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401节

  一为陈部海寇,一为方部海寇。

  两部海盗十分猖獗,战力非凡,在海面上称王称霸,控制贸易。

  若不先将这两部海寇给打掉,今后陛下想要开展市舶司,顺顺当当的进行贸易,是根本不可能的。”

  朱元璋闻言暗自点了点头。

  心道这汪大渊确实很不错,很有见识的一个老头。

  果然不愧是自己好女婿,给自己推荐的人。

  “那其二呢?”

  朱元璋望着汪大渊询问。

  “其二便是,沿海的很多人家,尤其是高门大户,走私之风十分昌盛。

  陛下重开市舶司,必须要出手进行整合。

  严厉打击走私。

  把这些人管理起来,重塑市舶司的威信。

  这一点儿,陛下若是能够成功将海上海寇清扫,再动手处理,还是比较容易好做的。

  毕竟外面的海寇,便是他们许多人最大的依仗……”

  汪大渊元朝时就出海做生意,对于海上的门门道道很是清楚。

  朱元璋听罢点了点头,继续等着汪大渊往下说,却发现汪大渊有些欲言又止。

  朱元璋道:“只管说来,不必担心咱会因为你说什么话,而处罚你。

  外面的诸多留言,多为诽谤。

  咱不是脾气那般不好的人。

  没有那般小气,那样喜欢喊打喊杀。”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汪大渊谢过之后,便开口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便是市舶司设立之后,陛下差人进行管理,一定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不可对商贾盘剥太深。

  蒙元官府,后面全面接手市舶司,规定商人外出进行贸易,必须只能将货物还有人员,放在市舶司的船上。

  乘坐市舶司的进行贸易。

  市舶司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并从中抽取费用。

  这一举措其实是好的。

  但就是管理的人太烂了。

  很快便把市舶司,给弄了一个千疮百孔。

  导致后面许多的人都开始走私。

  蒙元市舶司,便是从这里开始不行的。

  陛下若是重开市舶司,这点一定要注意。

  万万不可走了北元鞑子的老路。”

  说罢这话之后,汪大渊显得有些紧张的,偷偷瞄了一眼朱元璋。

  很担心朱元璋会因为自己所说的这话,而怪罪自己。

  朱元璋用力的点了点头道:“说的不错,这点确实需要注意。

  汪先生果真是有大才之人!”

  汪大渊闻言,心里长松了一口气。

  暗道流言果然是不能信。

  世人都说当今圣上出身低,脾气暴躁,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

  动不动就要灭人全家,还听不进去劝。

  现在看来,也并非如此,

  就从自己所见,陛下还是挺好说话的。

  不是那种不分是非黑白的人。

  又与汪大渊说了一些话,朱元璋望着汪大渊道:“汪先生今日便在京城歇息一日,明日便会有人带着你直奔崇明。

  那里咱已经做好了安排,几日之后,便乘船出海吧。

  那些人,很少有出海长距离航行的经验。

  汪先生在上面做个向导,先到外面打个头阵。”

  汪大渊闻言不由一愣,如此仓促的吗?

  清理海寇的事情还没有进行,当今陛下就要开始对外贸易了?

  合着自己刚才所讲的话,眼前这位陛下,虽然点头点的很快,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啊!

  朱元璋看出了汪大渊的想法,便出声解释道:“不是下南洋,或者下西洋。

  而是从这里出发,到那边去。”

  朱元璋说着,点了点崇明的位置,然后划过了太平洋,指向了太平洋对岸的那一块儿,被圈起来的地方。

  汪大渊在看清楚了朱元璋所点的地方之后,眼睛都直了,脑瓜子嗡嗡作响。

  这什么情况?

  这也太乱来了吧!!

  从大明出发,这要经过多少的海域,才能够抵达陛下所说的地方?

  而且,从这地图上来看,这一路过去多为大海,基本上很少有能够靠岸补给的地方。

  这一趟,当真是十死无生!

  “陛下,您……怎会……要到这里去?”

  汪大渊忍住心中的震动和不解,大着胆子出声询问。

  “陛下若是前去做贸易的话,南洋就已经很好了。

  今后还可以慢慢的往西洋那边而去。

  这……现在直接横跨了这么远距离,那里的情况,小民也是一无所知。

  而且,距离也太远了,对外做贸易十分不划算……”

  朱元璋点头:“咱知道。”

  汪大渊变得更懵。

  知道你还这样做???

  “咱此番派人横渡过去,并不是为了做贸易。”

  不是做贸易?那还能干啥??

  汪大渊都不知道该如何吐槽。

  “咱过去是为了寻找几样种子。”

  朱元璋说,又拿出来了几张纸,上面有红薯,玉米,土豆三种粮食的样子。

  有它们的果实,以及在地上生长时藤蔓的样子。

  都是韩成抽空,根据记忆当中的模样画出来的。

  为了尽可能的,把这些东西画的比较符合实物,韩成为此可是费了老鼻子的劲,用废了许多张纸……

  您费着那么大的劲,去这么远,竟是为了取三种粮食?

  这什么粮食,竟能让眼前的皇帝,费这么大的周章专门去取?

  汪大渊变得更懵。

  该不会是这位陛下,也想要效仿始皇帝,派人远赴海外求仙问道吧?

  朱元璋道:“这三种粮食若是能够取回来,对我大明意义重大。

  只要推广开来,今后大明必然会少饿死许多人!”

  世间竟有如此神奇的粮食?

  这作物,竟真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

  汪大渊心中,升起了诸多的不解和震动。

  “这件事情,咱必须要给做成了!

  咱先把事情跟你说好,若是此番你们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咱绝对不吝啬封赏。

  这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若是能成功的将这些种子,成功取回来,你们皆有封赏。

  汪老先生将会封伯爵!能够往下传三代的那种!”

  朱元璋为了获得土豆,玉米,红薯这些种子,可谓是下了血本。

  张口就把现在已经不肯轻易的往外封的爵位,给拿了出来。

  而且一出手还是伯爵!

  汪大渊原本心中还有很多的想法,觉得此行实在是过于困难。

  毕竟这一路过去,所经历的海域,他根本就不熟悉。

  在陌生的海域上进行航行,风险是真大,一个不留神,就容易遇到危险,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现在,在听了朱元璋给出的赏赐之后,他瞬间就把这些心思都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一双有些浑浊的老眼,这个时候都在往外放光!

  “陛下放心,小民这次就算是拼上老命不要,也必然要将这东西给成功的带回来!”

  朱元璋闻言,伸手在汪大渊的肩膀上拍了拍:有你这话,咱就放心了。

  咱也不绝对不会让你吃亏。

  只要这种子能够成功的取回来,哪怕汪老先生不幸在途中遇难,咱也会把这伯爵的爵位,封赏到你儿子身上!”

  汪大渊闻言,变得更加的激动了,直接跪地叩首,就差当场写下军令状了!

  ……

  一直等到从紫禁城里出来,返回到自己的住处,汪大渊脑子还是晕乎乎的。

  总觉得有些不切实际。

  自己这样的一个人,今日不仅得到了当今陛下的亲自接见,还与陛下谈了那么久。

  并且还说出了,有很大可能会影响大明千家万户人命运的话。

首节上一节401/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