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24节

“陛下英明。”

难掩激动的南居益,向崇祯皇帝行跪拜之礼,作揖道:“如果朝廷能下此等决心,来大规模的修缮河政,兴建治河工程,有地方赈灾行署的配合,那每年所修工程,必然能给地方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从万历朝算起,历经短暂的泰昌朝,到天启朝,再到崇祯朝,这些年在大明治下,不知有多少地方,饱受洪灾、涝灾的侵害,特别是涉及到黄河的灾情,那就更是多到数不胜数了。

“朕英明与否不是关键。”

崇祯皇帝摆手道:“问题的关键是你们河政方面,所涉及到地方河政的建设,是否能形成连贯性,确保能让天下见到改变。

3000万两银子,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大明一年的赋税才多少?

朝廷不可能说将国库所储银子,全都挪用到治河方面,毕竟牵扯到其他层面的开支,也是要保障的。

就像平辽镇压诸事、西北境内的安稳、北疆边陲的安稳、各地赈灾行署所做诸事、整饬驰道等等,要调拨的粮饷同样要保证。

朕这位大明皇帝,就算再怎样英明,可你们要不能让天下见到成效,卿家觉得朝中有司大臣,会支持这等治河开支吗?”

“陛下,臣这里有详细的部署。”

南居益一听此言,忙掏出奏疏说道:“朝廷每年能确保300万两银子,调拨到治河方面做专项银子,让臣分属到各治河巡抚衙门,确保他们所定治河诸事,将前期最难攻克的治河工程,都逐一的建设起来……”

崇祯皇帝走上前,接过南居益所递奏疏,听着其所讲之言,翻阅着这份奏疏,对黄河、运河、淮河等处,究竟该怎样治理,需要地方哪些协助,上面都清晰的标明了,包括各项职权的落实等等。

“好,好,朕果真没看错卿家。”

崇祯皇帝面露欣慰,不加吝啬的赞许道:“有这样详细的治河方针,就算朝廷真的每年掏这般多治河银子,那也是值得的。

这份奏疏朕留下了,再好好的看看。

今年的治河专项银子,内帑解决一半,剩下的一半由户部解决,今后国库都要留存一笔银子,专用治河所需。

如何治河你们多多操心,涉及钱粮开支等事,就交由朕来解决,毕竟你们做的事情,才是真正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

“臣叩谢天恩!”

南居益难掩激动,作揖行礼道。

大明并不缺少能做实事的人,实际上大明治下人才很多,可惜这些人才,并没有被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甚至有不少的人,受党争的影响被迫害致死,就像东林党人左良玉,就有治河之才,却因党争的缘故,被魏忠贤一党给搞死了。

党争最坑害的就是大明,特别是无意义的内耗,所牵扯到的层面越广,这种损失和贻误就越大,崇祯皇帝现在做的事情,就是尽力避免这些事情发生。

第613章 汇通北疆

大明很多层面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银子的问题,特别是被窖藏不见世的银子,能被一批批的释放出来,并形成有效流通的趋势,那就能刺激着大明改变,倒逼着大明改变。

利益动人心。

当大明能开始从单一的土地所产,朝着多样化的工业所产迈进,衍生出的红利效应,就能形成虹吸。

周奎、叶靖江、左国忠、苗胡闳站在殿内,眉宇间是难掩的激动,所处汇通票号做成的成绩,让他们难免有此反应。

“汇通票号所做成的事情,果真是没让朕失望啊。”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翻阅着手里的奏疏,欣慰的点头赞许道:“这才过去了多久时间,大明北方诸省所辖各府,都筹建起相应的票号分署,在各地都算站稳脚跟了。”

“这都是托陛下鸿福,明确汇通票号的发展方向。”

周奎难掩激动,上前作揖道:“现在各省、各府所筹分号运转良好,下一步汇通票号所要做的,就是在北方各省所辖各县分号,都尽快的铺设起来。

截止到上个月,汇通票号合计所存银子,超过了1亿5000万两银子,其中北直隶所储银子最多,有6789万两银子。

这批所存的银子,汇通票号用于工商业贷款的有4120万两……”

听着周奎所介绍的情况,崇祯皇帝的心里生出感慨,都说大明很穷,可事实上大明真的穷吗?

单单是历朝通过海上贸易,向海外所赚取回的白银,就是一笔极为庞大的存在,只不过这部分银子,多数都被众多群体窖藏起来。

“汇通票号的发展,的确是要保持的势头,但是也要注重自身优良资产配比,预防各地遭遇信誉危机,出现大规模挤兑风潮。”

崇祯皇帝放下奏疏,看向周奎他们说道:“对江南诸省的扩张,朕觉得不必一味地讲究速度,暂时沿运河开设分号,不必大规模的扩张开来。

先稳定住北方诸省的阵营再说,这汇通票号所存的银子,可不是票号的,同样也不是朕的,而是北方治下诸多群体的。

要是这笔银子敢出现任何情况,或者谁敢贪墨一两成,那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足以让大明江山倾覆!

所以在谋取发展和稳固市场下,还要注重内部的监察,特别是各级监察的完善,必须要重视起来。”

分管监察的左国忠,当即上前道:“请陛下放心,涉及到票号内部监察,特别是各级监察的建设,一直都在加紧完善中。

在汇通票号发展到山陕两地时,就查出几起小规模勾结贪赃行为,不过都逐一进行了审查,涉及到的一应人手悉数逮捕。

连同他们的亲族在内,都移交到锦衣卫诏狱,牵扯到这些案情,都进行详细的汇总,并发派到各级分号。”

汇通票号发展的好与坏,其实关系到大明金融体系的构建,此事要是能做好,能促进大明原始工业化的进程,此事要是办砸了,能加快大明社稷的倾覆。

汇通票号在大明民间揽储的银子,涉及到的群体太多了,一旦出现信誉危机,就必然破坏大明的统治根基。

“汇通票号的监察和运转,朕一直都在关注中,你们做的都不错。”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涉及到实兑新制钱的部署上,要多上点心,朕已经给各地巡抚,去了相应的密旨。

在今后数年间,朝廷在北方诸省所征赋税,会逐步增强对新制钱的比重,涉及到该部分的获益,每一笔都要算清楚,移交到内帑这边。

谁要是敢碰这笔铸币税,不管是谁,一律株连九族,朕要用这笔铸币税,给大明社稷夯筑牢靠的根基。”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过去的汇通票号,只是在北直隶治下小打小闹,所以周奎、左国忠他们,心底还没那般多的惧怕感。

可随着汇通票号的规模增加,周奎、左国忠这帮票号高层,一个个心底充满惧怕感,生怕底下出现爆雷。

谁叫崇祯皇帝明确了责任制和追责制,谁负责的领域出现问题,爆雷了,那都要受到相应严惩。

“对了,关于银票的防伪手段和防伪工艺,还必须要加大研制力度。”

崇祯皇帝伸手说道:“趁着稳固北方诸省市场时,要深化各个群体,对汇通票号所发银票的认可,要绝对确保凭票即兑的制度,特别是异地兑换的限制,要逐步的进行解禁。

朕知道这会增加汇通票号的负担,特别是核销账的汇总,但是为了大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担子必须要扛起来。”

“臣等遵旨。”

众人再度拜道。

单纯的靠金银铜货币,来推动工商业的发展,终究还是有不少限制的,崇祯皇帝要逐步朝纸币时代迈进。

不过崇祯皇帝也很清楚,大明想迈进纸币时代,没有几十年的沉淀和适应,是断然不现实的事情。

毕竟过去发行的大明宝钞,所造成的影响太恶劣了,那都不是滥发滥印所能形容的,都能称之为抢劫了。

这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大明币制的崩坏和混乱,而大明宝钞沦为擦屁股纸,想在这等特殊境遇下,贸然再重发大明纸币,纯粹是找死的存在。

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环视众人说道:“都好好的做,要不了多久汇通票号会明确品阶和建制,多给国朝培养些人才。

一个汇通票号,无法很好的统筹大明金融业,到时朕会增设新的银号,理清各领域对银号的需求。

今后大明会依托工商、建设、储蓄、开海等各领域所需,都筹建起相应的银号,而汇通票号会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朕希望你们这些人,包括国丈在内,都能成为大明的栋梁,最终能名留青史,可别让朕失望啊。”

“臣等遵旨。”

众人无不是难掩激动,当即作揖道,能够拥有真正的官身,这是叶靖江、左国忠、苗胡闳他们所梦寐以求的,要真是能做到这一步,那他们也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第614章 胜利

文华殿。

“触目惊心,真是触目惊心啊。”

崇祯皇帝的声音在殿内回荡,韩、温体仁、毕自严等一众内阁大臣,无不是低首而立着。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下辖的开封府,仅仅一府啊,就有多达上百万亩土地,被周藩一脉所侵占。

所用花样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投献、飞洒这等逃避田赋的手段,都敢用到官田身上,几十万亩的官田,就这样成了私产。

难怪国朝每年所征赋税是累年递减,根源就出在这上面啊,要不是孙传庭查明这些,朕还被蒙骗。”

崇祯皇帝攥着所持奏疏,冷峻的眼眸看向韩、温体仁他们,尽管先前就已经在心里联想到,河南境内诸藩侵占土地一事,必然是触目惊心的存在。

可是当真相查明的那一刻,还只是开封府一地,所看到的那些真相,让崇祯皇帝感到忿怒。

上百万亩土地的侵占,代表着累世的土地兼并下,多少底层群体被破家,被坑害,这真是吃人的世道。

而在这众多被侵占的土地中,还牵扯到众多官田,这又牵扯到多少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弊政。

毕自严上前作揖道:“陛下,当前这等态势下,涉及河南诸藩侵占土地一案,必须要加大深查力度。

臣斗胆请谏,请陛下允准户部、都察院、廉政公署等有司抽调官员,赶赴河南地督办此案。

在开封府就藩的周藩一脉,就侵占这等令人发指的土地,特别是官田被侵占,那河南所辖其他府县,只怕情况也很严峻。”

当初河南巡抚孙传庭,密奉崇祯皇帝的旨意,借助筹建的河南赈灾行署,在河南各府州县调查侵占土地一事,为后续摊丁入亩谋定根基。

于河南所闹出的动静,让赈灾行署的吏员队伍,聚拢各地受迫害的百姓,要跟就藩的宗藩打官司,可谓在朝引起轩然大波。

毕竟和大明宗藩打官司,这在大明先前从没有过,对朝中有司大臣来讲,要是此事牵扯的层面太多,难保会影响到别的层面。

“臣附议!”

温体仁当即作揖道。

“陛下,要深查河南侵占土地一事,地方巡抚不能再干预了。”韩想了想,上前作揖道。

“像河南巡抚孙传庭,在河南所做诸事太过于激进了,这对地方安稳来说,根本就是不利的,如果说……”

“韩卿觉得激进了?”

崇祯皇帝举起奏疏,打断韩所讲,“朕倒是觉得孙传庭,做的太保守了,错非是他的话,河南侵占土地一案,朝廷能查清这些真相?

过去朝廷所征的赋税,明明就是不够数的,可朝中一些有司大臣,都是怎样说的?

言地方灾情严峻,导致地方所征的赋税不足,为此朕减免不少赋税,时下再看啊,这减免的赋税,都进有心人腰包了吧!”

一个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一个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这是大明宗藩群体,在大明地方最多的,参考孙传庭在河南调查的情况,只怕河南和湖广两地,超过四成靠上的土地,全都让这帮就藩的宗藩分支侵占,如此大明所征赋税,就征收不到这部分土地上了。

大明宗藩是有免税特权的。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当初朝廷遇到多大难处,一个建虏作乱,一个流贼叛乱,让朝廷拿不出镇压粮饷,险些坏了大事。

更别提在这过程中,各地所生灾情,朝廷还要调拨赈灾粮饷,朕当初想通过这帮宗藩族裔,来帮着朝廷排忧解难。

可一个个都是怎样说的?

没银子。

哭穷。

朕当初还真相信了,现在想想啊,朕是真的傻啊,不然怎会相信这套鬼话啊,查,河南侵占土地一案,必须给朕深查下去。”

韩、温体仁、毕自严无不低下脑袋,崇祯皇帝所讲的这些,是他御极之初发生的,面对复杂的国情,就想着小范围的先试探一番,好减轻朝廷的压力,可是换取来的结果,却是一个个都没银子。

首节上一节324/419下一节尾节目录