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266节

  但从他今后能坐上皇帝这件事情来看,必然是渡过了此番的危机。

  就是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办法。

  “就在燕王将信将疑的时候,朱高炽派遣的人过来了。

  不仅奉上了未曾开封的书信,还将建文帝的使者,一并绑了过来。”

  漂亮!

  朱元璋闻言,面上露出了笑容。

  朱高炽这一手,玩的是真漂亮!

  轻轻松松的一个举措,就将老四的疑虑打消。

  想不到啊,这个自己平日里看着不顺眼的小胖子,竟然还有这本事!!

  朱允那孙子,差这小胖子差的太远了。

  但凡有这小胖子的本事,也不至于会被那些文官们,给当成傻子来愚弄!

  同样都是受到儒家影响,这差别是真大!

  从韩成说的这件事情里,朱元璋已经相信了韩成的话,朱高炽这小胖子,确实和朱允不是一路人。

  “咱记得,你上次与咱说靖难之役的时候,为了对付那铁铉,尽早攻克应天。

  老四曾经对他家老二说过,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的话。

  又听你说,这朱高煦在靖难之中立下诸多战功,且早在刚开始作战的时候,就要对朱高炽动手,可谓是觊觎世子之位良久。

  这等情况下,只怕朱高煦的太子之位并不好做,今后成为皇帝,也没有那样简单,那样容易吧?”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韩成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永乐二年,已经成为永乐帝的朱棣,开始在朝廷之中,谈论立储的问题。

  这个意思透漏出去之后,立刻就令许多人,从中嗅到非比寻常的意味。

  毕竟一般而言,立储讲究一个长幼有序。

  本就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太子。

  这件事情本没有什么好商议的。

  可现在,永乐帝却传达出了这样的意思,这显然是一个非比寻常的信号。

  明显是永乐帝,也不太想要立世子为太子。

  再加上朱高煦在靖难之中,立下赫赫战功,而永乐帝又对他非常喜爱。

  所以众多的武勋,便都纷纷动心,开始不断上书,请求立二皇子朱高煦为皇太子。

  而兵部尚书金忠,则坚定的站在大皇子朱高炽的这一边。

  不断的说出历史上诸多立幼而不立长子,所产生的争端,来警告劝说永乐帝不要立二皇子,应该立大皇子。

  后面,永乐帝又询问解缙,黄淮等人,关于这件事情的意见。

  解缙,黄淮等人都是文臣,和大皇子的关系非常的好,自然是坚定的站在大皇子这边,主张立嫡以长。

  到底立谁为皇太子,素来杀伐果断的永乐帝,陷入到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犹豫不决。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解缙说出了一个,具有决定性的条件。

  他对永乐帝说,好圣孙,可旺三代。

  好圣孙就是大皇子的长子,朱瞻基。

  永乐帝向来喜欢这个长孙。

  所以,经过了一番仔细的权衡之后,他最终还是做出了,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决定。

  后面,册立大皇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二皇子为汉王,三皇子为赵王。”

  朱元璋听了韩成的话之后,摇了摇头。

  觉得老四什么都好,就是在这上面,有些过于优柔寡断了。

  直接立下朱高炽,这个长子也就是了,哪里需要想那样多?

  就跟自己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认定了皇位,是标儿的那样。

  只要自己这个当父亲的,能在这事情上,坚定决心,不让其余人看到机会,那么绝对不会有这样多的事。

  “老四这事情做的不够好,他每个儿子身边。都有不小的力量围绕。

  尤其是老二,还立下那样大的战功,又有老四当年自己亲口说出来的那句话在,众多武勋都服他,想要他这个亲近武勋的人,做皇帝。

  在这等情况下,哪怕是他立下了皇太子,也肯定是少不了诸多争端。”

  朱元璋说着摇摇头,显然对朱棣的处理办法不认可。

  “陛下说的对。”韩成对着朱元璋,挑了挑大拇指。

  “汉王,赵王并不甘心。

  尤其是二皇子朱高煦,心里面那叫一个憋屈。

  明明靖难之中他立功最大,老头子当初,还说出过那样的话,结果哪能想到,在最后的关头,他爹竟然不认账了。

  后面曾多次发出怨言,还直接用唐太宗李世民自比,说,‘我英勇,岂不类秦王世民乎?’

  并请天策卫为自己的护卫。

  这些言论,虽然激起了永乐帝的反感,不过念在他立下的功劳,当然,可能也对自己的翻脸不认账觉得有些愧疚,所以永乐帝倒也不曾真的在这上面,对其进行深究。

  与此同时,赵王也一样是个不省心的,多次惹祸。

  太子朱高炽,多次在永乐帝面前,给他们二人解围。

  尽显兄长风范。”

  听到韩成说起这些,朱元璋再一次点了点头。

  觉得朱高炽这个小胖子,确实不错,是个深藏不露的主。

  别管他是不是真的,如同他的所表现出来的那仁爱,但只要他将作为兄长,该有的风范给拿出来,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他面前,朱高煦两个人,只能是弟弟。

  听到这里,朱元璋基本上已经能确定,今后这朱高炽登基之后,基本上不会对他的两个弟弟下死手。

  他前面的调子,已经定在那里了,后面就算是装,也要装下去!

  “永乐七年,永乐帝命皇太子监国,令杨士奇,金忠等人进行辅佐。

  永乐帝自己则带兵北上,开启了第一次御驾亲征。

  汉王朱高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比如,解缙这个在朱高炽成为太子的事情里,出了大力气的人,早就被朱高煦恨上了。

  而解缙此人,也是个恃才傲物的。

  真的多说起,多少和三国时的杨修有些类似。

  朱高煦受封汉王之后,行事高调。

  不少东西都超过了应有的规格。

  别人还没有怎么说话,解缙就跳出来弹劾汉王。

  有想要将汉王彻底扳倒,给皇太子,除去这一大竞争对手的意思。

  然后被永乐帝,怒斥他离间天家骨肉,心中对解缙已经不满。

  后面永乐八年的时候,解缙入京城奏事。

  因为当时永乐帝已经北上,太子监国。

  因此只见了皇太子就回去了。

  这一举动,被汉王抓住了机会。

  他向永乐帝说,解缙这是专门等着皇帝不在京师,前去私自觐见皇太子,无人臣之礼。

  永乐帝勃然大怒,下令将解缙逮捕入狱,严刑拷打,后面被处死。

  这是汉王那边的一大胜利。

  后来永乐帝班师回朝之后,杨士奇等人,开始不断的向朱棣解释这件事……

  永乐十年,朱高煦再次让人告发耿通‘请托故出人罪者’,并暗示耿通是受到皇太子之托,多次在皇帝面前,为其开脱……”

  韩成在这里,开始向朱元璋讲述朱棣,以及朱棣和三个儿子之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诸多事情。

  朱元璋一时间,倒是听得津津有味,在这里吃起了自己儿子,还有孙子们之间的那些大瓜。

  这样过了一阵儿之后,韩成将他所知道的,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和太子朱高炽之间的,那些相爱相杀的诸多事情说完了。

  朱元璋砸吧砸吧嘴。

  “这……老四不地道啊,咱咋看起来,从头到尾,这家伙都在那里逗他的几个傻儿子玩儿?

  不管怎么弄,高炽的皇太子之位,其实都是稳如泰山。

  甚至于他打一开始,就是确定要立高炽为皇太子的。

  只是为了逗傻子玩,这才故意询问朝臣,到底该立谁为太子。

  当然,这样做也不仅仅只是为了逗自己的几个傻儿子。

  也是想要借助这个敏感的话题,将朝堂的水给搅动起来。

  把朝中的诸多力量,弄成以他的几个儿子为首的几部分。

  这样的话,方便他控制,敲打,玩平衡。

  看谁不顺眼了,就给谁一棒子。

  并不时释放出一些消息,弄根萝卜,挂在朱高煦,朱高燧脸前面,让他们看得到,闻见味,就是吃不到。

  引着他们不断的向前走。

  一直等到他去世,这个游戏才算是结束。

  算起来,甚至于刚开始进行靖难的时候,他就在用这样的手段了。

  这样的手段,他足足用了二三十年。

  结果呢,因为他的手段足够高超,太子之位这根萝卜,也太过于有吸引力。

  所以愣是用这招耍了几个儿子,还有手下的众多臣子几十年。

  若不是这样的话,他也不可能一直放心,让太子监国,自己一次次的带兵北伐……

  奥,不对,应该不是三个傻儿子,是两个傻儿子。

  高炽这个胖孙子,只怕早就看出来了,老四的这些手段。

首节上一节266/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