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117节

耗尽整个大汉的财力,给王家一个家族进行建设,穷天下以富一城。

一艘巨型风帆战船的造价约为五亿钱,大型风帆战船造价为两亿钱,中型风帆战船造价为一亿钱,小型为三千万钱;货船(商船)则相对要便宜许多,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对应造价分别为三千万钱、一千万钱、三百万钱、一百万钱。

以上说的都是海船,造价比同类型的江河船要高出五六倍。

海船的特点就是船体的长宽比例更高,非常狭长,因此在相同体积下,海船的用料更多,而且大海风浪难测,海船所需要使用的木料也更多更贵。

怒蓝部(国)

某个村落

“啊”

噼啪噼啪!

村内的茅草屋被点燃,许许多多骑马的汉人正在村庄内烧杀抢掠。

“老人走路太慢,直接杀!”“男孩没用,也杀!”“女人和壮汉通通捆起来带走!”

桃园小队的队长刘羽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不似当初那个少年,他的桃园小队人数依旧只是十八人。

之前那些年,依靠着承包王家在三韩地区的工程建设,桃园小队赚了五百万五铢钱。

五百万五铢钱,这要是放在中原,已经算是一个小豪强了。

一匹普通的马就要二十万钱,战马则要四十万钱,如果是大宛马(也称“汗血宝马”)这种马中极品,甚至一匹就要两百万钱,如果是那种发生异变而进化出来的千里马(赤兔马),乃至要一千万钱一匹。

大宛马,王家是禁售的,仅有的几百匹都是王家亲兵和王家子弟能够使用。

而千里马(赤兔马),王家前不久刚从中原马商那里拍卖获得一匹,耗费一千二百万钱。

因此桃园小队也不是人人都骑得起战马,只有刘关张三兄弟一人一匹战马纵横三韩部落,其余十五人则各自骑着一匹劣种马跟随作战。

甲胄也是非卖品,狩猎小队自己又没有那个实力制作铁甲胄,因此他们都是轻装上阵,顶多就是自己用麻绳和木头制作一层木甲防身。

这样的自制木甲虽然防备土著人的青铜长矛时不太行,但防备一下土著人的木头箭矢还是很有效果的。

刘羽最里面穿着一层布衣,布衣外穿着一件毛绒衣,毛绒衣外又套着一件布衣防止毛绒衣的羊毛脱落,外面那层布衣外才又套上一件木甲防身。

怒蓝地区是一片平原,因此非常适合骑兵冲杀。

这个村落内的反抗者全部都被桃园小队屠戮,剩下的马韩人恐惧地跪在地上投降。

桃园小队的队员们也并非接受所有马韩人的投降。

比如老人和小男孩属于没用的,不值钱,奴隶价格还不如人头价格,所以直接砍下脑袋放在马车上准备运回汉城换钱。

而走路慢的女孩们则被塞进另外两辆马车上拉走。

妇女以及青壮年们就只能被捆起双手,走路去水仙镇。

因为桃园小队一共也才三辆马车,暂时没那多钱更新更好的设备。

这些被捆绑起来的奴隶,他们又都被同一根麻绳串起来,使得他们无法单独一个人偷偷逃跑。

“收工!”

在做好一切准备后,刘羽带领小队众人原路返回。

“回水仙镇,走!”

小队队员们分列在奴隶的四周,押送着奴隶前往水仙镇。

“这次我们砍了一百五十七个脑袋,抓了三十六个青壮、二十三个女人、十六个少女、九个小女孩,卖到水仙镇又是一大笔钱,嘿嘿~”三弟张备高兴笑道,他的脸上有一道伤疤,那是他在抢了一个马韩少女后,想要强迫这个马韩少女时,被这个少女用指甲抓出来的伤口结疤。

轰隆隆!

这时,远方出现许多辆塞满女人的马车驰骋而来。

不一会,在桃园十八汉的疑惑中,马车队伍来到他们不远处。

看着队伍上飘扬的旗帜,关飞惊声:“是白鹭小队,他们也去了怒蓝狩猎?”

“看样子是跟我们一样刚刚狩猎结束。”大哥刘羽面露羡慕之色。

白鹭小队是最强大的一只狩猎小队,有五十个队员,每个人都穿着轻甲,骑得都是精挑细选的优良战马,还有专属于自己小队的队旗。

白鹭小队的队旗是天蓝背景色,旗帜上画着一只象征和平友爱的白鹭。

白鹭小队自认为自己是热爱和平的,所以才会以白鹭作为自己队伍的象征。

他们刚刚把怒蓝国最大的一个村落给屠戮了,劫掠了三百多个女人以及两百多个青壮,人头更是多达七百多,此刻正在运回最近的水仙镇售卖,等卖完以后再休息一两天,然后就会继续南下去寻找马韩人部落进行捕猎。

看着自己马车内的几十个女子,再看看白鹭小队那许多马车内的三百多个女子,刘羽不由得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而关飞也看着白鹭小队离开的方向,为自己鼓励道:“彼可取而代之!”

张备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一脸坚定道:“俺也一样!”

三人对视一眼,然后纷纷大笑。

天道酬勤,只要他们努力捕猎,总有一天也能如白鹭小队这般风光。

第186章 王莽新政(七)

一年后

元寿二年

长安

未央宫

“陛下!”

男宠兼大司马骠骑将军董贤看着身旁已经断气的皇帝,不断哭泣着。

几天后

皇帝刘欣病逝的消息传遍长安。

傅太后早已寿终正寝,后宫大权又重新回到了王政君手中。

在士人们的一致指责下,董贤自杀,大司马的位置便空了出来。

王政君下诏书,让群臣推荐新的大司马人选。

前将军何武与左将军公孙禄二人互相举荐对方,他们二人此前都是皇帝刘欣任命的改制大臣,帮助皇帝进行限奴、限田、禁止土地兼并的改革。

因此,这两个人的名声非常臭,被今文经学的士人们一致抵制,古文经学的士人们则天然地反感刘汉政权及其爪牙。

士人团体也产生了分裂,占据主流的今文经学依旧沉浸于土地兼并之中,而新崛起的古文经学则是彻底的复古派,一切都要按照西周的来。

太后王政君也终于硬气了一回,直接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并迎立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刘为皇帝。

王莽就任大司马的消息传遍天下,举国欢喜。

那些读古文经学的士人对王莽非常欢迎,即便是读今文经学的士人也对王莽持观望态度,百姓更是对王莽期盼已久,甚至是汉室宗亲里都有许多人支持王莽。

王莽几乎是在天下人、各个阶层的共同拥戴下,合理专权。

几乎全部人都希望他专权,甚至希望他篡位。

民选大司马!民选天子!

“将长安改成常安!”

“五铢钱是武帝发明的,是不符合周礼的,废除五铢钱,发行春秋时期的刀币!”

“丞相改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

“地名也要改,改成西周时期的地名!”

“还有更多的改革,容我先跟其他人商讨下,暂时就这些吧!”

王莽刚掌权,就急匆匆地进行改革,想要把大汉改造成他心目中的“周礼理想国”。

“让大汉再次伟大!”

“没有人比我更懂周礼!”

王莽向天下人承诺:“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盛的大汉!”

“每户人家家里都可以养得起鸡鸭!”

“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粟米!”

“每个人都有钱坐马车!”

“每个人都能在冬天有衣服保暖!”

“所有人都有田可以耕种!”

“老人不会再被抛弃!”

“小孩不会再被易子相食!”

“街道上不会再堆满流民的尸体!”

“人人都能看得起圣贤书!”

王莽信心满满,他认为自己的改革一定能成功,他要让已经糜烂的天下焕然一新,他要在后世史书上流芳万世。

这就是我王莽的伟大改革!

这,就是大汉!

听王莽说!

正殿之内,王莽意气风发,他将成为比肩三皇五帝的伟大人物,后世之人将对他顶礼膜拜,就好比现在的人膜拜孔子一样。

在进行这些改革时,王莽也顺便对先帝刘欣的爪牙们进行报复。

当初皇帝刘欣即位后,对王氏外戚进行打压,王莽也被一起收拾了,这口恶气,王莽现在终于可以出了。

“把傅太后的陵墓给我挖开,开棺暴尸!”王莽冷漠道。

百姓对权贵的坟墓被挖很感兴趣,他们不在乎这个权贵/大官到底是坏人还是好人,只要是地位比他们高的人被残害,他们就高兴,可以解释为底层人的仇富心理。

古文经学的士人认为傅太后在位期间屡屡违背周礼,所以活该被挖坟。

今文经学的士人一心一意土地兼并,对于傅太后被挖坟一事无所谓,不感兴趣,反正跟他们无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乎天下人都不反对王莽挖太后的坟。

然而……

“她毕竟是太后,这样做是不是稍微过分了点?”王政君一如既往地没有主见而且软弱,居然对自己的情敌产生同情心。

“太皇太后,难道您忘了傅太后当初是如何羞辱您的了吗?”王莽对眼前这个圣母心泛滥的女人很是无语。

“……”王政君无奈,作为太皇太后,她原本是有机会垂帘听政的,可没有主见的她却选择把权力都让给王莽,任由王莽主持朝政。

最后,禁卫军将傅太后的陵寝挖开,太后的棺材被挖出来,棺材被打开,傅太后下葬没几年,尸体还没完全腐烂。

“搬出来!”王莽沉声道。

随即,禁卫军士兵们将傅太后的尸体从棺材里搬出来扔到地上,任由太阳暴晒。

“这里太可怕了,我想回辽东……”看着被挖坟的傅太后,王政君有点兔死狐悲,害怕以后自己也被权臣挖坟,所以她想离开长安,回到辽东养老。

报仇雪恨的王莽心情舒畅,看着傅太后脸蛋上的蛆虫,内心不禁冷笑:“让你针对我!让你把我辞退!让违背周礼!这都是上天对你的报应!”

首节上一节117/3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