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和杨皇后率领的这支清军这一路而来可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真是太不容易了!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由于一路北来时所经过的许多原本属于大清统治的县城都已经易帜归明,所以常宁和杨皇后率领的军队在这一路上都很难得到补给和休整。而他们也不敢耗费时间去攻打那些并没有多少防御能力的城池……毕竟大明的追兵就紧跟在他们身后,双方之间顶多就隔着几十里,急行军的话半天就能走到了。
好在守卫临清州州城的科奇里佛尼埒是个参加过大清入关之战满洲老将,那可是打过洪承畴,战过李自成,斗过李定国的老人了。可以说是眼见着满洲的大厦起来,又眼见着满洲的大厦塌了。这样一个双手沾满大明人民鲜血的满洲老将,当然不会投降大明。所以常宁和杨皇后的大军,终于在他这里得到了个可落脚的城堡。
不过就在常宁和杨皇后的军队进入临清州州城的第二天,明军第八军团的大队人马就渡过了临清州西北的老漳河,出现在了临清州州城以西的运河西岸地区!
而与此同时,超过十万明军的追击部队,也抵达了临清州以南三四十里外的马颊河南岸,在清平县城周围安营扎寨,同时派出工兵,开始在马颊河上搭建浮桥马颊河上本来就有几座木桥,常宁和杨皇后路过的时候全都给毁了。再加上现在天气太冷,不适合涉渡了。所以明军得花点时间修几座浮桥,然后才能推进到临清州州城附近。
而这点儿时间最多也就是一两天吧,对于常宁和杨皇后而言,就是最后一个击破一路明军和逃出升天的时间窗口了!
如果他们能抢在追击的明军渡过马颊河,逼近临清州之前击退运河西岸的五万明军,就能渡过老漳河向北逃走了。
否则的话,他们要么被困在临清州固守待援,要么就只能沿着大运河的东岸一路向北。而这两种策略都是非常危险的!
固守待援肯定是等死,因为这根本不是“待援”,而是等着明军打援!明军摆在山东的军队有几十万!一旦常宁、杨皇后被包围了,谁还敢来救?
至于沿着运河跑路也不行啊!
因为清军可以在运河东边跑,运河对岸的五万明军也可以在运河西边跑……两边一起赛跑!清军能跑得过明军吗?根本跑不过!这可不是腿长腿短的问题,而是天下大势在谁一边的问题!
如果天下大势再清,常宁、杨皇后跑到哪儿都有人给吃给喝迎王师,他们只管跑就是了。
可要是天下大势在明,那运河西岸的五万明军可是就王师了。沿途的城镇和地主豪强当然要把他们当王师来迎了!一路上有吃有喝有暖和的房子可以住,还会有立功心切的民壮团勇帮着骚扰清军,帮着拆清军前方的道路和桥梁……
所以,常宁和杨皇后还有他们手下的将领们在思考了一个晚上之后,终于做出了唯一正确的选择背水一战!
十月初三上午巳时,在一片风雪之中,五万明军和七万清军都已经摆好了战阵,一场决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而实际上已经是杨太后,但还挂着杨皇后招牌的杨小弥则带已经躺平的康熙皇帝,在陈廷敬、佛尼埒、高士奇、李光地、梁九成、赵昌,一起等上了临清州城西门城楼。而且还打出了象征大清皇帝的四方黄龙旗!
杨小弥扭头看了眼康熙所在的棺材,轻叹了一声:“皇上,您可千万要保佑五爷打胜啊!若是五爷这次打败了,你的大清可就要亡了……你可就是大清的亡国之君了!”
康熙皇帝的肉体虽然已经死亡,但是因为常宁、杨皇后来了个秘不发丧,所以在史书上,他现在可还活着呢!
如果大清真过不了现在这个坎儿,那他就是大清末帝,妥妥的亡国之君。什么“圣祖”庙号想都别想了,能有个“哀宗”当一当就不错了。
同一时间,立马在运河上的一座木桥上,远远看着五万明军摆出的大阵的常宁,也猛吸了一口冰冷刺骨的空气,大声对左右道:“开炮……所有的大炮一起开火,把炮弹全部都打出去!”
全部打出去也没有多少了……打完之后,就只能顶着明军猛烈的炮击和线膛枪的火力,还有滑膛枪打出来的空腔弹发起步骑冲锋了!
常宁的话音刚落,对面明军阵线前方,就闪起一排大大小小的火光,然后就是一阵滚雷般的轰鸣,数十枚黑点同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常宁前方的清军大阵飞了过来!
决定康熙是不是会打清末代皇帝的临清之战,正式打响!
……
十一月初二,巳时,北京,这座大清帝都,现在也被笼罩在了一片白茫茫的风雪当中。
不过风雪再大再猛,对于北京这座大城市的生产生活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了。因为早在索额图、班第、毕里克图、杨起隆等人带着将近八万大军离开北京出征的当然,北京内九外七一共十六座城门,就已经全部关闭,直到现在都没有再打开过!
北京城内那些含满量已经不大够了的八旗子弟和八旗姐妹,现在虽然没有被明军包围,却在统治这座城市的大清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给的命令下,来了个画城为牢。
而老太后之所以会下达这样的命令,当然是因为这座城市现在正处于极度虚弱当中!
为了抢救大清朝,康熙皇帝和太皇太后布木布泰已经先后两次对北京城进行了动员,可以拿起武器作战的旗人壮丁,几乎都已经出征在外了,甚至连汉人绿营兵也都被杨起隆拉走了。
现在还留在北京的旗军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侍卫和侍卫亲军……因为兵力实在不够看守北京内城的九门,布木布泰不得不把宫里的太监和在内务府当差的那些包衣奴才都武装起来,让他们守着北京内城的九座城门和皇宫的四座宫门。
至于还住着二三十万汉人的北京外城的防务,就只能交给张勇、张云翼父子了杨起隆虽然把他俩手里的巡捕五营的绿营兵都拉走了,但可以当兵的汉人总还是有的,所以张家父子就只能临时招募了几千失业的小贩和工匠,勉强把巡捕五营的编制填满了。靠着这些临时招募来的绿营兵,北京外城的秩序总算有人维持了。而北京六门,也总算是有人看守了。
城虽然勉强有人守了,但是内城、外城的街道上却是异常冷清……内城从索额图他们出征后就开始戒严了,除了兵丁和官员,北京内城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
至于外城……戒严倒不至于,毕竟外城的二三十万汉人是没有铁杆庄稼可以吃的!真要不让人出门营生,老太太还能给他们放粮吗?
但由于北京内外十六门都闭着,这二三十万汉人实在也没什么可干的,只好闭门在家里头吃老米……什么时候吃完了,什么时候就等着饿死吧!
不过这些在家里面坐吃老米的北京汉人并不知道,北京的天……很快就要变了!
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城门楼这边,这个时候居然有点戒备森严的意思,城门楼上和城门之内,全都是穿得暖暖和和,持着燧发枪,挎着腰刀的巡捕五营的绿营兵。
而看这些绿营兵持枪的姿势和他们的军姿,怎么都不像刚刚才被招募来的商贩、手艺人和游民……
这些绿营兵还在永定门内大街上布了防还设了封锁线,甚至还堆起了街垒,一副准备打巷战的模样。只是这个街垒的正面,好像都是对着北京内城的正阳门的!
腿脚不大利索的张勇这个时候,正在一张摆在永定门城楼里面的一张软榻上,悠然自得地坐着,还守在一只红泥火炉和一张小桌子,火炉上还烧着一大锅羊汤,羊肉的香味儿,就在偌大的城门楼里面浮动。
张勇的儿子张云翼则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手捧着一大碗羊汤泡馍,正在美美地享用呢!正吃得香的时候,城门楼的大门忽然被人推开了,一阵和着雪花的冷风吹了进来,吹得张云翼一阵哆嗦,他又喝了一大口羊汤暖了下身子,回过头往大门口望了一眼,就看见一个穿着考究的翻毛皮、缎子面的行褂,长得有点尖嘴猴腮的小武官快步走了进来,还一脸的兴奋。
“见之,你来了?”张云翼放下大碗,朝着那武官招了招手,“过来,过来……喝碗羊汤暖一暖身子。”
说着话,张云翼还拿起一个瓷碗和一把汤勺,其中为那武官舀了一碗羊汤,还然后又拿起筷子,从汤锅里面夹起一大块羊肉,笑吟吟递给了那个衣服和帽子上还沾了不少雪花的小武官。
这小武官是张勇麾下的一个千总,姓岳,名叫升龙,字见之。是甘肃临洮人,是跟着张勇、张云翼父子从甘肃一起调来北京的。
“谢大爷的羊汤!”岳升龙伸手接过汤碗美美地喝了一大口,然后才笑着对张勇、张云翼道,“军门,大爷……来了!”
“谁来了?”本来眯着眼睛,仿佛在养神的张勇猛地睁开眼睛,目光炯炯望着岳升龙。
“咱们北洋军来了……大队大队的步军,顶着风雪行军,真是好样的!”岳升龙放下汤碗,然后挑起大拇哥道,“他们离永定门这里已经不到20里了!”
“好!”张勇咧嘴笑道,“见之,快去把火堆点上,好叫公爷知道永定门已经在咱们的手中了!”
“……是!”
岳升龙大声回答,然后行了一礼,就飞也似的冲出了城门楼的大门。
张勇回头对儿子张云翼道:“云翼……今儿守正阳门的是谁?”
“是曹寅。”
张勇点点头:“好……云翼,你带上十个手枪兵去诈个门!”
“好嘞!”张云翼重重点了下头,然后把自己的那一碗羊汤囫囵吞了,就大步流星出了城门楼。
……
“啪啪啪……国公爷,国公爷……”
正缩在一辆生了个暖炉的四轮马车里面闭目养神的杨起隆先是被一阵急促的拍门声给惊动了,他睁开眼睛,扭头一看,原来是赵良栋在拍门。
他赶忙推开车门,连忙追问:“擎之,前面怎么样了?”
“国公爷,永定门城楼边上火起!”
赵良栋一脸惊喜的对杨起隆说,“咱们和张军门约好的暗号就是这个……永定门现在就在咱们的人手里!”
“谢天谢地!”杨起隆也大松口气。
靠他手里这点人这点火力,想要强攻北京城是非常困难的。
就算布木布泰手里没有几个兵,只要能关上城门,拆了护城河上的木桥。杨起隆的军队没有几天也进不了城……北京城的城墙太高了,护城河也太宽了!
而杨起隆实际上也不善于攻城,所以他干脆就早早安排了内应就是那位瘫子大将军张勇。
这个瘫子大将军看上去非常靠谱,古往今来就没有瘫子造反的事儿吧?
所以,在康熙皇帝拿走杨小弥的摄政之权后,也没有撤换这个瘫子九门提督。
而这两次满清大出兵,也没有人点他的将人家都那么大年纪了,而且也没办法骑马,也不能步行,上战场还得坐轿子。
这谁也不忍心带他去和大明天兵对阵啊!
至于布木布泰,在那五万蒙古骑兵出动前,他压根不担心张勇造反。
张勇的巡捕五营只有五千人,怎么是五万蒙古骑兵的对手?
而在那五万蒙古骑兵出动以后,老太太就更不担心张勇造反了。
谁都知道张勇是杨太后的人!杨太后眼看着就大权独揽了,张勇还造哪门子反?
所以老太后也挺放心,继续让他当九门提督……
可是他老人家万万没想到,这个张勇,还有他的同党杨起隆压根就不按照套路出牌!
……
紫禁城,慈宁宫。
老太太布木布泰虽然没有料到杨起隆和张勇会造反,但她已经感觉到大事不好了……因为昨天晚上睡着的时候,她的老相好多尔衮都从阎王爷那里溜来给托梦了。
在梦里头,布木布泰拉着多尔衮的手向他哭诉,还请他出来帮忙!
可多尔衮却告诉她,大明现在得到了天助!即便是他多尔衮复生,也不可能力挽狂澜了。
多尔衮还让布木布泰赶紧带上保清离开北京城,去西域,去太平谷……只有到了那里,大清才能保住一点儿血脉和香火。
而且要走就得快!如果走得慢了,恐怕就再也走不了了。
因为这个梦做得实在太真实,所以布木布泰今天的精神非常恍惚。
吃过早饭以后,就一直在慈宁宫里面抱着多尔衮的牌位掉眼泪,还在那里嘀咕:“多尔衮呐,还是你对哀家最好……哀家对不住你!
你要是还在,大清朝何至于如此?福临也不会送了性命,玄烨也会开开心心的……都是哀家不好啊!”
老太太正伤心的时候,她最信任的“姑姑”苏麻拉姑突然快步走了进来,一脸的惊慌失措。看你家老太太抱着多尔衮的牌位在流眼泪,就赶忙对她说:“太皇太后……宫外好像有人打枪!”
“什么?”布木布泰一愣,然后侧耳一听,隐约之间,果然听见了枪声和呐喊声!
“这……”布木布泰惊恐地看着苏麻拉姑,“快,快让人准备车马护卫……”
第四百七十九章 康熙,你要当大清末代皇帝了!下
布木布泰听见的枪声是从正阳门方向上传来的!
张云翼和他带领的十个手枪兵诈称有前线传回来的紧急军报要上奏太皇太后,诈开了城门。虽然只开了一条缝,只许张云翼单人匹马入内,但也酿成了大祸。
张云翼那是什么人?那可是张勇之子,打小就在甘肃军中摸爬滚打。大清的甘肃地方自定鼎以来,就没太平过,一会儿和蒙古人打,一会儿和回回打,一会儿和汉人豪强打,总之就没有哪一年不开打的。后来张家父子被调到北京,日子过得反而安稳了一些。但张云翼的仗也没少打,早年打布尔尼他有份,后来跟着福全和康熙对阵也有他一个,再后来他又跟着杨起隆去了朝鲜,甚至还一度出阵日本,率领北洋骑兵在九州岛上和日本武士对砍。
就这么个把砍人当职业的狠人,哪里是曹寅手下的粘杆处探子和宫内派出的太监能抵挡的?张云翼刚一进去,手里头的双枪就打响了,一枪一个,就爆了两个粘杆处探子的头,脑浆子都喷了出来,还溅了曹寅一身。曹寅当成就给吓得语无伦次了,居然嚷嚷道:“别开枪,我是曹寅……我和李大头是好兄弟,我娘和李大头他爹是好朋友!”
张云翼一听这话,还真放过曹寅不杀了万一人家是“李寅”呢?不过其他人就没那么好运了,张云翼抽出腰刀就是一阵猛砍,还驱使战马一连撞飞了好几个腿脚不够利索跑太慢的。
而曹寅和他手下的那些探子、太监人数虽然不少,但全都被张云翼的一阵猛打猛杀给吓懵了,那些没被打死撞飞的,都一边惊呼着“不好啦,张勇反了,明军打进来了”,一边撒开脚丫子向北京正阳门瓮城的内城门跑去这道开了一半的城门里面就是北京内城了!
就在这群没用的粘杆处探子和太监惊呼着奔逃的时候,张云翼手下的那十个手枪骑兵也已经从那道“门缝”里挤进来了。这些手枪骑兵都是张勇的家丁,一人双枪,既可以在马背上开枪射击,又能手持马刀冲锋,个个都骁勇异常。尾随着曹寅和他的手下,就一边打枪吓唬人,一边策马冲锋,往正阳门瓮城的内门冲去。
正阳门瓮城的城墙上还有一些抱着火绳枪围着火盆子烤火取暖的太监和探子,他们听见城墙下面传来枪声,全都受了惊,拖着火枪就冲到城墙的垛口后面往下去看。结果就看见张勇的骑兵在追杀曹寅和他的手下,马上就知道不对了,又奔回到火盆子边上,手忙脚乱地点上火绳,装上弹药,就开始胡乱放枪。
而他们这一放枪,刚刚冲进正阳门内门的张云翼就被引来了。他没有再继续追杀曹寅他们,而是一拐弯顺着马道飞奔上了城墙,去杀散正阳门城墙上面的太监和探子们了。
与此同时,杨起隆“杨大头”已经带着他的北洋军一路急行军开进了北京外城的南大门永定门了!
就看见杨起隆已经换上了一身大明国公的蟒袍,骑在一匹高大的西洋马上,怀里还捧着一柄“尚方宝剑”这可是真正的“尚方宝剑”,是他从某个大明重臣的子孙那里收购来的!
不过杨起隆手下的北洋兵却还是一副清兵的打扮,身穿蓝色面料的翻毛皮行褂,头戴顶子暖帽,扛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排着八列纵队,喊着“驱逐鞑虏、反清复明”的口号,就浩浩荡荡开进了北京城!
北京外城里面的汉人百姓其实早就在盼大明了他们被布木布泰关在城内坐吃山空,活路都不知道在哪儿?当然盼着大明天兵早点儿来救命了。
现在终于看见明军来了,而且还是他们很熟悉的北洋明军……杨起隆杨三爷当年就是北京外城里混的爷们,他的北洋明军那可是北京乃至整个直隶汉人的“子弟兵”,再怎么都不至于放抢屠城吧?
北洋军反清复明的消息很快就跟疯了似的在北京外城传开了,很快大街上就都是拎着菜刀、擀面杖、扁担、木棍的“义民”了……不计其数的“义民”和全副武装的北洋兵一起,如同决堤的潮水一样,冲向敞开的正阳门,冲向高大巍峨,象征着满清封建统治的正阳门箭楼!
这一幕,简直就和另一段历史上的巴黎起义市民攻打巴士地狱有一比了!
……
当北京外城的汉人和北洋军一起冲进正阳门,并且将一面刺着“反清复明、奉天讨胡”八个大字的巨大红旗插上正阳门城楼上的时候,北京内城已经完全乱套了。
其实北京内城的人们早就知道大事不好了,只是城还没破,明军还没来,大家就活一天算一天吧!
所以当正阳门的枪声响起,当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声传来时,所有人都跟疯了一样冲上了街头,有些人还拖着儿女和老人,有些人则抱着早就收拾好的包袱里面都是他们最值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