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得有原因吧?
这事儿得问清楚。
难道今天闹的事真的已经到连李世民都罩不住了?
不至于吧!
杨帆皱着眉头,疑惑地道:“今天之事,不过是微臣不得已而为之,误会而已,为何……”
李世民虎目一瞪,没好气地道:“事到如今,你还觉得是小事?即使朕不追究你辱了丽质之罪,但你以为褒国公、赵国公会就此罢休?”
砍了段的手臂,打了长孙冲,褒国公与赵国公府颜面尽失,岂会善罢甘休。
只是没想到李世民会对长孙无忌他们这么忌惮。
杨帆有些意外地问道:“难道褒国公他们真敢明目张胆对付我不成?”
李世民悠悠一叹,说道:“赵国公与褒国公乃朝中重臣,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可轻起冲突;况且,粮食乃重中之重,汝莫要心怀龌蹉,与他们勾心斗角坏了朕的大事,不然休怪朕不留情面!”
杨帆赶紧躬身施礼道:“请陛下放心,微臣忠心为国,誓死报效朝廷,即便赵国公他们有何针对之举,微臣亦不会一般见识,一切以大事为重!”
不过,心底却有些感叹。
前前后后为朝廷做了这么多事,自己还是比不上长孙无忌在李二陛下心中的地位。
谁叫人家长孙无忌既是李二陛下的大舅哥,儿子又是李世民的乘龙快婿呢。
听了杨帆的这番话,李二陛下差点把胡子给揪下来。
本来是敲打你好不好?
就你这犟驴的脾性,如果楞劲犯了,连天都敢给捅出一个窟窿。
越看杨帆这货就越来气,李世民没好气的摆摆手,说道:“赶紧将手头的事情都安排好,全力去筹集粮食,莫要误了大事,其他再说。”
杨帆赶紧点头称是……
半晌后,李世民才继续说道:“假如真的与吐蕃开战,依你看,如果朕想派一名皇子前去督战,朕应该选哪位皇子代朕前往?汝以为魏王李泰如何?”
此言一出,杨帆倒吸了一口冷气,李世民醉翁之意不在酒!
显然,太子李承乾在李世民陛下心中逐渐失势。
难怪自己刚刚打了李承乾的脸,李世民却之字未提。
太子失宠,这是不争的事实。
可若是有朝一日太子被废,哪一个皇子会被立为国之储君?
毫无疑问!
平素才思敏捷、文采出众,且殊宠于李二陛下的魏王李泰是最大的可能。
与太子相比,魏王李泰不缺少皇帝的信任、宠爱、不缺朝中大臣的支持、更不缺少能力。
唯独缺少在军中的威望。
要知道,谁得到军队支持,谁才有更多可能成为未来的皇帝!
李世民显然是想要将魏王李泰在天下人眼前刷战功,争夺军中威望!
难道李二陛下这是真决心要易储了?
虽然太子李承乾与自己不对付,但随便易储还真不是好事。
国之重器,岂能随意换之?
想到这儿,杨帆大声说道:“此举太过草率,可能会惹得朝中动荡、天下不宁,如若真需皇子出面,太子乃国之储君,此等家国大事,自应太子出面,若按陛下所说,由魏王前去,岂非故意引起天下非议?”
自古以来,每一次易储之事牵连都甚广,无不惹得人心慌乱,这些都是内耗,会损耗国力!
这种内耗是无谓的,作为一唐人,杨帆当然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如果眼下传出易储此等风声,天下人会怎么想?
若是被有心人趁机利用,鼓噪民意,那可就真会乱套。
虽然杨帆才与李承乾刚刚发生冲突,但杨帆并不想落井下石。
毕竟公是公私是私,杨帆还是拎得清楚的。
倒不是杨帆非得要支持李承乾,也不是多么讨厌李泰。
只是杨帆并不想站队。
放着太子在一边,李世民却让李泰满天下代天子督战,这不明摆着告诉全天下人,皇帝要易储吗?
天下不乱套才怪呢!
听到杨帆的话,李世民面沉似水,一言不发,也不知他到底在想什么。
李世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依然坚持道:“魏王德才兼备,在民间风评甚好,太子腿脚不便,魏王作为太子的亲兄弟,不仅能代表朕的威临,更能代表太子的仁爱,魏王怎就不能前去?”
“请陛下三思!”杨帆朗声回道。
该劝的已经劝过了,最后就让李二陛下自己决定就成。
反正自己只要尽到提醒义务,就已经不错。
第二百五十九章少惹为妙
长安城很大,想要凭着脚力走个南北通透没有大半天是根本不可能的。
长安城又很小,因为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便能很快的传遍每个角落。
新春佳节的热闹劲已经逐渐散去,但吃瓜群众高涨的热情以及闲谈聊资却显得更加丰富。
长安城酒楼一处雅座,一桌满是锦袍华服的年轻人已经喝得面红耳赤。
只见一干瘦的小年轻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笑意盈盈地说道:
“听说了没有,褒国公二公子被忠义侯砍了一条手臂,简直太解气了,没想到那个无法无天的纨绔也有今天,忠义侯果然牛逼!”
同桌的另一名稍胖年轻人撇了撇嘴:“我当然知道,昨天我表哥还在现场看到了呢?”
“那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一些信息滞后的人顿时伸长耳朵仔细倾听,一副好奇的模样。
稍胖年轻人得意一笑,把昨天在骊山之上发生的一切绘声绘色的道了出来,好像亲身在场一般,没去做说书的先生真有些可惜了!
当讲到杨帆当着段瓒的面砍了段的手,大伙纷纷暗骂段瓒无能的同时又爽快不已,毕竟他们这些人可没少被段欺负。
当讲到杨帆暴打周道务的时候,纷纷竖起大拇指,佩服不已,周家那可是累世豪门。
当讲到打脸长孙冲几人的时候,众人直接惊掉了嘴巴,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忠义侯调戏长乐公主,难道就不怕陛下责罚?”
不过,脸上又露出了向往和羡慕的神色,显然,他们是长乐公主的一个小迷弟。
干瘦年轻人昂起脑袋,扬眉吐气地道:“忠义侯乃神仙一样的人物,当然没人敢追究;况且,忠义侯是高阳公主的夫婿,陛下怎么可能责罚?再说了,忠义侯对朝廷对百姓那可是功比天高……”
稍胖年轻人捉狭着说道:“唉哟,张老三,当初长乐公主下嫁给长孙冲,汝可是生气了好几天没吃饭,忠义侯调戏长乐公主,汝居然没有生气,还真是难得呢!”
其他人也纷纷调侃道:“王老二,你是不知道,张老三以前被段欺负惨了,忠义侯为他出气,他当然不会生气。”
说完,顿时引来哄堂大笑。
干瘦年轻人可能酒有些喝多了,无所顾忌的说道:“哼,某就是心情好了,咋地?依某看来,也只有忠义侯这样的人才能配上仙女一样的长乐?公主殿下……”
此话一出,众人大惊失色,往门外赶紧看了一眼,这才赶紧劝道:“张老三,喝醉了可不要胡言乱语连累兄弟几个!”
众人纷纷拍着胸脯,后怕不已!
虽然家资富足,但比起位高权重的赵国公府,犹如云泥之别。
况且,如此枉议公主之事,那可是大不敬之罪,让朝廷发现,轻则杖刑,重则杀头。
他们可不是忠义侯这样的牛人,
知道自己失言,干瘦年轻人嘿嘿一笑强装镇定定说道:“无妨,反正这里只有咱们兄弟几个,又有谁能够传出去呢?”
“况且,事实也是如此,长乐公主被调戏,长孙冲都不敢出头,如此缩头乌龟的作为难道还不让人说不成?”
几人都是火气重的年轻人,喝得有些醉醺醺的,倒是纷纷点头赞同。
虽然他们远比不上长孙冲出身高贵。
可若是有人这样调戏自己的老婆,即使是死,他们也会从那人身上咬一下一块肉来。
一时间,雅座内又热火朝天的聊起了起来,聊天的内容当然是如日中天的杨帆。
而事件的主角杨帆,从骊山回到长安城府邸便闷头大睡。
因此,并不知道自己骊山的所作所为已经成为了长安城百姓的酒后淡资。
更不知道自己成为了年轻人仰慕的对象。
不过杨帆即使知道也不会在意,因为他脑中还在思考着昨夜与李世民的对话。
甚至想不通,李世民为什么要征求自己的意见。
毕竟,以杨帆现在的资历和职位,根本不可能左右李世民是否易储的决定。
可杨帆哪里知道,因为种种神奇的表现,李世民虽然不能给他马上许以高位。
但也是把杨帆当做朝廷的顶梁柱来培养。
毕竟,李世民他们这一代人终究要老去,李二陛下总要给自己的接班人留下一些可用之才。
而杨帆则是李世民选中的后备力量之一。
当然,李世民除了真的有易储的想法以外,更重要的便是想看看杨帆的立场。
作为皇帝,不仅要保证自己的王朝能够正常的延续下去。
更要清楚留给下一任皇帝的臣子是不是一个拉帮结派、玩弄权术的女干臣。
一个正直的臣子,就应该只对皇帝负责,不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受到鼓惑、干扰。
而杨帆无意的表现恰恰赢得了李世民的信任。
在李世民看来,杨帆之所以拥护李承乾,并不是因为什么私情,而是因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他这个皇帝赦封的。
在皇帝没有明确易储之前,作为臣子当然得拥护合法的皇帝继承人。
杨帆可不管李世民有那么多弯弯道道。
毕竟,他得要考虑怎么才能在正月朝会上全身而退。
据《新唐书百官志》的记载,唐朝参与朝会官员的品级有着相关的规定。
六品至九品在京文武官及前朝帝王后裔,每个月初一、日参加朝会。
一品在京文官、门下和中书二省中的六品以下官员,主簿和录事除外。
监察御史、太常博士、尚书左右司及六部各司员外郎,每天都要上朝,所以他们被称为常参官。
三品以上在京武官(也就是十六卫将军和大将军)三天上一次朝,所以他们被称为九参官。
四品在京武官及各折冲府入京守卫皇帝的官兵上一次朝,所以他们被称为六参官。
在国子监及弘文馆读书的学生每一季上一次朝。
入朝参见皇帝的王爷们每天上一次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