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第346节

但一切都值得,因为这个名声,让他获得了李昭明的巨大信任,才有现在的机会救下皇子。

这可是未来的皇帝,他以后的前途必然是青云直上,没见杨志都露出了浓浓的艳羡之情吗?

曹斌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好,林将军干得不错,本候会亲自为你请功!”

此时,众人都已经惊呆了。

他们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会这么戏剧化,连戏本都不敢这么排演啊。

莫非这家伙在半年多以前,就算到了李昭明会谋反?

佘太君忍不住赞叹道:

“没想到忠靖候有如此远见,竟早已发现李昭明的野心,派林将军潜伏。”

曹斌闻言,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道:

“李昭明那王八蛋一看就不是好人,还污篾本候染指林将军的夫人,荒谬!”

“本候根本不是那种人,如今怎样,林将军已为我证明清白!”

众人见他如此,不由暗暗吐槽。

他越这么说,众人越觉得他有嫌疑,甚至有些人怀疑,是不是林冲某些特别的爱好被曹斌满足,才让他死心踏地得跟着曹斌。

对于曹斌事先谋划一说,他们反而不太在意了。

这毕竟有些夸张,就算谋圣也不会算计得如此精细吧。

其实曹斌也并不想在城府方面出风头,林冲本来就只是他的一步闲棋,为了占李昭明的便宜而已,

能有起到这种效果,他也没有料到......

佘太君有些纠结得看了曹斌一眼,若有所思地想了半天,终究叹了口气,没再说话。

这时,寇准看了一眼犹自啼哭的小皇子,心事重重道:

“好了,既然叛乱已平,我等向陛下报喜吧!”

有了逼宫这件事,众人也对端王彻底死了心。

虽然还没有他参与此事的切实证据,但也难逃嫌疑,无论如何都不适合再为嗣君了。

因此除了蔡京几个脸色难看,大部分人都放松下来。

众人回到福宁殿,没人敢说小皇子被劫一事,皇帝只以为是以武力镇压叛乱。

只是看着自家儿子,乐得合不拢嘴,百看不厌,不知过了多久,他脸色逐渐清冷起来,看着众臣道:

“李昭明谋反,罪在不赦,着令开封府抄其家产,夷其三族......”

接着又道:

“潘仁美!”

“令你为特使,严查李昭明同党......不,你替朕去问端王,问他有没有指使李昭明!”

听到皇帝前半句,众臣差点没有吓死。

李昭明与王延龄、寇准、蔡京、端王都有关系,如果牵连起来,朝堂得消失一大半人。

皇帝终究没敢下这种狠手,但端王肯定是完了。

让潘仁美去查,他还有好吗?

见皇帝只查端王,连蔡京都松了口气,心里暗暗庆幸。

多亏寇准等人出头,分散了皇帝对自己的关注,而且自己的表面上并没有跳得太高。

只要皇帝不下狠手,自己就能逃过一劫。

全身而退不太可能,他也做好了散尽家财,被贬出京的准备。

若能把潘仁美收买到位,大不了在偏远之地隐忍几年,只要保住这条命,将来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正当他暗自庆幸的时候,却见曹斌拱手出列道:

“陛下,微臣要举报蔡京。”

“端王争位,李昭明兵变,都是蔡京谋划......”

蔡京一听,再也绷不住了,连忙跳出来,跪倒在地疾呼道:

“陛下,冤枉啊,曹斌他血口喷人,冤枉微臣啊。”

“臣敢发毒誓,绝对不知李昭明之事,老臣......与端王不熟!”

此刻,他内心是崩溃的,他完全没有想到曹斌竟然这么直接,还举报,你特么能不能有点城府。

就不怕引发众怒,遭到反噬?

况且他事前是真不知道李昭明逼宫一事,这完全就是诬蔑。

曹斌却不管他,他与蔡京早有仇怨,如果放过这么好弄死他的机会,感觉都对不起曹家列祖列宗,于是毫不犹豫道:

“微臣敢以曹家清誉担保,蔡京就是其中主谋。”

“他还想毒杀皇子,不信请陛下详查。”

反正他没有在乎过什么清誉,而且只要开始查,蔡京就跑不了,只要蔡京伏罪,难到还有人追究自己污陷他?

曹斌也不怕引发众怒,举报蔡京这种诛九族的大罪,就不会,也不敢有人把他当作同类。

听到这话,蔡京差点吓死,怒吼道:

“曹斌,你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老朽跟你拼了......”

他正要跳起来与曹斌拼命,一个老太监来报道:

“陛下,大事不好了,端王挟持太后,逃出宫去了。”

众人一懵,完全没有想到会出这种事,这特么是什么操作?

皇帝不耐烦挥了挥手道:

“来人,将蔡京羁押,严加审讯......”

皇帝虽然不想引起朝堂大范围动荡,但也不想给儿子留下致命的威胁。

蔡京与端王的关系,他大概是知道的。

既然曹斌信誓旦旦地说蔡京是争位、逼宫的主谋,那就不能留了。

因此,他丝毫没有顾忌蔡京是计相,掌握天下财政,直接把蔡京下狱,令人审讯。

这种时候,只处理一个罪大恶极的蔡京,还没有人敢挑战他这个皇帝的威严。

随后,皇帝虚弱地喘了口气,看向报信的老太监,问道:

“说吧,太后与端王是怎么回事?”

皇帝早年间与嫡母刘太后之间有些矛盾,本就不太在乎她的死活,

端王搞出这种事,他处理起来,会更加明正言顺。

怕就怕端王搞出一些骚操作,折损皇家颜面。

那太监结结巴巴,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众人也只能理出个大概。

其实事情真相更加奇妙,老太监没有敢说而已。

今日大朝会的时候,端王就在太后宫里等候消息。

待听说皇帝苏醒之后,端王就已经吓得坐立不安了,太后也知道他大势已去,就给他出了个主意。

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劝他先行逃往西夏或辽国,免得皇帝找他算账。

如今皇帝病重,小皇子体弱,只要赵吉能熬到小皇子夭折,说不定将来还会被众臣迎回朝中继皇帝位。

赵吉听到这个建议后十分心动。

他正要出宫准备,却听到了李昭明谋反逼宫的消息。

太后本还觉得事情迎来了转机,没想到端王却直接吓破了胆,根本不敢等李昭明的结果,连忙央求太后送他出宫逃命。

只是让老太监担心的是,等到李昭明叛乱结束,太后也没有回宫。

不久后,就有个小太监跑回来报信,说端王用太后作人质,骗开城门后不知所踪了。

老太监郁闷得想死,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出这种变故,只得前来报信。

众臣虽然不知道细节,却也看出了赵吉的打算,纷纷无语。

寇准更是后悔得无以复加,自己怎么就支持了这么一个王爷,想要争夺皇位,却连坐享其成的胆子都没有。

若真让他做了皇帝,还不知道怎么昏庸窝囊呢。

曹斌却是有点理解赵吉,若是李昭明没有逼宫,以皇帝的性格,他大概率会受些打压,不会有生命危险。

但有了李昭明一通操作,皇帝绝对不会轻易饶了他,为了个皇位,冒生命危险似乎有点不值。

只是挟持太后这个操作就有点过份了,这是怕自己罪名不够大吗?

此时,皇帝也有点郁闷,直接道:

“传旨,立刻褫夺端王名爵,废为庶民,并令全国缉拿......务必救出太后,不可使她老人家受到伤害。”

潘仁美期待道:

“陛下,那端王府......”

皇帝不悦地看了他一眼,有些疲倦道:

“暂时不要动,待拿回赵吉再说,好了,朕有些倦了,诸卿先去安抚朝堂吧。”

说着,已经微微合上了眼睛。

皇帝才刚刚苏醒,就麻烦频出,大事不断,耗费了不少精神。

而且他也有种感觉,自己所剩时间不多,必须仔细考虑一下,如何调整朝堂,安排后事。

最少也要给儿子留下一个相对稳定的朝廷。

众臣闻言,松了口气的同时,连忙拱手告退。

虽然嗣君之位已定,也镇伏了叛乱,但朝廷也被折腾得够呛,殿前司更需要疏理,后续的事情还有很多。

曹斌正想随众臣出殿,潘贵妃却突然赶上来,红着眼圈低声道:

“多谢忠靖候营救我儿......忠靖候放心,先前的约定,本宫绝不会忘。”

“等有了空闲,本宫一定为忠靖候与我儿举办认子宴。”

曹斌点头笑道:

“娘娘客气了,这是为臣本份......”

说着,二人已经来到院中。

见不少嫔妃聚集在此,神情惊惧,哭哭啼啼地要见皇帝,潘贵妃柳眉倒竖道:

首节上一节346/3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