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62节

朱元璋脸上带着和善笑意,怕老刘头耳背听不懂,还故意大声喊着说道。

“哦!那看来我没“六七零”猜错!”

老刘头笑着说了句。

他刚才看着人群里隐隐以朱元璋为中心,而且除了朱桂,也就是朱元璋神色最自然,因此也就直接点出朱元璋是最大的官。

“我还真有话和你说,不过在说之前,我得问你一个问题,你能见到皇帝吗?”

老刘头继续看着朱元璋说话,同时还问了一个问题。

这话问的现场不少人都露出诡异面色。

这下尴尬了。

全场只有老刘头不知道朱元璋是皇帝,而且还问朱元璋能不能见到皇帝。

朱元璋也不知道老刘头是要干嘛,强忍着自爆身份的冲动,只是含笑说道:

“咱能见到皇帝,你是有什么冤屈要找皇帝?还是有什么话要我带给皇帝?”

朱元璋说出自己的推测。

在他想来,除了这两件事应该没有别的事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要找皇帝说的。

“不愧是当大官的人,脑子就是聪明,我还真有句话要你帮忙带给皇帝。”

老刘头说着话的时候,一边指着朱桂,对朱元璋说道:

“你这么给皇帝说,就说大同府里有个叫老刘头的老头,说代王是好人,我们这些大同府的百姓都很感激代王,所以让皇帝以后可以多封赏代王。”

这话一出。

朱元璋,以及朱棣等其他所有人,都齐齐将视线看向朱桂。

一时间众人眼神各异,有震惊,有佩服,有不相信等等各种情绪。

朱桂本身则是露出无奈神色。

朱桂敢对天发誓,自己绝对没有找演员!

可实在是架不住自己在大同府声望太高了,以至于有了这么一出。

朱元璋则是面色复杂。

如果是秦王或者晋王的封地,有个老百姓这么为他们的封王请赏。

那朱元璋第一反应就认为那两位藩王找的演员,而且是演员的几率很大!

现在是朱桂的封地来了这么一个老百姓,朱元璋则是有七成把握,这是真实的!

这是老刘头真心实意想为朱桂请赏的!

想到此处,朱元璋内心就有些感动了。

朱桂来了大同府还不到一年,民望就已经积攒到如此地步,这种能力在所有藩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想到此处,朱元璋上前握住老刘头的手,大声说道:

“你放心!咱一定把这句话告诉皇帝,也一定让皇帝好好的奖赏代王。”

老刘头听着脸上就出现笑容:

“好好好,那就好!”

随后朱元璋和老刘头又谈论了些家事。

朱元璋从老刘头的口中,得知这里是其他大同府百姓也羡慕的住处,而搬迁进来的老百姓的都很感激朱桂时。

这让朱元璋内心百感交集。

朱元璋也是做过一线工作的,他知道要让老百姓搬迁有多困难。

毕竟很多人是有故土思想的!

结果现在朱桂在搬迁这件事上做的这么漂亮,让朱元璋也佩服不已。

拜别老刘头之后。

朱元璋知道朱桂对搬迁百姓的安排尽心尽力,心情也彻底放心下来。

临走之时。

朱元璋回首望着搬迁安置区的百姓房屋感慨万分。

“若全天下百姓都能住在这样的房屋里,享受着全天暖气,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那谁还会想着造反?”

“届时,天下都将安居乐业!”

朱元璋感叹说道。

朱元璋是深有感触才说的这话。

甚至朱元璋自己要求还能再低点,他不需要这么好的房子,若当初能让家里人有口吃的话,那朱元璋就不会造反了。

王承爵听到朱元璋这话。

内心也很有触动。

先前王承爵一直在大同府当知县。

虽然王承爵兢兢业业,但对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变很有限,毕竟有些东西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自从朱桂来了后。

大同府的一切就不一样了。

铁路、水泥路、供暖等等,这些其他州县求都求不来的东西,大同府都有了!

可以说代王就是大同府之幸!!

朱棣听到朱元璋的话,则是微微皱眉。

朱棣觉得朱元璋这话很难实现。

因为朱元璋说的这些都得花钱!

如今朱桂有很多钱,所以能保证一府百姓的安乐,但真要让全天下的百姓都住上这样的三层小楼,把朱桂卖了也不够。

因此朱棣心中断言,朱元璋想象的场景不会在现实中发生。

在众人心思各异间,也就离开了搬迁安置区,朱元璋等人则是被迎入代王府休息。

到了晚上。

休息了一阵后的朱元璋带着燕王朱棣以及齐王朱,三人乔装打扮出门。

他们想要以微服私访的方式,来看一看大同府的民间风情。

“可惜了。”

“原本还准备去工业区看看的。”

三人走在大同府的街道上,朱元璋面露出惋惜神色说道。

之前朱元璋就听汤和说过,朱桂的工业区里有多么牛逼,多么厉害。

然后在火车上过来时,朱元璋也问过朱棣两人大同府如何。

当时朱棣两人也说到大同府的工业区是他们见过最震撼的场景。

再加上得到锦衣卫确认,朱桂通过售卖工业区东西的经销权获得五千万两白银。

朱元璋的脑子被这些消息狂轰滥炸下来,也就对去看看工业区有了不小的期待。

不过可惜的是,现在天色已经晚了,去工业区看看的事也只能等到明天了。

“……”

朱棣听到朱元璋想去工业区看看,顿时面色又是一白。

他在想要不要明天趁朱元璋去工业区之前的时候,说自己肚子疼,出不了门。

他是真不想去挨骂当陪衬。

早知道把姚广孝带来就好了,姚广孝在的话,也好帮自己出个主意。

不过好在很快朱元璋就没有提工业区的事,而是被大同府的夜市吸引。

此刻的大同府街道上。

许多道路已经铺上了水泥路。

城里百姓的房屋也基本翻修了一遍,房子更坚固,也更美观了。

一根根暖气管道从房屋后面延伸出来,那些管道汇聚在一起,朝着暖气厂而去。

此外,还有水泥建造的排水渠,一道道的排水渠看上去工工整整的。

就算到了晚上,街道上依然有很多小贩的叫卖声,还有许多男女互相结伴出来逛夜市,期间时不时有个人在表演杂技。

总之,大同府哪怕是到了晚上,依然是热闹非凡,依然一幅很有烟火气的模样。

三人走进一处酒楼中,选了个二楼靠窗的位置,居高临下的看着夜景。

“后生可畏啊!”

“小十三这是把大同府给治理的蒸蒸日上啊!”

朱元璋从二楼看着下方夜市的繁华景象,整个人的神色都颇为震惊。

以前朱元璋是来过大同府的,那个时候的大同府是一个居民稀少的贫困府县。

可如今经由朱桂治理后。

现在大同府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说别的,就这繁华的夜市,是连帝都应天府都比不上的程度!

这会朱元璋对朱桂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而且此刻的朱桂,只有十来岁,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还能做出更多成就!

六 六 二 一 零 九 四 二 八

朱元璋只是想想,就觉得颇为欣慰。

老朱家能出一位朱桂,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父皇说的是,有着小十三治理的大同府真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朱棣主动赞同起朱元璋的说法,避免朱元璋再度开口找自己的麻烦。

好在此刻朱元璋心情不错,也就没有找朱棣和朱的麻烦。

而且朱元璋想到朱标说的话,也就笑着对朱棣问道:

“咱听标儿说过,小十三在治理大同府期间极其勤政!”

“而且他不止自己勤政,还会带动大同府的官员一起勤政,那个叫王承爵的县令就被小十三卷的受不了,还向标儿告状呢.. ..”

朱元璋说这话时,就仿佛是在说个乐子,脸上也出现了笑容。

不过不同于笑着朱元璋。

首节上一节6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