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91节

……

大臣在经过思考之后,也都得出结论,朱桂的计谋真可以彻底解决困扰中原千年以上的北方游牧民族!

朱元璋听到朱桂的方略,立刻就陷入沉思中。

他在心中开始推演,这个方略实施的可行性。

然后朱元璋就赫然发现。

这方略的可行性极大!

从建制上拆分,让游牧民族失去南下的能力!

从精神上阉割,让游牧22民族失去南下的动力!

这般双管齐下的操作,不用中原王朝再费心费力的去北伐。

游牧民族自己就把自己给搞废了!

“妙啊!”

想到此处,朱元璋不禁感叹出声。

等朱元璋回过神来。

面前百官已经躬身拱手了一大片。

这些人都支持朱桂的方案,并且还为此大加称赞!

“诸位都起身吧,咱也觉得这个方略很不错。”

朱元璋笑着对躬身的百官说道。

“陛下圣明!”

百官起身,齐齐高呼道。

众人相信,只要朱桂的这个方案真推广开了,那么北边将不再是威胁!

继而朱元璋的视线,则是看向依然笑吟吟站着那的朱桂。

朱桂的这幅模样,愈发让朱元璋琢磨不透了。

从朱桂提出这个处理草原问题的办法来看,朱桂显然是玩政治的老手。

可朱元璋知道,现在的朱桂才十七岁啊!

十七岁的胡桂,已经是一个地方治理上的天才,商业上的天才,造物上的天才,军事上的天才。

难道现在,还得给朱桂头顶上加个政治上的天才称号?

这世间究竟还有什么东西,是朱桂不会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愈加感叹了。

若是论单一领域,应该有不少人超过朱桂。

可若是说是各领域都精通的全才,恐怕大明没有一个人比得上朱桂!

这样想着,朱元璋对于朱桂如何想出这个办法,也极为好奇。

于是朱元璋也就问道:

“小十三,你说说看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

朱标闻言,神色立刻认真起来。

刚刚朱标听到朱桂的提议,其中包括将游牧民族打散,包括精神阉割游牧民族,都让朱标震撼不已!

也让朱标自叹不如!

朱标第一次感受到,之前朱棣和朱等被朱桂内卷的皇子心中感受。

现在是他这个太子,被朱桂给内卷了!

可以说是朱桂走到哪里,就卷到哪里!

朱标虽然是被卷了,但还想着学一手朱桂的思路,以便于下次不再这么轻易被卷死。

朝堂百官也看向朱桂。

毕竟刚才朱桂的提议太过于跳脱了,但又能解决问题,因此众人都想知道,朱桂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其实也很简单。”

“我是通过观察历史学来的,在历史上霍去病曾经击败匈奴,打的漠北无王庭,结果汉朝后,草原依旧崛起。”

“这说明杀伐之道,属于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因此我在打散游牧民族的基础上,还想到用宗教精神阉割的办法。”

朱桂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实际上,朱桂看的历史比较多,还有明朝后世的。

比如朱标的建议,明朝晚期李成粱在用,当时李成粱拉拢的女真人。

然后等李成粱死了,他的后人玩脱了,控制不住女真人。

再之后,就是女真人破山海关,入主中原了。

不过后世的历史说了他们也听不明白,朱桂也就没有加进去。

也就在朱桂说出自己的想法后。

所有人神色皆是一愣。

他们事先根本没想到,朱桂居然是从历史中得来的教训!

“从历史中学来的?”

“好啊!这就叫以史为鉴吧!小十三你这个思路很好!”

朱元璋听到朱桂回答,也是一愣,旋即立刻就笑道。

比起灵光一闪想到的解决办法,朱桂这个从历史教训中得出的办法,显然是更符合大多数人能理解的范围。

然后朱元璋就开始头疼起来了。

因为朱桂北伐的功劳虽然结算了,但搞出蒸汽机车,以及红薯和土豆的功劳还没有结算。

结果朱桂又立新功了!

而且这个新功是解决了自己和满朝文武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现在朱元璋面对朱桂有种,赏无可赏,封无可封的局面了!

也幸好朱桂是皇子,如果是换做其他身份的人,恐怕就是功高盖主。

然后被君主找个理由给杀了。

但身为皇子的朱桂,自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被杀。

不杀那就得赏。

可到底该赏赐些什么呢?

钱朱桂不缺,爵位已经是最顶级的亲王,女人已经赐婚了。

那么到底还能赏赐朱桂什么呢?

朱元璋愈发头疼,想不出来。

那索性就先欠着吧!

这样想着,朱元璋念头通达了不少。

作为父亲,欠儿子的赏赐,属实是有些奇妙的感觉。

不过朱元璋也没在这个事情上多想,他想着用其他方式来补偿朱桂。

而后,朱元璋对锦衣卫命令道:

“你即刻前往迤都,让迤都的燕王按照代王方略进行准备!如果北元丞相不同意,就换个愿意做的人当丞相,然后等代王回了大同府就立刻实施。”

“遵命!”

锦衣卫闻言拱手,立刻领命而去。

见此,朱元璋就松了一口气。

这么搞下去的话,不消多少年,北边这个大患就能养成废人了。

……

迤都。

自从丞相咬住投降,明军就接管了迤都的防务。

如今朱棣就驻扎在城里,既在震慑咬住,也在震慑草原上的其他势力。

就相当于是大明插在草原上的一根钉子。

但这颗钉子不可能长久驻扎。

毕竟草原这边各种资源都少,难以供给大军,再加上大军士兵都是中原人士,也住不惯草原。

重重原因之下,让朱棣这些天的内心都有些急躁了。

他有些急切的等待着朝廷对草原后续处置的命令。

“殿下,我们在迤都待了这么久,下面的将士思乡心切,都有意见了。”

姚广孝站在朱棣身后,微微皱眉说道。

朱棣叹气:

“再让将士们忍一忍吧,把这里事情处理完,我就带大家回大明。”

这些天他一直在等待朝廷的消息。

但显然朝廷对于处理草原问题也颇为头疼,等了许久都没等到朝廷命令。

“燕王殿下!朝廷命令来了!”

也就在朱棣和姚广孝头疼时,门外有亲卫进来喊道。

紧接着,那亲卫带着一个锦衣卫走进帅帐中。

“燕王殿下,这是陛下写的处置草原的方案,陛下让您先做好准备。”

锦衣卫将一份诏令交给朱棣。

“好,我看看。”

朱棣接过诏令仔细看着。

诏令整体比较短,但里面的内容看的朱棣心惊不已!

这谁出的招?

好狠啊!

对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无异于断子绝孙的一招!

首节上一节91/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