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312节

看到这一幕,朱桂也是彻底相信了这样的事实。

撤退的也好,省得浪费自己的弹药。

在彻底看不到对方的船只之后,朱桂带领着所有人回到了城池中。

“看来他们也不怎么样。”

“居然这么快就被我们吓跑了。”

一名将军不懈的说道。

坐在一旁的朱桂也并没有说什么。

他心里很清楚,对方撤离的真正原因。

很明显,是因为对自己的了解,导致战略上的失误。

这也让他的内心感到了一丝庆幸。

幸好自己先前留了个心眼,没有暴露出大明国的真正实力。

这才让对方吃了闭门羹。

不然的话,他们绝对不可能轻易的获得胜利。

但现在既然对方已经撤退。

也是时候返回京城了。

尽快把这件事情告诉给朱元璋,好让其放心。

临走之前,朱桂让镇守在海岸线的将军加强守卫。

他心里相信,对方一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一定会在某一时刻,反土重来。

回到京城后,得知最后结果的朱元璋激动万分。

在这几天里,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太好了,朕也终于可以放心了。”

朱元璋满脸放松的说道。

夸赞了一番朱桂后,便让其赶快回去休息。

不得不说。

在这几天里,朱桂也是十分劳累。

而另一边,纳兰将军一直站在船头。

他还在想回去之后该怎么解释。

虽然这件事情最根本的原因,是国王的情报失误。

但其中也有自己的错,不应该那么急于冒进。

本身对对方的了解就不足,就应该提前试探一番。

现在想这么多也都没用了。

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半个月后,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国王在得知他们回来后,满心欢喜的带人迎接。

“居然这么快就回来了,一定带回来的好消息吧。”

国王兴奋的说道。

听到这句话,纳兰将军羞愧的低下头。

随后,便说出了最后的结果。

这一下子,国王便皱紧了眉头。

紧接着,气愤的转身向宫殿内走去。

他对此十分不相信。

自己派出了十万强军,居然彻彻底底的吃了闭门羹。

甚至都没有突破海岸线,就被迫撤退。

此时,纳兰将军壮着胆子说出了自己对这最后结果的看法。

并且说出是国王提供的情报有误。

对敌方的军事根本就了解不足,让他草草的出兵。

“你的意思是这件事情怪我了?”

“真的是好大的胆子。”

“失败本身就是你自己的失误,居然还怪在了我的身上。”

国王怒气冲冲地看着纳兰将军说道。

此时的他,都想狠狠的教训一下纳兰将军。

居然说问题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但最终,他还是理性的思考了这件事情。

思考完过后,觉得也有几分道理。

毕竟,情报确实是自己提供的。

也确实是没有彻彻底底了解到大明国的真正军事实力。

其中也算是有自己的失误,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看着国王理解了自己的说法,纳兰将军默默的松了一口气。

幸好他及时提出了这件事。

如果不说的话,国王肯定会将怒火全部怪罪在自己身上。

到时候,很有可能会被打入大牢。

但经过这次侵略战争,国王也意识到一个道理。

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对方。

这一次,算是给自己一个教训。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怪罪于你。”

“但我希望你清楚,这其中不仅仅只有我自己的原因。”

“接下来想办法戴罪立功吧。”

说完,国王便转身走进了宫殿的内室。

听到这番话,纳兰将军也是暗下决心。

总有一天,他会卷土重来,让大明国接受自己的怒火士.

第205章 登门致歉,得到原谅

东南亚这里。

那个提供情报的国王,心里面十分的不安心。

他在前段时间,就派出使者前去查看大明国的情况。

而昨天,使者也是带回来了好消息。

得知大明国成功抵御了侵略,他心里面也是默默的松了一口气。

但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在他心里,大明国的实力远比这个国家更加强大。

如果真的能够与其建立合作关系。

那对于自己的国家来说,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

于是,便立刻亲自带队前往大明国。

他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并且为这件事情做出道歉。

他相信,大明国也一定会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经过数十天的行程,船只停靠在了大明国的海岸。“八四零”

镇守在海边的将军,立刻看出了这支舰队的来源。

“他们这时机掌握的可真好。”

“前不久才处理完海岸线,今天可就来通商了。”

将军默默的说道。

随后,也是打开城门迎接对方。

在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了对方这次前来的目的。

既然是想要拜见圣上,就亲自带其前往。

紧接着,便邀请对方坐上了车。

苏一国的国王对此感到十分惊讶。

大明国居然会有速度如此之快的交通工具。

反观自己的国家,交通工具仅仅只是马车而已。

不过他也并没有眼红。

毕竟,自己的国家确实是十分落后。

在第二天上午,他们就抵达了京城。

跟随着将军的带领,很快便见到了朱元璋。

而此时,朱桂也在皇宫中。

看到有外国拜访,朱元璋也是立刻打起了警惕。

“父皇,这次您就不必如此紧张。”

首节上一节312/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