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411节

“是。”

王承恩眉头微皱,眼神不善的看着李自成,“皇爷说了,先前浑河血战,以童仲揆为首的大明英烈,不畏建虏凶悍,敢向建虏言战……”

“走吧。”

李自成情绪有些不对,出言说道。

王承恩眉头皱的更利害。

驰骋在旷野之上,李自成目视前方,心情却很是复杂,回想起那一夜的明军,悍然向建虏发动的大规模反攻,一股绝望从心底涌出。

太强了。

太狠了。

和建虏在辽南、辽左等地对峙交战,李自成不是没有打过硬仗,可是像明军的那种打法,他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

以大规模、大范围的火炮攻势开战,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投入海量的参战军队,打一场战略反攻战。

这在先前是不敢想象的。

李自成甚至就在心里想啊,倘若他率领的辽东义军,与崇祯皇帝统领的明军交战,那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尽管推演了很多次,可结果都是一样的。

惨败!

毫无争议的惨败!

单单是明军发动的大规模火炮攻势,配合天上飞的热气球,李自成就想不出任何能抵御的办法。

“陛下,接下来围绕辽左的收复战,各部出战的精锐之师,都无力组织起火炮攻势。”在李自成赶赴御驾中军之际,军机处大臣王在晋神情严肃道。

“尽管说那一战,我大明完胜建虏,重创集结的建虏联军,不过各部储备的火炮、弹药等也基本消耗……”

“建虏的主力精锐,已经遭受到重创,就算没有火炮攻势的加持,想收服蒲河、抚顺、开原等地,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倚靠在帅椅上,“让朕觉得可惜的,是建虏奴酋黄台吉没有能将其擒获,不过影响也不是很大。

这一战能收复辽左失地,御驾亲征的战略意图就算达成。

遭受重创的建虏八旗,想恢复所谓的元气,再对我大明造成威胁,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事情了。”

战争是残酷的。

往往一场战事的成败,就会扭转整个战局走势。

就当前辽左的局势而言,大明已掌握绝对的优势和主动,一场围绕收复辽疆失地的追击战,已然拉开了帷幕。

崇祯皇帝很累。

为了这一战,他付出的太多了。

“陛下,现在对我大明而言,建虏八旗固然不造成威胁,可是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却必须要解决了。”

王在晋想了想,作揖行礼道:“毕竟建虏一旦被彻底驱逐出辽左,那李自成占据的城池和疆域,就会……”

“这些事情,卿家就不必担忧了。”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此事朕会解决,李自成已经在来御驾中军的途中,现在卿家就去坐镇前指吧,出战的各部精锐,还需保持警惕。

围绕沈阳的这场战事,固然是大明取得了胜利,可是在失陷的辽疆没有完全收复前,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骄兵必败。

大明在此前的一战,尽管彰显了赫赫军威,但是在建虏没有被完全驱逐前,还是要把该做之事做好。”

“臣遵旨。”

王在晋忙作揖应道。

就在此时,王来聘挎刀走进帅帐,看了眼王在晋,快步走到御前,神情恭敬的作揖行礼道:“陛下,李自成帐外求见。”

“宣。”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辽左的阶段性战役结束,建虏八旗遭受到明军重创,对于崇祯皇帝而言,围绕辽左的后续部署,也该逐一明确下来。

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就是关键之一。

“李自成…拜见大明皇帝!”

“免礼吧。”

看着卸甲的李自成,倚靠着帅椅的崇祯皇帝,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对于李自成,他还是很欣赏的。

“辽左的战事,也算是明朗了。”

崇祯皇帝撩袍起身,朝帐内所摆战争沙盘走去,“此役建虏八旗的大批精锐,包括建虏的所谓贵族、将校都战死沙场。

尽管说黄台吉这个狗奴才,侥幸逃脱了战场。

不过影响也不大了。

李自成,你可想过辽东义军的未来?是打算归顺大明呢?还是说继续保持独立呢?这个选择权朕由你来决定。”

“辽地,已无辽东义军立锥之地。”

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李自成神情复杂道。

“你…很聪明。”

崇祯皇帝笑了,笑的很开心,转身看向李自成,“朕也知道,让你臣服于朕,臣服于大明,你内心是不愿意的。

朕懂。

掌握着无数人的生杀大权,有朝一日却突然舍弃掉这种权力,无论是谁,都不会轻易能办到的。

你和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他们很像,你还不知道吧,这批昔日造大明反的流寇,已然将青海等地悉数占领了。

不过他们却没有威胁大明西北边陲,反而向鞑靼土默特部、吐鲁番、叶尔羌等地展开攻势了。

忘了告诉你一句,这些流寇麾下的火铳、火炮等,也是朕下旨售卖给他们的,价格要比你所领的辽东义军高出不少。”

你真是个奸商啊!

李自成垂着的双手,下意识紧握起来。

远在辽东的李自成,并不清楚大明西北边陲,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话也是半真半假。

与王嘉胤、王自用等人的洽谈,也只是在近半年来开启的,毕竟先前他们的心底,可从没有放弃过,想再度率部杀回西北。

可是有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批将校,统领着五军营、神枢营等大明精锐之师坐镇西北,也使得他们这一野心迟迟无法实现。

也恰恰是这批精锐之师坐镇西北,才使得陈奇瑜在陕西境内,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时,尽管说遭受到一些反对声,却不敢掀起太大的风波。

毕竟当初流寇肆虐陕西时,可是有大批的官绅惨遭劫掠,尽管是多数的劫掠,都是崇祯皇帝秘密下旨,让周遇吉他们做的,可事实真相怎样,知晓的却不多。

这就是崇祯皇帝的大棋。

大明不能没有战争,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新变法,更是为了抢夺资源。

“不说这些废话了。”

崇祯皇帝负手前行,朝一处悬挂的舆图走去,“既然你不想臣服于朕,那就限期2个月,彻底退出辽左之地吧。

路,朕给你指一条。

以科尔沁为首,前期攻略漠南诸部,劫掠生活在此的蒙古各部,最好能把残留的建虏余孽也给干掉。

等实现这一战略后,就向西行军吧,如果幸运的话,你会和王嘉胤、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等人碰面。

欧罗巴,就是你们最终的归宿。

毕竟对于大明而言,在今后较长的岁月中,也会逐步的对外扩张,要是不想和大明起冲突的话,想保持一些贸易往来,就必须一路向西。”

“你就不怕我等联合起来?”

李自成双眼微眯,盯着崇祯皇帝说道。

“为何要怕?”

崇祯皇帝神情倨傲,迎着李自成的注视,掷地有声道:“就算你们能联合起来,那也至少要数载以后,那个时候的大明,何惧你们?

你们是朕养出的狼,但是不要忘了,你们这群狼的命门,却始终捏在朕的手里。

当然朕也希望你们能联合起来,不过并非是对大明,而是大明之外的疆域。

李自成,你的心胸不妨大胆些。

在我大明之外的疆域,是一个广阔天地,有朝一日,你若是真能领军杀进欧罗巴,你会发自内心的感谢朕的。”

李自成沉默不言。

“好啦,朕累了,不想再多说其他了。”

崇祯皇帝摆摆手,看向李自成说道:“究竟要怎样选择,在于你自己,这份舆图你就带走吧。

三日,这是朕给你的期限。

要是不同意朕说的这些,那朕不怕多在辽左待些时日,亲自领军攻克沈阳,收复我大明的失地。”

第777章 归京(1)

旭日东升,驱散了浑河畔的黑暗,不时响起的马蹄声,彰显出辽左这片区域,依旧处在战争之下。

“卿家觉得朕给李自成指明的方向如何?”崇祯皇帝负手前行,走在浑河畔,看着远处矗立的京观,对随驾的孙承宗说道。

“有什么话,卿家直言即可,我们君臣间无需顾及什么,说起来卿家镇守辽东的年限也不短了,对辽东的了解远超一些人。”

“陛下,那臣就直言了。”

孙承宗微微欠身,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所明之路,短期内可让辽左恢复安定,甚至让辽东安稳下来。

不过陛下是否想过,一旦李自成所领的辽东义军,真在漠南站稳脚跟,或将黄台吉所领建虏余年吞并,那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

为确保辽东自身的安稳,国朝必须要在辽地屯驻大批军队。

倘若真形成这等格局,那今后辽东这个地方,国朝究竟要如何断绝,毕竟辽东所辖的疆域不小。

自古以来,辽东就是苦寒之地,所面临的境遇很复杂,尽管得益于陛下的维新变法,使得辽东兴盛一批领域产业,得以安置大批群体。

可是陛下不能放松警戒啊,一旦说辽东内部出现矛盾,形成新的督抚之争,就会造成诸多影响,除了内部矛盾外,还有外部威胁啊。

像辽河套一带,科尔沁草原,辽左以北地域,甚至还要增加朝鲜一地,倘若外部威胁加剧,那对国朝而言绝非好事啊。”

崇祯皇帝露出满意的笑容。

孙承宗能讲出这番话,崇祯皇帝是欣慰的,尽管说的不是好的方面,但却是站在国朝的角度考虑问题。

其一,辽东今后怎样自处,倘若此事解决不好,就会出现督抚之争,甚至再度出现拥兵自重之患。

其二,辽东将门势力的前车之鉴。

其三,养狼之策的威胁,若是不能震慑被养的狼,可能终有一日就遭到反噬。

其四,辽东与过去不同了,辽东所辖疆域太大,这对于地方而言,终究是存在着隐患的。

其五,产业领域集中发展,实权掌握在一人之手,必然会出现割据隐患,可要是分摊下来,就会产生别的影响。

“辽东,是大明的辽东,尽管经历十余载的至暗时刻,但终究是大明的辽东。”

首节上一节411/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