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418节

一旦说这批群体能趁势继续壮大,那围绕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新政,就能有序的在北方诸省继续扩大推行。”

温体仁嘴里说的群体,是新兴的工厂主群体。

他们的构成来源很复杂。

有小地主,有商贾,有士绅,甚至还有读书人,他们面对着可观的利益,分批投身到产业领域之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沉淀,不少在大明北方诸省都积攒不少家底。

特别是近几年来,崇祯皇帝主导的军火贸易,使得军工产业发展迅猛,这使得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跟着分了一杯羹。

“陛下真的是糊涂啊。”

周延儒感慨道:“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摊丁入亩这些新政,明显就是在动摇大明社稷的国本。

如果不是这次御驾亲征,国朝战胜了猖獗的建虏,收复辽左失地,恐河南、山东等地的民怨,就会进一步沸腾起来。

现在受江南平叛一事影响,陛下更是将上疏规谏或请辞的官员,都移交到内阁处置,这摆明就是要闭塞言路,继续这样乾纲独断下去。”

温体仁也好。

周延儒也罢。

他们所代表的就是一个群体,即大明的守旧派,面对大明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他们非但不感到高兴,相反却很是担忧,甚至是恐惧。

为何?

因为大明出现新变化,就代表他们的既得利益,无时无刻都在遭受着侵犯和损失。

诸如这类言论,其实在大明很多地方都有。

崇祯皇帝也很清楚。

现在大明内部的新旧之争,其实已经愈发的激烈了,只不过受一些时局的影响,没有彻底爆发起来。

江南诸省平叛一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新旧之争的博弈。

是胜。

是败。

会给大明产生极大的影响。

“我等必须要做些什么。”

温体仁沉吟刹那,眉头微皱道:“其实从陛下御驾亲征时,周阁老应该就感受到了,陛下对我等已经产生不满。

可是有些事情,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

大明社稷的安稳,我等作为大明的臣子,也应该尽一份力才行。

就算维新变法是为了中兴社稷,但是陛下也不能这般激烈,毕竟治理天下,一味地追求霸道,迟早是会出大问题的。”

“温阁老说的没错。”

周延儒微微点头,看向温体仁,“不过你打算怎样做?现在这等境遇下,如果我等强出头的话,必然会惹来陛下的不满和厌恶。

温阁老应该也清楚。

如果说我等被陛下所厌恶,只怕这个管帽子就保不住了,毕竟当初我等能进内阁,那也是为打击东林党罢了。”

“这些事情本辅都想到了。”

温体仁露出一抹笑意,“我等是不能强出头的,现在的内阁情况有些复杂,不过我等不能出面,不代表着别人不行。

就像有些事情,像户部、兵部、都察院这些衙署,是有机会出面的,只要切入的点足够好,那就能出现反复。”

见温体仁这般,周延儒心里思量起来,尽管他不清楚温体仁想干什么,可直觉告诉他,温体仁要做的事情,必然会对现下的朝堂产生较大影响。

第786章 博弈(4)

“陛下,当前内务府的财政赤字,压力实在太大了。”黄道周捧着一摞奏疏,情绪激动的对崇祯皇帝禀明。

“就今年到期兑付的各类债券,缺口就达1400余万银元,尽管涉及江南诸省平叛的前期所需,内务府勒紧裤腰带解决了。

可是今后数月间,各省所需的军械、火器、火炮等,都需要支出大批钱粮,当初为均衡内帑财政赤字,各处军工产业所存银子都被拆借走了。

现在这等境遇下,到处都需要银子支撑,倘若此事不能尽快解决的话,就会出现严重的挤兑……”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听黄道周所讲的这些,觉得头疼,当前摊子铺设的太大,到处都需要用银子。

银子。

银子。

对于幅员辽阔的大明而言,没有充足的金银储备,就会导致各种事情扎堆出现,这也是崇祯皇帝最难办的事情。

尽管说大明这些年持续开海,从辽东、朝鲜、南洋、倭岛等处搜刮不少金银,可架不住要做的事情太多。

大明当下正处在小农经济体系,稳步向工业经济体系倾斜的前期奠基,就算是搜刮再多的金银,也架不住民间的部份群体,将流通的金银窖藏一部分的事实,毕竟这也是比较现实的事情。

积攒财富,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其实崇祯皇帝不止一次的想过,要发行一批纸币,以缓解大明日益严峻的钱荒问题,可每次都压制住这种想法。

大明宝钞的前车之鉴,尽管过去很久了,可依旧是深入人心的。

想要从金本位的思维下,朝国家信誉担保的思维倾斜,这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随便说说就能解决的。

这背后的发展规律,起到很重的作用。

倘若崇祯皇帝敢不顾客观事实,就贸然发行纸币的话,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明信誉破产,甚至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真要是到那一步的话,过去好不容易积攒的元气,将会在一夜之间飞灰湮灭,甚至动摇大明的统治根基。

“再给朕坚持两个月。”

崇祯皇帝眼神冷厉,看向黄道周他们,“最多两个月,朝鲜、南洋、倭岛等地的金银就能抵达京城。

朕不管你们用怎样的方式,都必须确保内帑财政赤字的安稳。

现在所处这等境遇下,就算朕说再多的话,也给你们变不出银子来,可局势必须给朕安稳好。

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朕,在盯着朝廷,只要局势敢出现任何动荡,那不说江南平叛的进度怎样,就说北方诸省都将引发一系列问题。”

黄道周、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沈廷扬、何腾蛟他们,一个个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对于当前所处境遇,他们心底比谁都要清楚。

包括崇祯皇帝面临的压力,他们也很清楚。

“陛下,这是内务府上下的联合奏疏,请陛下暂停发放官俸三个月,当前国朝处在这等境遇下,臣等作为大明臣子,理应帮陛下分忧,帮社稷虑。”

“陛下,这是内务府钱粮衙门的奏疏,请陛下恩准从诸行拆解部分银子,以兑付临期的各类债券。”

“陛下,这是内务府商榷的奏疏,请陛下恩准以发展军工产业为名,对外再增发一批建设债券,用于河南、山东等处军工产业所需。”

“陛下……”

想到这里的钱肃乐、李长祥、张肯堂、沈廷扬等一众内务府大臣,纷纷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奏疏,向崇祯皇帝作揖禀明。

尽管说现在的内务府,存在着严峻的财政赤字压力,然过去内务府的信誉是极好的,这也使得想渡过眼前的危机,并非是没有办法的。

只不过想统筹做好这些事情,必须要把握好时机才行,确保一些领域的局势安稳,这样才能完成钱进钱出。

“内务府官俸停发一事,朕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看着眼前的众人,崇祯皇帝态度明确道:“就算现在国朝遇到一些问题,可是朕不能做这等事情。

内务府的官员就算再能省,也是需要吃饭的,也是要养家糊口的,也是需要人情往来的。

本身在内务府的压力就很大了,一次性停掉数月的官俸,特别是对在京的内务府官员而言,这就是不公平的事情。

至于别的事情,内务府有司尽快拟定一份详细奏疏,呈递到御前,确保好眼前的局势稳定,是当前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当前内务府的体量非常庞大,仅仅是在京的职官规模,就达罕见的七千余众,这批官员在细化的各个衙署当差。

如果算上内务府在各地的职官,那规模就更庞大了。

这些都是崇祯皇帝留下的后手,等到江南平叛一事落下帷幕,等到维新变法初期阶段落实下来,一场针对大明权力框架的整改,就会逐步的推动起来。

内务府就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罢了。

“皇爷,您吃些东西吧。”

在黄道周他们离开后,王承恩面露忧色,上前劝说道:“您早膳和午膳都没有吃,这样下去对龙体不好啊……”

“拿进来吧。”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神情有些疲惫,“王伴伴,给锦衣卫、诸厂下旨,叫他们暗中调查,看看这次到期实兑债券一事,背后是否掺杂着别的企图,黄道周不会轻易这般失态,肯定是有人暗中推波助澜,出现了一些挤兑情况。

越是在这等态势紧急下,就越是有人想趁乱搅局,既然他们敢这般做,那就休怪朕翻脸无情了。”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新旧之争,不管是在任何时期都会出现,就算是大明的维新变法,真的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那就算在维新派之中,也必然会出现一批守旧势力。

改革,也是讲究周期性的。

能在前一个时期,充当急先锋的群体,不一定能在下一个时期,就能继续保持这等高昂劲头。

毕竟人都不是活在真空下的,都是存在着人情往来的,一旦沾染到这些,就必然会滋生出利益输送。

崇祯皇帝已然想到这些。

所以在他的构想中,就算是培养的维新派群体,那也是分层次的,一批维新派官员失去斗志后,就会有新一批维新派官员顶上,而在此期间,谁要是触犯大明律法,丧失掉最初的本心,那等待他们的下场就是被调查,被定性。

一想到这些,崇祯皇帝就倍感压力很大,改革是没有回头路的,既然选择要做,就算是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必须要坚定的走下去,否则先前取得的成果再多,那终究也是徒劳无功的。

第787章 科举与国考

乾清宫,东暖阁。

“就当前的形势来看,针对江南诸省叛乱一事,朝廷做出的种种部署,算是有条不紊的推行起来。”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被传召的内阁诸臣,“尽管准备还算充分,可受江南诸省叛乱的影响,京畿一带的粮价出现起伏,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民以食为天。

内阁要会同户部有司,妥善解决好此事,朕不希望受到一些叛乱的影响,就使得京畿一带出现任何动乱。”

“请陛下放心,内阁已初步拟定好章程。”

内阁首辅徐光启上前作揖道:“针对京畿一带出现哄抬粮价,传播前线不利舆情等情况,有司已经展开相应部署。

此外内阁已向湖广、浙江等地去函,言明南粮北运的相应事宜,就当前所掌握的情况,叛乱主要集中在南直隶、福建等地……”

听着徐光启所讲之言,崇祯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

能够在这等局势下,确保内阁的正常运转,打击不法之事,徐光启这个内阁首辅,无疑是合格的。

不管江南诸省的叛乱,究竟掀起怎样的风波,确保整体局势的安稳,是保障镇压平叛是否能落实的关键。

倘若朝廷这边都乱成一锅粥,那就不要想着平叛事宜了。

首节上一节418/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