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第384节

  结果人家招兵还要看条件。

  年纪大的不要。

  太瘦的不要。

  太高的不要。

  太矮的也不要。

  知道的知道是招兵。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招兔儿爷呢。

  但是当初谁知道,当个大头兵好处这么多呢?

  这要是早知道,大家都挤破脑袋去了。

  现在可好。

  大明朝廷不怎么招兵了。

  要当兵。

  得给地方上的征兵司的秀才塞红包才能进得去。

  而且入门后能不能当上,还两说呢。

  要不就是十几岁的小娃娃考试,考得好可以进军校但是这些农人自己都大字不识,生的娃娃如何能考得过。

  这条路也堵住了。

  上不去。

  因此对于这些农人们来说。

  出人头地的路子也就基本上没有了。

  就在大家伙抱怨的时候。

  一名扛着火枪,穿着肩膀上摘下来肩章的红色呢子军服,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脸上还有好长一道疤的男人走来。

  目光一扫。

  在场的农人们就不敢言语了。

  “都说什么!谁要是被我逮到说朝廷的坏话的,小心老子火枪无情!”

  张保仔冷哼一声大声说道。

  他是在南雄州之战的时候,从广东湛江入伍的。

  在东北之战的时候受的伤。

  右腿小腿被战马压骨折了。

  好了之后就成了瘸子。

  不过因功得了个勋爵的爵位。

  落户到了常州。

  在常州领取了一百三十亩的军功田。

  还是常州府议政院的议员都是退伍落户到常州的受伤兵将们的选票选上去的,上去常州府开会,连知府都客客气气的。

  而且在地方上也派了个治安官的官位。

  脚虽然瘸了。

  但作为一名从广东打到东北的老兵。

  他可是从尸山血海里面走出来的。

  寻常的农人哪里敢和他硬顶。

  被他眼睛盯着,就有些期期艾艾,双手都在发抖,都怕这凶人张动手打人。

  就在此时。

  一名穿着红色官服的年轻秀才走来。

  秀才是本地李家的人,名为李同,考取的是秀才功名,当的是当地的乡正官相当于乡长。

  农人们害怕张保仔,不过却不害怕李同。

  毕竟是本乡本土嘛。

  于是纷纷嚷嚷了起来:“李秀才,我家这个田怎么能是上田,这太不公平了!”

  “是啊是啊,李秀才你和上面说说,我们也不是不交税,就是这税也太多了。”

  “我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李秀才脸上带着微笑。

  心里却不以为然。

  给你们这些泥腿子改了,那就得得罪常州府一大票的官。

  谁去做这个傻事啊。

  “喂,你家的田怎么也是上田了?”

  张保仔一脸凶色,盯着其中一人问道,他处理过这家人和另外一家人因为争水源的打架事件,不过这家人的地地势高,所以没争过.....

  这在农村,争夺水源发生纠纷是很经常发生的事情。

  那名农夫期期艾艾,最后只能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呢,我家都是旱地,怎么可能是上田!”

  “把你的田证给我看看!”

  张保仔说道。

  “妈的,这群贪官污吏,一个个都该杀!敢这么糊弄皇上,老子决不轻饶!”

  “都给我看看你们的田证,老子是能在常州府说上话的,不行老子去中都找皇上告状去!”

  张保仔大声嚷嚷起来。

  李秀才脸色一僵,斜着眼睛看着这个外来的武官。

  不...

  张保仔现在不是武官,而是文官!

  而且还是很有后台的文官。

  像是李秀才这样的本地官都不太敢得罪。

  因为人家有勋爵的爵位,而且人家的战友还有不少在中都当大官的。

  那些革命战友都还活着呢。

  更何况朱皇帝最重视这些因伤退役的军官的前途,经常下旨赏赐,在大元帅府还有专门接待“退役军人”上访的接待处。

  惹到了人家,人家真的敢把事情往天上捅。

  他急忙说道:“且慢且慢!诸位,在关内种地能有什么赚头的,不如去关外参加集体农庄啊!”

  “一对夫妻就有五十亩地,还免三年田赋,官府还给路费,种子,口粮,建房费呢!”

  “关外?关外苦寒,谁去啊!”

  “是啊是啊,活不下去才去关外,我们好歹还是有几亩地的,还没到按个份上。”

  众人纷纷嚷嚷了起来。

  真要到了抛家舍业去关外的地步。

  这些农人们又不愿意了。

  因为虽然现在被登记成为了上田。

  但是取消了长价。

  按照平价交税,他们的负担其实要比以前按长价要小一些的。

  但是这个时代,农人们总是喜欢老规矩,老办法。

  对整顿田赋的态度都是如此。

  又有多少人,肯离家万里去关外呢?

第314章 工人阶级要走上历史舞台!

  去关外的还真不少。

  甚至不只是关外,南洋的“猪仔”也在排队去呢。

  “果然是民不聊生,去南洋当猪仔本来都是些广东人福建人,现在连两江这边也有这么多人排着队去呢!”

  在常州府城的一间酒楼。

  白宁、沈松一行调查大明百姓疾苦的前朝八旗子弟聚在此处,商议着所见所闻。

  “在常州府有一家叫做四通运输的商行,要去南洋和关外的猪仔都排起了长队,听说都是去参加什么集体农庄的,去关外的就是种田,去南洋的好像是去什么橡胶园打工....这老百姓排着队要出门谋生,爷,咱们大清朝那会儿可没有这回事!”

  沈松坐在酒楼包厢,吃了一口这常州府特色的米糍粑,咀嚼满口的米香,一边指着对面的一家挂着四通商行招牌的商号对身边的白宁说道。

  当然是没有这回事了....白宁想到,在大清朝那会儿,除了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其他人都是不能随便迁徙的。

  到了地方没有路引,是要以流民论处。

  而那时候之所以广东福建多人去南洋做猪仔,纯粹是因为大清朝在这两个省份的控制力比较低这里毕竟是天地会活动的大本营。

  而在这大明朝。

  是可以自由迁徙的。

  根本就没有限制农人的迁徙自由,理论上农人要是能自己走路去东北,那还能赚一笔路费辽地总督府是会对自行前往的自由民进行登记,分配到集体农庄里面去,同时还会补贴路费。

  所以这大明朝为了能巩固东北的地盘,可以说是下了重本的了。

  “爷,我打听过,这是四通行的后台是湖南的官儿,听说是湖南郴州欧阳氏和彭氏合股的产业,专门招募两湖三湘之地的农人去南洋,去东北的,这卖猪仔的产业还挺赚钱的,听说除了南洋,还送人去澳大利亚开矿。”

  “澳大利亚?那是什么地方?”白宁一愣。

  “在南洋的南方,听说是一座非常大的岛屿,可能比整个中原还要大,那里本来是不列颠人的地盘,前些日子听说明朝的印度洋舰队赶跑了那里的不列颠人,这就把这么大的地盘都占下来了,占下来没多久就发现了大金矿,现在不少人都自费要去澳大利亚挖金子呢!哼,我大清朝的时候,百姓岂要远渡万里,去什么澳大利亚这种鬼地方谋生!”

  怎么没有?不然南洋哪里来的人?

  白宁心里想道。

  嘴里却附和着我说道:“确实是如此,这朱皇帝的地盘上,的确是民不聊生啊。”

  沈松沉默片刻,说道:‘这朱皇帝如此逼迫,士绅怎么就不起来闹呢?这些读书人,一点骨气都没有!想当年雍正爷那会儿还起了不少大波澜呢!’

  闹?

  闹什么闹?

  这大明朝的皇帝根正苗红,还是开国大帝,这地方上的士绅又被大清整治过,有骨气的能有多少?

首节上一节384/5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