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258节

燕侯九十六年冬(306年)

牟县

泰山的山脚下,又一个荒废村庄,这里成为了王妙新的王道乐土。

这段时间,发生了许多大事。

河间王司马被东海王司马越击败后投降,然后被司马越处死。

司马越成为权臣后,毒杀了皇帝司马衷,并扶皇太弟司马炽登基皇位。

之所以扶持司马炽登基,则是因为司马炽的母亲是琅琊王氏的嫡女,东海王司马越此举是要联合当今天下第一世家的琅琊王氏。

原本排名第一的世家袁氏因为称帝已经退出排行,排名第二的辽东王氏已经有了自己的封地建国,所以也退出排名,排名第三的弘农杨氏被贾南风灭了主脉,分支又在张方屠洛阳时遇难,排名第四的清河崔氏,因为地处中原,这些年经常被各路流民起义军和军阀们光顾,家族实力有所衰落,排名第五的太原王氏更是被匈奴人和羌胡人折腾得半死不活。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各大世家因为各种原因退出时,琅琊王氏这个原本只是中等规模的世家,一跃成为大晋第一世家。

不过,东海王司马越的位置也并不安稳。

刘渊眼见无法说服燕国参战,便离开四人小队,独自一人回到并州,去那里召集自己的匈奴同胞重建大汉,据说如今已经打下来一个郡的地盘。

与此同时,青州的起义军首领王弥已经前往冀州劫掠,幽州刺史王浚也在冀州劫掠,许多胡人小团体也主要在冀州劫掠,冀州名义上的主人东海王司马越自己也在冀州劫掠,冀州本地的流民也在冀州劫掠,冀州的大小军阀们也在冀州劫掠。

乐土村

这是王妙建立理想国的地方,他给这个废弃村庄起名乐土。

有着上一次的经验教训,这一次,王妙的理想国建立前期更加顺利,大的问题暂时没有出现,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不断烦人。

今日,一伙胡人难民逃亡到乐土村。

这伙胡人难民,有几个人居然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大人,能够让我们在您的村庄生活吗,我们有强壮的身体,可以帮助你抵御强盗的劫掠。”说话的胡人有着一头浓密的头发、高高的鼻梁骨、眼廓很深,皮肤比周边人要更白一些。

这种类型的胡人,中原将他们统称为“羯”,他们原本生活在康居草原,被匈奴人捕捉为奴隶后带到中原来,属于浅色系肤种。

大人,是胡人们对地位高贵者的一种尊称。

“你叫什么名字?”王妙对那个胡人问道。

“小人名叫石勹背,字世龙,我的父亲是匈奴人的奴隶,后来被朝廷迁徙到中原成为屯田客,给朝廷屯田种粮,并且与当地一位汉人农家女子成婚,生下了我,再后来,我家里的田被朝廷权贵侵占,我的父亲悲痛自杀,前些年,我本来想参加齐王的军队,争取混个军功,可谁想,齐王军队里的一个军官把我当成奴隶卖给了商人,之后,我又被商人转卖给到了一个士族庄园当农奴。”

“天无绝人之路,前不久,一伙流民来袭,我趁乱逃出了庄园,然后听闻这里吸纳流民,便想要前来投靠。”

这个已经汉化的胡人难民悲伤地述说着自己的往事,像他这样的人,还有许多。

王妙跟刘渊接触过很长时间,所以他明白,石勹背这个名字,大概是匈奴名字直接音译成汉名的,所以在跟石勹背熟悉起来以后,便给石勹背取了个新名字“石勒”。

石勒石勒,燕然勒石,是一个寓意不错的好名字。

又两个月后,乐土村迎来了大丰收,农民们纷纷在自己的田地里收割稻草。

在开垦农田时,王妙遇上了一个麻烦事,那就是耕牛不够用。

如果每家分一头,则有些家庭分不到耕牛,如果三家分一头耕牛,则农户们会互相推诿喂养义务。

正所谓一户人家有牛用,三户人家牛饿死。

三家人都希望让另外两家喂养耕牛,最后的结果就是,好好的耕牛,愣是被饿得皮包骨头,已经没力气耕田。

因此,王妙索性把耕牛收为公有,安排专门的养牛人负责养牛,等到哪户人家需要用牛时,就把牛借给对方用。

作为报酬,借牛者要给养牛人一些食物。

然而,这样的模式也不行,总是有农户借了牛就不肯及时归还,想着多耕一会,导致其他农户没牛耕田

所以,王妙又不得不安排专门的监督员,监督农户借牛的事情,凡是时间太长的,都要被强制回收耕牛。

但这样一来,谁又来给监督员发放待遇?

一开始,有几个村民被王妙的诚心打动,愿意用爱发电,免费当监督员,去监督农户借牛。

但久而久之,没有待遇的监督员们便越来越懈怠,不愿意继续监督,而且他们自己家也要干农活才能养活自己。

于是,王妙不得不建立税收制度,要求村民上交百分之一的口粮作为纳税,如此一来,每一百个农户就可以养活一个监督员。

然而,旧的问题暂时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有监督员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放水,让他们借用更长时间,导致其他农户无牛可用。

然后,还有一些机灵的农户会给监督员偷偷塞更多的粮食,以此获得更长的用牛时间。

为了防止监督员滥用职权,王妙又不得不亲自监督监督员们,但这样一来,就耽误了他做其他事情的时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村长,王妙不可能一辈子盯着监督员去监督,因此他又设置检察员去监督监督员。

然而,检察员同样会滥用职权,用自己手里的权力跟监督员勾勾搭搭。

因此,又不得不在监察员的上面增设刺史,用刺史监督检察员,但是刺史同样是人,同样会滥用职权,所以又不得不在刺史上面在设立御史,用御史监督刺史。

但是,御史也是人,御史也会滥用职权,所以又不得不设置更高级别的监察机构,但是更高级别的监察机构同样是由人构建的,同样会以权谋私。

而且为了养活这么多新增的官员,不得不加大农户们的税率,导致许多农户破产,不得不变卖土地,重新成为流民,成为流民后,他们还会在村庄内抢劫普通百姓,致使村庄的社会治安非常差,有更多百姓沦为流民,而那些高级官员则趁机侵占田地,发展出了自己的小势力,并且驱逐了村长王妙。

王妙的第二次理想国计划,又失败了!

第420章 理想国(三)

又一年后

燕侯九十八年(

一场蝗灾袭击了天下各地,中原受灾尤其严重,而燕国靠着停止粮食出口,加大对牛郎渔场的捕捞,暂时度过了今年的这次蝗灾。

要说这两年发生了什么大事,那可多了去了。

中原的流民武装已经发展到了百万人规模,他们成群结队,时刻威胁着东海王的统治。

匈奴汉国国主刘渊自称继承了蜀汉国主刘禅的国祚,如今已经攻下了上党郡。

不过天下各地的反贼实在太多了,刘渊的匈奴汉国只有两个郡的地盘,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大的威胁,所以大晋朝廷没有剿灭刘渊的想法。

相比刘渊的匈奴汉国,张昌陈敏王弥等反贼,他们的势力横跨几个州,才是大晋朝廷的心腹大患。

小康庄

王妙在这里建立了新的据点,吸纳了三千多流民,并且由胡人石勒担任护卫队队长,保护村庄的安全。

这一次,王妙决定实行“哲人王”式的统治,由自己作为哲人王,集中所有权力,对村庄进行管理,不再任命官吏,所有事务都由王妙亲自处理。

然而,仅仅半个月后,王妙便在繁琐的村庄事务中过度疲劳,大病一场。

随着王妙的病倒,村庄再度回到了混乱的局面,各种偷盗抢劫的事情不断发生,还有村民勾结山上的土匪入侵村庄,好在被石勒打退。

当一个人需要管理方方面面时,哪怕只是一个三千人的村庄就足以让人精疲力竭,可以想象,如果是几千万人口的大国,那是何等多的事务。

仅仅只是因为自己病倒,村庄就如此混乱,如果真实的哲人王去世,后人的争斗只会更加严重。

蜀汉丞相诸葛亮便是典型,他自然算的上是蜀汉的哲人王,整个蜀汉的重担都挑在诸葛亮一个人的肩膀上。

然而,哲人王诸葛亮一死,蜀汉腐朽败坏的本质就立刻暴露无遗。

王妙现在才明白,这种存在于圣贤书里的哲人王式的统治,只能持续十几年,最多持续三十年,随着哲人王的去世,之后的局势还不如哲人王到来前。

病情好转后,王妙做出了一个违背自己意愿的决定,那就是在小康庄复刻燕国的议会制。

他从小在燕国生活,自然是亲身体验过议会制的种种弊端,一点小事都要扯个没完没了,等扯完了,事情已经结束了。

效率低,成本高,这就是王妙对燕国制度的最直接体会。

作为燕国世子的王妙,是瞧不上燕国制度的,可如今,心中的种种想法付诸实践后,却一次次遭遇失败,他也只能复刻燕国的统治方法,看看同样的统治,由他来打造会有什么不同。

分封制无疑是一种成本极低,地方效率相对较高的统治方法,就是容易脱离统治,统治非常不稳定。

而秦汉的郡县制,理论上是效率最高的统治方法,而且统治非常稳定,但是成本比之议会制还要高,从帝国中枢,到帝国边疆,需要海量的官吏,而且这些官吏的以权谋私也会增加统治成本。

燕国在辽东实行郡县制,由燕侯派遣官吏直接管理,在海外又是分封制,由当地城主世袭管理。

与此同时,无论是燕侯还是海外诸城主,又共同构成了燕国议会,世袭的议会成员们共同决定着整个燕国的命运,议会中产生的九卿理论上与燕侯平级,负责管理整个燕国的事务。

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燕国真正的中枢在议会九卿,而燕侯不过是诸多城主里,实力最强的一个城主。

燕国在从公民制转型为封建制的过程中,又保留了部分公民制残余,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统治结构。

过去,燕国王家在建国前,统治方式可以归结为公民制。

既王氏子弟相当于公民,而那些被王氏统治的百姓相当于自由民,外族蛮夷也是奴隶。

王家历代家主,除了始祖王康,其他家主都只相当于第一公民。

在公民制下,王氏子弟作为一个整体,在议会这个机构的纽合下,共同主宰整个势力的发展。

而随着势力的壮大,王氏子弟作为一个个体,已经可以独立发展,自然而然产生了离心力,也就形成了封建制。

在封建制下,每个王氏子弟已经划分好了各自的统治区域,同时又保留了之前的议会结构,使得已经封建化的王氏子弟能够通过议会勉强继续团结在一起。

用产权来描述或许更加合适,在公民制下,燕国是王家子弟的集体财产,而在封建制下,燕国是一个个王家子弟们的私有财产组成在一起。

以前的王家是一辆一百石重的粮车,现在的王家是一百辆一石重的粮车,虽然还是那一百石粮食,但是所有权已经从集体所有变成了个体私有。

在复刻燕国的制度后,凡是村内大小事务,王妙都要召集所有村民一起商讨。

然后,非常滑稽的事情刘发生了。

绝大多数村民决定在村内建立女闾,方便自己消遣,即便是女性村民,也没有反对的。

为了观察真实的社会发展,王妙没有干涉村民们的决定。

然而,当女闾真的建立起来时,却没有少女愿意去当玩物。

人人都希望有玩物用来消遣,可是真的需要玩物时,却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或者妻子去当玩物,总以为会有别人家的女儿妻子去当玩物。

人啊,总是这般只考虑自己。

耗费大量钱财建造的女闾,最后却派不上用场,王妙索性将其改造成了仓库,用来储存粮食。

还有决议不用上交赋税的,然后,没多久,村庄的财政体系就崩坏,石勒甚至没有钱粮供养护卫队,因此,当山上的土匪再次来袭时,小康村的三千多人被土匪屠戮殆尽,年轻力壮的村民也被抓到山上当奴隶,一些美貌的女性村民成为了山贼们的玩物。

王妙在石勒等人的保护下逃离了小康村。

又失败了,即便复刻现实里已经存在的燕国制度,却还是失败了。

回想起小康村村民们在这两年时间里做出的种种荒唐决议,王妙心中叹息:“暴民的统治,荒唐可笑!”

种种尝试都失败后,王妙又回归到了儒家传统,希望寻找到一位开明的君主,然后天下在这位开明君主的统治下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也就是开明君主专制。

而这个开明君主,他选择的目标是匈奴汉国的皇帝刘渊。

而这一年,已经是燕侯一百年春(310年),燕国王家从世家大族晋升为诸侯国的一百周年。

第421章 逐鹿中原(一)

元旦

燕都

夜里

“放灯!”

首节上一节258/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