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第17节

一起去东陵的,还有太子妃吕氏等人。

不过他们先去,朱元璋随后再到,不想和吕氏见面,到了东陵的时候,吕氏他们已经离开了。

第一次出宫的朱炫,对外面的一切深感兴趣。

朱元璋带着朱炫,在东陵前面,站了将近半个时辰,又去孝陵前面,看一看马皇后,回想起曾经的事情,长长地叹了口气。

“皇爷爷,不要伤心,还有孙儿。”

朱炫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袖。

“乖孙说得对,咱不用再伤心了。”

朱元璋回过神来,拜祭已经差不多了,问:“乖孙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

“孙儿想……在外面走一走,二哥经常说外面很热闹,孙儿很向往。”

朱炫马上提出请求。

在宫里待了四年,朱炫把自己在宫中能走的地方,全部逛了一遍,早就玩腻了,难得出来一趟,当然不想那么快回去。

“行!”

朱元璋直接答应了,笑道:“乖孙还没到过外面,是咱的疏忽,蒋、严冠,你们准备一下,不要惊动普通百姓。”

“是!”

他们说道。

微服出巡的安排,很快做好了。

朱元璋找来一辆普通的马车,让人赶车回到城内,又问:“乖孙想去哪里看看?”

“秦淮河!”

“去秦淮河!”

朱元璋道。

赶车的侍卫改变方向,很快来到秦淮河畔,他们从车上下来,身边的锦衣卫,快速潜伏在附近,保障安全。

“严冠,你跟来,其他人退下去吧。”

朱元璋挥一挥手,连云奇都不带。

朱炫好奇地往秦淮河两岸看去,这里就是明朝的秦淮河,感觉还挺不错,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风味,笑道:“爷爷,我们一起走走!”

“好!”

朱元璋宠着他,拉住小乖孙的手,在河畔游玩了一遍。

朱炫对古代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朱元璋看到他这么开心,刚才的忧伤,置之脑后,陪着小家伙一起开心游玩。

到了下午,他们也走累了。

“皇爷爷,那里好香啊!”

朱炫指了指一条小巷,里面有一个小摊,卖的是应天有名的鸭血粉丝。

“掌柜,三个位,三碗鸭血粉丝。”

朱元璋知道乖孙饿了,拉住他走过去。

“好勒!”

小摊的掌柜见了,连忙动手做粉丝。

朱元璋又道:“严冠,你也坐。”

“不敢!”

“咱让你坐,你就坐!”

朱元璋下令道。

严冠最后还是坐了,但很坐立不安,毕竟身边的是皇帝,大明第一人。

“咱已经有好久,没在这种地方,吃过鸭血粉丝了。”

朱元璋哈哈一笑。

朱炫期待道:“以后孙儿可以多陪爷爷出来。”

朱元璋知道,是他想出来玩,笑道:“也要咱有空才行。”

第22章 大明,很穷吗?

他们坐下来不久,掌柜端了三碗鸭血粉丝过来。

朱炫见了食指大动,拿起筷子夹了一条粉丝,也不怕烫,吸进去吃了一会,道:“味道有些淡了。”

“确实寡淡了!”

朱元璋喝了一口汤,再看了看周边,只有自己一桌客人,建议道:“掌柜,你的粉丝,多放一些盐,生意可能会更好。”

掌柜闻言,叹了口气道:“你们衣着光鲜,不是普通人家,哪里知道我们普通人的苦?我也想多放一些盐,可是我这个小摊子,一碗鸭血粉丝,只卖十五文钱,卖贵了没有人光顾,卖便宜了,哪来的钱买盐?”

“咱大明的盐,很贵吗?”

朱元璋本能地问。

“当然很贵!”

掌柜点头道:“现在不用打仗,朝廷发的盐引少了,能得到盐引的盐商少了,市面上的盐不多,价格自然而然上来了。”

大明盐务用的是开中法,允许民间商人获得盐引,大明边疆所需要的物资,就由这些民间的团队去运输,算是一种交换。

近几年没有怎么打仗,发的盐引不多,市面上的盐自然不多,供不应求,涨价那是正常。

朱元璋思索了一番,又问:“打仗的时候,盐引多了,盐是不是更便宜一些?”

“我们大明的盐,就没有便宜过!”

盐引多了,至于盐为什么不便宜,掌柜就说不出缘由,又道:“不仅盐贵,税也贵,我赚不到多少钱,只能少放点盐,没办法啊!”

“税也贵?”

朱元璋不是很理解。

朱炫眼珠子一转,想到了什么,马上提出一个问题:“爷爷不是说过,我们大明的商税,三十取一,为什么税还那么贵?”

这也是朱元璋所疑惑的,不由得往这个掌柜看去。

严冠的眼神,变得不友善,好像这家伙敢欺君的话,他就把人捉了,丢去锦衣卫诏狱。

“三十取一,只是洪武爷规定的商税,但还不包括其他过桥税、油布税,车马税等,虽然税额不高,但也经不起数量多,像我这种小摊,还是很困难。”

这个掌柜叹了口气,看了一眼旁边的酒楼,又道:“种类繁多的税,对我们而言很难,但是对他们来说,随便来一个客人就够了。”

“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反对?”

朱元璋又好奇地问。

掌柜笑了笑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几十年前,好太多了!放在元蒙时期,我们活得还不如狗,多亏了洪武爷,把鞑子赶回大漠,能赚点钱,过上好日子,都是洪武爷给的,我们又怎能反对洪武爷?”

不知不觉间,他说的也多了。

把这句话说完,他摇了摇头,转身回去继续忙活。

“咱还是,亏待了百姓!”

朱元璋甚是感触,他本以为做得很好了,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

要不是今天出来吃一碗粉,他都不清楚,原本艰难的百姓,还是那么艰难,并且百姓对自己,还甚是感恩,落差得有点大。

碗里的鸭血粉丝,突然变得香了许多。

“爷爷没有亏待百姓,只是天下那么多,爷爷只有一个人,难以面面俱到。”

朱炫轻声安慰,想了想又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建议:“爷爷,那么繁多的税收实行下去,只会让贫穷的越贫穷,富有的越富有,为什么不废了繁多的赋税,而统一征收?”

朱元璋微微点头,听了今天掌柜的吐槽,大明的税制,好像是有点问题。

不过看着自家四岁的小乖孙,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又好奇道:“乖孙认为,这些税,应该怎么改?”

朱炫放下手中的筷子,故作很努力地想了想道:“按照刚才那位大叔说的,有一些和商户无关的税,完全没必要,在街边的摊档,一天获利可能只有几十文,交的税和那些大酒楼的相同,这就很不合理了。”

听了此话,朱元璋又是点头。

这样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按照朱元璋的理想,当然是从富人手里拿钱,来补助穷人,让穷人也富起来,现在和他所想的,好像又不一样。

冷静下来想一想,他认为大明的税务,是真的存在问题。

要不是出来一趟,还发现不了这些。

“孙儿认为,那些繁多的税,可以直接废止,以后按照商户的富有程度纳税,越富的,缴纳的就越多,像那位大叔这样的人,可以适当减少,爷爷觉得这样做,能不能达到一种平衡?”

朱炫说着,又提出了询问,看向了老朱。

“乖孙这个想法不错,咱的大明穷,没想到还是从穷苦百姓手里抢钱,实在不该,咱回去之后,再商量改了商税。”

朱元璋越来越满意,小乖孙对事情的看法,以及提出的各种建议。

都是他带在身边,好好教导的结果。

“大明,很穷吗?”

朱炫好奇地问。

“是啊,不过有了乖孙的方法,咱改了商税,应该不会穷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

大明确实比较穷,首先盐的开中法,损失了大部分的盐税,其次大明的税收不平衡,还打压商人,又丢失了大部分财政收入,最后还有很多隐户的人头税,是收不上来的。

朱元璋不断地印宝钞,原因就是没钱,想要把宝钞的一张纸,当作真正的钱来用,通货膨胀,纸币贬值那是肯定的。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穷。

“孙儿还想到一些方法,就是不知道,应不应该说。”

朱炫想了想,开始提出一个,重磅的政策。

朱元璋知道他的小头脑很灵活,想到的东西,有些时候,比自己还要多,鼓励道:“乖孙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也没所谓,爷爷不会责怪。”

“好!”

朱炫心中有了计划,想了好一会道:“孙儿觉得,还有一些人,要比商贾更有钱,能帮皇爷爷赚钱。”

“什么人?”

“大概一个多月前,孙儿听皇爷爷和其他大臣讨论过,我们大明有一些豪门望族,人口不过百人,但下面有数不清的奴仆、隐户,不记录在户籍里面,但他们占据的田地无数,缴纳的税,只按那不过百人的人头收税,爷爷曾苦恼了一段时间。”

“没错!”

朱元璋微微点头,确实苦恼过一段时间,问:“乖孙认为,咱应该增收那些豪门望族的税?”

第23章 朱元璋:此子,类咱!

首节上一节17/1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