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让躺平,我成千古一帝 第114节

至于鲍叔牙。

可以当纪委书记监察大同府百官。

这么一来,两人到这里的工作都安排好了。

“哪里会冒昧?两位如今来的正好,都坐。”

朱桂站起身来,指着房间内空位说道。

“谢主公。”

管仲和鲍叔730牙两人皆是拱手道谢。

“以后也别喊主公了,喊殿下吧。”

朱桂提醒了一句。

两人稍稍一愣,接着点头,然后落座。

旋即两人对周围的一切都颇为好奇。

朱桂也就一一给他们解答,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这个新环境中。

期间,当朱桂给管仲两人介绍大同府的水泥路,蒸汽机,火车等等新奇物件时。

听的管仲两人咋舌不已,连称佩服。

虽说两人皆一幅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模样,但朱桂相信以两人的能力,想必很快就会适应。

到时候两人也就能在大同府里,展示出他们本身那惊人的管理天赋。

管仲负责让大同府变富变强!

鲍叔牙负责抓大同府里的害群之马!

有这两人辅佐下,大同府的发展想必也能走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殿下!最近在改革宝钞上的事您可是出了大风头,大明到处都在……”

这时,王承爵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进来,可当王承爵走进来看到两个陌生人,声音戛然而止。

“殿下,这两人是?”

王承爵也就没有再说报喜的事,而是将疑惑的视线看向管仲和鲍叔牙两人。

两人见此。

也不用朱桂开口介绍,就自行对着王承爵拱手说道:

“在下管仲!”

“在下鲍叔牙!”

两位紫衣长者纷纷对着王承爵开口。

可报出的名字直接就把王承爵给整懵了!

这些都是啥啊?

一个管仲?一个鲍叔牙?

你们两人玩角色扮演呢?

“两位这名字还挺别致的,不知道两位是哪里人?”王承爵讪笑着问道。

作为一县的县令,王承爵自然是知道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个历史名人。

但王承爵根本没想过眼前这两人可能会是本人。

只以为是些无聊的老头攀附历史名人的名字。

因此王承爵也就问两人是哪里人,只要两人说出本身地址,那情况就很明了。

旋即就由管仲先站了出来,说道:

“在下楚国颍上人,先前在齐国任国相,如今跟随着殿下。”

鲍叔牙紧随其后,说道:

“在下也是楚国颍上人,先前在齐国任大谏,如今也跟随着殿下。”

???

王承爵听懵了。

他整个人呆立当场,张了张cc嘴想要说些什么,但又始终说不出来。

王承爵的第一感觉是:

这两老头似乎是得失心疯了!

还楚国人?

还在齐国出仕?

齐楚两国都亡多少年了!

你们两是长生不老啊?

当然这些内心的吐槽王承爵并没有说出来。

王承爵反而是赔着笑脸说道:

“两位老先生这番话说的真是好兴致,着实让我大开眼界!王某佩服!”

看着王承爵对管仲两人一幅欲骂又止,但始终没有骂出来的憋屈模样。

朱桂不禁笑了下。

朱桂觉得自己所料不错的话。

此刻王承爵应该是怀疑这两个老头脑子有问题。

但也无所谓了,相信管仲两人很快就会用能力将王承爵给征服!

当然朱桂也没和王承爵说这两人真是管仲和鲍叔牙,因为这些事说了也没用,其他人不会信。

所以朱桂为了省麻烦,也就懒得点破。

“这样吧,王大人你带着管仲他们在大同府熟悉一下环境,到时候他们上任时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朱桂看着面前无言的三人,也就命令说道。

这话一出。

王承爵立刻心头凛然!

他从朱桂的话语里捕捉到了两个字!

上任!

也就是说。

这两个老头之后会在大同府里当官?!

几乎是立刻。

王承爵就感受到一股紧迫感!

完了!

难道是自己要在代王面前失宠了?!

王承爵立刻用一种极其幽怨的眼神看着朱桂,这两个老头来的事自己可是一点都不知道啊!

难道代王这是有了新人忘旧人?!

不过王承爵有情绪归有情绪,事还是要办的。

随后王承爵就领命,带着管仲和鲍叔牙两人去参观大同府。

在这期间,管仲和鲍叔牙两人见到水泥路,见到工业区的种种,不禁惊呼连连。

这幅模样也让王承爵放下心来。

这两个老头一惊一乍,丝毫定力都没有的家伙,一看就不会处理政事!

想到这,王承爵脸上笑意也多了起来。

……

应天府。

朝堂上。

朱桂改革宝钞成功的事也为百官所知。

因此百官也纷纷道贺。

“代王殿下冠绝诸位藩王,如今改革宝钞成功!臣以为应该重重赏赐!”

“代王殿下现在功劳太多了,臣以为亲王的爵位已经不能彰显其功勋,应当加封一层!让代王殿下为亲王之首!”

“臣以为代王殿下的新宝钞不应该局限于大同府流通,应当作为整个大明的新宝钞!”

百官中各种请功以及建议都纷涌而来。

朱元璋听着满脸笑容。

老朱现在脑海里并没有关注这些话。

他只想着用朱桂在大同府改革宝钞的方法,用来改革整个大明的宝钞!

毕竟老的大明宝钞现在实在是太磕碜了!

随着老的大明宝钞发行量越高越多,老百姓也愈发的不认。

以至于现在朱元璋私库里的钱也渐渐变少了。

老朱也眼馋像朱桂那样,王府的府库里有着数千万两的白银!

若不是因为朱桂是自己儿子,老朱早就想着打朱桂这个土豪,把那些钱给占了。

不过朱元璋虽然豁不出去这个脸去打土豪。

但朱元璋觉得现在学一手儿子的改革宝钞方法,应该不算丢人吧?

这样想着,朱元璋也就对朝臣们说道:

“方才那些事暂时先不论,诸位觉得大同府的这个改革宝钞方法,用在整个大明如何?”

这话一出。

朝臣们一阵骚乱。

大多数人都能立即得出结论。

这绝对不行!

首先朱桂挂钩是他工业区里的工业品,这些工业品民间需求量很大,也就导致新宝钞有价值。

其次朱桂严格控制了他的新宝钞发行数量,也就不用因为滥发而造成宝钞的贬值。

首节上一节114/4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