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这才顺势站了起来,一边眼泪,一边表达对大兄还京的喜悦之情。
既然朱祁钰站了起来,朱祁镇也便没办法再单独下跪了,只得同样红着眼睛,与弟弟相拥而泣。
劝解两位皇帝的重任,全部压在了胡与于谦肩上。
两人好说歹说,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方才止住。
接下来,便是宗亲勋贵、文武重臣依次参拜。
首先是岷王。由于岷王朱是太祖第十八子,也是太祖唯一还在世的儿子,比朱祁镇大整整三个辈分。
所以反而是朱祁镇主动向岷王见礼,岷王答礼,又亲切地向太上皇慰劳一番。
接下来,是东吴郡王。朱祁镇虽然没见过朱文圭,但也听胡详细讲了朝中的变动,自然知道这位能与朱祁钰并肩而立的王叔便是建文帝的嫡子。
朱祁镇阻止了东吴郡王跪拜,双方客气见礼,又寒喧了几句。
再接下来,是魏国公徐承宗。两人熟识,徐承宗哭着跪拜完,又是一番感慨唏嘘。
再之后,是安国公徐亨。朱祁镇出兵亲征的时候,徐亨还是兴安侯,如今再回到京城,徐亨已经成了安国公,跻身大明最具权势的勋贵行列。
再接下来,便尴尬了。武定侯郭昌,才三十出头,却是朱祁钰这位新皇帝的岳父大人。
关键当年朱祁镇和三杨可没少作践永嘉大长公主、郭珍、郭昌这祖孙三代人。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如今风水轮流转,郭昌这一脉又彻底翻身了。
朱祁镇心虚地接受了郭昌的朝拜,接下来便是文武重臣参拜。
第358章 恭让皇帝平起平坐 也先太师负荆请罪
文武重臣里,老面孔不少,新面孔也不少。
挨个接见过之后,心里本来就已经凉了大半截的朱祁镇,算是彻底不抱希望了。
才不到两年时间,所有重要的位置,全被换成了朱祁钰的人。
在朱祁镇和文武重臣相见的同时,朱祁钰也和靖远伯王骥、保定伯梁、副总兵方瑛一一见过。
王骥、梁、方瑛三人也终于见到了这位大明立国以来最荒唐最不着调的皇帝。
不过朱祁钰并不讲虚头巴脑的东西,仅仅几句话,便充分肯定了三人的功劳,尤其是平定苗乱之功。
见皇帝明确表态,要亲自为平苗时打的那场败仗承担全部责任,三人这才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待所有人都朝拜过太上皇之后,便进入下一道流程。
朱祁钰、朱祁镇两兄弟携手走上了高高的祭台。
朱祁钰命人在西直门外道路两侧,一左一右各修一座高台。其一为京观,将斩获的瓦剌首级垒于其上,以昭景泰皇帝力挽狂澜的不世之功。其一为祭台,用来祭奠被太上皇葬送的数十万大明将士。
同样被押上祭台的,还有也先。伯颜帖木儿也被请上祭台观礼。
站在高台上,看着一排排的碑文与牌位,再望望对面京观台上的累累白骨,朱祁镇更是心惊胆颤。
虽然朱祁镇没从在乎过战死沙场的无辜将士,甚至英国公张辅,在朱祁镇心中,也不过就是个只能跪在王振面前俯首认罪的老不死。
但是眼前的气氛烘托到位了,心虚终归是心虚。就算再没心没肺,朱祁镇此时也是冷汗直冒,汗流浃背。
朱祁钰并未出言诘难,而是身着亲王服饰,手捧玉玺,来到太上皇面前,跪地肯请上皇复位。
虽然不论是朱祁镇,还是朱祁钰,抑或是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不可能退位,上皇更不可能复辟,但三辞三让还是必须要走的过场。
朱祁钰和朱祁镇两兄弟表演得都十分卖力。
朱祁钰声泪俱下地恳请大兄复辟,坚持再三。
这次朱祁镇也跪了下来,坚决推让。
两人辞让次数很快就超过了三次,大臣们只得再次站出来劝解。
岷王、东吴郡王代表宗亲;王骥、王文代表文臣;魏国公、安国公代表勋贵;跪地高呼:“天位已定,请圣上勿再推让。”
文武百官也跟着跪地,一齐高呼。
朱祁镇也站起身来,面对文武百官宣布:“朕有愧于社稷,本应自贬为平民,前往凤阳为祖宗守灵。
奈何皇帝坚执不许,朕实难以违拗。
然朕有罪责,不能不向天下臣民做一个交待。
是以今日在此发布罪已诏,退为恭让皇帝,居南宫静心思过。
今后尔等当用心辅佐皇帝,早日成就中兴盛世,则朕亦无撼矣。”
朱祁镇话音刚落,几位重臣就跟着齐呼:“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岁!”
文武百官也只能跟着喊。
然后在场的数万将士便也齐声高呼万岁。
其声势振聋发聩,令人心神动摇,不能自已。
主要还是这几万天子嫡系军队的震慑力太强了,即使文武百官中还有很多人对上皇降位心存不满,但大势如此,无可挽回了。
面对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没人能承受住这巨大的压力,站出来与皇帝打擂台。
事情比想象中要顺利不少。
朱祁镇亲口宣布降位之后,胡便站出来宣读太上皇的罪己诏了。
按说诏书应该由礼部尚书俞士悦,或者武英殿大学士陈循来宣读。
但朱祁钰亲自指定了胡,只因这是宣宗给朱祁镇留下的辅政五大臣里唯一在世的了。
朱祁镇的执政生涯,由胡辅政开始,由胡宣读罪己诏书结束,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胡自己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一字一句地将诏书宣读完毕。朱祁镇亲自书写的诏书,明确诏告于天下,自降为恭让皇帝,由弟弟朱祁钰继承宗庙,统摄国政。
至此君臣名分正式确定。
严格按照礼法来说,太上皇帝大于皇帝,皇帝又大于恭让皇帝。
以后再见面,应该是朱祁镇给朱祁钰行礼了才对。
诏书宣读完之后,朱祁镇便要给朱祁钰下跪行礼。
朱祁钰可不傻,朱祁镇这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啊。真要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朱祁镇跪拜,那天下百姓会怎么看我啊。
所以朱祁钰跪得比朱祁镇还快,并坚决要求以后还是由自己跪拜兄长,并定为成例。
两人又拉扯了一番,朱祁钰才勉为其难地与自己兄长达成共识,站起身向文武百官宣布:
“按照礼法,本应由我跪拜兄长为宜,只是大兄一意坚持,以为平礼相见,方是处长之法。
是以将来礼仪,我与兄长皆为平礼。
我与大兄至亲骨肉,有如一体,尔等今后,亦当同礼朝拜,不得怠慢。”
朱祁钰的意思是,百官对两位皇帝的礼仪完全一样,这点大家倒是都能接受。
上皇派大臣心中也没有什么意见,二圣并立,平等相待,已经是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了。
在陈循、俞士悦、胡的主持下,走完了该走的流程。
接下来,便是献俘了。
对文武百官来说,献俘仪式可比禅让仪式轻松愉悦多了。
当今天子与恭让皇帝并排而坐,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南京礼部尚书胡与南京兵部尚书于谦共同主持献俘仪式。
朱祁钰和朱祁镇两兄弟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作亲密友爱之状。接下来的献俘仪式没两人什么事了,兄弟俩只需要高高在上地俯视也先即可。
不多时,也先便被押了上来。
令朱祁钰、朱祁镇两人都大吃一惊的是,也先竟然被脱去上衣,绑着几根荆条,由几名太监连踢带踹地押了上来。
朱祁钰见状都愣了,这是要搞负荆请罪吗?
说句实话,这还是朱祁钰第一次见到真人版的负荆请罪。
不得不感叹,大臣们是真会钻空子。牵羊礼被朱祁钰强行否决了,于是大臣们就又整出了负荆请罪。
而且高台之上,还铺了一排荆棘。也先登上高台之后,需要跪在荆刺之上,一直膝行到二圣面前。
朱祁钰觉得是不是有些过头了,杀人不过头点地,何必非要如此折辱也先,于是便看向王文。
王文微不可察地摇摇头,示意不是他的意思。
朱祁钰有些无奈,只得再去看向礼部尚书俞士悦。
第359章 于谦历数也先罪状 瓦剌使团突发暴动
俞士悦非常坚定地朝皇帝摇摇头,然后眼神扫向胡,示意献俘的流程跟自己这个礼部尚书没有关系,都是跟在恭让皇帝身边的南京礼部尚书胡在牵头筹划。
朱祁钰领会其意,便安坐观礼,不再操心。
历史上的朱祁镇,和也先、伯颜帖木儿处成了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
但是现在经过了朱祁钰一系列荒诞不经的操作,朱祁镇与也先和伯颜帖木儿已经反目成仇。就冲朱祁镇被逼着放了一年多的牛羊,便决不能轻易饶过也先。
所以朱祁镇要报复也先,胡要逢迎自家皇帝的喜好;朱祁钰则事不关己,一脸的无所谓,只安安静静在一旁看好戏。
也先被逼着跪行于荆棘之上,待来到距二圣一丈开外时,方才停下。
风水轮流转,终于也先还是成为了真正的阶下囚。
朱祁钰并没有兴趣去奚落也先,只是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朱祁镇到底顾忌形象,只是瞪着也先,却也没有轻易开口。
胡站出来,向也先高声喝道:“也先,你可知罪?”
也先摇了摇头,并不开口。
对也先来说,肯定是想活下去的,但荆也负了,棘也跪了,差不到也该点到为止了。
到底也曾是一方枭雄,让也先当着几十万人大明军民,还有一千五百名瓦剌勇士的面,摇尾乞怜,实在是过于强人所难了。
胡也没有继续和也先纠缠,而是命锦衣卫强行将也先的头按在地上,然后命伯颜帖木儿与那一千五百人瓦剌勇士,一起跪伏于地,听候申斥。
伯颜帖木儿倒是听话,只是那一千五百名瓦剌勇士便彻底炸锅了。
本来看着用数万瓦剌将士人头筑成的京观,这些勇士心里便早已经老大不舒服了。如今大明朝廷又苦苦相逼,顿时人心浮动,差点形成暴乱。
好在有马良、袁彬、哈铭等人,率五千锦衣卫将这一千五百瓦剌勇士团团围住,方才控制住局面。
朱祁镇看看胡、又看看于谦,便示意胡带着伯颜帖木儿去弹压瓦剌使团,而留下于谦负责申斥也先,历数其罪状。
胡与陈镒、李贤、李实这几位多次出使过瓦剌的大臣,一起监督着伯颜帖木儿前去弹压瓦剌使团。
伯颜帖木儿威望虽不及也先,但也不容小觑。再加上围观的大明百姓齐声高呼:“跪下,跪下,跪下……”
十几万人同心协力,其呐喊声如山呼海啸一般,震耳欲聋。
最终瓦剌人抗不住压力,都跪伏于地,听于谦申斥。
于谦清清嗓子,开始代表大明朝廷清算也先的罪过。
朱祁钰竖着耳朵在那里听着,于谦开始时讲的还算中规中矩,但讲着讲着便进入了状态,从马哈木讲到脱欢,再从脱欢讲到也先,把这祖孙三代人好一顿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