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93节

霍氏全族被灭,皇后霍成君被打入冷宫,刘病已终于夺回了本属于皇帝的权力。

并且继续延续霍光时期的休养生息国策,并且进一步颁布更多有利于民的政策,包括:

【更名为刘询,释放所有此前因为犯讳而入狱的百姓;

降低盐铁官营出售的盐铁价格,让百姓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农具和食盐,从而降低百姓的生活成本;

将剩下的几十万流民迁徙至西域、河西、河朔、辽西、辽东、南方诸郡,并免除屯田流民五年赋税徭役,免费送种子给屯田流民,无利息贷款粮食给屯田流民吃,等他们过几年屯田丰收了再还粮食;

并且,为了庆祝没有流民,刘询免除天下一年赋税;

将田赋下降到三十税一,与文帝时期同等;

同时恢复刺史制度,让刺史监察天下郡县的官吏和豪强,防止他们欺压百姓,为了防止刺史也跟地方官以及地方豪强也勾结在一起,还要求偏远地区的刺史每年都要回一次长安汇报工作情况,而中原地区的刺史甚至每年要回五次长安汇报工作!】

在这四年的休养生息里,大汉终于将剩下的流民安置妥当。

整个大汉境内,居然没有一个流民!

大汉自立国以来,已经有一百三十八年,但整个天下一个流民都没有,那还是第一次。

高帝时期,百废待兴,秦末乱世以及楚汉相争制造的流民还在消化。

吕后以及文景二帝时期,外有匈奴肆虐,内有诸侯国叛乱,因此也产生了一些流民。

武帝时期,流民更是多如牛毛,动不动就人相食,仿佛秦末乱世一般。

昭帝时期,一直在消化武帝时期遗留下来的流民。

直到他刘病已当了皇帝,这天下才第一次把流民清零。

整个天下没有流民,这就证明老百姓勉强能填饱肚子,这已经算得上是盛世了。

虽然百姓的日子依旧困苦,但跟以前的皇帝时期相比,现在的百姓起码不会饿死,也没有出现人相食的现象,这难道还不算盛世吗?

大汉终于迎来盛世的同时,王鸿年也迎来他的又一次高光时刻。

由于是第一个弃暗投明,而且在剿灭霍家的行动中出力最多,所以王鸿年被升为车骑将军,同时进爵关内候。

二十级军功爵里,前面十八级都是可以花钱买到的,越高级的爵位就越贵,从第十九级关内侯开始,则无法直接购买。

但关内侯也仅仅只是荣誉侯爵,有侯爵称号,却没有食邑。

第二十级的彻候才是有食邑的侯爵,并且彻候又具体分为亭候、乡候、县侯三个等级。

……

又三年后

神爵元年

在连续三年的轻徭薄赋下,大汉境内的物价不断变低,百姓的生活成本不断下降。

现如今,中原每石谷只要五钱,偏远一点的缺粮地区也只要二十钱。

五钱至二十钱,这是前所未有的粮价!

真正的盛世!!!

文景二帝时期,每石谷在三十钱至六十钱之间。

武帝时期,每石谷在两百钱至五百钱之间。

在这样国泰民安的背景下,皇帝刘询也决定开疆扩土,目标正是西羌和西域。

两个月前,羌人侵扰河西,皇帝刘询认为,也是时候教训一下这些羌人了。

随即派遣后将军赵充国,以及车骑将军王鸿年,各自统率两万步骑,将侵扰河西的羌人剿灭。

并准备在剿灭羌人后,再继续向西,把西域也顺带降服。

……

三个月后

金城郡

金城县

上万的羌人叛军已经攻占了临羌县和安夷县,兵锋直指金城郡治所金城县。

金城郡位于河湟谷地,最北面是水,中间是湟水,南边是河水。

这三条河流在河西汇聚,形成更大的河水(黄河)。

金城郡的西北方向是西海(青海湖),南方是大雪山,东面是河西。

这里原本是羌人聚集的地方,后来被武帝征服,这些羌人也成了大汉的子民。

羌人是农耕游牧混合型族群,农耕时节他们就下山种田,到了农闲的时候就上山放牧。

但羌人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而是大汉对河湟谷地以及青藏高原上那些游牧农耕混合型部落文明的统称。

也就是说,羌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羌人,他们只知道自己是某个部落的,每天过着放牧加农耕的生活,时不时跟附近的其它部落打一架,后来突然有一天,一支强大的、自称汉军的军队征服了他们的家乡,还把他们以及他们附近其它部落的人统称为羌人。

这就是羌人对于自己身份的了解。

由于距离中原比较近,而且还能吸收西域的文化,羌人的文明水平不算太低,他们有着自己的纺织技术、冶炼青铜技术,但因为还没有掌握冶铁技术,所以文明水平不如中原。

文明水平已经大致相当于中原的夏王朝时期。

汉王朝周边的这些势力里,相对而言,羌人还算比较文明开化的,毕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纺织技术和青铜技术,达到了夏王朝的文明程度。

而三韩现在还处于初步掌握纺织技术和青铜技术阶段,刚刚达到了五帝时期的文明水平。

倭人就更惨了,他们现在连青铜技术都没有,纺织技术也只是刚刚掌握。

骠人更是刚刚脱离母系社会没多久。

虽然被汉军征服,但羌人对于汉王朝并没有在脑海中形成概念,而是下意识地觉得,这个什么汉王朝,大致就是来自东边的强大部落,过来要求他们臣服,就此而已。

打赢了就让别的部落臣服,打输了就向别的部落臣服,羌人们上千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他们很习惯向大汉臣服,无非就是一个更大更强的部落而已。

直到汉人不停地向河湟谷地移民,并且开垦荒地时,羌人们终于发现情况不太对劲。

以前向其它强大部落臣服时,无非就是定期送些女人和牲畜而已,比如以前的大月氏和后来的匈奴,他们都是这样做的,征服羌人后只是要求羌人定期送女人送牲畜。

可为什么这个叫汉的征服者,不收他们的女人和牲畜,却天天移民到他们的栖息地开垦荒地?

这不是挤压他们部落的生存空间吗?

你们都在这种地建造城池了,那我们还怎么种地放牧?我们还怎么活?

你跑到我家来开荒,我还能不反?

他们可以向大汉臣服,甚至向大汉敬献美女和牲畜,但对于大汉不停地移民开荒行为,绝对不能容忍。

这种挤压生存空间的行为,是要把他们部落推向灭绝的境地!

因此,随着汉王朝不断把中原的流民迁徙到河湟谷地开垦荒地,羌人与汉人的矛盾就愈发激烈,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这场战争没有谁对谁错,汉羌双方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生存空间。

强者生,弱者亡,仅此而已。

第149章 大将军王鸿年(五)

主帅大帐

王鸿年与赵充国正在讨论剿灭羌人叛军的策略。

“羌人叛军不过一万余,我们正面冲锋,就能将羌人击败,有什么可以商议的,趁着现在羌人还没走,赶紧出击吧!”

王鸿年立功心切,加上汉军实力远超羌人,所以他的策略就是正面冲锋,击垮羌人后继续向西降服西域。

但赵充国却很冷静地分析道:“车骑将军说的自然有道理,以我军实力,击败羌人叛军轻而易举,但这样只是暂时解决了羌人叛军,等我们一离开,羌人就会卷土重来。”

“额……”王鸿年觉得对方说的有道理,随即问道:“那我们该如何?”

“请看地图。”赵充国不慌不忙,取出一张地图,正是一个汉化羌人画的地图,敬献给了汉军。

“这是河湟谷地的地图?”王鸿年惊叹,地图在这个时代是很珍贵的,有一张地图,就多了许多分胜算。

“正是。”赵充国微微笑道,然后指着地图缓缓说道:“河湟谷地两侧都是高山,只有河流附近有一条狭窄的平原,而其中最大的河谷平原便是湟水谷地,羌人叛军也正是沿着湟水东进。”

“如果我们直接正面冲锋,虽然能击垮羌人,但羌人仗着熟悉地形,可以逃回湟水上游,到时候我们如果追上去,就有可能缺粮,不追上去,等我们离开他们就会沿着湟水回来。”

“所以,我们不如从另一条河谷绕到湟水谷地的后方,堵住羌人从湟水谷地逃跑的出口,然后从湟水上游往下游追杀羌人。”

赵充国将自己的计划娓娓道来。

王鸿年听完后恍然大悟:“哦!当年霍去病也是这样打河西匈奴的,直接正面打虽然也能击垮敌人,但却会让敌人逃走。所以绕到敌人后面,把敌人从后面往前追赶,使得敌人逃无可逃。”

“正是。”赵充国笑道,他这个计划的正是从当年霍去病剿灭河西匈奴战役里寻找的灵感。

“但金城城防薄弱,我们都去绕后,金城可能守不住。”王鸿年提出自己的担忧。

“绕后需要的是速度,所以我只带骑兵,至于步兵,全部留给车骑将军您,您带着步兵去支援金城。”赵充国说道。

“打败羌人还不简单?就算只有步兵也行。”王鸿年跃跃欲试。

“不不不,您不能打败羌人。”赵充国摇摇头。

“什么意思?”王鸿年不解。

“如果你现在就打败羌人,我还没来得及绕后,那么这个计划就会失败。”赵充国解释道。

“所以我不能主动出击,免得把羌人吓跑,只能坚守在城内?”王鸿年问道。

“正是。”赵充国回道。

“好吧。”王鸿年无奈,他是很想要捞战功的,但也不想因此破坏了剿灭羌人的大计划。

……

三天后

轰隆隆

羌人再度抬着云梯向金城发起进攻。

为了防止羌人绕过金城,直接跑到金城后面的河西去,王鸿年没有死板地待在城内防守,而是让士兵们贴着城墙,在城墙外面防守。

这样,万一打不过可以随时退回城内,假如羌人想要绕过金城去河西,城墙外的士兵也能及时阻拦。

城墙外的汉军都是步兵,他们呈方阵展开。

最前面四排是弓兵,后面四排是长枪兵。

最前面的弓兵朝冲来的羌人射箭,等到羌人靠近时,弓兵再退到长枪兵身后,并且回到城内。

在多年的交流下,羌人也学会了组成方阵。

羌人采用斜击战术,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右翼,兵力较少的左翼则故意走得稍慢些。

咻咻咻!

羌人和汉军互相射箭,互有伤亡。

王鸿年手里有两万多步兵,羌人只有一万多人,直接对冲也很容易取胜,但这样就会让羌人逃走。

所以王鸿年只是让几千汉军出去迎战,等稍有劣势时,再增加一些汉军出去支援。

首节上一节93/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