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304节

燕国也不客气,直接占领了无人防守的扶余城,并且把扶余王和扶余贵族迁回扶余城,让他们复国,吸纳那些被高句丽人强迫的扶余人,帮助燕国抵挡高句丽人的南侵,就如同光武帝刘秀让南匈奴抵挡北匈奴一样。

经此一战,燕恋声名远扬,很多人都知道燕国的女君主在扶余城南以三千破二十万,是当今天下的女战神。

高句丽人更是惶恐不安,起码二十年之内都不敢再南下,而是专心蚕食勿吉残部。

(这个勿吉就是后世北宋时期的女真,生活在今天的黑龙江哈尔滨一带,只是名字叫法不同。)

对于东北地区各个势力的所处位置,是这样的。

【燕国:辽宁省、朝鲜、韩国

高句丽:吉林省东部、海参崴地区

扶余:吉林省西南部

勿吉:黑龙江、吉林省北部

肃慎:外东北

黑水:库页岛

契丹:内蒙古科尔沁草原

库莫奚:河北省承德市、河北省张家口市】

契丹和库莫奚是燕国的商业合作伙伴,大家合作一起赚钱。

扶余、勿吉是燕国的小弟,正在被高句丽蚕食。

肃慎是燕国的盟友,但因为距离太远,所以很少联系。

黑水是向燕国臣服的土司,名义上属于燕国的一部分。

高句丽是燕国的宿敌,已经相爱相杀五百年。

可以看得出来,高句丽四周全部都是他的敌人,要么是燕国小弟,要么是燕国的爪牙,要么是燕国的盟友,可就是在这种四面皆敌的战略环境下,高句丽还是发育起来了,这不仅是黑疫给了高句丽机会,也是高句丽连续出了三代长寿明君的结果。

明君也就算了,还连续出三代,连续出三代也就算了,还每一代都是在位时间超过五十年的长寿者。

(历史上,这个时期的高句丽也因为连续出了三代长寿明君,进入了鼎盛期,直到后三国时期才开始由盛转衰,最后还跟广神拼了个两败俱伤。

燕国有一些贵族也在研究高句丽,为什么在被燕国打压得只剩一千多人口的极端情况下,居然还能重新崛起,难道真的是天命所归吗?

高句丽这个大敌解决后,燕恋开始着手处理嫦娥城叛军的事宜。

十天后

嫦娥城

高句丽人惨败的消息传到嫦娥城,所有人都惶恐不安。

当燕公恋的一封劝降书抵达嫦娥城时,所有人都丧失了继续抵抗的勇气。

在劝降书里,燕恋表示,只诛杀带头造反的逐鹿行会黄会长,其余人等不追究责任。

看着周围人不怀好意的目光,黄会长知道自己已经是死路一条,于是他凄惨笑道:“我可以死,但希望大家照顾我家人。”

“请会长放心吧。”众人都点头答应,准备接受朝廷的诏安。

临死之前,黄会长又看着众人,发现众人并没有劝阻的意思,他只好“锵”地一声拔出佩剑,随后自刎而死。

为了进行统战,燕恋履行了承诺,真的没有为难其他反贼。

一些已经造反的行会,也纷纷杀死自己的会长,接受了燕恋的诏安。

而那些想造反,却还没有造反的行会,眼见已经没人造反了,知道大势已去,也只能作罢,继续安稳地成为顺民。

燕恋废除了行会城市选举市长的权力,各个自治城市的市长,由燕都九卿直接任命,行会可以向燕都弹劾市长,但是没有权力直接投票驱逐市长。

一直在分权路上走下去的燕国,难得向着中央集权路上走了一步。

真实的历史就是如此,旧势力与新势力之间反复拉锯,直到几百年后才能彻底分出胜负。

而不是说,在新势力出现的那一刻,旧势力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甚至于说,哪怕新势力获得胜利,旧势力也有极大的可能复辟,而且这个过程还会反反复复持续很多次,直到旧势力被彻底扫进历史的尘埃中。

在这一次的作战中,代表王权的燕恋,暂时战胜了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的行会叛军,但是,城市资产阶级并没有受到比较大的损失,他们只是死了几个会长,凝聚力暂时下滑了,想要再来一次反叛,还是很容易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历史是螺旋上升的!

第511章 逐鹿中原(三十九)

一年后

燕公二百一十三年春(523年)

自冯太后、孝文帝汉化改革和迁都洛阳以来,魏国的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然而,民族矛盾虽然逐渐缓和,阶级矛盾却不断积累。

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原本是鲜卑皇帝和大贵族们用来保卫国都的军镇,六个军镇的鲜卑武士和汉人豪族都得到重用,地位类似前汉的六郡良家子。

就跟后汉迁都洛阳,所以六郡良家子逐渐被冷落,以至于关西人纷纷选择作乱一样。

随着魏国迁都洛阳,平城附近的六镇鲜卑武士和汉人豪族被冷落,加上世家门阀制度的建立,导致上升通道被堵塞,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靠着打仗实现荣华富贵,只能想办法巴结高等门阀,于是他们也选择反叛。

汉帝国冷落关西六郡的武人,导致关西人的不满,魏帝国冷落六镇的鲜卑武人,导致六镇军民的不满。

历史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过往发生过的事。

柔然人突然反叛,劫掠本就不富裕的六镇,六镇军民好不容易击退了柔然了,希望洛阳朝廷能够照顾六镇军民作为补偿。

然而,魏国的鲜卑门阀和汉人门阀,都不愿意救济六镇的灾民,任由六镇的鲜卑武士和汉人武士活活饿死。

不仅不肯救济,魏国官吏们还要反过来跑到六镇收刮财富,对灾民们敲骨吸髓。

而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胡太后以及众多门阀子弟的奢糜享受。

魏国重新流行起了佛教,胡太后下令用黄金打造佛像。

而高等门阀也沉浸在奢靡之中,元琛效仿当年西晋的石崇,与他人斗富,比一比谁的家里更富贵,家中伎女上千人,奴仆丫鬟上万,豪宅园林堪比皇宫,并且留下名言:“不恨我不见石崇,只恨石崇不见我。”

这意思是说,哪怕当初晋朝首富石崇看见了我,都得自愧不如。

随着魏国上层在建立门阀制度后逐渐晋朝化,变得越来越腐朽。

怀荒镇、沃野镇的军民发动起义,并且击败了其他几个想要抵抗的军镇将军,带着另外几个镇一起造反。

魏国发兵十万,想要镇压六镇叛军,却被击败。

朝廷平叛大军被击败,这个消息传遍天下,众多隐藏在暗中的势力趁乱纷纷叛乱。

其余胡族也趁机发动叛乱,割据自立。

然而,在这样的天下动乱背景下,魏国权贵们依旧纵情享受,沉浸在洛阳朝堂上的权力争斗上。

这鲜卑人建立的大魏,现在也逐渐变成了司马晋朝的形状。

又几个月后,魏国内乱越来越严重,中原地区众多魏国将领南下投奔梁国。

梁国皇帝萧衍见状,连忙发动北伐,想要趁机收复中原。

然而,梁国西路军主帅无能,在自己国家境内行军时,带着五万大军迷路,回来时又发生哗变,五万梁兵突然炸营,自相残杀。

梁国的所谓北伐,刚出家门,连敌人都没看到,就失败了。

东路军的主帅运气比较好,刚刚抵达彭城,彭城的魏国守将因为在洛阳胡太后与权臣元的党争中站队胡太后,胡太后突然倒台,他害怕被权臣元清算,于是直接向梁国投降。

然而,又几个月后,元专政独权,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满,胡太后趁机反杀了权臣元,重新掌控了朝政大权。

于是已经向梁国投降的彭城守将,又重新投靠了魏国,偷袭了正在彭城内休息且没有防备的梁国东路军。

梁国东路军因此大败而归,丢失徐州。

而在梁国境内,萧衍之子萧综怀疑自己不是萧衍亲生的,因为他的母亲原本是萧宝卷的宠妃,萧衍篡位后,便将他的母亲收入后宫,而那个时候,他的母亲早就怀孕。

出于这个逻辑推理,萧综怀疑萧宝卷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并且把现在的父亲萧衍当成了杀父仇人。

为了给真正的父亲复仇,萧综投靠魏国,想要依靠魏国的力量帮助自己诛灭杀父仇人。

萧衍一开始非常气愤,下令惩罚萧综留在梁国的家人,但没多久,就原谅了萧综,赦免了萧综的家人。

与此同时,梁国太子萧正德因为不满自己太子之位被废黜,于是直接叛变,向北投靠魏国,想要依靠魏国的力量来夺取梁国政权。

然而,魏国内乱频繁,正忙于镇压各路反贼,根本无暇顾及南方,所以拒绝出兵南征。

萧正德眼见魏国没有南征的意图,于是便回到了梁国。

面对这位叛国“太子”,萧衍再次发挥了自己优待宗室世家、打压寒门平民的传统,原谅了“太子”的叛国行为。

然而,“太子”萧正德并不感恩,而是跑到徐州地区,举兵反叛,不久后兵败被生擒。

面对着这位先叛国又造反的“太子”,信仰佛门的萧衍再次对宗室世家子弟发了善心,再一次原谅了他,赦免了“太子”的罪罚。

不过别看萧衍对叛国的宗室子弟一次又一次原谅,就真的以为他信仰佛教而慈悲。

梁国皇帝萧衍的慈悲,只针对宗室世家子弟,如果对象是普通百姓,哪怕只是对大梁朝廷有一丝一毫的抱怨,立刻就是满门诛灭。

第二年重整旗鼓再次北伐,进攻寿阳城时,萧衍命令士兵建造堤坝蓄水,等到水位满了以后,再挖开淮河堤坝,想要水淹寿阳。

结果,堤坝建造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连续下暴雨,导致堤坝被暴雨洪水冲垮,正在建造堤坝的二十万梁国百姓被活活淹死。

想要水淹魏国,结果一个魏国士兵都没淹死,反而把自己国家的老百姓淹死了几十万,萧衍干出这种“花园口”行为,却并没有为自己害死几十万百姓而感到愧疚,反而将怒火发泄在建造堤坝百姓的家人身上,认为是这些百姓建造堤坝不给力,才导致他北伐的计划失败,因此将二十万百姓的家人通通贬为奴隶。

平日里,凡是宗室世家子弟残害平民百姓,萧衍从不过问,一旦有平民子弟抱怨宗室世家子弟太过贪婪无耻,萧衍就会立刻让人将这些敢于抱怨的百姓诛灭全家。

权贵可以随意蹂躏百姓,哪怕叛国造反也可以被原谅,而普通百姓却不被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怨言,这就是萧衍的“慈悲”。

第512章 逐鹿中原(四十)

燕公三百一十五年夏(525年

黄县

旌旗蔽日,战鼓阵阵,人声马鸣,一只五千人规模的军队正在上岸。

半年前,由于实在无力镇压反贼,魏国胡太后决定“借虏平寇”,调遣柔然、契丹、库莫奚、燕国的部队进入中原平定叛军。

柔然剿灭漠南叛军,契丹剿灭幽州、燕州叛军,库莫奚剿灭平州、安州叛军,燕国剿灭光州、青州叛军。

几年前,魏国就因为叛乱的爆发,取消了给燕国的辽饷。

如今,为了让众多外兵平叛,魏国允许各路平叛大军随意劫掠,作为平叛的酬金。

燕国女君燕恋亲自领兵,带着一千燕国禁卫军、两千贵族兵、两千行会兵,一共五千大军,来到了东莱地区。

他们在这里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燕恋对众多士兵训话:“所有士兵要服从孤的命令,违抗军令者,将会处死。”

“唯君是从!”几个贵族附和道。

“唯君是从!”一众士兵也大声喊出声来。

就连各个行会们也被允许一起进入中原参战,算是燕恋对他们的补偿。

燕国朝廷与行会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只要行会不造反、愿意乖乖交税送钱,燕国朝廷还是很乐意带领他们四处征战劫掠一起赚钱的。

“我将按照我们燕国先祖王泰浩的办法,为战争中的各位勇士记录积分,使用积分,可以兑换美女、财富、地位,而捕获人口,掠夺物资,杀伤敌人,冲锋陷阵,甚至是日常的苦力劳动,都可以获得积分。”

“战争过程中,禁止擅自行动,禁止擅自脱离部队进行劫掠活动,禁止为了奸淫而耽误军事行动。”

首节上一节304/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