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34节

年纪轻轻的,难的有这么好的天赋,萧老先生不想他就这么被埋没。

“诗词是你的志向反映,以后你要是走上仕途,政见一致的,都能从诗词里表现出来,你需要斟酌你作的每首诗词,亦要清楚每首诗词的目的,只有足够谨小慎微,你才能走得更远。”

良久,沈青云深深一揖。

“学生受教了,多谢萧夫子教导。”

第53章 春耕

时间一天天过去,跟着萧老先生学习的这段时间,沈青云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进步飞快,尤其是诗词这一块。

作诗词对他来说,不像以前那么痛苦了,就好似一瞬间开窍了。

最近好几次写下的诗词得到了萧老先生的夸赞,诗文还成了榜样,供学子们欣赏学习。

悄然中,到了春耕,书院里也自正月开学后,第一次放假。

这次假期很长,有十天。

十天,对农家来说,一点都不长。

这段时间,庄稼户几乎是跟老天爷抢时间,要把田地以最快的速度种上。

沈家的几个女婿都回娘家了,说是要帮娘家春耕。

沈老头板着脸,“以前用不着你们,现在更用不着你们,别在我家浪费时间,要是耽误了你们自家的田地,这罪过我可受不起。”

几个女婿面露尴尬,一时之间没人敢吭声。

最后,沈老头把他们都赶走了。

陈氏悄悄抹眼泪,女婿们被赶走,意味着没给闺女们面子,也不知道闺女们在婆家的日子会不会好过?

沈老头哼了一声,“哭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管咋样,都是他们的命。”

陈氏抽泣:“她们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

沈老头没吭声,这么做不是不顾忌闺女们,而是有了前车之鉴,怕连累闺女们。

女婿不帮娘家,要是耽误了春耕,婆家就没理由指责闺女了。

说来说去,还是沈家男丁太少了,要是有五六个儿子,看女婿家谁敢唧唧歪歪。

“好了,别哭了,狗蛋是秀才了,将来下场,说不定还能考个举人老爷,到那时候,我再让闺女们回家,到时候谁要是敢欺负她们,我就让狗蛋替姐姐们出气。”

陈氏这才没哭,“好,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别忘了。”

***

烈日炎炎,沈青云拿着锄头,挥汗如雨。

“狗蛋,要不去树荫下休息会儿,日头太大,别累坏了。”

沈青云擦了擦眼皮上的汗水,“爹,没事,我还能再干会儿。”

沈家去年买了九亩田,四亩地,加上自家还有些田地,到了春耕的时候,人手明显不足。

沈青云在连续干了三天活之后,全身酸痛,下床都成问题了,走路腿肚子打颤,无法再下地了。

“爹一个人怎么忙的过来?”沈青云忧心不已。

云氏带着二妹,三妹,四妹在铺子里忙活,家里只有陈氏和五妹,五妹年纪小,只能在家里做饭,陈氏年纪大了,无法再干重活。

如今他又累倒了,所有担子全落在沈老头一人头上。

沈青云看着沈老头扛着锄头,佝偻的身体,心里很不是滋味。

陈氏见他闷闷不乐,安慰道:“过两天李家的牛得空了,让你爹用牛耕地,这样会省很多力。”

“娘,你帮我取两吊钱。”

陈氏转身进了屋,出来时手里多了两串钱,这时她才想起问道:“狗蛋,这钱干啥用?”

“我去村长家,让村长帮忙找几个工,爹一个人哪里忙的过来。”

陈氏眉头皱成一团,“请工啊,那得多少钱?”

“咱们家一共十三亩田,七亩地,找七八个人,两天大概就能忙完,一人开一百二十文的工钱,差不多就是两吊钱。”

陈氏肉疼不已,一年到头来挣得也不过三四两钱,这一下子就花出去二两。

沈青云见陈氏一脸心疼模样,“娘,咱们家不比以前了,这两吊钱铺子里一天就能挣回来,爹可是咱们家的顶梁柱,他身体要是累垮了,别说两吊钱,就是二十吊钱也买不回来。”

陈氏把铜钱塞他手里,“那好,你去村长家说,要找老实勤快的,那些偷奸耍滑的不要。”

沈青云点头应下。

到了村长家,正值春耕时,家里只有洪氏和年幼的孩子在家,其他人都去地里忙了,就连杨学明也去了。

洪氏见到沈青云,脸上露出笑意。

自家孙子现在那几本书的笔记全是抄的沈青云,加上村长时不时在她耳边念叨,她就算再嫉妒,也只敢对着陈氏,哪里敢给沈青云甩脸子。

“是秀才公啊,啥事啊?”

沈青云把来意说了一下,洪氏听得心里羡慕不已,嘴上应到:“那你跟我去地里,那边干活的人多,我让老头子跟大家伙说一声。”

沈青云只得去地里找人,春耕都是抢种,一般连午饭多都是家里送到地里,不到天黑不会回去。

果然如洪氏所说,一眼望去,很多地里都是干活的庄稼人。

沈青云找到村长,把事情又说了一遍。

村长大喊了一声,把附近干活的人都叫过来了。

“村长,啥事啊?”

“是这样的,沈家想要请人帮忙春耕,你们谁家要是能抽出人,帮一把。”

有个妇人苦哈哈道:“哪能抽出人,都恨不能把人当牛用,还有那么多田地,不趁着天色好把地种好,错过了春耕,一大家子吃啥呀!”

附和这个妇女话的人不少,沈青云知道他们这是误会了,一般来说,村里找工都是换工,也就是忙的时候找几个人帮忙,然后不忙的时候慢慢地把工还回去。

“婶子,我也知道大家伙都忙,都抢着春耕,就是想着谁家兄弟多的,抽出一个,凑一起,帮我家一把,我们出一天一百二十文工钱,我家田地不多,最多两天就忙完了。”

“啥?一百二十文,这可是城里短工的工钱。”

“两天而已,耽误不了春耕。”

“秀才公,我,我干。”

“我也干,加我一个,我有空。”

沈家之前捡毛栗子的时候就请过工,跟他们合作的都不错,沈青云选了八个熟人。

“那就这么说定了,一百二十文,不包饭,明天一早,就开始干活。”

那八个人自然应下。

“狗儿,你可不要偷懒,上次你给沈家干活就挣了点钱,给家里添了荤腥,这次也要好好干,干好了,等到秋收的时候,沈家肯定还请你,到时候又能给家里添荤菜。”

被唤作狗儿的汉子鼓足了劲,打算好好干,和沈家打好关系,以后好处少不了。

等到沈老头知道这事后,沈青云人都已经请好了。

沈老头心疼银子,又暖心道:“狗蛋这孩子啊,啥都好,就是太心疼我了。”

听他说这话的邻居们纷纷移开了头。

瞧沈老头,那得瑟样,没眼看!

第54章 引领锻炼热潮

请了人,春耕起来很快,两天过后,剩下的沈老头收收尾就行了。

十天假期结束,沈青云再次回到百川书院。

下地干活让他意识到一个问题,自从读书以后,时间几乎都花在书本上了,忽视了锻炼。

因此,沈青云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早起,沿着书院后山跑一圈,然后回到宿舍洗漱,收拾好,再去学堂。

这就意味着要比之前早起,晚上也必须早点睡。

一段时间过后,沈青云早起跑后山的事几乎传遍了整个书院,就连月山长都被惊动了。

“为何要跑?”

沈青云看着月山长一副八卦模样,无奈叹口气,解释道:“我觉得自己身体不太好,需要锻炼,平时专注读书,没时间锻炼,只能早起跑步了。”

“锻炼?这个词倒是贴切。”月山长细细琢磨了一下,“难道这跟科举也有关系?”

“院试时,我的一位好友,因为淋了雨染上了风寒,院试第一场二十八名,第二场复试时中途被抬了出来,院试不中,与秀才失之交臂,我怕自己身体和他一样,不足以支撑两年后的乡试。”

月山长摸着胡子,科考中,多少学子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止步科考,更有甚者,明明中了,却在仕途上因为身体原因,不得其法,只能蹉跎一生。

“好法子,青云,你年纪轻轻,无论是学识还是生活方面,都值得同窗们学习,我打算让书院的学子们都早起跑步,你觉得可行?”

沈青云摇头。

月山长还以为他不愿意把法子分享给其他人,刚想要说服他,就听见他道:“有些人病弱是娘胎里带来的,不宜跑步,若山长要让大家跑步,还要细细思量。”

几天之后,书院里贴出告示。

每天卯时,半个时辰体力锻炼课,学子们可以自行选择锻炼类别,有跑步,挑水,打扫,五禽戏,徒步等,自己选择一类,进行锻炼。

一时之间,众人看沈青云的眼色都变了,虽然告示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是从沈青云跑步开始的。

有人支持,也有人唉声叹气。

沈青云怕犯众怒,尽量避开人群,生怕被人报复。

“沈公子,你爹找你。”

沈老头经常来书院给沈青云送吃的,守门的小厮都认得人了,见到沈老头就匆匆过来给沈青云报信了。

书院里谁不知道沈公子这个小三元,他们这些小厮都想跟他打好关系,等到沈公子中举,说不定以后也能帮他们一二。

书院是不许外人进来的,沈青云跑到书院门口,就看到沈老头站在那里,手里还提着食盒。

“爹,又给我做啥好吃的了?”

“甜酒煮鸡蛋,天气暖和了,你娘在家里弄了几窝小鸡崽,等养大点送到城里来卖,也顺带看看你。”

家里有几只老母鸡,都是用来下蛋的,家里的咸蛋和皮蛋都需要大量的蛋。

“爹,咱们屋子后面那个小山坡草都长起来了吗?”

“都长起来了,绿油油的一片,你娘还说几天要砍一下,不然草深了蛇喜欢躲里面,怕蛇往屋里钻。”

屋后面那座小山是沈家的,农村建屋子一般都紧靠自家的地或者山。

“爹,你多弄些鸡蛋和鸭蛋,多孵几窝崽,咱们家可以养鸡鸭,就放在小山坡上养,整理一下,在山脚背面弄鸡舍和鸭舍,两个棚子隔点距离,对了,还要个粪池,把粪便集中处理,这样干净些。”

“狗蛋,这不行,鸡鸭不能多养,容易出现鸡瘟。”

沈青云当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只要清洁工作到位,喂食得当,不会那么容易出现鸡瘟。

“爹,不养多,鸡一百只左右,鸭的话六七十只左右。”

沈老头心想:这还多啊。

首节上一节34/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