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82节

第152章 奉旨换防,九门提督之威

大明文官最在意的是什么?

是脸面。

是名望。

是仕途。

拥有了这些东西,对那些怀有小心思的文官来讲,那他们就能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一切东西了。

崇祯皇帝骑马而定,手里握着马鞭,扫视着眼前迎驾的文武大臣,眸中闪烁着精芒,嘴角微微上扬,此时的袁崇焕,早已没了任何响动,神情呆滞的被绑在木架上。

“都起来吧。”

崇祯皇帝的声音不大,但是对行拜礼,跪在队首前的韩、李标等人,却像是惊雷般在耳畔回荡着。

天子此番凯旋归朝,为何将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全权负责平辽事的袁崇焕抓了?还要这般轻辱袁崇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回想起天子御驾亲征,尚在三河驻守之际,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钱龙锡独断专行,飞扬跋扈,不顾天子之安危,便擅自将建虏所谴细作,从前线带回到三河,被天子处决,那在朝中引起不小的轰动。

三三两两站起身的那帮大臣,此时的内心深处,就像是那惊涛骇浪一般涌动着,这样的场景,是他们所从没有想到过的。

“陛下,您怎能这般对待我大明忠良?”都察院左都御史,辅政大臣之一的刘宗周,眉宇间透着些许激亢,从人群中走出,冲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要坏事啊!!

站在崇祯皇帝身后的王洽、李邦华,当见到刘宗周站了出来,那脸上生出忧色,下意识紧握双拳,欲言又止的看向刘宗周。

“陛下,究竟是那些奸臣贼子,进献谗言,要这般对待我大明贤良,袁督师这些年为我大明出镇辽前,阻挡……”

“陛下……”

而在王洽他们的注视下,又有数名科道的言官御史,纷纷站了出来,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瞧见此幕的王洽、李邦华,皆忍不住轻叹一声,闭上了眼睛,旋即又面露苦涩、焦虑的瞅着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到底还是发生了。

先前在汉儿庄那边,当着不少大臣、勋戚、将领的面,崇祯皇帝接连质问袁崇焕的那些话,还有将袁崇焕缉拿问罪一事,崇祯皇帝并未叫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传回神京这边,目的就是为打一个时间差。

一个是狠狠打朝中文官一拳。

一个是给孙祖寿赴任九门提督赢取时间。

‘都跳出来吧,相比较于那些没用的虚名,朕更看重实际获益,这个时候孙祖寿他们,也该有所行动了吧。’

瞅着以刘宗周为首的部分文官,纷纷跳出来规劝自己,想要知道自己为何这般对待袁崇焕,骑马而定的崇祯皇帝,并未生怒,也没答复,只是静静的坐着,目光却看向了朝阳门方向。

……

“咚咚咚……”

“哒哒……”

伴随着密集的脚步声,还有杂乱的马蹄声下,率部向朝阳门方向进发的孙祖寿,内心可谓是生出些许激动与忐忑。

尽管在汉儿庄大营暂驻之际,自己被天子擢升为九门提督,全权负责神京守备事,然此事在大明并无先例,且还是在天子凯旋归朝的背景下,纵使是久经沙场的孙祖寿,也难免怕期间出现任何差池,倘若真出现任何差池,那他算是万死也难辞其咎啊。

“守将,您快看,是天子御驾过来了吗?”

就在孙祖寿领着麾下忠勇军将士,赶到朝阳门护城河一带之际,早早在朝阳门护城河这边,负责戒备的朝阳门守军,却感受到一丝不同。

只是在天子凯旋归朝之际,朝阳门守将郭文忠,也不知眼前这支兵马,为何会这般急匆匆的赶来。

在双方相距百余步之际,骑马向前的孙祖寿,举起手里的上谕,朗声喝喊道:“军机处前指明发上谕,朝阳门守将郭文忠,上前听谕!”

“……”

瞧见这支不符礼制的兵马,在相隔己部百余步之际,郭文忠心里一紧,当即便挎刀向前跑去。

尽管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郭文忠心里明白,在天子凯旋归朝之际,定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朝阳门守将郭文忠,听谕。”

“此次建虏进犯大明,神京各处守备松散……特擢孙祖寿出任九门提督,朝阳门守将听此上谕,即刻奉谕,隶属于九门提督治下……”

当一份洋洋洒洒的上谕,被孙祖寿当众念出来后,单膝跪地的郭文忠,面露惊色,难以置信的看向孙祖寿。

九门提督?

这到底是什么啊!

我被暂罢朝阳门守将之职了?!

就在郭文忠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一切,都是真的得时候,新任朝阳门守将,领着麾下忠勇军将士,便朝前快步前行。

“快,按计划行事!”

在新任朝阳门守将的怒吼下,那一队队忠勇军将士,在各自将校的带领下,有前去护城河方向的,有前去朝阳门方向的,有前去所聚朝阳门守军方向的……

“将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瞧见此幕的郭文忠,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孙祖寿跟前,伸手说道:“我朝阳门守军,为何……”

“郭守将,上谕说的已经很清楚了。”

骑在马上的孙祖寿,神情淡漠的看向郭文忠,说道:“老实奉谕行事,敢有异动者,以谋逆论处!

你们只是被暂时换防下来,等今日陛下凯旋归朝后,便会恢复你们的官位。”

“这……”

感受到孙祖寿身上散发的威压,郭文忠愣在了原地,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在天子凯旋归朝之际,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可是当前这种局面,他除了老老实实的待着,剩下的什么都不敢做,方才孙祖寿所宣读的上谕,已经很清楚了,敢有异动者,以谋逆论处。

瞧见郭文忠错乱的站着,孙祖寿不由得暗松口气,朝阳门这边没出现问题,那就不会影响到圣驾归京。

眼前这个时候,派往神京各门的守将,应该都已宣读完所持上谕,正在进行接替城防守备事吧。

此时的孙祖寿,在等朝阳门换防事了,这样他才能离开朝阳门,赶到圣驾所在区域,向崇祯皇帝禀明。

第153章 陛下,您不能这般啊

“咴溜溜……”

“哗哗~”

在这偌大的迎驾之地,除了不时响起的马鸣声,还有旌旗飘动的声响,可谓是死一般的寂静。

以刘宗周为首的规劝文官,保持拱手作揖的姿态,由于时间长的缘故,双手轻微颤抖起来。

以韩、李标、周延儒等为首的迎驾文武,静静的站在原地,心里可谓是备受煎熬,脸上露出各异的神情,有看向崇祯皇帝的,有看向被绑在木架上的袁崇焕,也有看向刘宗周他们的……

像这样的情况,已维持了快一盏茶的功夫,但凡是有点政治嗅觉的,都能发现事情恐跟他们先前所想的不一般。

“都冷静下来没有?”

骑马而立的崇祯皇帝,神情看不出喜悲,淡漠道:“朕想问你们一句,你们的眼睛,都是瞎了吗?

从哪里能看出来,袁崇焕是我大明的忠良?

从哪里能看出来,朕是受奸臣蛊惑?

一个个连情况都没弄清楚,便张口就来,怎么?科道什么时候,染上这样的毛病了?!!”

“……”

崇祯皇帝的声音不大,但在前的刘宗周等规劝文官,皆能感受到天子隐藏的怒气,这叫他们心里都快速揣摩起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袁崇焕犯了什么重罪不成?

不可能啊。

不会是天子受此番建虏进犯大明影响,想严惩袁崇焕吧?

一时间种种的想法,在崇祯皇帝眼前的这帮大臣心里,层出不穷的用想着,他们实在是想不清楚,昔日那般受天子信任,那般受天子信任的袁崇焕,怎么就落得了这样的下场呢?

透过袁崇焕的神态变化,在场的这些大臣都能想象到,只怕袁崇焕就是这般毫无体面的,毫无尊严的,被捆绑在竖起的木架上随驾归京的。

即便是因为建虏进犯大明,那也不至于说,叫天子这般对待袁崇焕吧,这未免太过分些了吧。

崇祯皇帝翻身下马,手里拿着马鞭,身旁的王承恩忙走上前,替天子将马牵着,崇祯皇帝抬起头来,看向目光呆滞的袁崇焕,说道:“袁崇焕,你的本事还真不小啊。”

“出镇辽东,执平辽事,你人远在辽前那边,可这影响力都深入到朝堂这边了,你这个欺君罔上,道德败坏,刚愎自用,阳奉阴违,党同伐异的大明罪人,笼络人心的能力还真是构想的啊。”

“陛下,罪臣只求速死!!!”

被崇祯皇帝揭下最后一丝尊严的袁崇焕,听到天子所讲之言后,情绪激动的挣扎着,咆哮着。

在没被天子缉拿问罪前,他是大明的封疆大吏,风光无限,人前显贵,受大明上下的爱戴,在辽前更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可眼下所经历的这一切,就像是被人拿一把重锤,狠狠的砸在了他身上,砸碎了他骄傲的外壳。

“……”

听着崇祯皇帝所讲,听着袁崇焕的咆哮,前来迎驾的一众文武大臣,一个个皆露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的神情。

欺君罔上,道德败坏,刚愎自用,阳奉阴违,党同伐异的大明罪人?

天子对袁崇焕的评价,那真真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曾经大明的忠良,怎么却被定下这些罪名?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跟袁崇焕有关系的韩、李标等不少大臣,此刻心里变得忐忑起来,垂着的双手轻微颤抖着,事情似乎比他们所想的要复杂的多。

面对这样的情况,韩、李标这些大臣,一个个闪烁的目光,都看向了崇祯皇帝身后站着的王洽、李邦华,可叫他们感到事情更大的是,王洽、李邦华二人,竟都低下了脑袋,根本就没有透露丝毫讯息的意思。

“只求速死?”

面露轻笑的崇祯皇帝,好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握着手里的马鞭,看向眼前的人群说道:“若朕真要是遂了你的心愿,那不知还有多少人,背地里骂朕是昏庸无能、暴虐弑杀的昏君吧?

韩卿,李卿,刘卿,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

“臣等不敢!!”

被点名的韩、李标、刘宗周,心生骇意,纷纷拱手作揖道,到这个时候,他们的政治嗅觉告诉他们,袁崇焕定是在辽前捅下了大篓子,叫天子抓住了。

“哒哒哒……”

看着拱手作揖的韩等人,崇祯皇帝的耳畔处,回响起一阵马蹄声,当瞧见孙祖寿骑马驰来,崇祯皇帝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看起来朝阳门换防之事,顺利完成了。

在不少大臣的注视下,翻身下马的孙祖寿,恭敬的走上前,对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臣,九门提督孙祖寿,拜见陛下!”

“免礼吧。”

在不少大臣惊愕的目光下,崇祯皇帝走上前,搀扶起孙祖寿,看着眼前的人群,神情淡然的说道:“来,跟诸卿介绍一下,孙祖寿,忠勇军主将,随驾出征期间,率部数次迎战建虏,立下赫赫战功,已被朕擢升为九门提督,掌神京城防守备事。”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就像是在滚烫的油锅中,泼进去一瓢冷水,瞬时就沸腾起来了。

九门提督?

掌神京城防守备事?

大明何时有了这等官位了!?

崇祯皇帝给他们的惊吓,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前有袁崇焕一事不明,紧跟着就有孙祖寿这档子事了。

首节上一节82/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