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风云:大明第一荒唐皇帝 第359节

  最开始,自然是常规项目。方瑛分给了李澄玉不少火炮,李澄玉便一边和开城守军火炮对轰,一边指挥将士明挖壕沟、暗挖地道。

  明军有方瑛率领的老京军三万人,朝廷后续运送重炮的援军五千,辅兵、运粮兵加起来有七八万人。

  李是被炮声惊醒的,自从当上朝鲜国王之后,李一日五六惊,颇有大汉昭烈帝的风采。

  若开城军派出少量援兵,我们完全能围而歼之。若是开城军派主力派出来回援汉城,那开城空虚,我就不信明军还能按兵不动,送到嘴边的开城都不取。”

  一向以儒将著称的李澄玉,也开始坐在大营里骂骂咧咧了。

  方方面面的调动和布署一直持续到七月初八。

  由于明军根本就没来得及参战,所以大局已定,剩下的便是追亡逐北了。

  至此,朝鲜的战局再次为之一变,李竟然从夹缝中求得了一丝生机。

  战局的瞬息万变,在此时此刻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617章 明军倒戈反攻盟友 言官改革限制

  李澄玉的一万精锐重步兵被消耗殆尽,董山、李满住带着残存的三千女真勇士沿原路往咸镜道奔逃。

  好容易跑过了谷山,眼看就要逃入安边城,董山和李满住刚高兴没多久,伏兵再度杀出。

  董山、李满住既惊且怒:“什么伏兵,哪里来的伏兵?”

  这不怪两人惊怒,正常人做梦都想不到,明军拒绝趁机进攻朝鲜也就罢了,竟然还反过来要杀友军立功。

  但是明军并不这么想,对于明军来说,女真的人头一样是军功。

  而且董山、李满住倒霉就倒霉在,入朝的这支明军在南方征伐多年,极为擅长山地作战。两人在带着残兵败将东躲西藏三天之后,终于还是失足被擒。

  李澄玉部,在董山战败后,向东蹿入山区,意图经坡州、铁原到安边,然后迅速返回咸镜道。

  不料明军守株待兔于安边,以逸待劳,轻松击溃李澄玉部。

  经过五天的挣扎逃窜,李澄玉同样被擒。

  接下来明军与朝鲜双方开始重新布署。

  平壤、安边一线往北,尽归明军。

  往南,新任朝鲜国王李占据京畿之地,锦城大君、安平大君占据庆尚道、全罗道。

  李的开城军一时无力再战,只能加紧休整,同时修建工事、巩固防线。

  朝鲜战局,进入了短暂的相持阶段。

  八月初六,明军战报传回北京。

  一大清早起来,朱祁钰将玲珑搂在怀里,一边吃着奶一边听着浅雪念军报。

  在听到江渊和方瑛的奇葩操作之后,朱祁钰一口气没上来,直接喝奶喝呛了,趴在榻上不断地咳嗽。

  几位宠妃都赶紧聚过来一顿拍打,好半天朱祁钰才缓过来。

  等喝了一杯热茶,把气彻底喘匀之后,林香玉才好奇地问道:“夫君怎么了,都多大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吃个奶都能吃呛了。”

  朱祁钰摆摆手:“朝鲜境内的明军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不去进攻李,却把同样进攻李的李澄玉、董山两部消灭得干干净净。

  然后他们腆着脸跟我报功,说是消灭了伪大金皇帝和附逆的女真建州卫、建州左卫,还想让我大大地嘉奖他们。

  真是把我气笑了,这么一弄,他们战场拣漏,专挑软柿子捏。还给快山穷水尽的李续了一命。

  你就看这些老京军吧,都是老兵油子了,不如咱们的亲军好使也就算了,就连在南方为大明开疆拓土的那些广西狼兵都比不上。

  他们跟辽东军还不一样,他们不是不能打,就是纯粹的油,不想出力。”

  林香玉还是有疑惑:“夫君说李差点山穷水尽,那明军直接把朝鲜打下来不是更好吗?”

  朱祁钰摇摇头:“你不懂入朝明军的心理,他们以为胜券在握,一发力就能把朝鲜打下来,所以他们想慢慢打,从而在战争中捞足好处。多少有点养寇自重的意味吧。”

  “养寇自重?”

  “不止,还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给我赌气和搞乱的意味。

  我把他们敬爱的正统皇帝给废了,眼看着皇太子也保不住,他们心里没意见就怪了。”

  “那夫君打算怎么办?”

  朱祁钰笑道:“还能怎么办,妥协呗,承认他们取得大胜,大肆宣传和嘉奖。

  反正我提前告诉他们了,日本会出兵抗明援朝,他们不肯相信,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哦,还有啊,得赶紧增兵入朝,南京的上直卫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派上去,要一举拿下朝鲜。

  将大胜的消息登到报纸上,让京师百姓都知道入朝明军的勇武。”

  ……

  第二天,报纸发出。

  大部分人看不出其中的门道,只知道朝鲜明军大捷,斩杀敌军二万,擒获了伪称大金皇帝的李澄玉,以及附逆叛乱的建州卫、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李满住。

  本来之前三万辽东军投降朝鲜,让朝野上下出现了质疑,这次一场大胜,重新稳定住了人心。

  如今朝野的风气变得更加奇怪,只要不是皇帝的嫡系,几乎都在观望和等待,盼望着皇帝输上一场。

  还忠诚于宣庙和正统皇帝倒不是主要因素,而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皇帝的威望变得高不可攀。

  差不多得了,如果再赢下去,皇帝的威望也实在太高了,可以想见,到时候又变成太祖太宗时的一言堂了。

  一言堂也就算了,怕就怕皇帝对官员、士绅动手。

  所以朝野上下,一片静悄悄,最近几乎没人站出来反对皇帝。大家都想保持沉默以等待时机。

  内阁相对有所不同,重臣们被皇帝画出的中兴名臣大饼诱惑,还是愿意好好干活的。

  而且最近皇帝不理庶务,给了重臣们极大的自主权,内阁、六部的权利相较于正统朝中后期,反而变大了。

  与其和皇帝进行斗争,重臣们更倾向于在内阁、六部范围内进行争权夺利。

  比如魏骥与沈翼就在力推户部统一管理府库与税赋。工部、兵部则要维持自己的小金库。这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户部、工部、兵部开始出现了争斗苗头。

  还有刑部要进行律法改革,制定皇帝提出的《民法典》,礼部对此就比较抗拒。礼部想要的教化百姓,将部分解释权掌握在士绅手中,而不是由官府全面掌控司法权。

  对于朝局的细微变化,朱祁钰倒是洞若观火,但是不想管。

  内阁、六部稍微斗一斗也有好处,再说规范权力分配、进行吏治改革的任务,朱祁钰打算留给下任皇帝。

  人的心力是有限的,自己什么都干了,岂不得活活累死。

  内阁之中,王文苦着一张脸。最近自己敬爱的皇帝陛下虽然几乎如神隐了一般,但还是给出了一道小小的难题。

  皇帝对言官的任命稍微做出了‘一点点’小改革:以后不论是任命六科给事中,还是各道御史,都要求被任命的官员至少做过三年县令,并且考绩优良。

  没有主政经验的,不允许做言官。

  朱祁钰要从根本上限制言官虚言空谈。

  感谢诛邪道人打赏1000点币

第618章 上直赴朝重臣入浙 掏空南京加强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没有主政过,也不知道实干之难。

  没写过书,也体会不到写书之难。

  让言官们都先做做地方官,有过主政的经历之后,他们也就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了,也就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实干官员了。

  这个政策会引发何种反响,不好讲。但依旧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所以暂时没有什么人出来反对。

  新科进士们都还没有大规模外放做官,用皇帝的说法,等朝鲜打下来,设省之后,再把官员们派出去。

  到了下午,各方反应汇总过来,朱祁钰坐在榻上,一份一份地仔细读着。

  有些事情可以稀里糊涂地瞎混,但是对京城的掌控,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看着看着,朱祁钰又笑了起来:“这些家伙,都在看寡人的笑话。孤家寡人啊孤家寡人,除了跟我在同一条船上的亲信,剩下的都在等我失败。

  而且有了上次正统皇帝和王振的经验之后,大家都学乖了,干脆什么都不反对了,就这样安安静静等待。

  然后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凝香在旁边一脸崇拜地问道:“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夫君怎么也是精研程朱理学的吗,为何总是随口便能说出充满哲理的警句?”

  朱祁钰抬头望天,心中默默念想一下自己最敬爱的先生,然后方才回道:“哎,大家相看两厌,也就凑合过日子吧。

  他们不沉默怎么办呢,要么我马失前蹄,和朱祁镇一样,输一场跌落神坛;要么我打下朝鲜、日本,完成忽必烈都没有完成的伟业。

  然后再灭掉整个蒙古,把南方打下来,一直把南方的疆域拓展到大海。

  我接手大明时有六千万人口,我退位时,至少要打下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土地,把疆域和人口扩大一半。

  看到时候谁还敢说我得位不正。

  还什么我的法理来源于宣庙,来源于正统皇帝,去他妈的吧。

  我拨乱反正,抛开两个大败家子,直接去承继太宗未竟的事业不好吗。”

  林香玉故作一惊一乍地问道:“夫君野心越来越大了,不会是想弄个祖当当吧?”

  朱祁钰摇摇头:“世祖就挺好,一般是断代史的开创者,或是承上启下的有为明君,才会被定为世祖。

  我前面是长达十四年的正统朝,但正统朝的皇帝成了怡王,而且有大过于宗庙社稷,死后既葬不进皇陵,也进不了太庙,这不就是断代了嘛。

  至于承上启下,对上,我承接太宗皇帝的伟业,并将其发扬光大;对下,我给子孙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将大明的土地、人口扩张了至少一半。

  怎么都能竞争一下世祖庙号了吧。”

  凝香不假思索地附和道:“除了太祖、太宗,世祖就算最好的庙号了吧。大汉最有作为的皇帝是太祖、太宗、世祖、中宗。

  中宗也不错,但中宗是孝宣皇帝,夫君肯定忌讳这个宣字,那就只能世祖了。”

  林香玉在旁边揶揄道:“你们两个啊,一个敢说,一个敢捧,真是天生一对。要不我们都走,你们两个一起过吧。”

  凝香连忙一脸严肃地劝道:“别别别,做夫君的女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若只剩下本宫一人,要不了多久就活活累死了。

  你们还是留下来跟本宫一起分担吧,本宫大人大量,允许们各得一分荣宠。”

  林香玉弱弱地问道:“你的意思是夫君的荣宠共一石,你独得六斗,我们各分一斗?”

  凝香俏脸一扬,傲娇地表示了默认,期间明眸微转,还偷瞄一下众人的反应。

  浅雪趁凝香不备,一把拧在了其嫣红的脸蛋上:“你这丫头和颦儿就是一对活宝,天天就知道调皮捣蛋。

  等夫君做了世祖,一定给你安一个嬉妃的名号。”

  朱祁钰看热闹不嫌事大,当即一拍桌子:“准了。”

  果然这么一搅和,几位爱妃又打闹在了一起。

  ……

  到了第二天,南方有多份军报传来。

  首先,是湖广、贵州组织了第一批北迁苗人,有壮丁两万,及家眷六万余人。

  按照计划,这些人集中遣往辽东,到达之后,打散开来,见缝插针地分配进奴儿干都司。

  朱祁钰对着地图仔细分析了一番,然后决定将一部分苗人派遣到朝鲜咸镜道。

首节上一节359/4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