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273节

  这项工程,于永乐十三年完工。

  从此之后,从此北平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的办法,进行运输。

  永乐十四年,永乐帝召集群臣,开始正式商议迁都北平之事。

  说是商量,其实就是他主意已定之后,通知一下手下的臣子。

  但有些人看不清楚,还真觉得这是在给他们商议。

  于是开始提出反对意见,各种分析如此做的不对。

  再然后,这些人被永乐帝一一革职或严惩。

  解决了反对的人,无人再敢反对迁都。

  永乐十五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到了永乐十八年的时候,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

  北平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要稍微大上一些。

  新修的北平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

  完工之后,永乐帝下诏正式迁都。

  并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

  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机构,以南京为留都。

  不过,永乐帝迁都并不太顺利……”

  “不太顺利?老四都处理了那样多的人,还不顺利?

  真有这样多不怕死的,还敢在这个时候阻拦?”

  朱元璋闻言,显得有些惊奇的说道。

  韩成摇头道:“并非是因为有人反对,而是因为天灾。

  说起来也是不幸,永乐十九年初夏,也就是永乐帝迁都之后的几个月之后。

  紫禁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到雷击,尽皆焚毁!”

  朱元璋闻言,不由一滞,竟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这事情是挺不幸的!

  才迁都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不用想就知道,朝野定然哗然,对老四是一个天大的打击。

  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就此放弃北平,返回南京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依照老四的性格,肯定不会这样做。

  他能顶住这压力!

  “这事情发生之后,朝野议论纷纷。

  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之后,诸事不便,且弃绝了皇脉与孝陵,这是有违天意。

  等于直接说是遭天谴了。

  永乐帝大怒,立即处死萧仪,并强势压制朝中大臣,绝对不许再迁都回南京!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里成为了大明的都城,一直到大明灭亡。

  开启了大明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灭亡,清鞑子也以这里为都城。

  永乐帝的这一举措影响深远,一直到我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这里都是都城……”

  朱元璋点点头,就知道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但随后,朱元璋却是忍不住神情一滞。

  他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一直都觉得,南京为都城不太好。

  在这里建都的王朝,就没有多长命的。

  想要迁都。

  后来听了韩成的话,得知大明存在两百多年,并且他的标儿,一部分的死因,也是因为自己想要迁都前去长安,令其前去查看情况给累的了。

  所以就断绝了迁都的想法,觉得自己大明,打破了南京王朝短命的魔咒。

  可现在听韩成一说,这才意识到,原来不是打破了,而是大明迁都了!

  如此以来,一个天大的难题,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他今后要不要迁都呢?

  迁都的话,迁到哪里去才好?

  莫非也要迁到北平吗?

第184章 蒸汽火车带来的极致震撼!

  “韩成,你说……咱要不要也迁都?”

  纠结了一阵之后,朱元璋终于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他觉得,在这个事情上,自己多听听韩成的意见,还是好的。

  其实真的算起来的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并非是他的老家凤阳,而是南京。

  朱老板就是占据了南京之后,才算是成功的站稳了脚跟,变得其余的造反之人不同。

  有了自己的地盘,不再是流寇。

  他真正的崛起,也是从获取了南京才开始的。

  当然,那个时候的南京还不叫南京,而是叫做集庆路。

  但朱元璋对这里,却总怀着忧虑。

  总觉得这里不太适合做都城。

  除了历朝历代,以南京为都城的王朝都不长命之外,紫禁城出现的情况,也令他心里有些不舒服。

  当初紫禁城的营造,是让刘伯温这个能掐会算的人给选的址,同时也是刘伯温负责营造的。

  刘伯温选择了紫金山下的这处地方。

  当初,这里并不是土地,而是燕雀湖。

  为了能在这里修建皇城,直接填湖,然后再修缮宫殿。

  这样的手段之下,确实成功修建起来了紫禁城。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其中有两个问题最为严重。

  一个就是因为是新填的土,所以地基不够稳,哪怕当初进行了极为严格的夯土也不行。

  紫禁城建好之后,后面逐渐开始下沉,变成了南高北低。

  另外一个,也是填湖留下的后遗症,那就是皇宫之中的气候,异常的潮湿。

  家具受潮变形,甚至于床底下长蘑菇都属于正常。

  这两点,都让朱元璋觉得难受。

  原本朱元璋都已经绝了迁都的心思。

  但是现在,又一次动了迁都的念头。

  对于朱元璋会在这个时候,问出这样的问题,韩成并不太意外。

  毕竟朱元璋一直以来,都在想着各种的迁都。

  “陛下,依照我之所见,都城没有必要再迁。”

  韩成如此干脆利落的,说出没有必要迁都的话,倒是令朱元璋有些意外。

  他没有多问,只是静静的看着韩成,等待着来自于韩成的下文。

  “一方面是因为迁都的话,花费太大,需要浪费太多的钱粮。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陛下准备开海,今后要经略海洋。

  应天这里守着长江,顺着大江便可入海,地理位置很优越,水上运输很方便。

  而且不算太靠北,也不算太靠南,有利于今后经略南方和海洋,还能兼顾一下北方。”

  听到韩成这样说,朱元璋点了点头,韩成的这些话,倒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今后的大明,将会和历朝历代的王朝都不一样。

  尤其是经略海洋,这一大方略提出来之后,那就变得更加不一般了。

  南京城这里,原本看起来并不好位置,竟一下子变成了有利条件。

  “但是北方呢?北方那里该怎么办?

  要知道,自从儿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北平附近已有四五百年,不受咱汉族朝控制。

  而自从靖康之耻发生后,北方的大片土地,连续两百多年,都由异族统治。

  现在咱虽然驱除鞑虏,恢复了中华,将鞑子赶走,将这些都握在了手中。

  但是,这些地方,很多都被异族统治的时间太长了,想要将之彻底扭转过来,让民心彻底归附,并不特别容易。

  咱之前,一直想要将都城往北,或者是西北迁,其中的一大考虑,就是想要消除这种隔阂。

  更好的控制北方。

  从你所讲述的,老四接连出征的事情上来看,将都城迁到北平那里还是很不错的。

  至少打北方蛮族,要方便的太多。”

  朱元璋望着韩成,说出了他另一方面担忧。

  怕都城一直在南京这里,北方不稳。

  华夏失去北方的时间太长了!

  韩成闻言道:“这一方面,陛下考虑的非常好。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解决。

  比如陛下可以将古都汴梁,给重新修缮起来,或者干脆将现在的北平那里给营造起来,把那里给营造成北方的经济,军事中心。

  立为陪都。

  和南京这里遥相呼应,用来控制北方的广大地区,抵御北方蛮族。

  在这里立下一个陪都的话,对于大明今后,拿下并控制东北方面等广大地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不然大明的国土太大了,仅仅只依靠一个南京城,着实有些过于单薄……”

首节上一节273/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