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57节

那是根据所处的环境,还有所出现的事情,在确保大明维稳的前提下,一点点去进行扭转的。

一刀切的事情,并不适用于现阶段的大明。

“皇太极,你跟朕之间的博弈,从这一刻就算开始了。”在王承恩他们的注视下,崇祯皇帝弯腰捡起一颗石头,随后奋力的抛了出去,嘴角微扬道:“真是一个有趣的时代,朕倒是想要看看,微操皇帝的名号,到底是真是假!”

一甩袍袖,崇祯皇帝神情坚毅,朝着所设中军帅帐而去,作者君,能帮到你的地方,就只有这些了。

……

“杀啊……”

响彻云霄的喊杀声,回荡在迁安城的上空,那些杀红眼的建虏八旗,横冲直撞的冲进被攻破的迁安城门。

“哒哒哒……”

“汗王说了,迁安城破,大索三日!”

“哈哈~”

“啊!!”

“快逃啊……”

彼时的迁安城内,就像是置身于修罗场下,那些杀进城内的建虏阿哈、养育兵、旗丁、披甲人,发了疯似的宣泄着,以舒缓攻城期间的紧张情绪。

那肆无忌惮的狂笑声,声嘶力竭的怒吼声,钢刀砍下的惨叫声,叫此时的迁安城上下,像极了剥干净的少女一般,任由那疯狂的建虏索取。

无数百姓的家门,被疯狂的建虏踹开,反抗的家丁被砍杀,老人被挥杀,孩童被摔死,壮妇被……

率部逃出迁安城的祖大寿,遥遥的看着迁安方面,凝重的脸庞透着几分算计,无数的广宁铁骑,警戒的分散左右。

“家主,咱们接下来怎么办?”

祖宽皱着眉头,看向祖大寿说道:“那攻城的建虏,根本就不追杀我们,眼下迁安城被攻破,只怕此事……”

“够了!!”

祖大寿神情冷厉,看向祖宽沉声喝道:“这是本帅想要的吗?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摆脱我部弃守迁安城的嫌疑。

袁崇焕被建虏伏击遭创后,便退守榛子镇不出,所以面对建虏主力强攻,就算我等想要固守,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局势不是我们所能左右,那就不要想那么多,先回撤到榛子镇一带再说,把问题抛给袁崇焕。

这样,本帅领着千余众铁骑,去榛子镇,你领着剩余的铁骑,叫山海关那边的人,掩护你分批出关,回宁远。”

“喏!”

祖宽当即抱拳应道。

从萨尔浒之战算计,到崇祯二年结算,这区区十几年间,只因强势崛起的建虏,大明在辽东这片疆域,不知投入了多少钱粮。

可是换取的结果,却并非万历皇帝、天启皇帝,他们所想看到的。

而到了崇祯皇帝这里,不得不面临一个局面,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将门,在过去那十几年间,迅速膨胀起来,掌握着辽东的命脉,成为了尾大不掉的准军阀势力。

这也必然造成一种结果,在朝廷想于辽东这边,取得相应进展的前提下,辽东那边的将门势力,却不希望大明能有所突破,跟建虏打拉锯战不好吗?

源源不断的军粮,数以百万计的军饷、辽饷,只要稍稍动动手,就能截获大量的钱财,以壮大宗族势力。

到时随便找个名头,杀良冒功也好,杜撰击退建虏也罢,再跟朝中的一些大臣,联系紧密些,私底下联络联络感情,好叫天子高兴一下,不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吗?

辽东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成了某些既得利益群体,用来刷名望、捞银子的存在。

当祖大寿安排好一切,率领残部朝榛子镇进发之际,被两黄旗摆牙勒簇拥的皇太极,心情很是不错。

久攻不下的迁安城,在收拢周边大明子民,弹压他们攻城之下,以能承受的伤亡,算是被他们八旗劲旅攻打下来了。

“主子,眼下迁安城告破,崇祯小儿所谋之势,已被我八旗劲旅踏破。”

索尼眉宇间透着兴奋,面露笑意,跟在皇太极身后,说道:“此等消息若传到遵化那边,只怕明军必然生乱。

当前我八旗劲旅,只需摆出攻打山海关的势头,就定然能叫大明再度乱起来!”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此时在嘈杂的战场上响起,数名建虏骑兵,朝皇太极所在区域驰骋,这突如其来的响动,叫左右两黄旗摆牙勒都变得警惕起来。

“主子,三屯营急报!!”

被面露笑意的皇太极,当听到喝喊声后,眉头微蹙起来,这个时候三屯营那边传来急报,难不成是遵化出什么事情了?

当正黄旗摆牙勒,将所拿急报递到皇太极面前,带着些许不安的皇太极,迅速打开急报去看后,那冷厉的眼神,愤怒的神情生出,怒不可竭的咆哮响起:“崇祯小儿!!!本汗一定要杀了你!!!”

第102章 誓要建虏血债血偿!

“阿嚏~”

崇祯皇帝的一声喷嚏,叫聚集在遵化县衙正堂的众人,无一例外全都看了过来,然他们的眉宇间却带着怒意。

这是遵化百姓的亡灵,在向朕表达不满啊。

该死的建虏,老子非要干死你们不可!

崇祯皇帝倒张的剑眉,凌厉的双眸,看向王洽、李邦华他们,掷地有声的说道:“若在你们的心中,还有良知的话,朕希望你们能将遵化的耻辱,牢牢地刻在心里,一辈子都不要忘了!

肆虐辽东的建虏残暴、弑杀,杀进我大明关内后,为震慑我大明,搅乱我大明,展开这等残忍血腥的屠杀。

当前遵化城的惨剧,若还不能叫你们有所触动的话,那这仗就不用打了,趁早叫我大明出战的将士,丢掉手里的兵器,向建虏俯首称臣算了!”

王洽、李邦华、卢象升他们,眸中闪烁着冷厉的光芒,垂着的双手紧握着,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淤堵,压抑的他们快要爆炸了。

从建虏偏师弃守遵化城,朝三屯营方向撤离,以天雄军为首的明军,在卢象升、张可大的指挥下,走进这如同地狱的遵化城内。

在遵化城各处遍布干涸发黑的血迹,空气间挥之不去的淡淡血腥味,还有成堆被残忍杀害的遵化百姓,就那般出现在明军将士的眼前……

此前皇太极率部攻打遵化城,为了激励麾下八旗将士,下令遵化城破可大索三日,这导致杀红眼的建虏,在攻进遵化城后,城内的大明百姓惨遭屠杀。

沦为建虏宣泄的女人,随着大明做出的一系列攻势,使得她们遭受到非人的虐待,这累累的血债,不是一场大火能焚烧干净的。

“在过去的两天,被屠杀的那些大明子民,都被我大明军队收敛尸骸,并用一场场大火焚烧,骨灰盛放在小小的瓦罐里。”

崇祯皇帝伸出手,冷厉的目光,看向王洽他们说道:“但朕想要问问你们,这数万名盘踞在遵化上空的亡灵,他们心甘吗?

身为大明的子民,他们所求不过是安定的生活,谁能够想象得到,有朝一日,凶残的建虏会杀到他们面前!

这些话,朕不讲给那些底层的将士,朕就讲给你们听,朕想问一句,是你们一个个的算计重要,还是这国仇家恨重要!?”

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不知生命的难得可贵,崇祯皇帝从来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因为自己的一个决断,会导致成千上万的生命惨遭杀害。

王洽、李邦华、卢象升他们,露出各异的神情,但心里却都有一个念头,那便是要叫建虏血债血偿!

没有见到遵化惨剧前,对王洽、李邦华来讲,尽管他们被天子调进特设的军机处,然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国朝安稳,能尽力驱逐走进犯的建虏,规劝天子不要独断专行,这也是他们所坚守的那份大义。

所以在崇祯皇帝决意御驾亲征,要赶赴前线战场,来坐镇指挥大明各处军队,抗击进犯的建虏时,心里多少是不理解的。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但碍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被迫强令自己,奉天子所下旨意行事,而在随驾出战的这段时间,当经历了一些事情后,王洽、李邦华的思想,又一点点的发生改变,对先前坚持的事情,慢慢的出现了松动,而直到见到遵化城内的惨剧后,那对他们所造成的的冲击是巨大的!

“都出去吧。”

崇祯皇帝转过身来,挥手示意道:“都下去想想,大明到底是怎么了,为何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了?”

“……”

王洽、李邦华、卢象升、朱纯臣他们,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一个个想要说些什么,但话到了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来。

“沙沙沙~”

此时的正堂内,响起一道道脚步声,王承恩面露忧色,看着自家皇爷的背影,但却跟着王洽他们一道,退出了正堂。

崇祯皇帝按在书案上,额头青筋暴起,紧握的右手泛白,那冷厉的眼眸睁得极大,这是他第一次这般的愤怒。

记忆中的后世,国泰民安,纵使外部局势激变纷扰,但生在那强大的国度,有一帮默默无闻的人,为了这份安定,为了这份和平,一直做着隐姓埋名的事情,一直都在负重前行。

可是在这大明,却并没有这样的守护,国势颓废之下,连自己的子民,都无法保护周全,这种差距真真是太大了。

“皇太极,你狠!”

崇祯皇帝咬牙切齿道:“这累累血债,朕要一笔一笔的找你们讨要回来,这次要不把大明的血性打出来,这神京不回也罢!

朕倒是想要瞧瞧,你建虏到底有多强,妈的,大明没有强军,被欺负成这个样子,真是够可以的!!”

“砰砰!!!”

怒不可竭的崇祯皇帝,怒拍着身旁的书案,那发出的响动,叫站在堂外的王洽、李邦华、卢象升、朱纯臣等人,下意识向前走了数步,想要走进正堂内,去看看天子怎么样。

“诸位,皇爷需要安静。”

王承恩横在众人身旁,伸手说道:“希望诸位能不要打扰皇爷,有什么事情,等皇爷传召吧。”

“……”

王洽、李邦华、卢象升他们,露出各异的神情,没有说话,相比较于朱纯臣的表现,王洽他们,要显得更为强烈一些。

他们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就是想为大明社稷,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先前的种种姑且不提,但见到遵化城内的惨剧后,他们所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要将这血债血偿!

现在大明各处的兵马,正在朝着三屯营方向汇聚,倘若那建虏奴酋皇太极,还没有杀红眼的,在知晓这一情况后,定然会统率麾下建虏八旗,驰援大军云集的三屯营,以确保最后一块立锥之地,不会被大明拔除掉。

眼下他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将各项都筹谋好,以确保那场跟建虏的决战,大明不会出现任何突发状况!

……

临时接到通知,一号上架,今天就一更了,收拾一下心情,上架当天爆更十张,希望大家能多多订阅本书,多给作者一份支持。

就评论区的一些书评,也在这里说一下吧。

崇祯这个人物,的确很是复杂,也做了很多很迷的操作,作者写的崇祯,就是一种新的可能。

都知道明末局势复杂,有着很多利益群体,所谓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过合理的推演,还有布局展开的,明末的那些人物,都是有着自己想法的,并不是纸片人,都是有利弊权衡的。

明末的确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但主角又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在知晓结局是什么的前提下,在某些事情上肯定会采取一些手段,至于逼迫内阁等等,后续会一一展开写。

强行降智这种事情,肯定是不会做的,至于有的说,外挂,作者觉得穿越本身就是一种外挂,既然都穿越了,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个故事,尽量合理的呈现给大家,写崇祯的很多,作者也是其中一员,只希望能写出点不同的东西吧。

上架当天爆更十张,万赏会加一更,至于别的就这样吧,希望能写一个不一样的崇祯。

第103章 优势在我(求首订!!)

随着遵化城被明军收复,围绕建虏进犯大明关内的战局,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动,战争天平开始倾斜于大明。

对随驾出战的各部明军将士,尤其是见到遵化城内,惨遭建虏屠杀的大明百姓,这叫他们都憋着一股怒火。

倘若这样的惨剧,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那到时他们又该作何反应?

“当前围绕三屯营一带,我大明形成了合围之势,进犯迁安的建虏主力,亦回撤到三屯营这边。”

崇祯皇帝神情凌厉,看着帐内聚集的众人,指着眼前的地舆图,说道:“当前以随驾京卫、天雄军、登莱援军、马世龙所部,为首的主战场,相距三屯营十里开外,挖设了范围极广的坑道防线。

左翼战场那边,孙祖寿所领的忠勇军,亦借助坑道防线,摆出攻打洪山口的架势。

右翼战场那边,孙承宗所领的大军,趁建虏主力回援前,谴派了万余众先锋军,抢先进驻到预定区域。

在此期间,满桂、赵率教分领的铁骑,趁着建虏主力回援之际,亦发动了数次袭扰,虽说没有对建虏造成太大伤亡,但却有效迟缓了建虏的回援速度。

现阶段他们以太平寨为根本,警戒建虏可能在后线展开得到军事行动。”

在详细讲述当前战局态势之际,崇祯皇帝观察着帐内众人的反应,见到王洽、李邦华、卢象升、马世龙他们,眸中闪烁着精芒,眉宇间生出战意,微微点头,至于朱纯臣、汤国祚这些勋贵,全然没在崇祯皇帝的观察之内。

首节上一节57/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