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儿啊,光宗耀祖全靠你了 第14节

田二根是这些女婿中家境最殷实的,每次来岳家,都要提着丰厚的礼,把其他女婿衬托的很寒酸。

田二根每次来岳家都是他们巴结的对象,不乐意被一个小屁孩抢了风头,索性来到云老头身边。

“爹,沈家小兄弟拿了这一包,看着还挺大的,就是不知道是白菘还是萝卜,这两样东西占地方。”田二根笑着对沈青云道:“萝卜和白菘就别带过来了,家里不缺,你看,那边还有一堆呢。”

沈青云看过去,在厨房那边,确实有一堆萝卜和白菘。

沈青云又不是真的小孩,哪里感受不到田二根的敌意。

“小弟拿的东西看着确实有点大,田二哥的看着挺小的,不知道装了什么?”

田二根正愁没机会在其他人面前显摆炫耀,没想到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田二根一副你想看我就让你看的模样,“沈家小弟都这么说了,我要是不让你看看,别人还以为我看不起你。”

云家女婿们提的礼都还放在堂屋里,云六娘很有眼力见的把布袋子拿过来了。

她下巴抬起,鼻孔哼出气,“一些红糖,还有栗子糕,对了,卖栗子糕的小摊贩好像很多都是小河村的,最后这一包……这可大有来头,不知道你们听说过豆豉没?”

“豆豉?好像城里很多酒楼都有这道菜,还挺贵的,味道跟脚臭味差不多。”

田二根嗤笑一声,“这是香味,听说孙大人都喜欢吃,那些大户人家现在都爱吃这个豆豉,就这点,你们猜多少钱?”

“这看着好像只有一斤左右,最多不超过十文钱吧?”云家二哥道。

“二哥,你这就不知道了,过年啥东西都涨价,就这点,花了十八文。”

“这么贵,都可以买肉了。”云家二哥觉得有钱买这个,还不如买肉。

沈青云知道李勇肯定赚了,没想到他居然赚了这么多,把进件七文钱的豆豉,居然能卖到十八文。

难怪最近家里每出一批豆豉,全都被李勇买去了,除了李勇,还没别的人来进货。

不得不说,无论什么时候,中间商永远是最赚钱的。

田二根拿的一小包礼,栗子糕和豆豉,红糖,粗略算下来,起码得五十文了。

难怪他拿斜眼瞧人。

云六娘觉得很有面子,身板都直了,“孩子他爹说要好好孝敬爹娘,把家里值钱的都拿过来了。”

王氏听到闺女这么说,欣慰点头,“好孩子,以后你在田家要好好孝顺公婆,和睦妯娌,做好媳妇的本分。”

云六娘应了一声,看到小王氏和云氏出来了,大声道:“五姐,你家那么一大包,到底啥礼,打开让我们大家瞧瞧呗?”

云氏看到了田二根拿的那些东西,为难道:“算了,没啥好看的。”

沈青云赞同点头,“对,算了,没什么好看的。”

这两口子出风头了,哪里会轻易放过云氏,云六娘已经拿布袋子去了。

“五姐,你也真是的,拿了礼还不让看,都是自家兄弟姐妹,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就算是萝卜白菘我也不会笑话你。”

云六娘已经打开了布袋,发现院子里其他人都看向了布袋,这才心满意足。

这下,五姐拿的礼全家人都看到了,有了对比,爹娘和兄弟嫂子们就知道她拿的礼多贵重了。

然而,她还没来得及看,就听到二嫂张氏惊呼出声,“哟,跟六妹他们礼一样啊。”

小王氏接话道:“哪里一样,是白糖啊,还有干肉条。”

沈家布袋子里不仅有豆豉和栗子糕,还有白糖和干肉条,量也比云六娘他们的多。

要说云六娘的礼有五十文,那么沈家的礼,起码二百文。

这一下,所有人都围着云氏,跟她寒暄说话。

原以为沈大死了,沈家的日子难过,谁料拿来的拜年礼比田二根家的都要好。

云氏回娘家,第一次受到这么多关注,就连王氏也拉着她的手,问她在婆家那边的日子。

四妹隐约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高声对表兄弟姐妹们道:“我真的没说谎,我家过年就是吃的那些菜,不信你们可以问我小叔,我小叔是读书人,他不会说假话。”

这话一出,云家众人的视线又落在了沈青云身上。

沈青云读书了,他们还真的不知道。

这时大家又想起来沈青云进院子时行的礼,那作揖的模样,可不就是读书人。

沈大死了,沈家只有沈老头一个壮劳力了,而且沈老头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干不动了。

这种情况下,沈家不应该越过越穷,怎么还越来越好了?

大家各怀心思。

临走之时,小王氏拉着云氏,意味深长道:“五娘,我说的话你好好考虑一下,咱们亲上加亲,多好啊。”

回家路上,四妹好奇问云氏。

“娘,三舅娘说亲上加亲,啥意思?”

云氏下意识看了眼沈青云,心虚道:“你三舅娘是我表姐,现在又是我三嫂,所以说亲上加亲。”

“哦。”

沈青云想得更多,据他所知,小王氏有个哥哥,是个鳏夫,而云氏又是寡妇,这亲上加亲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了。

第22章 准备下场

沈家卖栗子糕,卖豆豉,时间一晃,四年过去了。

沈青云在张秀才的学堂读了四年书。

张秀才前三年一直说他读书天分欠缺,要多加努力,这一年来,才渐渐地夸他。

这四年里,杨学明下场了,参加了县试,成为了童生,可始终无法再进一步,考中秀才。

听村长说,让他再读几年,要是还无法考中,就得去城里谋个差事做了。

沈青云看着张秀才说的话,他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副严肃模样。

张秀才同样再看沈青云,这孩子实在是太聪明了,要是不压着他,生怕他骄傲,从而变得不思上进。

好在这孩子懂事,一点就通,从来不曾让他操心,每次他布置的课业,都完成的很优秀。

张秀才抚着胡子满意地点点头,该教的都已经教给他,最近感觉到了吃力,怕是再过些日子,无法再教导他了。

难得遇到这么好的学生,说实话,他并不舍得放手。

“今年恰逢县试,就在二月,你想下场一试吗?”

沈青云早就做好了准备,其实早在两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了,只不过那时候张秀才说他学的还不够。

原以为还要再等两年,没想到张秀才这时候提起这事。

沈青云心跳快了起来,“夫子,学生想试一试。”

要是早两年,张秀才怕他太年轻,要是考上了,太过早慧反而不利于今后发展。

好在他的性子沉稳,不再像以前那样调皮。

“好,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好好备考,另外这次和你一起参加的还有杨学明和张廷良,你们可以多交流,要是有不解的随时问我。”

***

“爹,你等多久了?”

沈青云跑向沈老头,见他穿的衣裳单薄,寒风凛凛,就这么站着,寒风全都吹在他身上了。

“没多久,刚来一会儿,对了狗蛋,刚才我遇到张秀才了,说是下课了让我去见一下他,是啥事啊?”

“爹,应该是下场考县试的事。”

“啊?县试?”

***

沈老头带着忐忑来坐到了张秀才面前。

张秀才跟他寒暄了两句,给他一张纸,纸上写满了字。

沈老头并不识字,但看得出来字迹工整,纸张整洁,没有任何多余的墨汁。

“这张纸上的字是青云写的。”张秀才开口。

沈老头眼睛一亮,没想到儿子写的这么好看,“多谢夫子用心教导,青云比以前懂事多了,也在您这里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大道理。”

沈老头不怎么会说话,还是绞尽脑汁说了几句恭维话,说完这话,脸都红了。

“青云是个聪明孩子,记性好,学得快,还知道努力,这四年来,他的努力认真我都看在眼里,所以我决定让他下场一试。”

尽管沈青云跟他提了一嘴,听到张秀才这么说,沈老头还是激动地站了起来。

“我、我是个粗人,我家几代连个读书人都没有,青云还是头一个,至于他能不能考中其实我不强求,在我心里,他只要能做个账房先生我就知足了,要是我家青云能考中,张夫子,我就是当牛做马也得报答你。”

张秀才听了,心里很舒坦,不枉他这么用心教导沈青云。

“青云下场考试,要是能通过县试,到时候可以去好点的书院或者县学,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目前我已经没什么能教他的了,就算不下场,他也该另寻夫子了。”

沈老头挠了挠头,憨憨一笑:“我对这些都不懂,夫子你说是去县学好还是书院好?”

“目前来说,县学和书院各有长处,如果能考中秀才,县学有廪米和廪饩银,当然,要是没有考中秀才,只能进书院了,还得自己出束修。”张秀才停顿了一下,才道:“书院束修每年要六两,另外伙食和住宿之类的还要另算。”

沈老头心头一紧,要是这样,读书的开销更大了,这几年,要不是有豆豉支撑着,早就供不起狗蛋了。

至于张秀才说的进县学,沈老头根本没往这方面想,那得是秀才才有资格,狗蛋才读四年,哪里考的中秀才。

就是整个墉县,秀才的数量,也没多少。

至于小河村,更不用了,自打他记事起,就没听见有过秀才,还是小岭村这边的人更有出息,有三个秀才了。

沈老头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沈青云考中秀才,到时候就可以为沈大讨回公道。

要知道,秀才见了县令大人都不用跪,还不用服徭役,是很了不起的‘大人物’。

看张秀才,不用下地干活,光是每年收束修,日子就比别家过的好。

张秀才又交代了沈老头一些事,这才放人。

沈青云等在外面,看到沈老头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忍不住出声喊他。

沈老头回神,抓住沈青云的肩膀,激动道:“好小子,有出息。”

沈青云有些不好意思,“还没下场,结果怎么样还不清楚。”

回家的路上,沈老头特别有劲,回到村,每见到人,都要主动打招呼。

看得出来,他真的很高兴。

沈青云也不由地跟着开心。

“孩子他娘,把咱们家的大鸡公杀一只。”沈老头刚进院子,就朝着陈氏高兴道。

陈氏骂道:“好好的杀鸡干啥,过年的时候不是刚吃一只大鸡公。”

“你这婆娘,让你杀就杀,我自有我的道理。”

陈氏来了兴趣,“到底啥事?”

“张夫子跟我说了,咱们狗蛋今年要下场,杀一只大鸡公,告诉一下祖宗,让他们保佑狗蛋。”

“啥?”陈氏顾不上手中摘的菜,跑到沈老头面前,“下场?咱们狗蛋才读四年,村长家的和李大福家的,可比狗蛋多读几年,咋没听到他们说要下场?”

首节上一节14/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