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第102节

“诸卿有什么应对之法?”

知谏院富弼出班道:

“官家,臣愿意出使辽国,陈说厉害,说服辽主平息出兵之念!”

皇帝连忙问道:“卿有几成把握,可以说服辽帝?”

富弼愣了一下,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还没有见到人,就说几成把握,有点为时过早了。

这时,寇准出班道:

“官家放心,现在萧太后掌握辽国政事。”

“辽帝就算有意出兵,也难以如愿。”

“富知院既然请命出使,想必已经有了八九成的把握。”

皇帝这才欢喜起来,十分满意地点点头,神色轻松了些许道:

“好,那朕就命你为大宋使者,克日出使辽国。”

说完,他又十分期待的问道:

“那西夏呢,是不是也可以派遣使者,让元昊打消用兵的想法?”

这一问,朝堂上顿时沉默起来。

自从西夏立国,大宋一直把西夏当作叛逆,也从来没有派出过正式使臣。

而且元昊那人有点暴虐,连亲母、妻、子都是说杀就杀,一点规矩都不讲。

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元昊屠城诈降的事情都干过,谁知道他一发火,会不会把使者给杀了?

人们都怕去出使后,就回不来了。

因此大殿之上一片沉静。

皇帝皱了皱眉道:“难道国家危难之际,就没有人替朕分忧吗?”

正在这时,李堂突然出班道:

“忠靖伯有应变之机,蹈危之能,今履职外事院,实是官家有识人之明,此我大宋之福......”

“臣愿意推荐忠靖伯出使西夏,必能将西夏说服,休兵息战!”

“尼玛!”

这下曹斌可算是明白了他们的阴谋,原来是坐实自己有外交之才,然后把自己弄到西夏,让自己前去送死,真是够阴险的。

皇帝迟疑了一下,方看向曹斌,十分亲切温柔道:

“俊才,你......愿意为朕分忧吗?”

听到这话,曹斌差点鸡皮疙瘩都掉落一地。

好家伙,不用我的时候,就叫忠靖伯,用到我的时候,就直接叫“俊才”。

这年头,连皇帝都这么势力了吗?

“额......我头疼......”

曹斌急切地想找一点借口,可谓是病急乱投医,在自己身上胡乱寻找,然后一捂额头,就要栽倒。

他身后正是继承兄长爵位的杨八姐,见状她一把将曹斌扶住,满眼期待地激励道:

“曹斌,这是立功的大好机会,你那么厉害,就不要藏拙了。”

“这次若是立功,说不定能恢复你祖上的爵位。”

“我藏尼个头啊.......”

这一刻,他真后悔在水泊上装逼了,有点欲哭无泪。

李堂没有给曹斌推脱的机会,见状马上义正言辞,吐沫横飞道:

“忠靖伯,难道你不想为国出力?”

“你是世袭国爵,大宋养士数十年。”

“如今正是你等抛头颅洒热血,以报国恩之际......”

李堂越说越起劲,已经慢慢地从文臣班中走上大殿,几乎要走到曹斌面前开喷了。

此时,所有人都把目光曹斌。

幸灾乐祸者有之。

目露期许者有之。

还有些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谁都知道出使西夏危险,有曹斌这个顶罪羊,他们就没有危险了。

正在这时,庞太师上前一步道:

“官家,曹斌只是侥幸挫败辽国使者,并不能说明他有外交之才。”

“何况他一向不学无术,东京百姓皆知他是个纨绔。”

“把如此重要的国事交给一个不经世事的年轻人,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李堂冷笑道:

“太师过谦了,忠靖伯赈灾山东,剿灭梁山匪寇,还曾在开封府临衙断案,获得包大人夸赞。”

“怎么能说他不学无术?若是谁敢小看忠靖伯,我李堂第一个不答应。”

“这样的人才不能得到重用,才是我大宋朝廷最大的笑话!”

说完,他满脸严肃地转向曹斌道:

“忠靖伯,你可以装病推脱,想必官家也不会强行让病人出使。”

“可是,你要摸摸自己的良心,你这样做对得起大宋,对得起官家对你家的厚恩吗?”

如今这种情况下,好像整个文德殿,就只有李堂一个忠臣良将,口中的大义如同连珠炮一样说个不停。

这还是他进入中枢之后,第一个高光时刻。

从李堂说出来那一刻,曹斌就知道,自己是免不了走一遭西夏的。

不是朝廷上没有人才,只是自己恰好处在舆论的临界点,若是自己退缩,之后也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或许连现在的地位都保不住。

他可以纨绔,却不能不对皇帝表现出忠心,若是这样,朝廷养他还有什么用?

毕竟自己也有几个敌人,他们也不会放任自己逍遥自在。

就像李堂这样,他有了机会,岂能不落井下石,自己总不能靠一辈子庞太师。

因此就算皇帝改口,曹斌也要主动争取,就算是做个样子,也要做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来。

看了看志在必得的李堂,曹斌笑道:

“李大人,我有说过我不去出使吗?”

“不过出使也要准备充足吧,太师说的的确没错,我不学无术,不知礼仪。”

“所以还要李大人劳烦一二,当个正使,陪我前去......”

作为一个勋爵,曹斌可以纨绔,可以不学无术, 甚至可以贪生怕死,但绝对不能不忠心。

这不仅是他立身的根本,也是所有勋贵子弟立身的根本。

“官家,我去西夏,我就不信他元昊有两个脑袋!”

“只要能为官家出力,微臣就算肝脑涂地,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只是微臣不懂礼仪,又官职低微,所以想请李堂李大人当个正使。”

既然决定要去,曹斌自然要表现得大义凛然,颇有一种你不让我去,我就跟你拼命的意思。

皇帝感动地连连点头:

“好,好啊,俊才,你放心地去,朕会为你准备好一切。”

说完,他还感叹道:

“疾风识劲草,板荡见忠臣,关键时候,还是你这样的将门能够替国家分忧。”

“朕这就下令,命礼部侍郎,外事院判李堂为大宋正使。”

“忠靖伯、光禄少卿曹斌为副使出使西夏,另外朕再委派一营御龙直护卫你们的安全。”

李堂此时已经懵了,怎么还把自己绕进去了?

他连忙拱手道:“陛下,微臣老迈难行,体力不济,不能远行啊!”

听他这么说,曹斌登时就不干了:

“李大人,你一片拳拳为国之心,怎么能在关键的时候装病。”

“当然你若是装病,陛下肯定不会强行让一个病人出使。”

“但你摸着良心问问,你这样对得起陛下对你的厚恩,对得起咱们大宋吗?”

“你从两浙进京,动作可快着呢,西夏也不算多远吧?”

此时,李堂已经开始冒汗了,他的确对自己的儿子惨死耿耿于怀,一门心思地想要报仇。

但也没有想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啊。

他自己也才五十来岁,还雄心勃勃地想要再生几个儿子呢。

若是连自己都死了,那还生个屁啊。

他没料到,曹斌原封不动的把他的话给还了回来,这还怎么办?

听到李堂这种言辞,皇帝深深地皱起了眉头,阴冷道:

“李堂,你真的不想去吗?刚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他本就对李堂就产生了恶感,此时见他心口不一,一副虚伪的样子,心里更加嫌恶。

听到皇帝的语气不善,李堂只得捏着鼻子道:

“臣......臣愿意随忠靖伯一起出使西夏。”

皇帝见状,这才点了点头道:

“如此甚好,你不是编撰了《新礼仪》吗?”

“一定要用你平生所学,好好帮助忠靖伯完成任务。”

“若你们能安全归来,朕不吝赏赐。”

说完,皇帝摆了摆手道:“好了,退下吧。”

见此,李堂连忙道:“陛下,陛下,臣需要......”

皇帝不耐烦地呵斥道:“退下!”

李堂此时满腹委屈,刚才对曹斌,你可不是这样的态度。

首节上一节102/3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