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超市:开局辣条辣哭李世民 第222节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造假的成本太低了,一张纸、写几个字,再把印给拓下来,一张假币就做好了。

将作监那边也铸造出了新的钱币。

一如许墨之前提醒的那样,他们把一些金属混合在一起,既要做的有辨识度、还要控制成本。

不过总归还是弄出来了。

东西弄出来了也检验过了,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筹备了一年,总不能到了这种最终时刻,却突然放弃吧。

朝廷这段时间忙成了一锅热气上的蚂蚁。

就连魏征和房玄龄都很少在大唐超市里露面了他们当了撒手掌柜,球队的成绩自然也不怎么好看,除了在面对外邦球队的时候获胜了,对上本土的队伍最好的结果,也就只是打平了一场。

直到这天。

他们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大唐超市,李世民也一同来了,还带着几枚钱币。

“店家,你看看,朝廷印发的新货币。”李世民把袋子放在桌上,打了开来,取出里面的铜钱,一共六枚。

大唐新钱法,朝堂上讨论了很久。

最终还是决定,以厘为最小的货币单位,再之上是文,再再之上是元,也不再有一千文等同一贯这种奇葩的进制。

而是一统的十进制。

而之所以,最大的货币单位用“元”…也确实是朝堂上讨论了许久,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字。

常说一贯钱、一贯钱,这里的“贯”并非指的是货币,而是一种“把物体串成一串的状态”。

现在新钱是一枚、一枚的,若是用“贯”很容易造成误会。

用“两”也不行。

虽然白银、黄金偶尔作为货物、或者是以物易物交易中的一环通常会说,几两白银、几两黄金。

可“两”也不是货币单位,而是重量单位。

若是把最大的货币单位定为“两”。

会不会产生这样的事?

一名商贾掂了下钱,把眉一挑:“我这货可是二十两的,你给我的这钱,可是一两都没到。”

“你是不是想吃霸王餐?”

“给钱,把钱给补足!”

他们考虑了一下,觉得这种事情还是很容易发生的。

不是他们看不起普通百姓,而是普通百姓的脑子里没有这样具体的概念,他们根本就不会察觉到这一番话里,其实是把货币单位、重量单位给弄混淆了。

他们只会觉得这名商贾说的很对。

人家货物是二十两的,自己只给了二十枚钱币,凑不够二十两,最多会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可面对狡诈的商人们,他们只会老老实实地解开自己的荷包。

商量来商量去。

决定用“元”这个字。

首先“元”不是一种单位,其次它的笔画少,可以比较容易的印在钱币上,而且它的寓意也很不错。

它既有“第一的、居首位的”含义,也有“开始、开端”的意味。

新钱法对于大唐而言,不就正是一种新的开始吗?

许墨拿起一枚货币,是最小的那枚,在手里掂了掂,分量不是很重,能看出来混杂了铜铁,但主要材料应当是锡,还用了一些其他金属,不过专业之外的知识,他也说不上来。

设计还是保留了“天圆地方”的设计,圆形的钱币,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孔,左右对称的印着货币的价值。

正面是“一厘”,反面是“1厘”。

用上了许墨推广出来的那种符号数字。

除此之外,和之前货币相比最大的改动就莫过于,钱币上终于有花纹了,这一枚一厘的硬币上,印了一条小鲤鱼。

“真伪是怎么辨别的?”许墨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开口询问道。

说起这个,李世民就有几分自得:“首先就是这个重量,它比铜要轻,但比铝要重。”

“其次就是这个纹路,你看到这条鲤鱼了吗?”

“这鲤鱼上面共有一百零八块鳞片,为了做出这样的模具,将作监那边可是费心费力研究了许久的。”

“只有最顶尖的匠人才能够把这个模具给做出来。”

许墨一挑眉,点了点头。

其实只要有心,无论什么样的防伪手段都没有办法防止做假钞,都是人做出来的嘛,凭什么你能做出来别人就不行。

所以应对假钞最好的办法在于什么?

最好的办法就在于调动资源,让货币成本把控,在一个对自己而言可控,可对其他人而言,做一枚硬币出来的代价,还要超过一枚硬币的价值。

第291章 这不是旧币,是一个国家的覆灭!

许墨没跟李世民说过这点。

不过…他毕竟是顶尖的聪明人,上次许墨说过货币的价值不需要等同于资源的价值之后,他的脑子就似开了光似的,触类旁通,琢磨出了这些东西。

聪明人在哪个时代都是聪明人。

他们或许会受限于时代、受限于眼光、受限于思维定式,而琢磨不出来一些什么东西。

可给他们提个醒、开阔了眼界、打破了思维定式之后他们的灵感就会滔滔不绝,如江流大河。

许墨又拿起其他货币看了眼。

一厘、五厘,一文、五文,一元、十元。

李世民带来的货币,就是这六种面值。

厘币上,印的是鲤鱼。

文钱上,印的是一朵牡丹花蕊十六根,纤细分明。

最大面值的硬币上,印的是星辰和黼,这是从十二文章里选出来的图案。

星辰,就是一个小圆圈、一个小圆圈链接在一起的,是南斗图形。

而“黼”是一种斧头状的图案。

“打算怎么发行?”许墨又问道,一本正经,就好像真的是在忧国忧民一样。

李世民捻起面值一厘的硬币,轻声说道:“这一厘钱,就等同旧币的一文。”

许墨若有所思点点头,拿起十元的硬币:“所以这一枚,就等同旧币的一贯铜钱了。”

李世民点点头:“至于具体发行…朝廷讨论了好些日子,还是得徐徐展开,新钱、旧币同时流通。”

“不过支持百姓们以旧币换新币当然,如果数量过大,劣币作铜价来换。”

“还有那个税法。”

“也尽可能以收旧币为主。”

“让新币把旧币给一点、一点的淘汰掉。”

他把这一段话给说出来的时候,多多少少是有些迟疑的,其实靠新钱把旧钱给淘汰,是风险比较大的一种选择。

谁知道百姓会不会更偏爱旧钱,而不乐意使用新钱呢?

当然了,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成本是最低的一种,哪怕新钱法失败了,也还有一些挽回的余地。

“准备发行多少?”许墨又询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李世民也没觉得许墨这么问有什么问题,他都主动过来找许墨了,不就是为了参考一下这位万年县侯的意见,查缺补漏的嘛。

“准备发行三千万元的货币。”李世民点了点桌子,报出一个数字,“再多的话,也撑不住。”

黄金这个东西稀缺的很。

李世民这一年的时间里,差人四处打探金矿的存在,甚至开口向吐谷浑、吐蕃要了几块地那都是有金矿的地。

这两个国家不敢不给。

饶是如此,黄金储备量依旧没有得到太过突出的提升。

三千万元,也就是等同三百万贯。

许墨点了点头,突然开口,提醒了一句:“那你让朝廷注意一下,给官方旧币兑换新币的渠道,加一个时间限制。”

李世民一愣。

加…一个时间限制?

为什么要加一个时间限制?这个渠道的存在目的不就是为了让新钱取代旧钱吗?有了时间限制它的作用不就失去了吗?

“新货币的发行,它的质量更好、整个的货币体系也更好。”许墨和李世民不同,他对心前有更多的信心,“最主要它是金本位,能让人对它产生出更大的信息。”

“虽然…”

“在一开始的时候,一厘等同一文,可市场它会自己调整,旧币…势必要贬值。”

“在一开始的时候,一厘等同一文,可后来…市场觉得新钱更好,旧币更差,想把旧币花出去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比如说…一个东西,新钱只用一文,但旧钱要十一文、十二文。”

“乃至夸张一些,等到一两年、两三年后,两文旧钱才能够等同一厘新钱,这时候朝廷还在摆渠道,一文旧钱换一厘新钱……”

“你说会发生什么?”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朝廷会亏损一半的钱。”

许墨点了点头:“没错,所以得加一个时间限制,不然像我这样的人,拿着一半先去换成新钱用。”

“把剩下的一半就先给存起来,等到后面货币贬值大了,我再去换成新钱,占朝廷的便宜。”

几个小老头都有些头皮发麻。

他们千想万想是没想到这一点的。

幸好提前来问了,不然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朝廷的整个财政恐怕都要如洪水一般的崩溃下来。

他们看着许墨的眼神,变得更温柔起来。

店家虽然贪财了点,但这个性格是真的好。

这件事情摆在这,只要许墨不说,他们就不知道,等到时候货币贬值,许墨再把旧币换新币,至少能赚一倍的钱。

这是多大的一笔收益?

但许墨一点都不动心,就这么坦坦荡荡的给说出来了。

说不动心其实是假的。

许墨在说这个东西之前,心里也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干这么一件“投机倒把”的事?

但很快就抛弃了这个念头。

这么干能挣钱是不假,可代价是什么呢,朝廷的财政撑不住,那受苦的就是百姓,一整个社会都会陷入低迷。

百姓过不好,整个大唐就会乱,而大唐一乱,国力低下,那么来超市消费的人就会变少。

首节上一节222/39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