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第180节

  侥幸做了皇帝之后,也还是难以掩饰他做大将的本质。

  身为皇帝,却接连五次御驾亲征,活生生的将一个皇帝,做成了征北大将军!!”

  朱元璋哼了一声如此说道。

  朱标皱了皱眉头之后,开口道:“老四应该不是那样好斗的人吧?

  这怎么成为皇帝之后,却这样好战了?

  一次御驾亲征也就算了,竟然接连来了五次?

  大明的那些勋贵,那些顶级武将哪里去了?”

  这同样也是朱元璋的疑惑。

  面对二人的目光,韩成开口道:“陛下身体健康,享寿七十一年,这在所有的皇帝之中,都是难得的高寿之人。

  大明开国的那批能打的老将,都走在了陛下的前面。

  年轻一辈儿里面,能打的蓝玉,因为性格过于嚣张跋扈,太子殿下又英年早逝。

  陛下还在的时候,蓝玉就因功自傲。

  尤其是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带人北征,大破北元残余朝廷于捕鱼儿海,生擒北元皇帝儿子地保奴,以及众多的公主,妃嫔,北元皇族成员几百人,各种官员三千余人,加上其余俘虏,总共得到了将近八万人。

  将北元残余朝廷彻底瓦解,令其没了建制。

  这一仗,蓝玉直接封神!

  成为了洪武后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陛下十分高兴,直接将卫青霍去病和蓝玉做对比。

  但蓝玉虽然有能力,却没有什么自控能力,和大将军徐达相比,差的太多太多!

  立下这等功力,证明了自己能力的蓝玉,本就骄狂的性子,就变的更加的狂傲,目中无人。

  比如,蓝玉在自己府邸之中,养了很多的奴仆,义子,这些人仗着蓝玉的权威,各种的为非作歹

  欺压百姓。

  蓝玉不仅仅不对他们进行约束,相反还进行维护。

  比如一次,蓝玉在东昌强行占据了农田,有御史按照规矩前来调查,却被蓝玉直接驱赶走。

  再比如,北伐归来时,携带大胜返回的蓝玉,因为驻守喜峰关的将士,没有及时开门,便直接纵容麾下士卒,冲破喜峰关,强行破关而入……

  若是太子殿下身体一直康泰,蓝玉就算是嚣张跋扈一些也无妨。

  因为他本就陛下给殿下留的将领,且殿下也能压住蓝玉。

  但殿下偏偏英年早逝了。

  而蓝玉这人,怎么说呢……性格缺陷太大了。

  殿下英年早逝之后,依然不知道收敛,行事依旧是乖张。

  后面陛下曾经让他带兵前去西北征战,回来之后,被封为太子太傅,结果蓝玉嫌弃太小,觉得依照自己的功劳,更高级别的太师才能配得上他……

  于是,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告发蓝玉暗中谋反……

  这一次,涉案人员非常多,差不多有一万五千多人因此而丢掉性命。

  史称蓝玉案,与其余大案并称为洪武四大案……”

  韩成的讲述,令朱标的面色变了变。

  他嘴巴张了张,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他应该称之为舅舅的蓝玉,竟然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忍住心中震动,再仔细去想,朱标发现,依照蓝玉的性子,自己早亡,而自己父皇又准备让允接班,那蓝玉的结局,其实已经注定的。

  虽然让人吃惊,但细细想来,却不会让人意外。

  朱元璋嘴巴动了动,却也没有说任何的话。

  虽然他早就看出来,蓝玉性子不行,但却没有想到,到了今后,竟然会发展到如此嚣张跋扈,不知收敛的地步!

  按照韩成所说的那种情况,自己杀他没有商量!

  若是他真的知道进退,那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虽然会允的继位铺路,而做出不少的事情,铲除很多隐患。

  但却绝对会给蓝玉留一个善终。

  甚至于自己临去世前,先找理由把蓝玉罢黜,然后允继位之后,再将他重新提拔起来,进行施恩,继续任用他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家伙,却怎么作死怎么来!

  “蓝玉案牵连很大,很多人因此而失去性命,尤其是军方,最为严重。

  很多已经培养起来的军官,因此而被清理。

  后来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双方打擂台,又损失了一些将领……

  后来,靖难之役结束。

  因为靖难之时,为了避免陷入到双面作战的境地里,燕王对北方那些部族,放松了压制,采取了一些怀柔的政策。

  北方部族,借着大明发生内战的机会,再一次发展了起来。

  并逐渐对大明不敬。

  尤其是永乐大帝派遣去的使者,被那些部族斩杀之后,永乐大帝再也忍不住了。

  他派遣手下大将,带着精兵前去讨伐蛮族,以报使者被斩杀之仇。

  结果,这一次的结果却是全军覆没……

  永乐大帝为之震怒,他准备再次派人前去征讨蛮族,进行复仇,解决边患。

  结果回头四顾,却发现大明此时已经没有了合格的统帅,最为合格的统帅,竟然是他自己。

  所以就开始了御驾亲征,带兵横扫漠北……”

  随着韩成的讲述,朱元璋朱标二人逐渐明白了,朱棣为何会成为征北大将军,如何会接连不断的带兵北征。

  在韩成的话落音之后,寿宁宫偏殿之内,一时间陷入到了沉默之中,很是安静。

  “韩成,你告诉咱,老四……老四动兵之时,是什么时候。”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望着韩成如此询问。

  韩成道:“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陛下辞世,皇太孙朱允继承大统,登基称帝,次年改洪武为建文。

  建文元年六月,燕王朱棣举兵靖难。”

  前后竟只有一年的时间?

  朱元璋的愣了一下。

  然后望着韩成的目光,变得不太一样了。

  他用力摇头:“不对!不对!

  这事情不对!!韩成你肯定在这事情是没有与咱说实话!”

  朱元璋声音笃定的道。

  韩成道:“不知陛下从哪里发现了不妥?”

  “大大的不妥!

  按照你的说法,咱是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去世,老四是次年六月起兵作乱,这中间不过是相差了短短的一年的时间。

  咱既然选择了允作为皇太孙,那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对其进行教导。

  也会为他铺路,铲除一切后患。

  咱肯定会教导他,不许他用一些手段,对付亲王。

  更会对那些亲王,做出相应的交代,不会让他们乱来。

  若不是能够确定,咱的安排不会出问题,那些亲王之类的,咱肯定是要想些办法的。”

  对于这点,哪怕距离未来还非常远,朱元璋也有足够的自信,确认自己绝对会这样做。

  “你若是说咱离开了十年八年,甚至于三五年再发生这等事情,咱都相信,但咱只不过是离开了一年,这等事情就发生了,我却不信!”

  朱元璋这样说着,望着韩成的目光,已经变得有些审视起来。

  他这个时候都在想,韩成是不是别有用心,故意这样说,从而好借助自己之手,来惩治老四。

  毕竟这未来的事,只有韩成自己知道,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听到朱元璋的话,边上正心中难受,产生了极大震动的朱标,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

  望向韩成的目光,同样也变得不一样起来。

  他也觉得,凭借着老四的表现,还有自己对老四的了解,以及老四对自己的尊重,在今后照拂允,而不是起兵反允!!

  韩成笑了笑道:“听起来很像假的是吧?但事实情况就是这样。

  写小说需要逻辑,现实不需要,现实所发生的事情,往往比小说离谱多了。

  陛下你说的也没错,在这件事情上你确实做了安排。

  建文帝没有登基,陛下还在之时,陛下就也效仿培养太子殿下那样,让还是皇太孙的建文帝处理政务。

  而他也颇有太子宽厚的作风。

  关于亲王的问题,陛下也多次向他交待,不许手足相残,说那些亲王,是守护大明的,尤其是那些塞王。

  朱允也答应的非常好,表示会按照你的交代这样做下去。

  结果,陛下你刚离世,朱允刚刚做上皇位,就在黄子澄,齐泰等卧龙凤雏的辅佐之下,开始着手准备削藩。

  当年七月,也就是陛下刚刚去世两个月的时间,就将周王给削了,将周王全家弄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

  削藩的理由,是周王次子告发他父亲谋反。

  关键是,当时周王次子才十岁……”

  这话一出口,刚刚还望着韩成,目光审视,在想韩成是不是目的不纯,有意说谎的朱元璋,朱标二人瞬间就愣住了。

  还可以这样玩?

  这是什么严重脑疾患者?

  话说,一个皇帝继承大统之后,最应该做的,不是先掌握权力,熟悉政务的吗?

  一点点的稳固自己的地位。

  就算是真的存心要削藩,那也至少需要等个三年五载的,先站稳了脚步之后,再去谋划这事!

  结果这朱允倒好,刚一即位就开始谋划削藩。

  五月即位,七月就将老五给拿下了!

  这速度是该有多快?

  理由竟然是一个十岁的孩童告发谋反?!!

  方才听到韩成说那黄子澄,齐泰为卧龙凤雏,说实话朱元璋心中,也出现了一些欣喜。

首节上一节180/10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