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儿臣想来再无其他渠道可以让他赚取五千万两白银!”
“以上这些,便是弹劾理由。”
“儿臣朱、儿臣朱在此叩首,还请父皇明察!”
弹劾文书看完。
朱元璋面色阴晴不定!
这两个混账东西真是翅膀硬了啊!
居然罗织这种罪状来坑自己的弟弟,简直没有一点兄长风范!
这些罪状朱元璋只看了一眼。
就知道是编的!
毕竟大明一年税收也只有三千五百万两白银。
现在朱桂一个工业区,短短时间就能赚取五千万两白银?
这骗鬼呢?
不过说起来朱这两人还真敢编!
他们给亲弟弟罗织这种看上去极其离谱的罪状,也不怕自己责罚他们?
“父皇,这弹劾文书上说的什么?”
这时,旁边的朱标看着朱元璋脸上的神色变化波动极大,也就好奇问道。
“你自己看吧。”
朱元璋将弹劾文书的朱标,没好气说道。
之前的朱元璋还只是觉得,皇子间的矛盾用到弹劾文书不够体面。
现在看到弹劾的具体内容后。
朱元璋只想让朱两人长点脑子!
就算是编造罪状,那也得贴合实际的去编啊,一上来就五千万两白银?
这就是把一年的大明财政填进去,也不够啊!简直就是胡闹!
朱标注意到朱元璋不善的面色,心中微微一惊,而后接过弹劾文书仔细看着。
当朱标注意到,弹劾文书中所说的五千万两白银时,顿时就神色一愣。
五千万两白银!
这两人……还真敢编啊!
刚刚朱标说朱桂赚到了一千万两白银之前,都犹豫了好一会。
现在这两人一张口,就是五千万两白银,其大胆程度让朱桂也自叹不如!
“我觉得这文书上说的有假。”
“小十三明明只是赚了一千万两白银,而且是通过工业区的正当渠道赚来的,并不是什么搜刮民脂民膏。”
“这五千万两的数字不对!”
朱标在看完弹劾文书,立刻就想为朱桂说话,也就看向朱元璋沉声说道。
朱元璋闻言,眼皮抽搐了几下。
他幽幽的看了朱标一眼:
“其实标儿你说的一天赚一千万两,也挺离谱的。”
朱标顿时皱眉道:
“可我说的这个是真的!”
朱元璋连忙伸手打住,他不想和朱标在数字这个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吵。
“来人。”
朱元璋喊道。
很快,就有几个锦衣卫在朱元璋面前拱手听令。
“命你等即刻前往大同府,将代王朱桂最近账目的明细都给查清楚了!”
“此外若在大同府里,查出有人在账目上栽赃陷害代王,就即刻拿下!”
朱元璋冷静命令道。
刚才与汤和交谈时,朱元璋已经派过一批锦衣卫了,如今再派一批!
两批锦衣卫去查,朱元璋就不信还不能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
听到朱元璋的命令,朱标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一切只要等着就好了。
……
晋王府。
秦王朱和晋王朱,借着合作修建铁路的理由凑在一起。
“算算时间,弹劾文书应该是送到父皇那里去了。”
晋王朱躺在湖中凉亭的摇椅上,一边听着小曲,一边轻松说道。
“应该是到了。”
秦王朱正站在凉亭边上,拿着一碗饵食在喂鱼,听到声音回过头笑道:
“说起来也可笑,我们正愁没办法对付小十三,结果小十三就大言不惭的说一个工业区就赚了五千万两白银!”
“都听到这话了,我们要是不弹劾他一下,就对不起小十三吹的牛逼了。”
“父皇最讨厌不着调的人,这次有他的罪受了。”
晋王朱听着大笑:
“不错!之前一直是我们被骂,现在也该让小十三吃点苦头了!”
两人这信心满满的模样也不是凭空来的。
毕竟在两人离开之前,大同财政可是没钱的,可以说是一干二净!
但就在他们离开半个月后。
大同府那边就传来消息,说是朱桂一个工业区赚了五千万两白银!
两人的第一反应是朱桂在吹牛逼!
不过既然朱桂吹了这个牛,两人也就顺势弹劾了朱桂!
毕竟这把柄都飞到脸上了,这要是不抓住,两人咽不下去那口气!
随后两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等待着帝都传出斥责朱桂的圣旨!
……
隔天早朝。
王承爵给朝廷的税收奏本来了。
根据奏本上所说:
大同府半年总收入五千万五百万两!
大同府夏收税收五百五十万两!
上缴朝廷税收十六万六千六百五十两!
区区一个大同府,半年收入就超过大明全国一年的税收!
这消息一出,朝野哗然!
朱元璋则是整个人都懵逼了!
这啥情况?
(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第43章:朱桂在造假?朱元璋要亲自去大同府巡视!
在这一刻。
朱元璋是真的懵!
以至于面对大同府显赫的成绩。
朱元璋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自始至终都不信五千万这个数字会是真的。
先前秦王朱和晋王朱,用五千万这个数字来弹劾朱桂时,朱元璋不信。
如今王承爵上报,说大同府半年收入五千五百万时,朱元璋也不信。
而且不同于两王弹劾朱桂,还可以转为皇子间的私事来处理。
现在王承爵作为大同府县令,他这本上报是公事,是不好私下处理的!
此事只有两个结果。
要么是王承爵伪造虚假的税收奏本,被查出来后,王承爵下狱等死。
要么这奏本是真实的,王承爵被赏赐。
此刻朱元璋心中。
偏向于这是伪造虚假的。
“陛下!”
“王大人这税收奏本上的数字过于离谱,臣以为需派人去大同府彻查!”
户部尚书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作为主管大明钱袋子的人。
户部尚书只是听了一遍王承爵奏本上的数字,就知道必然在造假!
毕竟按照王承爵的数字。
说是大同府半年税收五百五十万两。
那大同府一年税收就有一千一百万两。
可大明全年税收也只有三千五百万两!
这就相当于大同府一年能搞到整个大明三分之一的税收!
这不可能吗?
户部尚书扪心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