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21节

这次,张秀才不再同行,是沈老头和李勇陪着他去。

李勇做生意,认识了一些人,提前联系好船,只待收拾妥当,就可以出发。

经过一天一夜的水路,半天的陆路,抵达晋阳府的时候,城门都快要关了。

进了城,李勇去问路,很快就找到了一处宅院。

管事的恭敬打开了大门,“沈公子,要是需要什么尽管开口,我就住在隔壁,唤我一声即可。”

管事可不敢怠慢,这是二公子特意吩咐要好生招待的贵客,他们借住在这里也是为了府试。

大门的钥匙给了沈老头,管事的就走了。

三人入了院,才发现院子已经打扫干净了,住的屋子都收拾好了,厨房也放着新鲜的菜和米。

李勇感叹,“许二公子太客气了,想的这么周到,什么都准备好了,都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他才好。”

沈老头点头:“咱们人生地不熟,多亏了许二公子帮忙,不然像上次县试,没准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

沈青云对许二公子的好感也多了几分,别管他所求什么,起码当下确实帮到他了。

第二日,沈青云就出门了,一直到傍晚才归。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沈老头坐不住了。

“狗蛋啊,就快要考了,你天天去客栈和那些人交谈,都没时间看书了,都说临时抱佛脚,越到关键时刻越不能放松警惕。”

沈老头很少管沈青云学业上的事,这次也是忍不住了,怕他年纪小,不知道轻重缓急。

李勇在一旁附和:“小叔,你要是有什么事让我去做就行了,你把心思放在书本上,其他的不用操心。”

沈青云叹了口气。

“我并不是贪玩,这几日,也是有收获的。”

沈老头和李勇对视一眼。

沈老头问:“啥收获?”

“这次主考官是府台大人,这位府台大人姓郑,我看过他写的文章,用词简单,并没有多少华丽炫技的地方,加上其他学子对他的评价,强势,说一不二,不太听得进他人之言,由此可以推断,这位郑大人应该是个一意孤行的人,那么写完章就不能太过空洞,一定要言之有物,还得务实。”

沈老头和李勇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俩也跟在沈青云身边,只见他和其他学子们高谈阔论,哪里知道他居然把府台大人喜好都摸清楚了。

沈青云道:“科考,除了学问,还有很多小事也不能忽视,其中主考官的喜好,也占很大一因素。”

两人齐齐点头,反着这些他们搞不懂,听

的准没错。

府试那天,下起了瓢泼大雨。

沈青云入座考棚,一副都湿透了,再看对面的考子,情况比他好不了多少。

这一场雨来的太凶,要是身体弱的,恐怕抗不过去。

果然不出他所料,半日过去,就有考子被抬了出去。

沈青云摇了摇头,把心思放在了试卷上。

府试和县试不同,有三场,难度程度却远远高于县试。

前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这也就意味着最后一场需要在考棚里过夜,过夜的棉被不能外带,只能买考场提供的,价格当然也要比外面贵几倍。

府试第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的帖经,考记忆力和书法。

寒窗苦读,就是把需要记住的内容熟记于心,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答正确,而且字迹也不能马虎。

中途可以进食,这次不同县试,吃的都是考场提供。

黄昏时分,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名衙役过来糊名,将考卷放入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什,考生即可离开。

其中,封卷是要钱的,在考试之前就已经交齐了。

沈青云粗略算过,来到晋阳府后,花了差不多二十两银子了,要是许二公子没有提供他们住的地方,住宿和食宿还得再花一笔。

沈青云不由地再次感叹:科考太花钱了!

***

“出来了,出来了。”

大门打开,考子们鱼贯而出,沈青云人矮小,挤在人群中,根本看不到前面的路。

直到视线开阔,沈青云才看到沈老头正焦急找他。

“爹,我在这儿。”

沈老头循声望去,看到了幺儿子,急忙跑过来。

“儿啊,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沈青云摇了摇头。

沈老头从腰间解下水囊,“这里面是姜汤,快喝点,别感染了风寒。”

沈青云身上的衣服虽然已经干了,冷水入体,很容易感冒,这时代,小小一个感冒,很有可能要了人命。

咕咚几口喝下,擦了擦嘴角,这才回去。

沈老头让他泡了个热水澡,又给他喝了两大碗姜汤。

许是太累,沈青云喝完就睡着了。

第33章 府试

很快,就剩下最后一场考试了,也是最重要的一场,策论,需要连考两天,一般就是当下朝廷大事会拿来出题。

第一道关于洪水治理,第二道关于流民安置,第三道关于修养民生。

会出这几道题沈青云并不意外,听说南方遭了灾,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往北上而来。

要说治洪水,恐怕最出名的就是领袖人物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当然,这里肯定不能大谈大禹治水,而是就目前的形式,拿出有效的治洪手段,还得考虑可行因素。

沈青云并没有第一时间动笔,而是在心里默出需要写的内容,然后写在草稿纸上,删删减减,再添加,最后定稿,誊写到试卷上。

其实这些题目对他来说并不难,遭罪的窝在考棚里,还在这里面过了一夜。

好在两天转眼即逝,沈青云从考场里出来,腿都是软的,是被李勇背回去的。

他泡了热水澡,全身的酸疼才减轻了点。

沈老头准备了皮蛋瘦肉粥,配了两道咸菜。

“喝粥,受了罪不能吃的太油腻,先养两天,到时候爹再给你做好吃的。”

沈青云一连吃了三大碗才放筷,抹了抹嘴角,感慨道:“还是家里的饭食好吃,爹,好久没吃豆豉回锅肉,蒜蓉凉拌皮蛋,还有爆炒白菘,红烧鱼。”

沈老头宠溺道:“好好好,过两天都做给你吃。”

***

府试结果还要等几天才能知晓,沈青云打算在晋阳府多停留几天,正好有空逛一逛。

还得给娘和嫂子侄女们买点礼物,这才不枉此行。

钱如流水花出去,李勇看的眼皮直跳,小声对沈老头道:“小叔花钱是不是太快了?”

沈老头早就习惯了,虽然花的多,但也比以前挣钱了,这几年,除去读书的花费,存了一百多两了。

四年前,要是有人跟他说,会存下一百两银子,他肯定还以为那人嘲笑他。

这次来晋阳府,钱花的都是皮蛋方子赚的,拿了五十两出来,虽然用的差不多了,但还有三十两在陈氏手里存着。

沈老头摆摆手道:“还好,还供得起。”

李勇无语。

他是这个意思吗!

转眼间,就到了放榜这日。

天还没亮,沈老头就出去了,至于李勇,这些日子也没闲着,到处走动,想看看能不能带点货回去卖。

他有自己的铺子,卖什么都很方便。

只是今日,李勇并没有去淘货,而是跟着沈老头一起等放榜了。

沈青云来到厨房,看到饭菜都在锅里热着,正好饿了,拿起碗开始干饭。

贡院门前,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就连外面的巷子都被围的水泄不通,当然,还有很多人在附近的客栈酒楼里。

沈老头被挤的脸都变形了,还不肯停下,往里面挤,周围有人的喝骂声,也有人的抱怨声。

沈老头和李勇不管那么多,两人一起往前挤,还真的被他们挤到了最前面。

锣鼓声响,衙役从大门里出来,拿着一张大红纸,上面写着名字。

府试共录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

衙役离开,人群再次沸腾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长条案的最上面一行,上面清楚地写着沈青云的三个字。

沈老头不识字,独独认得儿子的名字。

“中、中、中了。”沈老头激动的嗓子都哑了,说了三次,才把那个‘了’说出来。

李勇也看见了,高兴地大叫:“中了,哈哈哈中了,中了中了。”

不同于两人的兴奋,也有人嚎啕大哭。

有人拍了拍沈老头的肩膀,“你第几名。”

沈老头手一指,“看,名字写在那里。”

那人看去,发现居然是府案首,再看沈老头的年纪,一大把了,看来考了很多年,如今过了,难怪这么高兴。

***

沈老头和李勇回来没多久,报喜的人也来了,有了上次的经验,沈老头拿出赏钱。

报喜的动静很大,周围的人都听到了动静,很多人出来围观。

住在隔壁的管事,端着礼过来了。

“恭喜沈老爷,恭喜沈老太爷,此番高中,将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沈老头活了一辈子,哪里被人喊过老太爷,黝黑的脸都羞红了。

府试结束了,接下来的八月份就是院试,这次院试地点是在平青府,也就意味着他们还得去平青府。

墉县和晋阳府的联系更多,而平青府地点更远,加上那边并无熟人,沈青云和沈老头商量了一下,打算就在晋阳府多待几天。

李勇这些日子看好了货,已经跟店家谈好了,但考虑到沈青云他们不回去,李勇便让他们在这边停留几天。

他要回去拿进货的银钱,同时,也给沈青云他们带银钱过来,好供他们在平青府花销。

管事的主动给了银钱,只不过被沈青云拒绝了,之前那是皮蛋方子的钱,万万不能再拿许家的好处了。

沈青云心里有杠称,做事不能太过贪婪,不然会有把柄,以后用这些小恩小惠裹挟,他会陷入两难境地。

首节上一节21/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