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29节

“几位公子,铺子里又来了一批新书,一直给你们留着,要不要瞧瞧?”

罗峰几人去看新到的书了,沈青云走了过去,瞥了一眼,居然是话本书。

沈青云眉头一皱。

罗峰注意到他的表情,解释道:“这些书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沈同窗你放心,不会耽误功课,你要不要也挑几本?”

沈青云嘴角一抽,“课业繁忙,每天时间都不够用,哪里还需要话本打发。”

罗峰这才想起来这可是小三元,“那你去挑几本用得上的书,放心,朋友一场,今天我给你付钱。”

沈青云身子一转,找到需要的书,最后挑选了五本。

结账的时候,不仅沈青云,连同罗峰身边的那几个学子,全部是罗峰付钱。

掏了好几两银子。

沈青云忍不住开口道:“每次都是你付钱吗?”

罗峰没觉得不妥,如实道:“大家都是朋友,这点小钱不用在意。”

旁边有人附和。

“罗峰可是家里的独子,将来所有的家业都是他的,别说这几两银子,每天就是花百八十两,罗家也养的起,罗峰你说我说的对吗?”

罗峰摆摆手,“我家也没那么多银子,不过大家都是朋友,我帮你们付也是应该的。”

第45章 罗峰傻白甜

一连好几天,沈青云都找罗峰玩。

每次罗峰身边都有那几个‘朋友’,他们每次总是换着法子买些东西,然后罗峰付钱。

沈青云无力吐槽,看这架势,罗峰不仅当冤大头还当提款机,就算是有家产不差钱,也不带这样花。

罗峰虽然是富家子,但并没有什么纨绔行为,就是跟‘朋友’在一起时太义气,加上那些朋友捧着他,然后他钱包就遭殃了。

每个书院都有混子日的学子,很显然,百川书院就是罗峰这些人。

沈青云单独找到罗峰,问道:“你帮朋友们付钱,讲义气,那礼善往来,他们帮你买过东西吗?”

罗峰一愣,道:“他们家没我家有钱,用不着他们买。”

“朋友之间,哪有看家境的,既然你都能帮他们付钱,那他们应该也要帮你付,这才叫义气,不是吗?”

罗峰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但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

“罗学兄,不如我们打个赌。”

“赌什么?”

“赌你那些朋友不会帮你付钱超过三次。”

“不可能,我都帮他们付好多次了,区区三次而已,他们肯定会帮我付,沈学弟,要不你换个有难度的,不然你绝对要输。”

沈青云长长叹口气,“真是个傻白甜。”

“傻白甜?什么是傻白甜?”

“没什么,罗学兄,既然你觉得自己赢定了,不如一试,也好让我输的心服口服。”

“行,你一定要赌,那我奉陪。”

沈青云把罗峰打发走以后,揉了揉眉心。

人品方面,罗峰没什么问题,长相方面,好像是二妹占便宜了,至于家世,恐怕罗家也存了小心思。

沈青云并不反感这点,在他看来,要是完全没有所图,反而不敢让二妹嫁过去。

几日后,罗峰再次找到他,垂头丧气。

“沈学弟,我输了。”罗峰解释道:“也是我运气不好,这些日子,他们家里都出了点事,身无分文,不然我就赢了。”

沈青云翻了个白眼,难怪罗峰被当提款机这么多年,这么明显的事情都看不明白,居然还觉得那些人是真的家里出了问题。

沈青云看破不说破,问道:“罗学兄,说起来你也到成亲年纪了,如果你成亲了,会怎样待你的夫人?”

罗峰一愣,不明白他怎么突然说起这事。

“我家不缺钱,谁家姑娘要是嫁进来了,肯定不缺吃穿,至于我……我反正考不上秀才,别逼我读书就行了,她让我好过,我也不会亏待她。”

当沈青云把罗峰的话,以及罗峰的傻白甜行为全部都给沈大妹说了。

“大妹,你回村里跟娘和大嫂说一下,这门婚事到底成不成还得她们俩做决定。”沈青云想了想,道:“你跟娘和嫂子说一声,二妹的意见也很重要,要是二妹不肯,那就算了,不要逼她。”

“好,小叔,我今天就回去,把这些话告诉她们。”

傍晚,陈氏和云氏就知道了。

婆媳两个一商量,觉得罗家不错,有意把二妹嫁过去。

但有沈青云的话在前,两人还是把二妹叫过来问了问。

“嫁给罗夫人的儿子?”

二妹可不像大妹那么害羞,对自己的婚事上心,“奶,娘,罗夫人有本事,做生意也厉害,最主要她还挺讲理,我觉得她应该是个好婆婆,我嫁。”

云氏脸都红了,“你这孩子,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我又没说错,婆婆要是厉害,我嫁过去了也是受苦,像大姐,她婆婆对她就好,你看大姐过得多好。”

沈大妹在夫家的日子确实过得不错,李勇护着她,李婆子也不是那种磋磨儿媳妇的恶婆婆,说句不好听的话,大妹比在娘家过得还舒心些。

***

大约是半个月后,沈青云收到了家中口信:二妹和罗家的婚事成了。

与此同时,沈青云还遇到了故人,看到钟绍柯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

钟绍柯笑着道:“这才分开多久,不认得我了?”

沈青云上前,和他抱了一下。

“你怎么会来墉县?”

“小三元可是传开了,这边有名师,多少人盯着呢,来墉县的不仅我一个,还有很多学子,以后咱们就真的是同窗了。”钟绍柯小声抱怨:“墉县太远了,路又不好走,坐的我腰都要散架了。”

沈青云笑,“有马车坐就不错了,大少爷你就知足吧。”

钟绍柯的到来就好像一道开关,陆陆续续的有不少人远道而来求学,原本沉寂的墉县再一次热闹起来。

还在观望的县学学子,以及各大书院优秀学子,随着这股求学热潮,来到了百川书院。

小小的书院,一下子显得拥挤起来。

书房里

月山长的不停地抓头发,案几上散落不少发丝。

张秀才进来时,就看到他这副狼狈样。

“黄兄,你这是怎么了?”

“章之,你来的正好,你看看,好好看看。”

案几上,堆着厚厚一叠信。

张秀才一连拆开好几封,都是求学的学子送来的信。

“我这个小小的庙,哪里容得下这么多人,现在怎么办?”

张秀才半点不为所动,“你想让沈青云来书院的时候,就该想到这一层,现在如你所愿,不是该高兴吗。”

月山长委屈道:“我就是想让书院热闹点,谁知道会这么热闹,跟我预想的不一样,就书院里的夫子,哪里够教他们,这次求学而来的,秀才居然是最多的。”

张秀才眼珠子动了动,“想要教这些学子,确实还需要好的夫子,如今这情况,恐怕一般人教不了。”

“对啊,问题就出在这里,你说我该怎么办?”

张秀才眼珠子一转,“你可以把萧老先生请过来,别说是秀才了,就算是举人,有萧老先生坐镇,又有何惧。”

“啊?”

“有萧老先生这样的大儒来百川书院,想必还会吸引更多的学子,到时候可以适当提高入学要求。”

月山长摸着胡子,眼珠子转来转去,思考能把萧老先生请来的理由。

张秀才提醒道:“可以请萧老先生来墉县享受天伦之乐。”

第46章 岁考

“听说了没,萧老先生要去百川书院教授课业了。”

“真的假的,是那个萧老先生吗?”

“这还有假,不是萧筠老先生还能是谁,好像百川书院的山长不仅是萧老先生的学生,还是他的女婿。”

转眼已经腊月,而关于萧老先生会来百川书院的事得到了证实,只不过要年后才会抵达。

沈青云知道的要比别人详细些,谁叫他有张夫子,张夫子和月山长又是多年好友,这其中缘由张夫子都跟他说了。

萧老先生根本不愿意来百川书院,是月山长死皮赖脸祈求,还把妻儿女全都带了过去,足足十天才把萧老先生说动。

萧老先生对月山长有气,非要年后才来,也算是给月山长脸色看。

“青云,要是分了班,甲班肯定全是秀才。”钟绍柯一边冷的直发抖,一边还要去碰竹叶上的雪。

这场雪很大,一夜之间,仿佛天地之间都变成了白色。

“秀才差不多六十几个,甲乙两个班应该都是,听说还会按照年纪来分,我们应该能在一个班。”

“这样就太好了。”

***

岁考之前,班级分好了,沈青云和钟绍柯分到了乙班。

甲班的年纪比较大,乙班要年轻些。

只是沈青云怎么都没想到,就连薛秀才看重的宋闻居然也转到了百川书院。

岁考是三年两次,是每个秀才都必须参加的,目的是为了督促秀才继续学习。

岁考比起院试要简单很多。

只要还想继续科考的,不曾放下学业的,岁考对他们而言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岁考过后,书院陆续放假。

外地的,腊月二十就放假了,本地的,要到腊月二十四。

放假这天,沈青云把钟绍柯送到了码头,看着船离开,这才准备回去。

不料,在人群中看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

“爹?”

只见沈老头扛着包,正艰难地排着队往船上运货,旁边还有工头正在叱骂。

“那老头,你到底行不行,不行就别干了,等着找活干的壮劳力多的是,你别跟人抢活。”

首节上一节29/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