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3节

“砍中十下,或刺中三下,或刺中要害部位一下,便获胜!”

张隆对两个小孩子宣读规则。

这样的规则是因为,真实的长剑用砍是没有多大力量的,所以砍中十下才能算获胜,长剑主要还是依靠穿刺伤害,尤其是瞬息之间瞄准敌人的要害部位一击毙命。

在演武场的前方,还有许多王家子弟和亲兵坐在台阶上观看比试。

“真不明白,家主怎么能让一个女孩子参加这种比试?”

“虽说我王家女子也有继承权,但也不至于连打打杀杀也要跟男子一般。”

“长炯那孩子也是懂事的,他会手下留情的。”

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两个孩子已经展开战斗。

“堂妹,我不想伤到你,但也绝不会手下留情!”王长炯并不打算放水,无论如何他都必须赢,这是没一个王家子弟的荣誉所在。

“你的话太多了。”王朝歌丝毫不领情,神情依旧冷漠。

“准备……开始!”

张隆刚喊完,两个孩子便立刻去拔出木制剑鞘中的木剑。

簌!

“啊”

砰!

胜负只在一瞬间。

在眼睛都看不清楚的那一刹那,王朝歌快速拔出木剑,而王长炯还处于拔剑的状态就被王朝歌的木剑刺中心脏部位。

虽然只是木剑,而且有皮甲防护,但毕竟还是孩子,王长炯扔下刚刚拔出的木剑,双手捂着胸口,脸上露出疼痛的表情。

“胜者,王朝歌!”

张隆点点头,很是欣赏眼前这个王家少女。

“这……”

“开玩笑吧?朝歌这孩子的剑术这么精湛?”

“好快的剑,我甚至连剑影都没看到。”

“太快了,她真的太快了!”

几位王家丫鬟将王长炯搀扶到屋内,有专门的医者为他治疗这点轻伤。

“下一个,王……”

随后,又是一个个王家子弟上前比试。

虽然偶尔也有几个剑术精湛之人,但都远远比不上此前王朝歌的剑术之快。

待到剑术比试完以后,又开始比试长枪、长刀、弓箭。

长枪和长刀都是木制,而且是正常大小的缩小版,免得孩子们拿不动。

弓箭同样是小弓,但其他比试都是王家子弟之间比试,弓箭则是拿野兽和活人比试。

一群野猪、山鹿、奴隶被关在演武场的洼地里,洼地四周都是高墙,仅有的一道铁门还被锁上。

不动的靶子,无法彰显真正的箭术,只有这些活着的目标才可以,并且奴隶比野兽聪明,加入活人奴隶,练习箭术的效果也会好很多。

虽然王家女子不参加近战武器的比试,但这种远程武器的比试,还是要参加的。

“下一个,王虹颖!”

一个十五岁的少女走上前,穿上护臂、手套、护指,接过一把小弓,瞄准着脚下的目标。

她的力气还是太小,即便是这样的小弓,拉起来也很吃力,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似乎用尽了力气,紧咬牙关,将手中箭矢射出。

咻!

箭矢飞落,却没有射中任何一个目标,箭头撞在石板地面上发出声响。

每个人都有射三箭的机会,但在接下来的两箭里,少女还是没有射中哪怕一个目标。

“下一个,王……”

……

“下一个,王朝歌!”

终于,又轮到了王朝歌。

但她并不打算穿戴护臂、手套、护指。

“拉弓射箭时,会伤到你,建议还是戴上吧。”张隆在一旁劝说。

看了眼张隆,又看了眼身后微笑着的王泰然,王朝歌淡漠地将各种防护装备穿上,然后拉弓瞄准下方。

下方人群中,一个奴隶跪在地上祈求,满眼都是泪水。

但王朝歌并不在意,反而喃喃自语:“花开花落,乃自然之理,人之生死,又何尝不是?”

在她看来,她不是在杀人,只是折下路边一朵美丽的花瓣,而那个奴隶的卑微祈求,只是花瓣在春风中摇曳,只会让她更加沉浸在这样的花香中。

咻!

没有任何犹豫,就好比踩着地上的一块碎石子一样自然随和、温柔典雅。

“啊!!”

那个奴隶被射中肩膀,还未死去,痛哭地嘶喊。

几乎是没有停顿,王朝歌再度取出一枚箭矢,瞄准着刚才那个被射中的奴隶。

“呃”

那个奴隶被射中额头,一箭穿颅,血红与浆白并出,飘扬在空气中的血雾也带着几丝雪白,构成一幅唯美的画卷。

“即便是男子也很难如此精准。”

“朝歌这丫头,不是泰杨侄儿跟一个丫鬟生的吗?怎么如此恐怖?”

“丫鬟?四妹,还真信?二房那三个早死的丑孩子,你……算了,不说了。”

“三哥?难道?”

“别问这么大声,别人听到可不好。”

台阶上,同样正在观看箭术比试的王松王二人不禁议论了起来。

而此时,王朝歌正准备射出最后一箭。

这最后一箭,她瞄准了一头野猪。

但野猪皮糙肉厚,区区小弓想要一箭毙命还是很有难度的。

咻!

箭矢飞射而去。

这枚箭矢好巧不巧,正好从野猪脆弱的鼻孔里射了进去,直接穿透其大脑、喉咙、五脏六腑。

野猪倒在地上哀嚎几声后,就彻底死去。

一张小弓,一箭射死一头野猪!

所有人都看呆了。

第53章 汉武时代(三)

两个月后

汉光和二年

三月

长安城未央宫正殿

又一次朝会召开,还是跟匈奴有关。

皇帝刘彻居于高位,左右两侧分别是大行令王恢、御史大夫韩安国,剩下的则是诸大臣。

“朕将大汉的女子嫁给匈奴单于和亲,用金子丝绸茶叶作为礼物赠送给匈奴单于,可是匈奴不懂得感恩,还要天天劫掠我大汉边境,现在朕刚刚推行察举制,天下各郡国为朝廷推举了诸多人才来辅佐大汉,南方的闽越、南越等国也都被李息等人打怕了,短时间内不会威胁我大汉南境,朕想趁着这个机会讨伐匈奴,血洗我大汉此前的屈辱,你们觉得怎么样?”天子刘彻对众臣如是说道。

此话一出,诸大臣脸色大变,还不等他们站出来反对,皇帝的跟屁虫王恢早早地就站出来附和道:“臣听闻战国之时有个叫代的国家,其北边有强大的东胡,南边有中原诸侯国家虎视眈眈,不也照样打败了匈奴吗?现在以陛下您的威望,天下都听从于您的号令,又怎么还能继续受辱于匈奴呢?臣自以为,现在正是反攻匈奴的最好时机!”

“王爱卿所言甚是。”刘彻很满意地点点头。

但是其他大臣们却急眼了。

“大行令简直在胡说八道!”

“臣请陛下不要听信谗言。”

“……”

诸多反对声中,只有御史大夫韩安国还算理智,只见他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昔日高帝亲率大军讨伐匈奴,却被匈奴包围,最后还是靠着陈平解围才脱离险境,上古的圣人,诸如尧舜禹,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愤怒就出兵打仗,导致劳民伤财,现在高帝被围的先例就在眼前,陛下您却要因为自己对匈奴的仇恨就对匈奴发兵,这不是圣明的君王应该做的事。”

被韩安国这么一说,刘彻微微皱眉,心里已经有些生气,但还是忍耐住火气。

“御史此言才是误国误民的谬论!”王恢也不是泥人,不可能被人怼了这么多句还不生气,直接就指着韩安国大骂。

“你!”韩安国手指微颤,但还是要保持住君子的体面,不能出口骂人,所以冷哼一声,示意其他人去怼王恢。

随后……

“大行令,你要误国误民,为何又要栽赃陷害?”

“陛下,奸臣就在朝中,已经自己跳出来了,就是他,王恢!”

“诸如王恢这等祸国殃民之佞臣不除,老臣……就算死了也无言面对先帝啊!”

“王恢之前就蛊惑陛下违背和亲祖制,如今又蛊惑陛下与匈奴开战,实乃包藏祸心!”

众大臣对王恢口诛笔伐,也把王恢气的够呛,于是他反驳道:“不管和亲不和亲,匈奴都要劫掠我大汉子民,我认为和亲早该停了!”

“昔日……”诸大臣又拿出老一套说辞来反驳王恢,最后纷纷对刘彻劝道:“和亲乃大汉祖宗之制,万万不可擅自改变,请陛下不要被小人蛊惑。”

“好了,和亲这个话题跳过吧。”刘彻也很烦躁,直接略过这个话题,随后继续对众大臣问道:“朕讨伐匈奴,占据匈奴疆域,为大汉子民求得更广阔的生存之地,难道这也算劳民伤财?”

韩安国摇摇头说道:“臣听闻匈奴之地皆贫瘠,即便占据也无法耕种,还要为此耗费钱财无数,导致无数百姓为了支援前线战事而家破人亡,这难道还不算劳民伤财吗?”

“御史这话太过浅薄。”王恢连忙反驳:“只要把匈奴打怕了,让他们不敢再来侵扰我们,远方的小国也会臣服我们,边境再也不用因为被劫掠而损失财物人口,这怎么能算是劳民伤财呢?”

“哼!大行令这句话的前提是能把匈奴打怕,可万一要是没能把匈奴打怕呢?”一位大臣如是反驳。

“匈奴人飘忽不定,逐水草而居,我们一去,他们就跑的无影无踪,我们一走,他们又回来了,根本不好打。”韩安国也是懂军事打仗的人,虽然他不想打仗,但不代表他不会打仗,对于匈奴的情况,他还是很清楚的,匈奴确实不好打。

“那是因为你们都惧怕匈奴而已!”王恢再度反驳:“暴秦的蒙恬就打败过匈奴,证明匈奴并非不好打,既然匈奴飘忽不定,主动出击很难寻找到他们,那我们为什么不设下陷进引诱他们进入汉地,在汉地与我们决战呢?”

“说的容易,哪有那么容易把匈奴人主力引进来打?”

首节上一节33/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