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第54节

朱炫抬起头问:“皇爷爷不生气了吗?”

“早就不生气了。”

朱元璋暖心一笑,随后又问:“刚才朱松说的,官营那些话,也是乖孙教他的?”

“是孙儿,从盐务改革上想到的,也不知道管不管用,为了打动皇爷爷,让皇爷爷和我们合作,胡乱地让二十叔说出来了。”

朱炫又道:“就好像盐那样,把一些重要的行业,或者东西,收入官营。一来可以稳住物价,防止那些商贾哄抬价格,二来所有收益都归国库,这些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于皇爷爷改善民生,造福大明百姓。”

“说得好!”

朱元璋拍了拍朱炫的肩膀。

如此说来,以官方的名义去经商,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官方经商,钱都归国库。

国库有钱了,才有底蕴开拓疆域,改善民生,打造大明盛世。

“乖孙所想,都是为民啊!”

朱元璋感慨道。

他也很想为民,但想不出这些,可以真正为民的举措来。

一个能为民的皇孙,将来一定是一个,愿意为民的好皇帝,朱元璋很满意。

朱炫又问道:“孙儿真的没错吗?”

“当然没错,还做得很好!”

朱元璋笑道:“乖孙怎会想到那么多?”

朱炫故作不懂道:“孙儿也不知道,有些事情,只要让孙儿看了一遍,很多都可以看懂。”

朱元璋笑道:“说明咱的乖孙,很聪明。”

“原来孙儿很聪明!”

朱炫雀跃道。

看到他有点小高兴的模样,朱元璋又乐得哈哈一笑,随后叮嘱道:“你二十叔,以前顽劣惯了,这次咱让他负责开大明书屋,也担心他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你得给咱盯紧了他,别让他乱来,有时间就多提点意见。”

停顿了片刻,他又道:“咱会让朝中和地方官员,给足你们便利,只要把大明书屋做好了,以后咱要把其他行业,比如一些矿物等,收归官营,能方便很多。”

“孙儿明白,一定不会让皇爷爷失望。”

朱炫能听懂,老朱想用他们,打开一个缺口。

朱元璋现在想官方经商,奈何早就颁布了限制商业的政令,自己经商就是打了自己的脸。

但是商业无法全部扼杀,是必须要存在的。

如果没有商,天下人还怎么生活?

只要他们能打开缺口,做得好看,朱元璋就能借此机会,把其他行业,和盐一样,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等于掌握了财政。

以后的大明,更不会缺钱。

要不是乖孙,朱元璋还想不到这么多。

“姑姑!”

吕昱又跑来东宫,哭诉道:“我刚得到消息,锦衣卫那边已经给我爹定罪,再也不放人,甚至上门抄家,姑姑我们怎么办?”

吕氏皱眉道:“你说什么?”

难不成是沈倩不愿干活,不想还他们吕家的人情?

“我爹出不来了,我应该怎么办?”

吕昱完全不知所措。

吕氏喝道:“来人,去问一问沈倩,他到底做了什么。”

一个太监,很快便离开了。

等了好久,太监才回来,恭敬道:“回太子妃,沈大人那边说,韩王殿下的书店,和陛下也有关系,收益会给陛下一部分,所以没办法。”

“你们就知道找死!”

吕氏一听,竟然和老朱有关系,顿时没了脾气,还怨恨地看向吕昱,不爽道:“你们知不知道,这样很容易连我也害死了!”

连老朱的书,他们也敢盗版。

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吕昱浑身一震,颤声地问:“姑姑,我爹该怎么办?”

“他能不能活下去都成问题。”

吕氏的怒气消了消,又道:“以后你们都给我安分守己,敢再弄出什么麻烦,我第一个就饶不了你,行了出去吧,我无能为力。”

吕昱整个人都傻了。

好像真的,没办法挽回。

盗版敢盗到老朱头上,他们没有全家被捉,打入贱籍,已经是看在朱标的份上,格外开恩。

吕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离开东宫,总之就失魂落魄。

看到娘家变成这样,吕氏什么都做不了,也是很无奈。

“都是那个野孩子,只要和他沾边的事情,都没有好事!”

她恨啊!

怎么就弄不死野孩子,还有什么办法能弄死他?

第71章 罗贯中上门

“小允炫,父皇最后还说了什么?”

朱松没有出宫,就在朱炫居住的小院子里等待。

对于今天的合作,其实他心里没多少底气能做得来,想在朱炫这里找回自信,毕竟合作之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朱炫带着二十叔进屋,说道:“皇爷爷说,他很重视我们的大明书屋,如果二十叔做得好了,这是大功一件,以后我们还能争取一下,其他官营的项目。”

“真的?”

朱松问道。

朱炫点了点头,又道:“皇爷爷会让其他官员,给足我们便利,我也会给二十叔提一些意见,按照我们的模式去做,又有皇爷爷的支持,问题不大!对了,可以的话,我还想把二哥拉进来。”

之前为了二哥的名声考虑,朱炫没有让朱允参与。

现在不需要顾虑这些,还可以给二哥赚一点私房钱。

“我明白怎么做了!”

朱松听了这番话,得到了些自信:“那么我们接下来,就发行报纸?”

朱炫点头道:“没错,从明天开始,我们的书店,就叫做大明书屋,推出版权和报纸,版权是受到我们大明律法保护,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小允炫放心,有你二十叔在,保证能做好。”

朱松拍着心口道。

送走了朱松,书店曝光这件事,算是结束了。

书店从暗处走到明处,可以正常化操作,是他们最大的收获。

“侯显,写书!”

朱炫没有把写书的事情落下。

《天龙八部》第六册和《四大名捕》第二册,也要写足够的存稿,才方便连载。

至于报纸的其他内容,就得全靠锦衣卫,让锦衣卫把情报线索,给一部分大明书屋,也不要其他机密,只要一些逸闻趣事,或者可以爆料的内容。

除了这些,还可以刊登朝廷政令,大明律法等,帮皇爷爷宣传、普法。

第二天。

朱炫又出宫找朱松,一起来到书店。

这个店铺,会是大明书屋的总部。

朱松连夜找人打造了一个牌匾,上面就有“大明书屋”四个大字,挂在门头上。

由于打击盗版,市面上的盗版书籍,再也没办法流传,全部被销毁了。

那些想买书的人,只能全部回来大明书屋。

书屋的客流量不仅回归,还比以前多了许多。

朱炫和朱松,把张武喊来大明书屋,把报纸的操作,详细地和张武说了说。

张武明白该怎么做,赶紧回去安排。

“小允炫,我们应天的书屋,能发行报纸,如果把书屋开到其他地方,能不能也发行?”朱松问道。

这个问题,朱炫认为问得很好,结果是否定的,摇头道:“不行!”

原因很简单,大明的消息流通性很差,消息传递渠道,只能是人力。

如果有一个电报,方便把各种消息,讯息间传到其他书屋的分部,他一定会在其他分部也发行报纸,但现在还没有这个技术。

朱炫解释道:“我们要把锦衣卫的各种消息,送去其他书屋分部,根本做不到有效传达,报纸是一天发行一期,我们也没有那么多人,每天去给其他分部传消息,最多只能传递到应天治下各县。”

朱松认为有道理,道:“所以其他分部,只能卖书,我们报纸连载的书,连载完了一册,就整理好送去其他分部印刷出售?”

朱炫点头道:“目前只能这样。”

如果以后能折腾出无线电,或者电报等东西,才能进行其他发展。

朱松懂了,就按照这个模式去做。

“另外,只有侯显写书,会显得很单调。”

朱炫又道。

朱松问道:“小允炫是想,找其他书生回来写书?”

朱炫道:“没错,二十叔可以放出消息,我们大明书屋,招收能写故事书的作者,连载期间,保底每个月五十两银子。”

“符合我们要求的故事书,会印刷到报纸上。”

“我会让他们的故事,分别占据独立版面,分开销售,读者想买哪个版面的故事,付钱即可,再根据销量来算这本书的收益。”

“如果这本书一个月销量,超过五十两的保底,就给超出保底的钱,连续三个月没办法超出保底,这本书就不用再写下去。”

听了报纸的运作方式,朱松思考片刻,赞叹道:“这样做很好,但是怎么投稿?”

“就投到我们书屋总部,先写一万字投来审阅,同时附带上联系方式等。”

“我们审阅一遍,觉得这本书可以了,就和那个作者签约。”

首节上一节54/1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