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惊了,我的谋主太妖孽 第124节

“除了南皮、邺城同样与平原接壤,”

“主公完全可以在南皮城屯兵待战,同时令邺城出兵直逼平原,我观那刘备,无非就是仗着武将骁勇,真要是沙场拼杀,未必是主公对手!”,

“若是那吕布回军救援,主公便在南皮亲自率军攻伐东光,若是那吕布固守不援,我们便在平原和其消耗!”。

嘶~,

沮授倒吸一口凉气,逢纪此计,虽说不上高明,但亦有其独到之处,

袁绍相比刘备,家底厚正是其为数不多的优势之处,即便分兵,袁绍也绝对是在人数上占尽优势的一方,

再者说来,此时眼看已经入夏,再过不久,便是秋收之际,

说白了,袁绍家大业大,耽误的起,可刘备得势不过几年光景,真要这么耗下去,吃亏的肯定是他刘备无疑。

此计虽称不上高明,纯属以势压人,可偏偏这种计策,最是能讨袁绍欢心,

“此计甚妙,深得吾心啊!”,

袁绍轻抚胡须,

“如此一来,刘备必为我所破!”

“妙哉,妙哉!”,

随着袁绍话音落下,郭图连忙送上一记马屁,

“主公实在英明,这样一来,青州已然是主公囊中之物了!”。

“哈哈哈哈!”,

袁绍开怀大笑,多日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发自内心的笑出声,实在痛快!

“就是不知,具体该如何布军、何人领兵啊?”,袁绍笑了半晌,终于意识到这计策还未完善,开口询问到。

“启禀主公,上将军高干,可担此重任!”,

“哦?”,

袁绍轻抚剑柄,沉思片刻,这才想起此人,

说起这高干,到是还与他有点亲戚,曾同荀谌一同游说韩馥,立下功劳,后被他委任为并州牧,与荀谌一同治理并州,虽不善战场冲杀,但说到底,还算有几分统帅之才,

加上还有荀之弟,荀家八龙之后,才冲八斗,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且不说韩馥如何不堪大用,单论这份孤身劝降的勇气和辩才,这荀谌就绝不负荀家之名。

若是由这二人领兵扰乱青州,虽不能速胜,也足够令刘备头疼了。

“好!”,

袁绍大手一挥,当即下令,

“立刻传信并州,令高干、荀谌速去邺城领军,起兵五万,攻伐平原!”,

“恭贺主公!”,

“恭贺主公!”,

两处恭贺声同时响起,郭图一瞬间竟有些晃神,他是在想不出,在这袁绍麾下,到底何人能与他一样将这恭维之机把握的如此到位,

扭头回看,只见沮授中拱手弯腰,态度竟比他还要恭敬,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郭图在心里默默想道,这沮授向来有些自持清高,这种阿谀奉承之事,往常他是绝不肯做的,甚至用嗤之以鼻来形容或许更为合适。

其实并非沮授性情大变,

自从上次田丰对袁绍出言不逊,被袁绍关入大牢,到现在还没放出来呢,

田丰性格刚烈,在袁绍麾下本就和其他谋士不合,这么多年,就结交下了沮授这一个朋友,沮授要是再不趁着袁绍高兴之时,美言几句,

他这好友,恐怕真就要在幽暗大牢中了结残生了!

“启禀主公,我军即将与那刘备决战,不如将元皓暂且从牢中放出,”,

沮授抬眼看了看袁绍,发现后者表情默然,并无变化,这才继续说道,

“元皓若蒙主公如此大恩,定然感激不进,有他为主公鞠躬尽瘁,这胜算定要再多添上几分,岂不美哉?”,

“嗯......”,

袁绍虽说心里有些松动,但还是没有立刻应下,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逢纪连忙开口劝阻,

说起这逢纪,还真是难以评价,

你说他有本事吧,袁绍麾下谋士大多数与他不合,

你说他没本事吧,他能和袁绍麾下大多数谋士不合!

这田丰,便是除了审配之外,逢纪最大的政敌!

“启禀主公,沮公所言,在下绝不认同!”,逢纪气从丹田起,声若洪钟,“那田丰向来刚愎自用,口出扰乱军心之言,依在下所见,不如等我军大胜回师后,再做定夺!”,

“元图所言极是,”,

袁绍站起身来,

“元皓之事,战前休要再提!”。

......

随着袁绍发话,诸事定论,众人皆散,

唯有许攸独自留在政务厅中,

只见他走上前,伸出右臂,指尖在袁绍帅案拂过,面容平静,

无人知其所想......

......

第174章 瞧不起人

平原城内,

政务厅中,

李忧正聚精会神,逐字逐句的将文字撰写在竹简之上,

汗水从其额角滑落,可李忧却丝毫没有将其拭去的意思,视线集中在竹简之上,其用功程度可见一斑,

竹简并不同于纸张,截竹为筒, 破以为牒,这是商周传下来的法子,虽然到了东周有了笔墨,不用再辛苦纂刻,可若是一字错了,还是要推倒重来,实在麻烦的紧。

“呼~”,

手中毛笔放在砚上,李忧打了个哈欠,用力伸了个懒腰,

“伯川,怎么自己辛苦改良的纸张不用,倒是用上这竹简了?”,郭嘉走近,打趣着说道,这李伯川平日里连处理政务都未必有这等勤勉,令他不由得有些惊奇,

捞起一卷竹简,郭嘉读了不到两行,便瞪大双眼,

这竹简上写的不是别的,正是有着祸乱天下之名的《太平要术》!

“好家伙,”,

郭嘉倒吸一口凉气,随后俯身弯腰,鬼鬼祟祟的凑到李忧耳边,声若蚊蝇般的说道:“你要造反啊?”,

“滚一边去,”,

李忧没好气的白了郭嘉一眼,

“你要是真读过,就能知道这书无非是记载了些求道之术、问医之法,又不是什么反书,哪里有你说的那么邪乎!”,

这《太平要术》李忧虽谈不上书读百遍,但十几二十遍还是有的,

他并没有什么过目不忘之能,要是让他一字不差的将原文默写下来,属实是有些难为人,但根据书中之意,用他自己的话复述下来,

他还是能做到的。

李忧虽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知恩当图报的道理,他还是晓得的,以后当如何自由他日后再说,但眼前能做之事,还是先做为好。

这也是李忧警醒自己的一种方式,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得了他人大恩,总觉得要在心底里牢牢记着,等到日后有机会再涌泉相报,

可往往想着想着,这份恩情就在无形中消去不少,再到了后来,甚至连自己都觉得这恩情未必就真算得什么大恩,

由此可见,想的那么多也未必是好事,低下头,静下心,有多少力出多少力,这便是他李忧自己的道理。

“原来如此,”,

郭嘉默然颔首,不再打趣,他虽放浪形骸,可也晓得这天下间唯有恩情不容取笑的道理,

“等你写完,不如就由我先来通读此卷,如何?”。

“哪里用的着那么麻烦,”,

荀攸停下笔来,说也奇怪,好似他荀公达手中总有着处理不完的公务,

“既然这《太平要术》并非反书,是好是坏,端在为人之用,何不换个名字,多印几本出去,没准还能多出几个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岂不美哉?”,

“妙啊,公达先生果然大才!”,

李忧身旁的诸葛亮连忙举双手赞同,他对这太平要术确实颇有兴趣,

即便他诸葛家藏书颇丰,经史子义,奇门遁甲之类的书,他自小便读过不少,可要说这《太平要术》,李忧手里这卷还真就是天下间独一份!

这不,

诸葛亮一直候在李忧身边为其磨墨,李忧写一个字他看一个字,眼睛都快陷进去了!

“就是不知换成什么名字比较合适......”,

诸葛亮迟疑说道,偷偷瞥了一眼正在擦汗的李忧,

给这本传奇色彩如此浓郁的《太平要术》换个名字,莫说这小小的平原政务厅内,就是放眼天下,恐怕也只有他李伯川才有此资格!

“我还没有想好,”,

李忧看着诸葛亮一脸期盼的神色,泛起苦笑,

“容我再想想吧......”,

“报!”,

一名士卒飞奔而至,还未停稳,便单膝跪地,甚至还在地上滑行了一段,看的众人咧嘴皱眉,真是想想都疼!

“启禀诸位先生,邺城方向集结了五万大军,由高干统领,已经到了阴安,直逼乐平!”,

“高干?”,

李忧皱着眉头,一时之间还真想不起来是谁,

“可有随军谋士!”,

“有!”,士卒连忙点头,“荀谌!”。

嘶~,

李忧倒吸一口凉气,挥手令士卒先行退下,高干是何人他还真记不太得,可要说这荀谌,他可是印象深刻到不能再深刻了,

昔日读三国时,每逢读到荀谌三问韩馥,兵不血刃骗取冀州,总是对其胆色和辩才钦佩有佳,

可到了官渡之战后,荀谌突然凭空消失,好似这世上本不存在这人一般,

首节上一节124/4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