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让你女儿怀孕怎么了 第128节

  万贵妃瞬间就心情不好了,缓缓地走到了一边,坐在椅子上,脑海中再次浮现了儿子的身影。

  李渊叹了口气,他知道,万妃今日过来是什么意思,明日是他儿子李智云的忌日。

  “当朕没说!”

  “陛下,明日就是咱们儿子的忌日了,臣妾想亲自去看看……”

  李渊上前,拉起了万贵妃的手,说道:“明日,朕陪你一起去,咱在这里宫里待了九个年头了,也该出去转转,看看儿子们……”

  “陛下……”

  万贵妃瞬间就哽吟地说不出话来了。

  李智云是李渊的老五,是李渊和万贵妃的儿子,当年李渊在太原骑兵时,李智云才十四岁,跟随李建成居在河东。

  李智云从小聪慧,长大后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擅长棋艺,长得一表人才,文武双全。

  起义后,李建成带着亲弟弟李元吉逃回了太原,将老五李智云给丢在河东,随后被隋朝官吏抓住,押送长安,后来被隋朝刑部尚书阴世师杀害,享年十四岁。

  从那时起,万贵妃对于李建成就恨透了,因为李建成太自私了,带着亲弟弟跑了,却是将她儿子留在河东做挡箭牌。

  等大唐建立后,武德元年,李渊就追封李智云为楚王,并在武德三年,李世民将自己的二儿子李宽过继给李智云,由万贵妃养活。

  只是可惜,万贵妃没有那个命,李宽也早薨了。

  李世民将儿子过继给李智云,虽然早薨了,但这也让万贵妃很感激,对李世民很好,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王位上面,她是向着李世民的。

  自然了,在玄武门之变中,万贵妃肯定帮助过李世民,不然李世民在后来,绝对不可能又将李世都的儿子李灵龟过继给李智云。

  而且在贞观这些年中,李世民对于万贵妃十分尊敬,当做自己的亲娘孝顺。

  而万贵妃也是唯一能留在李渊身边的妃子。

  一直配到李渊驾崩,李渊驾崩后,万贵妃去世,同样是除了李渊正妻外,唯一陪葬李渊的妃子。

  “阿翁……孙儿来看您了!”

  “嗯……孙儿见过祖母!”

  李恪大声喊着就进了宫殿,没想到刚进去,就看到李渊拉着万贵妃的手,万贵妃泪眼婆娑地坐在椅子上给李渊好看。

  万贵妃见到李恪来了,连忙缩回了手,站起来笑道:“恪儿来了啊!”

  “嗯,祖母,恪儿过来看看您们。”

  李渊瞥了一眼李恪,问道:“你莫不是又闯祸了?”

  李恪:“……”

  “阿翁,孙儿在您眼中就是闯祸精?”

  万贵妃看着李恪,心中却是呢喃道:“当年智云去世的时候,正是这般大小。”

  看着李恪,又伤心了起来。

  李渊过去拍拍万贵妃,劝慰道:“别哭了,哭的朕心中也烦躁。”

  万贵妃心中这个气啊,你这在劝慰臣妾吗?

  不过他也习惯了,李渊就这德行,嘴上从不留德,其实心肠是最软的。

  这老家伙也不好受啊,虽然儿子多,但却一言难尽……

  李渊看着李恪说道:“既然你来了,阿翁正好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一下。”

  李恪皱眉,看着万贵妃和李渊的模样,似乎是刚才哭过,为啥哭的,他也猜到了。

  可能就是因为他王叔李智云的事情,刚才他听父皇说,让王德准备一些祭品,送到李智云的陵墓去。

  “阿翁请吩咐,孙儿一定办好!”

  李渊看着远处许久,这才说道:“明日是你楚王的忌日,你去准备一下,阿翁想和你祖母一起去看看。”

  李恪点点头,躬身道:“请阿翁和祖母放心,这事孙儿已经在准备了,只不过没想到您们也要去。”

  万贵妃连忙望向了李恪,最后说道:“恪儿,祖母……”

  “祖母,您也别伤感了,身体要紧,一切有孙儿在,我李恪是阿翁的孙儿,难道就不是您的亲孙儿吗?”

  “您和阿翁好好地活着,以后孙儿到哪里,带着你们去哪里,前半辈子没有活好,剩下的这些年,让你们快快乐乐的……”

  万贵妃看了一眼李渊,李渊走向万贵妃,拉住了万贵妃的手,说道:“你就听好大孙的话!”

  “哎!”

  李恪见老夫老妻手拉手,马上就识趣地躬身道:“孙儿先告退了。”

  “滚吧!”

  李恪从王宫出来,就去了天上人间,吩咐亥猪,准备明日去楚王陵墓祭祀用的东西,又让巳蛇做好安全防护。

  郑氏留下来的余孽,已经疯狂了,他们不会放过任何行刺的机会,万一对李渊和万贵妃下手,那就麻烦了。

  巳蛇躬身领命,不过却是说道:“少主,我们的人已经替换了李恕统领的人,我们的人传来信息,说是郑氏郑观哲带着郑氏的九族长,从长安城逃出去后,直接往西北而去,目前去了淳化县。”

  李恪皱眉,他们去淳化县干什么?

  淳化县位于长安西北角,是从长安通往西北最短的路,当年颉利可汗携数十万大军南下,走的正是这条路。

  后来,李世民淳华县便成了军事重镇,在这里驻扎着一万多人,镇守着长安的西北角。

  难道说,郑氏还有大人物隐藏在守军中?

  “淳化关守将现在是何人?其部下又是何人?”

  “守将李道忠,陇西李氏子弟,年少从军,跟随太上皇在太原起兵,曾跟随陛下南征百战,副将是贞观元年提拔的,也是陛下的心腹。”

  “不过参军却是赵郡李氏的人,此人名叫李仁。”

  “让人时刻盯着这个叫李仁的人,本王怀疑,他便是郑氏的余孽。”

  李恪松了口气,一个参军倒是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不过就怕此人在军中的威望过高。

  而守将李道忠和副将大意,被人给控制了,那就麻烦了,现在郑氏是狗急跳墙,啥事都能做的出来。

  “让人将此事禀报父皇。”

  “郑氏的老八呢,没反应吗?”

  巳蛇道:“没有,他一直在那老宅里住着,还以为郑观哲真的逃出去了。”

  “将咱们的人撤走,让燕云八去盯着就行。”

第146章 秦琼和程咬金准备抢出征名额

  蜀王在长安城大摇大摆地活动,收拾了鲁王李元昌以及跟着李元昌来的一群勋贵子弟。

  而后又抽了杜荷以及房遗爱,还让房玄龄亲自去领人。

  蜀王活着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一天的时间,整个长安城的勋贵圈就传遍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跟随鲁王李元昌玩的那群人,回到家里后,家里人马上就派人送来了钱。

  而其余人,在天上人间消费了,欠着钱的,本来是不打算还了,但听闻蜀王压根就没死,还活的很好,连夜就派人将账给结了。

  他们这些小勋贵,可惹不起蜀王那个活阎王,万一被盯上,家破人亡那都是轻的。

  不信你瞧瞧长孙无忌家。

  那可是大唐最大的勋贵,同样是关陇集团的领头人,还是皇亲国戚啊,如今悲惨成什么样了?

  而他们只是人微言轻的勋贵,靠着祖上的余荫过日子的小勋贵而已。

  落井下石他们在行,但和蜀王面对面,给他们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主要是蜀王假死的那天晚上,蜀王带着人直接屠戮长孙府,太恐怖了,简直不是人。

  而且荥阳郑氏被灭族,其中恐怕还是和蜀王有关系。

  程咬金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来到了秦琼府上,秦琼同样也得到了消息,毕竟这些勋贵之间,都是相通的。

  “哈哈哈……大哥,蜀王没死!”

  “这事千真万确,我夫人家的一个侄子,跟着鲁王去鬼混,在天上人间闹,直接被蜀王堵在屋子里,差点整死了。”

  “我那侄子出了八千贯,这事才作罢,可是倒了大霉了。”

  秦琼脸色红润,坐在椅子上一脸淡定地喝茶,他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蜀王活着,最开心的莫过于他了。

  因为他将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全部寄托在蜀王身上。

  他今年才四十三岁,算是中年人,这个年龄,正是为国效力,征战沙场,开疆拓土的时间。

  可惜以前的他旧疾缠身,无法上战场,错过了灭突厥之战。

  后来蜀王挽救了他,让他重获新的生命,可惜蜀王却是离世了,这对他打击很大,不为别的,就是因为他能看的出来,蜀王有开拓疆土的雄心。

  没有蜀王,即便是那个战场无敌的秦琼又回来了,李世民也不会重用他,不为别的,当年玄武门之变,他没有站队陛下。

  而蜀王活着,情况就不同了。

  蜀王是一个纯粹的人,还是一个善于利用一切资源的人,他绝对不会将他这个勇猛无敌的人丢在长安养老。

  “知节,蜀王活着是好事,但其中的一些事情,却是你我想不通的,咱们现在一起去见牛鼻子。”

  “牛鼻子肯定知道其背后的事情,如果时机成熟,咱们就可以开始抢出征的名额了。”

  程咬金听闻要抢出征的名额了,顿时双眼发光。

  他现在家里很穷了,牛肉的吃不起了,现在就想去吐谷浑那边抢……建功立业。

  “大哥,俺老程全听您的。”

  两人先去寻了尉迟敬德,带着尉迟敬德去了李绩府上。

  李绩原名徐世绩,聚众归降唐朝后,因为人耿直,忠心又不贪功,获得了李渊的好感,赐姓李,从此之后便成了李世绩。

  后来李世民登基,为了避讳,直接去掉了中间的“世”字,变成了李绩。

  李绩从小家庭富裕,熟读百家之言,对于兵书更是喜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曾做过一段时间的道士。

  后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的家没被叛军抢夺,却是被官兵给抢了,他一怒之下便投身瓦岗寨,做了翟让的狗头军师,广纳天下英豪,让朝廷好看。

  后来听闻李密背叛了杨广,听闻蒲扇公李密是贤主,便尊李密为瓦岗寨大当家,用来收买人心,扩大影响力。

  不过李密此人是个心机婊,惹得瓦岗寨众英雄心寒,随后便发生了内部矛盾。

  再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李绩便率众投降了李世民,至此成为李唐大将,此人心思缜密,善于用兵。

  李世民指那,他就打那,在唐初与李靖齐名。

  李绩虽贵为曹国公,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但为人却是低调,平时喜欢研究医学,曹国公府布置很简单,院子里种植的都是草药,丝毫看不出是国公府,就连下人都很少。

  两人进入李绩府上,李绩穿着一身短卦,拿着锄头,正在为他心爱的草药除草,整个人汗流浃背,但却乐在其中。

  一个粉嫩的小女孩,拿着马勺,正在为他父亲的草药浇水。

首节上一节128/2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