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好大个二皇子,秦王殿下都不坐舒舒服服的四轮马车了。
你们两个下属还敢坐马车?
只能陪着骑马咯。
这些天马背上颠簸,让两名二十七八岁的文官都晒得有点黑了。
“来了这几天,先在金山转了一圈,还没等休息呢,就又开始要招兵了,我看...今天秋天,这位爷怕是就会迫不及待发动攻势了!”
邓廷桢叹了一口气说道。
“如此着急..着实是令人担忧啊。”
林则徐则是摇了摇头。
他可是在朱皇帝身边做了有三年多的秘书官的。
对朱皇帝的心思还是挺了解的。
而且既然朱皇帝把这个性子这么急的秦王殿下派来。
说明,不是这位秦王殿下急,而是朱皇帝急。
“今上让秦王殿下前来主持对白夷势力的作战,必然是有他的想法的。”林则徐说道。
“皇上...”邓廷桢一愣,他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你说,皇上为什么这么急?”
按理说。
大明帝国如日中天,朱皇帝现在也才四十多岁。
身体也好得很。
没听说过有什么病痛。
春秋鼎盛啊。
再过个二十年。
等金山这边人口达到上千万,根基彻底稳固下来之后,再寻求开展,岂不是更好么?
邓廷桢的想法其实是许多大明文官的想法。
还要等二十年之后...
二十年之后还有人想要打仗吗?
林则徐心里吐槽。
他可是很清楚,朱皇帝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冲着独占新大陆而来的。
他怎么可能再等二十年?
让承平二十年的新一代大明年轻人去战场上进行一场真正的种族之间的你死我活的对决。
这光是想想就有些不靠谱。
而且.....
那个法兰西皇帝,可是比朱皇帝还要年轻,而且还更加会打仗的。
在有大明帝国这个外部压力的情况下。
说不定这位大明嘉国公,真的能把欧洲人统一起来呢这是朱皇帝最不想要看到的局面。
“现在打也是有把握的....”
林则徐话音刚刚落下。
就听到外面军靴踢踢踏踏的踏着地板而来的声音。
邓廷桢和林则徐急忙站了起来,拱手行礼。
“见过秦王殿下。”
“免礼!”
朱宜鑫摆摆手,径直走到了桌案前,自己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
“邓督,关于招兵之事可做出计划了?”
朱宜鑫问道。
“殿下,招兵没什么问题,金山这边大多青壮,只是...殿下还未说要招多少员额...”
邓廷桢说道。
金山都护府的男丁都算是预备役人员,他们在关键时刻,是全部需要扛枪编入军队的。
因此,扩军的难度并不大。
关键的问题在于,如果军队扩充的数量太多了,会不可避免影响到金山的各方面的生产。
“我只需要五万人!”
“五万?!”
邓廷桢和林则徐面面相觑。
“殿下...五万,会不会太少了?”
林则徐问道。
“不少了。五万战兵,足以纵横北美!”
朱宜鑫说道。
“不过,我要的五万人,不是随随便便的五万人,我要五万骑术精湛之辈!”
朱宜鑫说道。
“不需要步兵?”
“步兵?”
朱宜鑫摇摇头。
“不需要!我只需要五万骑兵,至少十五万匹战马!”
朱宜鑫看向邓廷桢。
“邓总督,可有难度?”
邓廷桢略微思索。
摇了摇头,说道:“五万骑术精湛之民是可以招募得到的,但是十五万战马...现在金山都护府的两大马场,只能凑不到五万,也可以向庄户们购买战马,但是我估计最多也就能买到五万匹....”
“也就是拢共只能凑翱十万?”
朱宜鑫心中计算了一番。
“一人双马,这还不够。除了战马之外,驮马、骡子、驴子也可以!”
一名骑兵,配备两匹战马,再配上一头骡或者一头驴。
差不多就够了。
“殿下...五万骑兵,是不是数量太少了?”
林则徐问道。
“美国有三十万步兵,最近又开始扩军了,另外英国人在加拿大也有接近十万大军,光是这里就四十万了....”
朱宜鑫摆摆手,。
“够了,够了。五万骑兵,练好了足够了!”
“兵贵精不贵多。本王就用五万骑兵,横扫北美诸夷!”
邓廷桢和林则徐互相看了看。
“你以为你是霍去病啊?”
邓廷桢心里吐槽。
第415章 东非插旗
“我要去当兵!”
在金山城内。
已经当上了金山都护府民政司总管的李忠义颇为头痛。
此时叫嚷着要去当兵的,是他的大儿子李文乐。
李忠义做梦都没想到。
现在的世道居然变成这样了。
好好的读书做官不要,非要去当什么大头兵。
“不可!你就老老实实在家备考,三十岁之前考不上秀才可就什么官都没得做了,你去当兵,当几年兵回来还能再考试做官?”
头发胡子都已经花白的李忠义吹鼻子瞪眼说道。
“我干嘛要做官!我当兵出来也可以去考大学啊。”李文乐撇撇嘴说道。
“考大学考大学,我李家之人乃孔孟门徒,绝不学什么新学!”
李忠义虽然当了大明朝的官,也是忠君食俸。
但他可没忘记,自己是个儒生。
“大宝,去当兵干什么,我可听说要和美国人打仗了....”在一旁的李夫人徐阿菊拉着大儿子,一张富态的脸上带着担忧之色。
“就是因为要打仗了!此战,必可如周之分封,奠定我华夏未来两千年之基业!”
李文乐大声说道。
说的这些道理,都是金山高等中学传授的道理。
李忠义一听到这些就有些头痛。
现在像是李文乐这样的新一代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基本上满脑子都是“用华夏的剑为华夏开拓生存之空间”的反动思想。
这好好的孔孟之国。
怎么就变成了虎狼了呢?
.........
长江航线变得越发繁华了。
从上海到中都的这一段航道上。
长江水已经开始发黑,好好的长江现在也变成了黑水了。
不过在这个时代又没有环保局,也没有什么全球变暖,碳中和之类的概念。
大明朝廷也不会去管工厂的排放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