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52节

  之所以不进行廷推,是崇祯皇帝不想让一些事情,超出自己的掌控,比如说新任内阁首辅叫温体仁坐上,或者让周延儒坐上。

  这两个人,能当次辅,但绝不能当首辅。

  为了避免朝中党争再度倾斜,崇祯皇帝才会用这种方式,来乾纲独断的遏制此事,皇权和臣权的拉扯,从来都不会消停,这是不争的事实,需要崇祯皇帝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

请假一天

  诸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第667章 江南织造局

  崇祯皇帝想要的斗争,是摆在明面上的斗争,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就大胆讲出来,允许存在反对的声音。

  毕竟不管是做任何事情,站在的角度不同,那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不过崇祯皇帝极其厌恶背后的权谋算计、勾心斗角,这就已经脱离正常斗争的范畴了,成了为斗争而斗争,为权力而党争,为利益而内耗,会让大明的国力和根脉,在这等毫无意义的争斗下,而逐步被消耗掉。

  过去的万历朝后期,短暂的泰昌朝,混乱的天启朝,所发生的种种境遇,不就极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所以一旦遇到这种苗头,崇祯皇帝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打击这等无意义的党争,确保大明朝的斗争趋势,能朝着他所想的方向倾斜,纵使这个过程并不是那般轻松,可该出手的时候,崇祯皇帝依旧是会出手的。

  徐光启当上大明新一届内阁首辅,就像崇祯皇帝所想的那样,秉持着一颗公心,主持着内阁的日常工作,将过去韩有意拖延或扣押的诸事,都逐一的明确落实下来,这也使得朝野间对他的争议很大,反对很多,抨击很多,奈何徐光启的背后,站着的是崇祯皇帝,这也导致某些人的算计,在徐光启的身上根本就无法奏效。

  新一届内阁的角色,是做好衔接和制衡作用,崇祯皇帝心里始终坚信,徐光启在任的五年内,会是他所谋画的维新变法,推行较为明显的五年,会叫大明治下所存弊政和毒瘤,初步得到整顿的关键五年。

  “卿家的盐政整顿,朕觉得做的很好。”

  崇祯皇帝手持奏疏,看向进宫觐见的毕自严,面露笑意道:“现在打击私盐贩卖、整顿盐场、盐工等事,都已向各地巡抚下发公函,并着各地赈灾行署协办此事。

  初期的盐政整顿,核心范围就是北方诸省,倘若初期整顿能够达成预期成效,那不仅能有效改善盐税收入,还能为中后期的谋划部署,夯筑一个坚实的基础啊。

  所以初期的整顿,倘若遇到任何问题,要及时的向朕禀明情况,向徐卿多多的商榷怎样解决才行。”

  “臣遵旨。”

  毕自严作揖行礼道:“有内阁的支持,户部所承受的压力就能减轻,臣现在对初期的盐政整顿,心里有着很大的信心。”

  崇祯皇帝脸上的笑意更盛。

  徐光启也好,毕自严也罢,这都是务实派的典范代表,是有着公心的,是愿意为社稷分忧的。

  说起来,让韩离开内阁首辅之位,崇祯皇帝也曾让毕自严上位,不过后来想想,觉得这样做不太合适。

  新一届的内阁首辅,应该起到均衡和协调的作用,而不是轻一头重一头,这对大明今后的维新变法,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好处。

  大明不能存在严重偏科的现象,要做到在某些领域突出表现,在剩余领域均衡表现,这样才不会出现木桶效应。

  倘若某一块木板过短,其他木板就算再长,那内部所承载的水,其实依旧是很少的,这对大明来说没有任何用处。

  就在崇祯皇帝和毕自严,就初期盐政整顿的一些事宜,进行深层次探讨时,王承恩躬身走进殿内,作揖行礼道:“皇爷,内务府诸大臣求见。”

  “毕卿,所存的问题,目前就这些。”

  崇祯皇帝看了眼王承恩,对毕自严说道:“那今日奏对就先这样,之后这段时间,涉及到盐政整顿的事宜,卿家要多操些心,确保初期整顿能平稳落实。”

  “臣遵旨。”

  毕自严当即作揖道。

  对内务府诸大臣的到来,毕自严的心里生出些疑惑,现在内务府做的事情,很多都不局限于宫廷事务,甚至有部分是侵占外朝有司职权的。

  不过涉及到的这部分事宜,内务府又没有动用国库存银,这也使得毕自严也好,包括其他一些瞧出状况的朝臣,只能将这些心思压在心里。

  毕自严走出乾清宫,和进殿的钱肃乐、李长祥、黄道周一行打个照面,不过让毕自严疑惑的是,这帮内务府总管大臣,似乎情绪不是很好,就好像遇到什么事情了。

  内务府出事了?

  毕自严所生疑虑更盛。

  外朝有外朝要做的事情,内廷有内廷要做的事情,崇祯皇帝就是在用这种平行无交叉的形式,积极推动着新旧领域的变革,力求大明能用最短的时间,能够见到最大的成效和改变。

  一套外朝的文官班底,一套内廷的文官班底,能够让崇祯皇帝在绝大多数时候,可以牢牢掌握着主动权,确保不利于皇权的事情发生,崇祯皇帝能立于不败之地。

  “果然和朕所想的一样。”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难看,紧攥着所持奏疏,看向钱肃乐他们,“不管朕做出什么惠民的决断,最后都是这种情况,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个真是贪婪无度啊。

  江南诸省涉及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朕御极之初与民让利,本意是想减轻底层百姓的负担,却不想这些利益,全都叫一帮贪婪的蛀虫窃据,而底层百姓依旧遭受着盘剥。”

  钱肃乐、李长祥、黄道周等内务府大臣,一个个神情凝重,就张肯堂、何腾蛟他们联名传递回京的奏疏,众人的心情也很复杂,也很愤怒。

  “朕有意特设江南织造局,将江南诸省涉及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悉数收归回内务府直辖。”

  崇祯皇帝眉头紧蹙,举起手里的奏疏,冷冷道:“内务府这边尽快拟定章程,向御前呈递奏疏,朕要一个明确的框架,确保各省的丝绸、纺织领域的官营,在内务府的直辖下,能尽快有所改善。

  今后涉及江南织造局的监察,廉政公署给朕狠抓起来,胆敢再出现这等触目惊心的贪腐,朕绝不姑息。

  另外派人去江南一趟,传朕的口谕,让洪承畴调查江南刺杀案期间,给朕狠狠的整顿江南吏治!”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第668章 黄台吉的野心

  利益啊,一旦被小撮人掌握着,特别是形成抱团的既得利益群体,就是极为棘手的,就非要亮出屠刀去杀,才有可能给他杀散。

  毕竟利益动人心嘛。

  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罔顾世间一切,甚至不怕被砍脑袋的危险。

  倘若纷乱和战争会带来获益,就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这就是大明后期的真实写照。

  可是对于崇祯皇帝而言,他很多时候必须要兼顾整体局势的稳定,纵使心里再怎样恼怒,也不能毫无顾忌的去杀,去斩!

  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整体局势的稳定,倘若崇祯皇帝真的不顾一切,去揭开这赤裸裸的黑暗,那大明必将遍地都是造反派,到处都是叛乱。

  想发展?

  痴心妄想去吧!

  既得利益群体都没有活路了,谁还会管大明怎样,还是想方设法推翻‘背叛他们’的皇帝老子吧。

  恰恰是明白这些跟脚,崇祯皇帝许多时候必须藏着掖着,就算心里再怎样恼怒,也必须压制下来,确保他谋画的维新变法,能尽快在大明扎下根,立稳脚,先把北方诸省真正掌控在手,有不惧叛乱的底气,那后续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自上而下的改革,从不是那般容易的,这背后需要兼顾的因素太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

  作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大明的不少统治根基,在累世传承下被蚕食的差不多了,也滋生出大批特权群体,这迫使着崇祯皇帝必须谨慎的面对这些,确保他所做的种种谋划,能在最小影响的范畴内,继而获取到最大的获益!

  新一届内阁是为了这一谋划。

  重用内务府是为了这一谋划。

  支持开海诸事是为这一谋划。

  逐步进行军改是为这一谋划。

  推动原始工业是为这一谋划……

  有着太多的事情,不是短期内就能够效果的,这需要5年,10年,甚至是更久的时间,才能逐步见到成效的。

  ……

  崇祯皇帝在大明为了进行谋改,而绞尽脑汁的做着种种之际,而远在辽东的建虏奴酋黄台吉,那同样也是这样。

  “当前李自成所领的辽东叛军,在辽地算是愈发猖獗张狂了。”

  黄台吉眉头紧锁,看向范文程、宁完我几人,开口道:“被辽东叛军窃据的辽南诸卫,治下的多数良田,竟然都被李自成均分给麾下那帮贱民,得到土地的群体增多,李自成在辽南的根基,无疑是增强很多啊。”

  “这对我大金的影响极大。”

  范文程皱眉说道:“从那李自成窃据海州卫、定辽右卫等地后,我大金所统治的汉人就动辄叛乱,俨然是受辽东叛军的影响,尽管朝廷也出台一些举措,却没有能够有效的解决此事。

  李自成进行全面均田,还在窃据的那些疆域,参考大明所做的撤卫设府,这无疑让辽东叛军的根基,在辽南是逐步站稳脚跟。

  而刘兴祚所领的东江军,动辄就通过辽东叛军所控疆域,或绕过朝鲜境内,对我大金境内进行奇袭,这使得大金在辽地的局势,其实一直都处在被动境遇下。”

  崇祯皇帝所提的泛辽东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三方势力的对峙牵绊,使得建虏八旗在辽地一家独大的态势,算是逐步的势颓下来。

  双拳难敌四手啊。

  纵使建虏八旗再怎样骁勇善战,可是处在四面环敌的格局,想要维持区域安稳,建虏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想尽千方百计,不断削弱建虏八旗的战争潜力,这是镇压建虏叛乱的核心所在。

  他强任他强,老子另起炉灶!

  打不过就掺沙子。

  崇祯皇帝将一些超越该时代的理念,不适合在大明推行起来的,改造包装以后,悉数都交给李自成,并斩断所部势力积蓄力量的基础,就算短期内李自成所部能强势崛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部势力依旧会被大明所降服。

  “崇祯小儿的手段,的确是狠辣至极。”

  黄台吉紧皱眉头,眼神冷厉道:“从李自成所部叛军,窃据海州卫、定辽右卫等地以来,大明就输送给辽东叛军,大批的军械、火器、火炮、甲胄等,这无疑是驱狼吞虎的毒计。

  现在辽东叛军所掌辽南各地,刨除被大明实控的金州卫,很多临海地带,都成了大明水师的驻扎地。

  据渗透进辽东叛军的暗桩,传递回来的消息,郑芝凤所领辽西水师,李明忠所领金州水师,左良玉所领东江水师,麾下所拥有的海船规模,都得到不小的提升。

  倘若任由明军这般下去的话,就算我大金能平定辽东叛军,只怕想重创戍守辽地的明军,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现阶段辽地的整体局势,让黄台吉每每想到时,心里那叫一个气,这才过去多久啊,整体攻防态势就被逆转了。

  现在他们八旗劲旅仅在辽地境内,所直面的对手,不再是孱弱的明军,而是拥有土地的辽东叛军,这使得双方在爆发冲突时,李自成所领的辽东叛军,敢为了自己分得的土地,去跟他们八旗劲旅死战不退!

  “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

  黄台吉像是下定决心一般,冷冷的看向范文程他们,“时下科尔沁等地的局势,已被我大金稳定下来,察哈尔等部不再像先前那般激进,趁着当前的局势,对我大金还算有利,朕要解决到李自成所领辽东叛军。

  满洲和汉军八旗配属不少自生火铳,还列装了不少的火炮,就算辽东叛军的背后有崇祯的支持,朕也要彻底击败李自成!

  只要能将辽南诸卫重新收复回来,将辽东叛军悉数镇压和整编,朕就要集结大军,对辽西展开猛攻,叫大明的阴谋诡计彻底无用,朕要叫崇祯小儿付出代价!!”

第669章 风起辽南

  战争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倘若想要爆发大规模的冲突,那必然在爆发的前夕,会进行很多隐秘的谋画和准备。

  辽东区域的对峙形势,一直是崇祯皇帝重点关注的,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辽地是否形成战争,是否形成冲突,会影响到大明某些领域的发展。

  特别是军工领域的发展,那就更是这般了。

  “大帅,咱们辽东义军没有银子了!”

  杨方兴情绪有些激动,看向李自成说道:“先前多批向天津直隶州,秘密采购大批的火器、火炮、火药等,以列装进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力,就将那批查抄所得银子,基本上消耗的差不多了。

  加之夺取海州卫、定辽右卫等地,使得我辽东义军所控百姓增多,这导致治下的粮食缺口严重,如此又向天津等地采买大批粮食。

  这个时候再向天津订购火器、火炮等军需,根本就是不现实的,毕竟辽南沿海地带的所有区域,都悉数移交到明军手里。”

  李自成脸色有些难看。

  他怎样都没有想到,麾下所统领的辽东义军,在先前战场缴获的种种,竟然会耗费的这般快。

  “你这个天佑殿上相,究竟是怎么当的!”

  李自成紧攥着手里的密信,皱眉看向杨方兴说道:“不是叫你省着点花吗?本帅记得先前压箱底的银子,至少还有几十万两,难道全都没了吗?

首节上一节352/4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