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173节

跑路前,他也遵守了诺言,将兵曹董卓升为主簿。

其余士人也是纷纷跟王光互相敬酒,对于他们来说,去凉州贪腐是正常的,几乎每个士人去凉州当官都要贪腐,但是凉州贪腐还要冒着生命危险,而中原贪腐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因此当知道王光不顾危险重重跑去凉州贪腐时,他们都非常敬佩。

这就是士人风骨呀,哪怕再危险也要坚持下去!

“陇西郡有个叫董卓的,人不错,打仗也还行,你们以后谁要是去陇西上任了,可以把这个人才用一用。”在酒宴上,王光只是随口一提,也没太在意,他说的这句话也是事实。

这么说主要目的不是提拔董卓,只是给其他将要上任凉州陇西郡的士族子弟提供一个可以使用的人才,算是给其他士族顺手做个人情,这就叫人情世故。

“董卓?”袁逢稍微注意了下,连辽东王家都认可的人才,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他承认,自己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好奇了,但也仅仅只是一点,毕竟那个什么董卓又不是士族,让他当狗就是对他最大的恩宠。

我都允许你给我当狗了呀,你难道还会有不满足的吗?

这时,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走过来给一众士子行礼。

这是儒士家族惯例了,每逢酒宴的时候,就让自己家的晚辈子孙露露脸,方便今后结交其他士族子弟,也方便今后入仕做官。

“绍儿,给在场的叔叔伯伯们敬礼。”一旁的袁逢对三岁小屁孩说道。

“小子袁绍,见过各位叔叔伯伯。”三岁的小屁孩有模有样地向一众士子行礼。

“此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王光并没有真的分析眼前的小屁孩袁绍究竟有没有前途,只是看在对方是汝南袁氏的家族子弟份上,不管对方有没有前途,都要说对方有前途。

“哈哈!”袁逢也并没有把王光对自己庶子袁绍的夸赞放在心上,毕竟当初王光也夸赞过他的嫡长子袁基前途不可限量。

只要是汝南袁氏的家族子弟,哪怕长成一头猪,王光也会闭着眼睛说“此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大家也就是看在同为士族子弟的份上,说个漂亮话罢了,谁当真谁就傻了。

酒宴进行到一半,一众士子一如既往地开始议论时政。

“去岁,有个叫檀石槐的鲜卑人,统一了鲜卑,然后带着数以万计的鲜卑骑兵入寇并州,我大汉边患比之以往又更严重了,唉……”

“那南匈奴也不是什么善茬,眼见鲜卑大举入寇并州,南匈奴也趁机反叛,劫掠了幽州辽西郡、渔阳郡、上谷郡。”

“不仅有边患,还有内忧,青州徐州扬州都发生了民变,数以万计的饥民造反,朝廷镇压了几次都失败,还有几个太守都战死。”

“德耀兄,你卸任陇西郡太守后仅仅三个月,凉州羌人就又造反了,新上任的陇西太守听说好像已经战死,凉州也不安稳,唉……”

“大将军提议向鲜卑和亲,送几个和亲公主给鲜卑。”

“这鲜卑好生嚣张,颇有当年前汉匈奴之势。”

“恐怕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最近有个谶纬你们听说了没。”

“什么谶语?”

“洛水断,汉祚绝!”

“哈?我还以为是什么谶语呢,这我早听过了,我还有几个最新版本的谶语,你们要听吗?”

“说来听听。”

“日已烬,汉必亡!”

“日未烬,汉当亡!”

“日将尽,汉将亡!”

“日不烬,汉要亡!”

“阴盛阳衰,刘汉命终。”

“阳盛阴衰,刘汉命终。”

“阴阳平衡,刘汉命终。”

“阴阳失衡,刘汉命终。”

“天狗食月,汉运已尽。”

“天狗吐月,汉运将尽。”

“天狗现世,汉运必尽。”

“天狗不出,汉运当尽。”

现在的士人们跟前汉末期的儒生们没什么区别,一旦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他们就立马悲观主义,纷纷觉得大汉药丸,并且编撰出各种谶语来证明自己的悲观主义。

然而,如果要比谁的预言更早,没人能比得过辽东王家,因为辽东王家早在光武帝刘秀开国的时候就预言大汉将亡,谁又能比辽东王家的预言还早呢?

事实上不仅是光武帝刘秀时期,在汉明帝时期,王家也预言过大汉将亡,在汉章帝时期,王家预言大汉将亡,在汉安帝时期,王家还预言大汉将亡,等到了汉顺帝时期,王家还在预言大汉将亡,现在皇帝刘志在位,王家还在坚持不懈地预言大汉将亡。

每次预言大汉将亡,王家都会编撰出各种谶语,因此辽东王家预言大汉将亡的谶语已经有上百种不同版本了。

因为王家从光武帝刘秀时期就开始预言大汉药丸,所以此刻,当王光听到这些大汉药丸的谶语时,居然一点没在意,实在是他以前在家族从小到大听都听腻了。

饮酒结束后,王光也没有忘记正事,偷偷地前往拜访大将军梁冀,请求其对辽东地区继续【废县改乡】。

这一次【废县改乡】的方案是,将青州刺史部的东莱郡与幽州刺史部的辽东郡(原辽东郡+原玄菟郡治所高句郦城+原乐浪郡+原辽西郡山海关以东地区)进行合并。

东莱郡与辽东郡合并为辽东郡,并由幽州刺史部监察。

与此同时,辽东郡的五行县、朝鲜县、乐浪县、带方县,这四个县合并为四象县。

辽东郡新的治所设立在四象县的五行乡的火亭的文成里。

文成里,本来叫文成县,但因为辽东不断地废县改乡,已经准备降级成【里】了。

为了完成家族交代的【废县改乡】任务,王光准备把这些年从凉州贪腐得来的十亿钱……里面的一亿钱送给外戚大将军梁冀。

一共才贪腐了十亿钱,王光居然准备拿出一亿钱来贿赂梁冀,可谓是下了血本。

第280章 羊吃人(一)

第279章羊吃人(一)

两年后

延熹二年冬(公元159年)

辽东

金亭(原为玄菟郡高句郦城)

“娘亲,我抓到只野鸡,今天可以加餐啦!嘻嘻~”

一个十三岁的结实少年露出淳朴的笑容,对木屋里的中年妇女说道。

他叫徐荣,祖父原本是个金亭的小地主,但几十年前,高句丽入寇辽东,顺便把他们家给劫掠了,导致他们家从此衰落成一个富农。

“荣,这只野鸡我们不能吃,你找个时间去城里把它送给公孙先生。”徐荣的母亲说道。

城里有个名叫公孙延的读书人开了蒙学,平日里靠着给小地主以及富农家的孩子们教导识字,收取一些农产品作为学费,倒也混的还行。

“哦。”徐荣感觉有些可惜,他布置陷阱后等了好几天才好不容易抓到这么一只野鸡,结果却要送给那位公孙先生。

听闻那位公孙先生出身辽西公孙氏,是辽西公孙氏旁支里的旁支,所以地位非常低贱。

后来在中原当官的时候因为贪腐而被朝廷逮捕,之后这位公孙先生便带着一家老小一路逃到这辽东金亭安家落户。

为了保全一家老小性命,公孙先生把自己在中原贪污来的钱都送给了辽东三大家族,然后通过开办蒙学来养家糊口。

虽然朝廷知道贪污犯公孙先生逃到了辽东,但有辽东三大家族做担保,朝廷居然不敢来辽东抓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贪污犯公孙先生在辽东逍遥法外。

几天后,徐荣来到金亭城。

这里有着许许多多高句丽人,这些高句丽人被关在一辆辆囚车里,然后有三大家族的人花钱购买这些高句丽奴隶。

徐荣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城里了,对于这种情况他也习惯了。

每年都会有高句丽城主捕捉高句丽同胞,然后带到金亭城进行贩卖,然后王张李三家都会派人购买这些奴隶,带回自己的种植园进行开垦。

但王家和李家毕竟跟金亭城不接壤,所以在金亭城购买奴隶的主要是张家。

金亭城的人口越来越少了,不断有金亭人迁徙到更加温暖湿润的南方,而不知道为什么,张家这种事情根本不管。

许久之后,徐荣来到那位公孙先生家中,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九岁的小孩。

“荣哥,看我父亲给我买的剑,好不好看,嘻嘻~”小男孩挥舞着一把短小轻盈的剑,想象自己是征战沙场的大英雄。

“我公孙度,将来也要做一个报效国家的王优安!”九岁的小男孩这般自信道。

“阿豹,你啥时候改名啦?”听到小男孩自称公孙度,徐荣不解问道。

“嘻嘻~公孙豹这个名字太难听了,我求了父亲好久,才让他给我取了个新名字,公孙度!”小男孩露出灿烂的笑容,看的出来,他对自己的新名字很满意。

这个小男孩公孙度就是那位贪污犯公孙先生的儿子,也是徐荣的小学弟。

当初徐荣的蒙学就是在公孙先生那里上的。

进入公孙先生家中,徐荣看到许多老农民跪在公孙先生脚下,祈求着公孙先生。

怎么回事?

徐荣很好奇,于是便在一旁观望着。

“先生,我家一共就二十亩地,不能征收了,我们一家人会饿死的。”

“先生,我上有老,下有小,求求您不要征收我们家的地。”

“唉……不是我公孙延要征收你们的田亩,是太守府的命令,除了文成里的地可以保留,其余地区的所有田亩必须全部征收,一块也不能留。”

“而且,朝廷也不是空手套白狼,只要交出田亩,就可以找张家领取补偿款,一亩良田补偿一千钱,一亩普通田补偿一百钱,一亩劣田补偿十钱。”

“天杀的朝廷,以前一亩良田可以能卖两万钱,现在强行征收,居然才补偿一千钱。”

“没了田亩,我们去干嘛?”

“求求您不要征收我们家的就行,我知道有人偷偷藏了一些田亩没有被征收,我举报他,朝廷可以不征收我家的田吗?呜呜呜”

“诸位,一年之内必须交出田亩,一年后,凡是留着田亩不上交者,一律视为反贼!辽东郡兵将会协同三大家族的乡勇一同镇压反贼!”

看着这一幕,徐荣有些懵,于是问了问一旁的公孙度:“阿豹……哦不,阿度,咋回事啊这?”

“啊?”公孙度先是一愣,然后老实回答道:“好像是王家张家李家想要把辽东变成放羊的牧场,所以要把所有辽东百姓的田通通征收,不过他们会给补偿的。”

“现在天气一年比一年冷,羊毛的价格越来越高,好多人都不种田了,开始放羊了呢。”公孙度笑道。

“我家怎么没收到消息?”徐荣问道。

“荣哥,你家住的偏僻,消息来得慢,估计过两天就会有人去你家里征收田亩了呀。”公孙度解释道。

“没活路了,呜呜呜”

“诸位,没活路可以去坐王家的船,去黄金之国寻找黄金,很多人都靠着在海外寻找黄金发达了呢!”

“你骗人,我听说那些去海外寻找黄金的人,就再也没回来过了!”

“信不信是你们自己的事咯,去海外寻找黄金还有一线生机,留在辽东只能饿死。”

人群爆发骚乱,但一些辽东郡兵和张家乡勇及时赶到维护治安。

徐荣见人群太拥挤,而且他要赶紧把三大家族强征田亩的事告诉娘亲,所以把野鸡交到了公孙度手里,然后说道:“阿度,我要赶紧回家一趟,麻烦你把这只野鸡给你父亲,就说是我徐荣给先生的礼物,感谢先生这么多年来的教诲。”

走了许久的山路,等到徐荣回到家里时,正好看见乡老来到他们家。

“乡老,您这是?”徐荣的母亲对其问道,然后对匆忙赶回来的徐荣说道:“荣,快点去厨房里拿点点心出来招待乡老。”

首节上一节173/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