达因他罪被狠狠处罚。”

  “等一下!”

  朱元璋喊停:“你的意思是说,这朱见深的庙号是宪宗?”

  韩成点头到:“嗯,就是宪宗。”

  朱元璋闻言,面上露出笑容。

  心中对于韩成可能还在说反话的一些担忧,彻底消失不见。

  宪宗,中兴之主也!

  这朱见深能有这样一个庙号,那显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

  韩成自然看出来了朱元璋的意思,不由得暗自笑笑。

  朱元璋用庙号来判断做皇帝的后世子孙,是不是贤明的办法,放在朱见深的身上管用。

  但放在后面的朱佑樘身上,就不太好使了。

  比如,明孝宗朱佑樘的弘治中兴。

  等说到弘治中兴,朱元璋肯定非常高兴,但真的知道弘治中兴是什么之后,定然会气的哐哐撞墙。

  当然,这些韩成这会儿是不会给朱元璋说的。

  确认了朱见深的庙号是宪宗之后,心中喜悦的朱元璋,示意韩成继续说。

  “在处理门达等人的同时,李贤则被朱见深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朱元璋闻言笑着点了点头,显然是对朱见深的处置很是满意。

  在他看来,门达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那就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刀。

  刀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的。

  持刀人指向哪里,刀就要砍向哪里。

  而这所谓的门达,显然已经不符合一柄刀的要求了。

  更何况,这把刀还不是朱见深自己培养出来的,而是朱祁镇留下来的,那就更加不能留了。

  用来防身和杀人的刀,还是自己一手培养锻造出来的,用起来顺手,放心。

  最为重要的是,这门达准备做的,还是联合人一起,弄掉内阁首辅,将与他一同出力的人,给扶持成内阁首辅。

  你一个皇帝手中的刀,却和内阁首辅关系莫逆,这等情况下,谁还肯用你?

  这门达纯粹就是一个蠢货。

  而朱见深的这一手,也确实做的很漂亮。

  除掉门达,让其腾出位置,可以提拔人来做锦衣卫指挥使,锻造自己的刀。

  还能笼络住以李贤为首的,一大批文臣的心。

  有利于他迅速坐稳皇位。

  其实,坐在朱见深的位置上,还有一个迅速破局,迅速建立起威望的办法。

  若是用了这个办法,朱见深绝对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彻底坐稳皇位,掌握权柄。

  就是不知道朱见深有没有做。

  朱元璋心中如此想着,带着期待,等着韩成接下来的话。

  韩成的声音继续响起:“除了解决刚登基就遇到的这件事情之外,朱见深还马上就做了另外一件,影响深远的事。

  那就是给于谦于少保平反昭雪,给于谦正名!”

  朱元璋闻言,眼前一亮。

  刚才他心中想的、最快的开局办法,就是还于谦清白。

  于谦真的很可惜!

  死的是真亏!

  不用韩成多说,朱元璋就能确定,于谦被杀,决对是许多人意难平之事。

  于谦去世不过八年,八年的时间,并不会将所有的记忆都抹平。

  许多人都还记着于谦,于谦影响力肯定不小。

  在这等时候,给于谦正名,既能顺应自己的本心,又能顺应许多人的心意。

  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本来还有些担心,朱见深不会这样做。

  但是现在,听了韩成所言,朱元璋心中的这点担忧一下子就没了!

  果然不愧是被称为宪宗的人!

  做事情就是可以。

  比他那畜生父亲,不知道好了多少!

  在桌子边上坐着,手中拿着鹅毛笔做笔记的朱标,闻言脸上也同样是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于谦能够平凡昭雪就好!

  于谦这样的人,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响当当的的脊梁!

  他这样的人,被朱祁镇那个畜生给弄的含冤而死,本身就让人格外的痛心。

  若是再不能被平反昭雪,那可就真的太过于令人难受!

  朱见深做出这种事情来,别管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那他都必然能够获得人心!

  韩成接着道:“朱建深再给于谦平反昭雪之后,很多的人都激动不已,认为朱见深是一个有才能的君主。

  一时之间,朱见深人心所向。

  而除了给于谦平反昭雪之外,对于自己的叔叔,景泰帝朱祁钰,这个被他爹朱祁镇给废掉帝号的人,他也给恢复了帝号。

  承认他是大明曾经的帝王。

  并没有因为朱祁钰在位时,将他的太子之位给废掉,立朱见济为太子,而一直对朱祁玉持着仇恨的态度。

  幼年时,被废掉太子之位的不幸经历,对于朱见深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煎熬。

  朱见深口吃的毛病,就是那一段兵荒马乱,危险至极的生活给他带来的。”

  “好!!”

  朱元璋忍不住出声夸赞!

  “这才是我朱元璋的好儿孙!才是我大明皇帝,应该有的气魄!!”

  在朱元璋看来,别管朱祁钰在一些事情上做得对不对,但他是真的在极其危险的时刻里,稳定住了朝堂。

  稳住了危如累卵的大明,没有让大明南渡。

  虽有于谦进行辅佐,可若是没有朱祁玉这种敢放权,给于谦任命,让于谦名正言顺做事情的人在,大明的半壁江山,只怕早就丢了!

  看北平保卫战等事情,不能只看到于谦。

  朱祁钰在其中所做的贡献,也同样不能忽略!

  对于疾恶如仇,又异常重视亲情的朱元璋来说,朱见深所做的这些事儿,简直是直接戳中了他的心坎。

  让朱元璋如饮琼浆玉酿!

  不说别的,仅仅只看朱见深上位之后,所做的这几件事儿,就不知道要甩他那个窝囊废老子多远!

  不愧是被称为宪宗的人!

首节上一节415/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